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兵临北京城下的李自成,主动发起谈判仅仅是为了给大明一线生机?

兵临北京城下的李自成,主动发起谈判仅仅是为了给大明一线生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913 更新时间:2024/2/2 14:10:58

然而就在看似276年的正统王气在这短短的几日之间便即将烟消云散之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给这个看似风雨飘摇的危局带来了一丝丝的转机。那就是李闯王派人来讲和了,据《小腆纪年附考》卷四载,李自成提出的条件为:“割西北一带分国王并犒赏军百万,退守河南……闯既受封,愿为朝廷内遏群寇,尤能以劲兵助剿辽藩。但不奉诏与觐耳”。翻译过来直白的说就是:割出西北土地并以我为西北王、赏银百万两,作为交换我可以帮助朝廷在关内收拾其他不听话的势力,关外进剿八旗清军,但不朝觐、不奉召,与你崇祯平起平坐。为此几百年来围绕这一事件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的不禁存在这样的一个疑惑:李自成胜利在望之下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在绝对的优势面前想与崇祯皇帝签订这个“城下之盟”呢,难道是给大明王朝一线生机吗?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必须得从李自成的角度及其当时所面对的形势来分析李自成为何会做出如此决定。第一,李自成并没有做好改朝换代的政治准备。出于心里原因,或许始终有着那么一种朦胧的王道正气意识,毕竟大明已历276年,其正统地位已不自觉的根植于天下官民的心中。况且自己东征本无问鼎京师之意,而是一路被各地督抚、总兵、官民们迎到了北京城的脚下,那么接下来就是该如何直面天颜,如何处理与大明关系问题,由于沿途进军顺利的自己都不敢想象,胜利简直来得太突然了,因此转瞬之间面对如此形势,李自成这位闯王并没有做好真正另起炉灶,接管全局的任何心里准备。因为在年初西安建号称帝与此时攻占北京截然不同,攻克京师就真正代表着改朝换代,而如此之快的剧烈转变在极短的时间内李自成当然不可能在一两天之内做好任何的政治准备。

第二,北京城绝非速破之城。李自成顾虑之事乃为从双方城下力量对比的角度来考量,小编认为李自成决战北京之前不会不考虑双方实际情况及利害得失。从历史上来看,北京城城高池深,坚固异常,如若强攻强打,只要对方将士用命,则绝非几日之功就可定大势,搞不好甚至还会折戟沉沙。当年宋辽之末,童贯率领的十余万北宋正规大军在一万余名残辽军民同仇敌忾抵御反击下被打的大败而归,其教训不可谓不深刻,还有就在不远的二百多年前瓦剌的也先亦是逞一时胜利之余威一路杀奔京师,结果呢还不是在于谦带领的军民誓死守卫之下梦断帝都,甚至就在几年前清军破关南下,五次入关大多也只能是绕过北京城攻城略地,更不敢在诺大的北京城之下持久攻城。这几次的进攻一方失利固然有诸多因素,但北京坚固的城池所起的作用亦不可替代。

而当时的北京内城和皇城尚有一些军事守卫力量,如果不是后来的兵部尚书张缙彦等打开内城城门纳降,理论上本是可以进行一战的,因为作为最后的堡垒如果不出意外对方必定会拼死一战,而作为大顺军的最高统帅必须从最坏的情况思考这一问题,试想一个月前一个小小的山西宁武关尚且拖住了大顺军主力数日,使大顺军受到折损五至七万人的重大伤亡,那么在北京城下只要将士拼死效命,诺大的北京城之下又有什么理由不会让大顺军取得更坏的结果呢?

第三,外部的勤王之军也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重大因素。尽管大顺一路势如破竹的兵临京师城下,但是如若北京城久围不下,久攻不克,等到各地的勤王之师陆续赶到云集而至,对于大顺军来说绝不是一个好消息,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关外宁远的关宁铁骑吴三桂、武昌的左良玉、山东的刘泽清、江淮的黄得功等诸路大军原则上都是勤王救难的强劲力量,都是地方实力派。一旦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态势很可能会迅速逆转,内外夹击之下究竟鹿死谁手也尚未可知。而事实上崇祯皇帝也在此之前确实向上述人等下达了勤王诏令,尽管后来的事实证明现实很残酷,除了前两日被迫出降的居庸关总兵唐通一路人马率师勤王外,其他上述将领因各种“原因”竟无一兵一卒赶来。当然这都是后话,但是当时的情况确实得从对方勤王之师的角度来严肃地看待这一问题,李自成的大顺军并没有必胜的把握。

