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朝灭亡的原因,历史书不会告诉你:秦始皇焚书,思路对手段错了

秦朝灭亡的原因,历史书不会告诉你:秦始皇焚书,思路对手段错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089 更新时间:2024/1/19 2:17:03

我不想探讨秦始皇做没做这种事,仅仅想说说他做这件事的背后意图,以及对秦朝的危害。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掉六国,将六国的纳入秦国的版图。他面临的是新的局面,六国也面临新的统治者,彼此都不熟悉。

六国百姓会想,秦国如何对待我们?秦始皇会想,我如何对待六国?秦朝内部有着分封制与郡县制的议论,嬴政倾向郡县制,秦国就是凭借其取得的天下。最关键的一点,郡县制的权力在皇帝手中。

丞相王绾曾劝说秦始皇,将皇子们分封到燕、齐、楚等距离较远的地方,让他们效仿周朝的诸侯,为秦镇守边陲。

王绾为何不让秦始皇全面实行分封制,大概他心里也知道始皇帝倾向郡县制。王绾将自己的方案降到最低要求,希望秦始皇能接受自己的建议。王绾是为了秦朝好吗?也许吧,他更多的是为了与李斯争权,这是儒与法的争斗,是理念的交锋。

简单说来,儒治国就是以人治人,学习周公等上古圣人就没错了。法则是以规则制度治人,按我定的规矩做,你就是良民。

制度之争不是王绾与李斯间争斗的第一次了,早在为嬴政商议称号的时候,他俩已经斗了一番,王绾完败。

王绾想要依托古例,称嬴政为“泰皇”,泰皇是三皇中地位最高的。这个称号虽好,却不符合嬴政的心意,他想要的是“第一次”出现的新称号。李斯察觉了嬴政的想法,“皇帝”称号便诞生了。

古有三皇五帝,今有皇帝,八位圣人才抵得上一个皇帝,嬴政自然满意。从称号上也能看出嬴政的野心:从古至今的第一人。

商鞅变法后,秦国就沿用了郡县制,嬴政更是其受益者。若没有郡县制,秦国能灭六国吗?结局真不好说。

若听从了王绾等人的分封制,秦朝只会变成另一个周朝,几十年或者几百年后再次上演一番春秋战国,周朝的结局和六国的结局,证明这个新时代不适合分封制。

郡县制的核心是中央集权制,嬴政手握天下大权,他可不会将手里的权力分出去。秦始皇会想,自己亲自掌控秦朝这架马车,它只会越跑越远。

确立了郡县制,中央集权制便被确定。任何时代,任何事情总少不了反对者。一种变革总会损坏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这些人便是新制度的坚定反对者。

博士淳于越就劝始皇帝:若不分封自己的子弟,将来出现了田常、六卿(田齐代姜齐,三家分晋)的大患,你怎么办?

这一年是始皇帝三十六年,距统一天下已经过去了十年,十年的时间依然没有断掉分封与郡县的争论。朝堂有这样的争论,民间肯定也少不了,这如何不让始皇帝焦急?制度已经统一,天下百姓却还在分裂着。

秦始皇便让群臣商议,与其说是商议淳于越的对错,不如说如何解决郡县制与分封制的纷争,让郡县制彻底赢得“民心”。

李斯除了自身的才华外,他最大的本事是能猜出始皇帝心中的想法。李斯明白嬴政在“愁”什么,不就是如何断掉淳于越的念头吗?

淳于越指责嬴政的关键一点便是“事不师古”,李斯便从根上断掉他们的念想:你们想要学上古时代,我把上古时代的事情全“消灭”掉,看你们学什么。于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焚书”便开始了。

李斯焚书的目的很明确,就烧诗书。前秦的诗书跟唐诗可不一样,算是一部部历史。李斯便是要断掉秦国以前的历史,或者按照秦国的意愿来书写“新的”历史。

始皇帝以为消灭了历史,就能消灭六国的反抗,就能让秦朝千秋万代。他不知道制度再完善,也是靠人来执行的。若一个人思想上不认同你,他跟着你“工作”不过是阳奉阴违。

六国遗民的思想根本就不是一个“焚书”能压下去的。思想无形无状,说出于口前根本发现不了它的踪迹。始皇帝依靠的是个人威望将七国拼凑在一起,组建了所谓的大秦帝国,依靠的便是秦制,它的内部始终没有思想上的统一。

“书”能进行思想上引导,将百姓聚集到自己身边。秦朝的覆灭,“焚书”便埋下了隐患。冷冰冰的制度只有对与错,没有中间地带,只会将人远远推开。人都是有感情的,都需要中间地带。

若始皇帝采取更温和的做法,结局或有不同。焚书的做法便是将秦朝与六国划分开来,自此更是你是你,我是我。否则你为何会焚毁我们的历史,不就是因为你我皆不同吗?

始皇帝一死,陈胜振臂一呼天下云集响应,这便说明了秦是多么不得人心。

若把秦朝比作一列火车,始皇帝便是司机。他用武力将各国百姓装到各个车厢,没有精神上的慰藉,只有冷冰冰的制度,秦国是一座机器,各个车厢的乘客却不想当一个零件。各个车厢里的人都害怕始皇帝,不敢反抗,内心的不满却在一点点积蓄。

始皇帝毕竟是凡人,凡人皆有一死。他的儿子胡亥没有他爹的手段与威望,没法强压车中的百姓。等到陈胜率先反抗之后,其他人纷纷开始跳下秦朝的列车。

始皇帝的继任者,刘邦吕雉等都没有想明白这一点,直到刘彻遇到了一个叫董仲舒的人,他才恍然大悟:制度统一之后,还需要思想上的统一。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官员下跪时,为何要先拍拍袖子?原来在满语中是这个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官员下跪先拍袖子,清朝满语,清朝皇帝上朝说汉语还是满语

