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为什么大兴贞女?畸形的婚嫁思想下,她们如何摆脱时代束缚?

明朝为什么大兴贞女?畸形的婚嫁思想下,她们如何摆脱时代束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651 更新时间:2024/1/24 14:00:43

“未嫁从来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这是对古代女子的要求。

这无疑制约了女子的行为,限制了女子的自由选择,是女性地位下降的标志,也是对人性的不尊重。但这样的观念竟然延续了几千年,这是多么残酷的现象。

虽然在明理学兴盛之前,这样的思想不是普遍现象。但是还是客观存在的,随着思想的禁锢,这样的要求似乎成为了整个社会的风尚。

贞洁

到了明朝更是全国效仿贞女,掀起了贞女热浪潮,为了得到贞女牌坊不惜牺牲生命。

为什么这样不符合社会平等的思想观念能够在明朝大兴?这与时代发展状况脱不了关系。

一. 沿袭习惯,政策引导

(一.)理学思想加强,继承发展贞女观。

在中国历史发展轨迹中,女子也扮演过重要的角色,但是对于女子的限制条件从始至终都未停止过。

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有了压抑女子的贞洁思想,它是在男尊女卑的基础上形成的。

从《礼仪》、《礼记》这些儒家经典中可以看出,那时候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定。强调“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主张“父者,子之天也,夫者,妻之天也。”

甚至还规定女子终生不改嫁,即使丈夫去世,仍然要为丈夫保持贞洁。

就是这样的不符合人性发展的规律思想却在儒家礼教思想的推动下一直延续着,到了明朝更是得到了强化。

古代女人

前有宋朝理学思想的基础,明朝在继承传统方面自然也不甘示弱。更是大力宣扬这一思想以标榜自己在思想上的先进性,于是这种忠贞精神被发展为了普遍现象。

这个时期也开始兴起了缠足现象,这不仅使得女性的身体受到了伤害,也使得女性精神上受到压迫,这真的是一场不明智的行为。

(二.)建国巩固思想,大力发展贞女观。

明朝刚建立的时候,朱元璋为了正人心、后风俗、敦教化,加紧了理学的学习,于是理学要求的贞洁观念也被大肆宣扬。

同时,这个开国皇帝更是做了一件大事儿,深化了贞洁思想,他制定了一本《女戒》,从此开始了女子贞洁的大改革。

政府要求的百姓自然会争先模仿,于是这本书开始在民间流传。它不仅仅局限于记载后妃的光辉事例,还被推广为全国学习的教科书。

就是这样一本妇女准则强调着女子要求逆来顺受,无条件听从丈夫的话,孝敬公婆。

朱元璋

对人有爱等影响了明朝女子的生活状态。使得百姓们盲目的遵守,不讲究自己的权利。如此可见,生活在明朝的女性,受政治约束是非常严重的。

除此以外,为了以表决心,让百姓更好的跟随。朱元璋还进行了选妃制度的改革,他开始了平民化、大众化的选妃之路。

全国各地派人去挑选,就为了能选到德才兼备的贤内助,他不惜花时间花精力,就只为了能够使得国内女性风气正。

这样,明朝的女子成为妃子的几率还是相当大的,那么这种选举方式也成为了为什么女性争相学习《女戒》的一个因素。

毕竟自己学会了,就有可能一跃枝头做凤凰了。

明朝政府为了培育贞洁的氛围,可谓大费周章。

他们规定了“孝子顺孙、义夫节妇”经过地方选举成功的话,就能获得表彰。

而且还对守寡的女性做出了这样的规定:

“民间寡妇,三十以前,亡夫守制,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族表民间,除免本家差役。”

只要你能守住寡,你就可以享受和仕宦家庭一样的免除差役的政策,这样有吸引力的举措,自然受到了百姓的爱戴。

明朝贞洁牌坊

同时,明朝政府统治者对女性做出了严苛的要求以外,而且进行立法来打击寡妇再嫁,男性再娶寡妇的行为。

朱元璋在奖励官夫人时,就专门作出了:“其妻非礼聘正室、或再蘸,及娟优脾妾,并不许申请”

这样的条件限制,才展现出对再嫁再娶行为的嫌弃。也推动了贞女之风的发展,制约了明朝妇女的脚步。

二.氛围影响,个人模仿

政策的鼓励使得人们争相学习,也就营造了一种爱贞洁,乐于贞洁的氛围。

这个氛围就像雪球,越滚越大,于是,整个社会都是这样的。

别人都能得到贞节牌坊,那我也能,于是这样的心理也使得贞洁成为了女性头等大事儿。

文人作为社会中重要的一个群体,他们也在这场贞洁运动中做了不少努力。

他们提倡贞洁思想,把它渗入到了作品中,一个叫吕坤的文人就是写过一个本《闺范》来阐述守节殉葬的好妻子的好处。

这本书文字简单,又有图片佐证,对于普通群众理解也是很方便的,于是就被百姓接受,成为效仿的对象。

这样的束缚女性的思想为什么会被明朝女性普遍接受了?这也少不了明朝女性对于这一思想的认同,那么为什么会认同这样的思想了。

闺范

受了历朝历代思想的影响,百姓都认为只有做到了保持贞洁。才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身,错误的思想意识形态是很容易造成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的偏差。