第四,当时的大顺一方的实力还不足以对全国形成有效的控制。从内部看,一方面一两年之前以不太光彩的手段强行兼并了诸如罗汝才、贺一龙等各路农民军的李自成虽号称百万雄师,看似实力强大,但也只是虚胖而已,并未完全将诸多系统的农民军予以有效整编,大家人心不齐,心怀芥蒂,并不存在什么忠诚度的问题,遇利则聚、因险而散的流寇本质并未改变,大家只是有利一块儿合作,一块儿吃肉,而不是那种将帅用命的君臣关系,甚至嫡系的势力也不过如此,如此松散的内部一旦遇挫,恐怕等待的只能是崩溃的到来,后来进京之后的混乱和败退之后的无序便是有效的证明。另一方面由于进展过于顺利,很多地方官员百姓、豪强士绅更多只是迫于形势而加以投诚,口服心不服者不乏其人甚至是大有人在,同样一旦遇到不如意或者有翻盘的可能,这些人注定不会安分守己,必会反戈一击、倒戈相向,后来的形势发展也正好印证了这一推断。

从外部来看,川蜀、荆湖、江南广大土地并未纳入大顺政权之下,相反,八大王张献忠力量强大,纵横数省,南方各地明军各路藩王势力犹存,一旦君死朝亡,不愿归附者必会与大顺不共戴天,伺机而动,搞不好不排除有逆转乾坤之势。另外关外的八旗清军经过数十年耕耘早已形成了与关内中原王朝的分庭抗礼之势且随时跃跃欲试的取而代之。因此如若掀翻大明北京朝廷,必会横亘诸多强敌之间,四面树敌。到那时综合内部和外部形势本就外强中干的大顺王朝既要巩固广大后方,又要分散力量守卫既得各处府县、城池要地,更要四面应战,攻城略地,完成大业。这是一个看似顺理成章却又极其艰难的任务,凭借现有的有限资源并不能应对这些接踵而至的各种问题,而这些别人未在其位可能不清楚但李自成绝不会不清楚,至少部分会清楚。

因此结合上述几个方面分析,李自成在占有绝对优势且兵临城下面前没有选择迅速攻破京师,改朝换代,而且主动派人与朝廷谈判,并不是政治作秀,更不是什么同情心使然,来给大明王朝延续一线生机。其根本原因则是出于利害得失的考量以及对敌我实力评估之后仓促之下做出的一种正常的选择,而这种选择看似耐人寻味,其实是有其合理的内在逻辑的。正所谓利益决定想做什么,实力决定能做什么,在任何正常的情况都是如此,或许这也正是当时的大顺统治者李自成的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吧。遗憾的是这次谈判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达成什么实质性的结果,朝廷也没有给予有效的回复,然而此时已似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时间不等人,要么谈判出结果,要么迅速攻城,仅仅一天之后,北京城坡,崇祯皇帝也失去了最后的一个挽救存亡的宝贵机会,1644年3月19日,大势已去的崇祯皇帝在煤山(今景山)自缢,而这也结束了大明王朝276年的何其荣耀、何其悲壮的历史。

特此声明:本文文章内容系作者原创,未经作者允许不得抄袭,违者必究!

更多文章

  • 外号“石敢当”,大败曾国藩,20岁封王,最后遭凌迟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曾国藩与石敢当,古代皇帝下令处死石敢当,曾国藩打石达开最后一战

    之后,在石敢当的保护下,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时古代祭祀中关于祭祀山神“石敢当”的传说。这个故事表现了不仅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也表现了人们对于人们对于那些为人们做实事,谋福祉的英雄的感激。今天呢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同样拥有“石敢当”称号的一位为人们谋福祉,做实事,被受人尊重的英雄——石

  • 和珅被赐死,他的儿子丰绅殷德为什么没事,反而还被嘉庆封官进爵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和珅被抄家后丰绅殷德怎么样了,嘉庆处死和珅的真相,嘉庆处死和珅的经过和策略

    和珅儿子,乾隆帝赐名丰绅殷德,迎娶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成为额驸,历任散秩大臣行走,调为镶蓝旗满洲副都统。嘉庆十五年(1810年),赏给公爵衔。卒于家中,时年三十六。常常聊到清代的高官,和珅都是里面一个热议话题,没办法,谁让他是清代最大的贪官呢!和珅上台,一则是凭着自身的实力,二来是可以把握乾隆的

