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修撰《明太祖实录》,足足让人修改三遍,这是何故?

朱棣修撰《明太祖实录》,足足让人修改三遍,这是何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70 更新时间:2024/2/5 2:16:03

朱棣在《明太祖实录》竭力宣传自己是朱元璋的嫡子。我们知道,在中国古代宗法社会当中,嫡和庶之间的差别非常大。朱元璋的妻子也有嫡庶之分,所生的儿子也有嫡庶之分。在宗法严明的封建社会只有嫡子才有继承权,庶子就没有继承权。朱棣说自己是嫡子,就是说他继承皇位是合法的。

怎么样向世人证明自己是朱元璋的嫡子呢?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把“我是朱元璋的嫡子”这句话写在历史上,让大家都看得到。因为现在朱棣已经是皇帝,按照惯例新皇帝继位,通常要给前面的皇帝编修实录,也就是写前面皇帝的历史。当然朱棣所要修的实录肯定不可能是记录建文帝朱允炆,因为他的皇位就是从朱允炆的手上篡夺过来的,是不太光彩的,这段黑历史,肯定是他想要抹去的,所以朱棣要编修的历史就是《太祖实录》。

他可以借着编修《明太祖实录》的机会,把建文帝的这段黑历史抹去,顺便把自己是朱元璋的嫡子写进去,以证明自己的帝位是合法继承的。朱棣让当时的大儒谢缙主持修著,在谢缙的主持下《明太祖实录》很快就完成了。

修完之后,朱棣特别不满意,觉得还有很多地方,没有体现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于是他又下令让“知我者莫过道衍”的心腹姚广孝主持重修,很快姚广孝也修改完成,朱棣再次审阅,还是觉得有些地方不满意,就让姚广孝接着修改,直到第三回,朱棣点头说这回差不多,我比较满意。这就是历史上“实录三修”的典故。

然而“实录三修”并不能够说明《明太祖实录》有多么严谨,多么可信。恰恰相反,它传递给我们的一个信息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太祖实录》并不是历史真实的面貌,是经过朱棣三次修改才最终确定的“历史”。《太祖实录》之所以那么难产,是因为历史的真相很难通过三言两语去掩盖,还有就是朱棣做皇帝的合法性的依据也不是那么好编造。

在最终版本的《明太祖实录》里头没有建文那四年的历史。也就说没有建文元年,建文二年,建文三年,建文四年。这四年在史书上都统一改为了“洪武三十二年”“三十三年”“三十四年”“三十五年”。但是我们都知道洪武皇帝朱元璋在洪武三十一年就死了,怎么又多出来四年,这不是自相矛盾了吗。朱棣不仅对历史进行了篡改,而且对于宫中有关建文帝的记载的文书一律烧毁,甚至与建文帝有相连带的人事物都进行了修改。比如,以建文帝的父亲,朱棣的亲哥太子朱标为例子。在建文帝做了皇帝以后他要追尊他的父亲朱标作“兴宗孝康皇帝”,在史书上这个封号也除掉了,改称为“懿文太子”。

当然历史是你怎么抹杀也避不开要对前太子朱标和朱允炆的记载,所以在《太祖实录》中有关于前太子朱标和朱允炆的记载,都是胡编乱造,把这父子二人的记录都改成了被朱元璋怎样训斥。对朱棣的记录则就是朱元璋对朱棣感到非常的满意,并添油加醋描述了朱元璋有意立朱棣为太子,让朱棣继承大统,但是最后皇位却被朱允炆篡夺等有失事实的记录。

在三稿三修的“实录”当中注意按照了朱棣的意思修改了一点,那就是要清楚地说明朱棣是马皇后所生。朱棣到底是不是马皇后所生的呢?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性的话题。明史中明确记载了朱棣的生母就是马皇后,但是我们知道,明史是由朱棣修改过的。如果朱棣真的是马皇后亲生的,他还老要说:“我是我妈的亲儿子,我是我妈的亲儿子。”他过分地强调这一点,就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不免让人心生怀疑。

反正他是皇帝,天下是他的了,历史也是由着他怎么写都可以,那他为什么不往自己有利的方面写呢?而且当时也没有DNA,是不是马皇后亲生的谁都知道。朱棣之所以说自己生母是马皇后,是因为自己的皇位是通过“靖难之役”夺来的,多少有些心虚。这说白了就是反叛。当了皇帝自然不肯说自己是通过反叛得到的皇位,而是要说明自己继承皇位完全合理合法。自己是马皇后嫡出,太子朱标去世后,自然是轮到他即位。

虽然新编的《太祖实录》是一部很让朱棣满意的“历史”,但俗话说得好,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不管史书上如何给朱棣洗白,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朱棣的皇位确确实实是从他的侄子朱允炆手里夺过来的。

更多文章

  • 范文程:努尔哈赤的头号智囊,一个唯恐天下不乱的疯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令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是,范文程并没有跟随祖辈的足迹为国尽忠,而是选择投靠了满清。当时的女真一族还处于教化未开的游牧文化阶段,也还未显示出能够征服天下的强大实力。所以你很难想象,放弃大好前程而甘愿背负卖国骂名的范文程,到底是天生的叛逆,还是唯恐天下不乱的疯子。关于范文程出山的历程,历史上有两种说法