这个时期的贞洁氛围可以说是达到了高潮,不管政策引导还是文人引领,但最重要的还是女性对这样思想的看法。

她们不仅不反抗,居然把这样的思想内化成为了自己的道德准则要求。可见这种思想下女性的畸形发展,她们十分嫌弃那些不爱贞洁的人,甚至为了贞洁不惜牺牲生命。

在《明史》中记载了这样的事例:“郑氏,安陆赵钰妻,性刚烈,闺房中言动不涉非礼。或馈茶饼,问之,云某寡妇更适人,大怒且骂,命倾之。”

可见这样的贞洁思想已经渗透到了女性的内心,最重要是连女性自己都认同这样的观点,贞洁不仅仅是社会对于女性的压迫,同样是女性本身对自己的压迫。

三.贞女成风,反抗崛起

(一.)服饰改变,走出闺房

事物发展到了极限,就会出现某些转机。女性被压迫久了,反抗的信念也就更加强烈了。

一方面,城市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青楼文化的发展,这一时期男性迎娶青楼女子的现象层出不穷;

另一方面,类似诗社的活动场所也在不断流行,这是围绕女性而产生的场地。她们和男性一样,从诗词歌赋到风花雪月的畅聊着。

三言两拍

她们慢慢拒绝理学思想的束缚,抛开社会限制,她们走出了闺房。开始参加各种娱乐活动,游玩观赏结伴而行。这就是她们反抗的一步。

与此同时,她们还在衣服上上了心思,她们不喜欢那种单调的服饰,自己进行改样。

《建宁县志》中就描写过这群思想崛起的女性在衣服上与社会的对抗,“时改新样,女饰衣锦绮,被珠翠、黄金横带,动如命妇夫人。”这也是饱受压迫女性前进的一步。

普通女性的崛起,已经显示了明朝女性思想的转变。作为尼姑这一个特殊的女性群体,也加入了这场女性自发的运动之中,她们也这样做了。

“尼之富者,衣服绮罗,且盛饰香缨麝带之属。”可见,思想过度的束缚,带来了女性个性意识的增强。

(二.)饱受压迫,起身反抗

有压迫的地方总少不了反抗,明朝还出现过宫女组织的一场暗杀皇帝的事件。嘉靖皇帝这个极度奇怪的男人,脾气古怪。动不动就会大发雷霆,甚至处死别人。

伴君如伴虎,这些女子自然担惊受怕,与其被折磨死,还不如反抗。反正都是要死的,于是就出现了宫女精心谋划的一场运动。

她们制服皇帝,蒙着眼睛,计划勒死他,这样刺杀虽然最终以失败告了终,但这足以让我们看到这些女性的反抗精神。

杜十娘

在《三言二拍》这部反映晚明时期市民阶级状况的白话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女性意识的不断觉醒。

无论是莘瑶琴由看男子出身到看男子品德的转变,还是罗惜惜大胆与情人约会的勇气,亦或者杜十娘不把自己看做男人的工具。

而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这都足以说明女性在思想压迫之后已经开始了慢慢的觉醒,开始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男性的玩物。

不过女性群体的崛起虽然没有发生大的格局的变化。但是女性在努力着,逐渐摆脱时代的束缚和自身的局限性。

这些勇敢的女性,让我们看到了女性的力量,为后世的我们做了一个好的榜样。

结语:

在古代男权社会的压迫之下,可以看出女性的地位一直都处于相对低的地位。

她们没有选择的权利,只是作为男人的附属品存在。普遍的人都遵循这样的思想观念,但这样的思想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

所以有着一批批觉醒的女性去打破这样的束缚,追求自由,的确人生而平等,这些压迫都只是为了束缚女性群体的发展。

研究女性贞洁的轨迹,一方面有利于我们了解这个朝代,另一方面让我们看清女性发展的道路,以此为戒。

参考文献:

《礼记》

《明史》

《闺范》

《建宁县志》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英国大使:清朝的康乾之治是吹出来的盛世,他们正在变成半野蛮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马嘎尔尼最后通商的请求被乾隆断然拒绝,宣扬国威也因为清朝各界的不待见而破产,但马嘎尔尼的收获也不小,作为西欧来到中国的第一批正式使节,他带回了最有价值的“军事情报”。很多历史学者都认为,马嘎尔尼将当时清朝的具体情况传递给英国议会,成为了之后鸦片战争爆发的诱因之一,那马嘎尔尼回到英国到底说了什么?