  • 术士临死前留下一封信,多年后武则天看到非常高兴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据《旧唐书吉顼传》记载,温彬茂到唐高宗时期已经很老了,当然,其名望跟李淳风、袁天罡没法比,但这人也算是当了一辈子术士。温彬茂临死前,交给妻子一封密信,还千叮咛万嘱咐,一定不要轻易打开,不久的将来,会有一个叫“垂拱”的年号,到那时再把它献给皇帝,一定会有好处,不然会有杀身之祸。切记!切记!涉及到人身安

  • 康熙请佟国维吃饭,为什么总是答非所问?其实他们在布一个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康熙宴请佟国维是哪一集,康熙佟国维巅峰对决,佟国维和康熙关系

    用膳过程康熙先是客套起来:咱们今天不讲君臣之礼,只叙亲戚之谊,怎么样,这一向身子骨还好吗?佟国维答道:劳皇上惦记,奴才这一阵子时感腰酸,晚上睡觉也觉得睡不稳。解析:这段对话看似客气实则暗藏玄机,康熙天天上朝都能见他,为什么还问他身体好吗?正常人是不会这么问的,佟国维当然也知道康熙想听什么话,佟国维如

  • 隋炀帝杨广征高句丽之战——有据可查的百万大军,人数精确到百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而且,似乎年代越过久远,暴兵人数越多。以秦国和赵国区区两个诸侯国,长平一战,累计出兵能达到百万级别。昆阳之战王莽出兵四十三万,号称百万。淝水之战苻坚以半壁江山,暴出了八十余万大军,同样也是号称百万。这些战役规模虽大,兵力记载却都比较笼统,都是概数,所以后人对其真实性有所争议。不过有一场大战,兵力在史

  • 历史上真实的如懿:被乾隆两次打入冷宫,下场很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以清朝为主题的影视剧有很多,相信小伙伴最熟悉的是琼瑶的《还珠格格》,乌拉那拉氏就是里面心肠狠毒,耍尽心机,迫害小燕子和紫薇的坏皇后,当然《还珠格格》这个故事是虚构的,最近热播的《如懿传》中,周迅饰演的如懿虽然后来当上了皇后,但是她最后的结局也十分惨,两部剧里,她都输给了令妃娘娘。我们先来看看受到乾隆

  • 此人一手终结大唐王朝,因养子媳妇长得漂亮,便说:皇位给你丈夫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其一,朱温不忠朱温出身穷苦,长大之后游手好闲不喜生产,若在承平年代,这样的人活不久长,但乱世风起给了朱温机会。那位屡试不第的黄巢在山东起义,听闻消息后,朱温便辞家投奔了山东黄巢,敢打敢拼的朱温在黄巢军中很快就崭露头角。等到义军攻陷长安后,朱温已受封为东南面行营都虞侯,独领一军。陷长安以后,黄巢势力达

  • 乾隆陵墓的八大菩萨手上有一个小秘密,就算你去过也看不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这个人,由于长辈康熙雍正兢兢业业,为他治理好了清朝的大好江山,所以乾隆在位期间没什么特别棘手的事,有大把的时光享受,他是非常喜欢写文章的,虽然他的文笔一般般,还有点一言难尽,但并不影响他的兴趣,所以他自比为文殊菩萨,并把它列为八大菩萨之首。既然乾隆这么喜欢文殊菩萨,还特地命人精心雕刻在陵墓里,就

  • 此人解决唐朝财政危机,堪称贤臣,名声为何却很差?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一、时来运转此人名叫第五琦,是长安人,在开元十四年(726年)通过明经考试进入官场。第五琦历任黄梅尉、杨子丞等低级官职,由于他性格刚直,先后三次被贬,担任青州从事、河南招讨判官等职。天宝初年,受到长官的牵连,第五琦再度被贬,担任须江县丞。当时的第五琦的顶头上司是太守贺兰进明,他对第五琦非常欣赏。安史

  • 他是晚清最后的铁骑统帅,战功堪比曾国藩,却被一个16岁孩子杀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晚清被刺杀的大将军,左宗棠与曾国藩谁打仗厉害,晚清三大名将是谁

    1811年,僧格林沁出生于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父亲是一个末等贵族,靠放牧为生。僧格林沁12岁时在雍和宫当喇嘛的伯父家住过一段时间。有一次,他随着伯父去过本旗最为显赫的郡王索特纳木多布斋的家做客。索王侧室韩氏夫人见僧格林沁年少聪慧、仪表堂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索王与嘉庆皇帝之女成亲后没有儿子,按规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