  • 苏轼出上联:“四口围犬终成器,口多犬少”,高僧妙对下联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肥水不流外人田苏轼诗句,苏轼最好五首诗,定风波苏轼原文

    苏轼属于旧党一派,这注定他的为官生涯不会风平浪静一帆风顺。他在湖州做知府时,新党的代表人王安石被宋神宗罢相,他的手下没有了制约,开始严厉打击旧党。苏轼的名气大,又是旧党的中坚力量,新党锁定他,想要来一个杀鸡儆猴,给他安了一个诽谤朝政的罪名,将他下狱,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文字狱”。但是最后宋神宗并没有下

  • 同治帝为何十九岁便驾崩,荒淫如此、纵欲无度,是生活习性所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而同时很多皇帝的无所作为,荒诞的死因更是沦为后世的笑柄,在清朝后期,慈禧太后正式掌权之后,前朝腐朽不堪,而作为皇帝更是昏庸无能,至于后宫更是互相争宠。到了后来,八国联军打开了国门之后,慈禧为求自保,只能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在咸丰皇帝去世的时候,只有一个六岁的儿子,就是小皇帝同治,慈禧逐渐垂帘

  • 在明朝除了科举考试以外,其余两项当官的途径你想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科举当官要求,明朝科举分别在什么地方考,明朝科举会经历几次考试

    长期以来,明太祖朱元璋可以说是属于一个被妖魔化、被黑化的开国皇帝,甚至网上经常可见他杀瓜农、火烧庆功楼、蒸鹅杀徐达等各种谣言。虽然近年来明太祖朱元璋的形象有所改变,但在很多人眼里,这位皇帝依旧是“暴君”,属于是那种十恶不赦之人,那么今天宋安之就以明朝的举荐制来说说明太祖朱元璋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在古代

  • 孙中山一生娶妻三次,他的后人今何在?有一个人名字我们比较耳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孙中山带领着许多仁人志士推翻了延续了数千年的封建帝制,实行三民主义,打开人们的心潮,带领着人们打开了一个更加光明的世界。虽然他最后没有成功,但是他的功绩不可磨灭。在事业上,孙中山可以说是成绩斐然,但是在婚姻上似乎并没有那么完美。在那个时代,父母之命大于天,所以那时的婚姻,只要父母看得合眼,就是好婚姻

  • 明朝为什么大兴贞女?畸形的婚嫁思想下,她们如何摆脱时代束缚?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未嫁从来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这是对古代女子的要求。这无疑制约了女子的行为,限制了女子的自由选择,是女性地位下降的标志,也是对人性的不尊重。但这样的观念竟然延续了几千年,这是多么残酷的现象。虽然在宋明理学兴盛之前,这样的思想不是普遍现象。但是还是客观存在的,随着思想的禁锢,这样的要求似乎成为了整

  • 英国大使:清朝的康乾之治是吹出来的盛世,他们正在变成半野蛮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马嘎尔尼最后通商的请求被乾隆断然拒绝,宣扬国威也因为清朝各界的不待见而破产,但马嘎尔尼的收获也不小,作为西欧来到中国的第一批正式使节,他带回了最有价值的“军事情报”。很多历史学者都认为,马嘎尔尼将当时清朝的具体情况传递给英国议会,成为了之后鸦片战争爆发的诱因之一,那马嘎尔尼回到英国到底说了什么?

  • 金朝的覆灭:皇帝沦为战利品,皇后遭侮辱,惨烈程度远超靖康之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靖康最惨公主是谁,真实的靖康图片,金朝灭亡时皇室惨状

    后世将这场导致北宋覆灭的历史事件称之为靖康之变,它对于宋朝来说,亦是百年耻辱。宋朝人民在靖康之耻下屈辱生活了百年,没想到,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终于让南宋等来了一个报仇的好机会,曾经不可一世的金朝,即将迎来它的灭亡。靖康之变发生的107年后,也就是公元1234年,内部早已腐败不堪的金朝在蒙古与南宋

  • 为什么说宋朝不能一统天下都怪宋太宗赵光义?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太宗赵光义是怎样的人,宋太宗怎么评价赵光义,宋朝最强盛时期赵光义

    宋太宗赵光义为宋太祖赵匡胤之弟,北宋第二位皇帝,因为上位有着烛影斧声的谜团,所以宋太宗立志做一番事业,两次北伐辽国意图收复燕云十六州,按理说北宋之前的后周世宗柴荣期间,就北伐过辽国一路势如破竹,而且励精图治留下一片大好局面,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篡位建立北宋后,继续励精图治,并且先后灭亡南方割据势力荆

  • 清朝王爷们一年能赚多少钱?够养家糊口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清朝王爷的俸禄多少,清朝帅气王爷,清朝王爷真实照片

    不信大家可以去数,汉朝的时候有七王之乱,明朝的时候有靖难之役。但是清朝,基本上没发生过任何宗室威胁到皇帝的事情。这主要是因为,清朝的王爵制度,和其他朝代都不一样。清朝的王爷,没有封地,而且必须要住在京城。如此一来,这些王爷自然也就没有造反的资本了。不过,如果没有封地的话,王爷怎么养家糊口呢?怎么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