  • 金朝的覆灭:皇帝沦为战利品,皇后遭侮辱,惨烈程度远超靖康之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靖康最惨公主是谁,真实的靖康图片,金朝灭亡时皇室惨状

    后世将这场导致北宋覆灭的历史事件称之为靖康之变,它对于宋朝来说,亦是百年耻辱。宋朝人民在靖康之耻下屈辱生活了百年,没想到,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终于让南宋等来了一个报仇的好机会,曾经不可一世的金朝,即将迎来它的灭亡。靖康之变发生的107年后,也就是公元1234年,内部早已腐败不堪的金朝在蒙古与南宋

  • 为什么说宋朝不能一统天下都怪宋太宗赵光义?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太宗赵光义是怎样的人,宋太宗怎么评价赵光义,宋朝最强盛时期赵光义

    宋太宗赵光义为宋太祖赵匡胤之弟,北宋第二位皇帝,因为上位有着烛影斧声的谜团,所以宋太宗立志做一番事业,两次北伐辽国意图收复燕云十六州,按理说北宋之前的后周世宗柴荣期间,就北伐过辽国一路势如破竹,而且励精图治留下一片大好局面,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篡位建立北宋后,继续励精图治,并且先后灭亡南方割据势力荆

  • 清朝王爷们一年能赚多少钱?够养家糊口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清朝王爷的俸禄多少,清朝帅气王爷,清朝王爷真实照片

    不信大家可以去数,汉朝的时候有七王之乱,明朝的时候有靖难之役。但是清朝,基本上没发生过任何宗室威胁到皇帝的事情。这主要是因为,清朝的王爵制度,和其他朝代都不一样。清朝的王爷,没有封地,而且必须要住在京城。如此一来,这些王爷自然也就没有造反的资本了。不过,如果没有封地的话,王爷怎么养家糊口呢?怎么养活

  • 朱棣的庙号为什么先是太宗后是成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为什么朱棣庙号是成祖,嘉靖皇帝将朱棣庙号改为成祖,朱棣太宗和成祖有什么不一样吗

    朱棣的庙号原是明太宗。一直使用了一百多年,直到明世宗嘉靖帝时期才改为“成祖”庙号。也就是说朱棣是称过宗的。那么也繁衍出了两个问题,一是朱棣庙号为什么是太宗。二是嘉靖帝为什么要改他的庙号了。下面宋安之来为大家说说。一、明太宗朱棣太宗庙号可以说是宗里面最好的庙号了。一般情况之下,开国皇帝是太祖或者高祖。

  • 《雍正王朝》中八女使老四和老十三受了下马之耻是看走了眼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雍正王朝中十三爷,雍正王朝十三阿哥的真实身份,雍正王朝老十三和雍正关系

    雍正王朝中刘八女并非是看走眼了,而是身为八爷党之人心知肚明有恃无恐的逼迫老四与老十三下马过江夏镇。最后酿成了身死镇灭之祸。雍正王朝世界之中,江夏镇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在这里老四与老十三身为堂堂皇子受了被迫下马之耻,后来年羹尧又将江夏镇屠镇。特殊的江夏镇出了三个人物,一个是属于八爷党的庄主刘八女。一个是

  • 明朝最惨太子,生前多次遭人暗杀,死时也有由于奇葩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之所以会这么说,主要是因为他在位的时间只有不到一个月的缘故,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当年先皇其实是在宠幸了身为低微的宫女之后,本来是不愿意让这件事被天下人知道的,可又介于当时先帝膝下无子,于是才认了朱常洛这个儿子。不过后来却对他不太看重,等到他十九岁的时候,才正式被封为太子的。可期间他实质上过的还是

  • 在中国历代皇帝中,朱元璋算是什么级别?能称得上是千古一帝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杀功臣一览表,朱元璋1-46集免费观看,林兆明播讲朱元璋演义

    因为‘千古一帝’这个词,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本就是为了朱元璋而发明的。千古一帝这个词,最早出自于明代思想家李贽所著的《藏书》。在这本书当中,李贽首先评价嬴政为‘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与此同时,李贽又在《续藏书》当中评价朱元璋为‘我太祖高皇帝,盖千万古之一帝也’。就是从李贽这个时候开始,千古一帝这个

  • 清朝的禁卫军,到了民国成为了冯国璋的私人财产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的十二个禁卫军,清末禁卫军冯国璋,禁卫军相当于现在什么

    清朝灭亡之后的民国,是一个群魔乱舞的时代,这个时代不只是出现了军阀混战,更是出现了很多今天人们都难以想象的事情。这不今天宋安之说的冯国璋对于禁卫军的处置就是一例。冯国璋在清朝末年担任禁卫军军统,辖有一师一旅。当时身为天子亲卫的禁卫军军饷比正规军多,正规军每师军饷一年也就是130万,禁卫军则有200万

  • 陶渊明在南北朝评价并不高,为何到了宋朝突然比李白杜甫地位都高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陶渊明和李白杜甫的关系,陶渊明生活在南北朝时期吗,屈原陶渊明杜甫孟浩然的资料

    南朝宋元嘉四年(公元427年)田园派的开山鼻祖陶渊明逝去,这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诗人走完自己官场失意,诗场也不太得意的一生。而陶渊明之死只是一个开始,他的评价在死后几百年并不高,但是在宋代突然水涨船高起来,几乎是被捧上了天。比如评价他是“晋宋之间一人而已”、是历代“诗人之冠冕”、是“李杜诸人皆莫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