    旗装的袖口名为“箭袖”,箭袖是满族传统服装上的一个组成,袖口的最前端那个马蹄形的东西就是箭袖。满族服饰的袖口是收口的,也就是说袖口是紧紧包裹着手腕的,为了在骑马射箭时加强对手背的保护而设计出来了一个形似马蹄的“袖头”,因此箭袖又被称“马蹄袖”。满族人在入关前过的都是骑射生活,由于经常骑马和射箭,所以

  • 为什么秦始皇能吊打匈奴,刘邦却被匈奴吊打?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始皇为什么会被刘邦打败,刘邦看到秦始皇的车队说了什么,秦始皇为什么不灭匈奴

    而且,这还是一套巨大的系统军事工程,为什么说它是系统呢?别以为长城就是那道由方城、城堑、亭嶂、烽火台等要件构成的超大超长的城池,它的内容还多着呢,简单点说,除了那道城墙之外,长城还有两个构成要件,一个是秦始皇在北地,即本属匈奴的河套地区设置的九原郡,九原郡下设三十余县,这种郡县,虽然其后迁移了不少中

  • 清朝“下九流”的3个职业,如今却个个富得流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个是木匠,其实在清朝之前,木匠的职位地位还是很高的,受人尊敬,但是在清朝却被评为下九流的职位,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当今的木匠是拥有手艺的人,哪家装修能少得了木匠呢,所以他们的工资自然不会低。第二个是剃头匠,清朝的剃头匠也同样看别人的眼色,而现在的理发店真的随处可见,而且每个人都

  • 刘备错失的最大人才,蜀国灭亡原因之一,建树比诸葛亮高还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备蜀国灭亡的原因,历史上刘备一生最大的失误,刘备蜀国包含今天哪些地方

    这人就是陈群,可能大多数人看演义中对陈群只是泛泛而谈,但其实不然,陈群在正史上的成就十分高,尤其是识人和大局观,建制上很有一套,来分别看看吧。(陈群在曹操处的功绩)识人:三国人才多,这是毋庸置疑的。蜀国识人的人才有几何呢?就看到了后期蜀国无人可堪大用就知道了,如果说姜维,那不一样,姜维早就被挖掘了。

  • 年羹尧的势力连雍正都不敢得罪,可是年羹尧为什么不敢起兵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年羹尧他虽然和雍正有矛盾,但那是性格上的原因,年对雍正其实很衷心的,他绝不会背叛雍正,剧情所示,年虽然后期权力很大,但没有和八王这股真正反雍正的势力有交集,年对最终的命运是接受的。隆科多则不一样,隆是枭雄,如果隆在年的位置和处境,必反!第二,很难即便是他有二十万大军,经略四省军政,军事上来说,

  • 清朝康熙共生了20个女儿,12个早殇,剩下的结局是怎样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康熙一生真实历史,清朝康熙传位给了谁,清朝康熙子嗣最多

    长女,次女,四女,七女,八女,十一女,十二女,十六女,十七女,十八女,十九女,二十女皆早殇。风评,未解风情就去了,哀怨指数:2颗星。三女,其母为玄烨庶妃马佳氏,即荣妃,(传说中的兰旗尔?),18岁时受封为和硕荣宪公主,嫁于蒙古巴林部(乌尔衮。博尔济吉待氏),乌尔衮系巴林部札萨克多罗郡于鄂齐尔的次子,

  • 李隆基原配皇后因什么被废庶人,后又恢复皇后名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隆基的皇后是谁,杨贵妃和李隆基在草原上吻戏,李隆基是唐朝第几代皇帝

    李隆基在位前期重用贤臣,励精图治,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但他在位的后期,沉湎酒色,荒淫无度,重用奸臣,政治腐败,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由此转衰。所以说,李隆基是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历史人物。而读者最先想到的还是杨贵妃,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李隆基的原配王有容皇后。其先祖

  • 乾隆下江南有多劳民伤财?六次南巡后,清朝由鼎盛走向衰退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文|历史的故纸堆康乾盛世是中国几千年封建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盛世,自康熙朝开始,经雍正朝稳定过度,在乾隆中期达到鼎盛。在乾隆晚期之前,乾隆帝弘历都能称得上是一个有为的皇帝。但乾隆最大的毛病在于晚年的骄奢淫逸,他自称“十全老人”,到处题诗,留下诗作无数,比任何一个皇帝甚至是著名诗人都多,但几乎没有能让人记

  • 三国中最奇葩的父女,父亲想方设法摧毁曹家,女儿却毁了西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这时候首先来到洛阳的是曹曹丕的兄弟曹彰。曹彰带着部队一路从长安赶到了洛阳,目的就是为了可以抢夺曹丕的王位。但是当曹彰问贾逵要曹操的玺绶时,却被贾逵义正言辞的给拒绝了,而后贾逵奉诏让曹丕继位。而曹丕对贾逵也是十分的感激,于是让贾逵当了邺城的县令。而贾逵也没有让曹家失望,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代,可以说

  • 清朝大将后人有传家宝,专家建议上交,老人一番话让专家脸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元帅后代现状,专家让老人交出传家宝,老祖宗留下的传家宝

    原来,所有士兵入伍的时候,都有一个必修课程,那便是看兵符。打仗的时候,将领亮出自己的兵符,就可以指挥士兵了。兵符,一般制成虎形,被称为虎符,随着朝代不同形状也发生一些变化,比如隋代的是麟符,到了后世还逐渐演变成令牌等物。一般来说,兵符用完后都是要上交的,但是总有那么一两个意外嘛,到了晚清的时候,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