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说诸葛亮人生有四大错,其中至少三件是无稽之谈,还有一件有争议

说诸葛亮人生有四大错,其中至少三件是无稽之谈,还有一件有争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522 更新时间:2024/2/7 13:14:43

第一、错用关羽守荆州

诸葛亮隆中对已经为刘备定下来先拿荆州,再拿益州的战略方针,而刘备入川时留下了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镇守荆州,随行带了军师庞统

怎奈庞统却在落凤坡意外身亡,刘备只好紧急召诸葛亮前来支援,而镇守荆州的任务就交到了关羽手上。

黑粉认为,诸葛亮明知道关羽为人高傲,镇守荆州容易出现闪失,却没有向刘备进言要求更换守将,如果用赵云来镇守荆州,那么荆州可能就不会丢了。

这明显是让诸葛亮背锅,当时的刘备集团能够担任镇守荆州任务的人只有关羽,关羽不管在威望,还是在能力上都是蜀汉第一人,赵云作为一个杂号将军,何德何能抢走汉寿亭侯关羽的荆州,诸葛亮也根本不可能撼动关羽的地位。

第二、错杀魏延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看到魏延的第一眼就要杀掉他,声称魏延脑后生有反骨,以后的日子里也处处压制着魏延,北伐不任用魏延为先锋,不采纳魏延的计策,而在诸葛亮死后,还要留下计策,让马岱诛杀了魏延。

魏延作为蜀汉大将,在蜀汉后期人才凋零的情况下更是弥足珍贵,杀掉魏延无疑等于是自毁长城,因此,黑粉们觉得诸葛亮用计杀魏延又是他人生大错。

说诸葛亮杀魏延的,完全是被《三国演义》洗脑了,正史中,虽然诸葛亮没有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但是有情可原,诸葛亮为人稳重,魏延的计策过于激进,失败风险很高,而羸弱的蜀国经不起这样惨重的失败。

再说诸葛亮病逝之前安排的后事中,明确地说明了如果魏延不听号令,就随他的便,诸葛亮明显知道魏延不可能反,他只是有些张狂而已。

真正害死魏延的人是与他争权的杨仪,要是魏延真的想反,根本就不会死在这个地方,害死魏延的锅,不应该诸葛亮来背。

第三、选错接班人姜维

在《三国演义》里,姜维是诸葛亮千辛万苦招降过来的接班人,如同他的关门弟子一样,结果把蜀国带得一塌糊涂,完全没有体现出诸葛亮般的治国才干,甚至连一个宦官都斗不过,自己差点都被杀了,因此,黑粉们说诸葛亮选错了接班人。

而正史上诸葛亮虽然对姜维的才能称赞有加,但是却并非将其当为接班人来培养的,诸葛亮早已经选好了接班人,那就是蒋琬费祎,而姜维不过是一个有才能的将领罢了。

说姜维斗不过一个宦官,姜维作为一个降将,本身的地位就要低上一等,在诸葛亮死后,刘禅收回大权,宦官黄皓作为刘禅的心腹,怎么说都要比姜维近上一些,姜维能够屯田沓中避祸已经是万幸了。

黄皓弄权这事根本就轮不到姜维来管,要说责任,诸葛瞻责任更重,他不仅没有继承诸葛亮北伐遗志,反倒打击姜维好战无攻,同时对黄皓弄权视而不见,非要说诸葛亮有责任,那就是没教育好自己的儿子。

第四、错信马谡能成大事

马谡这是诸葛亮怎么都绕不过的痛,马谡作为诸葛亮好友马良的弟弟,一直以来都备受诸葛亮的照顾,马谡纸上谈兵的功夫也确实了得,不过以识人用人著名的刘备早就看穿他是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只不过诸葛亮还是想给他一个机会。

而公元227年的这次北伐,诸葛亮没有用魏延为先锋,反倒以马谡为主帅去守卫战略要地街亭,结果马谡大意失街亭,导致北伐失败。

黑粉们认为这就是诸葛亮用人不行的铁证,但是诸葛亮任用马谡并非单纯的凭自己喜好考虑的,首先,当时的蜀汉已然人才凋零,继续新鲜血液的补充,因此,马谡就是重点的培养对象。

其次,诸葛亮对当时的战略规划已经进行了深入推演,如果马谡能够执行下去,那么大概率是不会出错的,只是马谡聪明反被聪明误,这才让诸葛亮背上了这个千古骂名。

蜀汉的失败绝不是因为诸葛亮北伐导致的,如果不是诸葛亮的北伐,恐怕蜀汉早就亡国了,而说诸葛亮人生四大错误的人,要么是不了解历史,要么是故意抹黑,不知道你怎么看呢?欢迎来评论区进行讨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韩国学者金在吉:中国文化历史不止五千年,韩国在古代属于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韩国可考证的历史有多少年,韩国历史学者金在吉,韩国的历史文化简介

    [var1]随着中国文化的日渐输出,文化的桥梁,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被构筑。然而与此同时,也有不少惯犯,想要从悠长的华夏历史文明中窃取成果,不劳而获。就如金缨在话中提到的那样,看遍山川美景,从而丰富阅历致使眼界宽广,那么同时也应该增长自己的道德标准和为人作风。韩国学者金在吉,曾经面对质疑就表示,中国的

  • 刘邦临死前,下令斩杀救命恩人樊哙,那樊哙的结局与韩信相同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自古以来,每个皇帝都担心皇位被夺,大权旁落,刘邦也不例外,因此建国后对朝中握有实权的大臣倍加防范,一旦有人上奏,称谁有谋反之心,那不管事情真假,为了以防万一,都是先下手为强,韩信就是这样死于长乐宫中,可以说是狡兔死,走狗烹,落得一个鸟尽弓藏的悲惨结局,那刘邦临死前,曾下令斩杀救命恩人樊哙,樊哙的结局

  • 魏蜀吴三国争霸时期,还有第四国存在,被忽略的第四国是哪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熟悉,所以容易忽略,就像黑板上的粉笔字会致使人忽略黑板的底色,三国的精彩也使得不少人忽略了另外一个小小的国家,这个国家在三国中戏份极少。[var1]和曹操建立的曹魏,孙权建立的东吴,以及刘备建立的蜀汉相比,这个国家存在感极差,犹如一个打酱油的配角。这个国家就是位于东北一带的辽东,辽东国存在时间极

  • 三国趣事:曹操爱寡妇,曹丕爱人妻,曹叡爱贱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操曹丕曹叡,三国中曹丕最爱的女人,三国曹丕经典片段

    曹操一代奸雄,为人处事,往往出人意外,无所顾忌,不在乎世俗眼光。他的夫人卞氏,出身倡家,是一名歌舞伎,以卖艺为生,却被曹操看中,成为曹操的小妾,为曹操生下了曹丕、曹彰、曹植、曹熊等四个儿子,后来被扶正,成为曹操的正妻,王后。曹操还曾经与关羽抢女人。曹操曾和刘备一起攻打吕布,吕布被围时,关羽多次向曹操

  • 夷陵之战后,魏国为何不趁机灭亡蜀汉,反而进攻大胜的东吴?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夷陵之战蜀汉有多可怕,夷陵之战对蜀汉的损失,夷陵之战蜀汉共投入了多少兵

    夷陵之战后,刘备大败,蜀汉的士气受挫;然而这个时候曹魏并没有急于攻打蜀汉,而是将兵力集中转向东吴,曹魏集团这波操作究竟有什么奥妙呢?[var1] 赤壁之战后,曹操败退回徐州,东吴失去了周瑜,中原大战中蜀国获利最大,向世人展示了蜀汉的实力,彷佛是真的能担当的起兴复汉室的重任;人在顺境的时候难免会遭人惦

  • 东汉最悲催的皇帝,继位半年被废,死后葬在太监墓中!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刘辩出生于汉灵帝熹平五年,父亲是汉灵帝刘宏,母亲是来自南阳郡宛县的宫女何氏,所以刘辩是庶出。皇子刘辩出生后,何氏母以子贵,被封为贵人,宋皇后被废两年后又晋升为皇后。在刘辩出生之前,灵帝的皇子们都已夭折,所以皇子辩出生后没有养在皇宫中,而养在宫外,这也让灵帝不喜欢刘辩,而是喜欢刘协。汉灵帝原本属意的人

  • 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之春秋篇-艳名远播,惊世骇俗的文姜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这些人中,女性能够登上历史的舞台,留下自己的姓名和记录,更是少之又少。今天开始,竹叶香茗与你一起,细数那些曾经在史书中留下标记,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女性们,去了解她们的传奇和故事。[var1] 春 秋 篇 春秋战国时期,最出名的女性中,以姜姓女子最为出彩,也最为传奇。出现了很多姜姓女子,如齐姜、卫姜

  • 沛县起兵时,萧何相比刘邦名望更高,为何众人却不拥戴他当老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十个张良萧何也比不上一个韩信,老梁讲张良萧何,刘邦沛县起兵

    而作为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是必然的事情,也就是说,不勤劳就得饿肚子,但刘邦从小性格懒散,整日游手好闲,所以刘邦的父亲非常看不上这个儿子,并导致父子之间的关系很差,也因此刘邦在当地名声很差。不过刘邦年轻时依旧我行我素,整日惹是生非,有钱时与一帮狐朋狗友大口吃喝,穷困时便去大哥家里蹭吃喝和钱财,因此除了自

  • 中国古代史上如果没有秦始皇,那秦国是否能够统一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没有秦始皇秦国也能统一天下,秦始皇统治下秦国有多强,秦始皇是秦国第几个皇帝

    从战国后期的情况来看,魏国和韩国长期处于弱势,只能割地求和,与秦国打交道。赵武灵王改革后,赵国强大的军队在长平之战后失去了所有人才。楚国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但历代君王都昏庸无能,浪费了可以秦国抗衡的很多人力物力。至于东方齐国的长治久安,富则富矣,而君臣无事。斗志必败于战;燕国却地小民贫,虽有燕昭王

  • 项羽死后,刘邦怎么处项氏后人?没有灭族,但是比灭族还惨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项羽为什么要杀项氏,项氏三兄弟,项氏有大老板吗

    但是最后还是以项羽的失败告终,项羽一代英雄最后自刎死在了汉东江边,这个是他最后为自己挽回的尊严不是死在了刘邦只手。项羽能取得如此成就当然和他自己的优秀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刘邦和他身边的那些不世之才的话,项羽相信是可以一统天下的,但是项羽实在是太多疑了,他身边唯一的人才范增也是因为他的猜疑才如此的。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