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05年西安出土李建成墓,墓志仅55字,暴露李世民对兄弟的真实态度

05年西安出土李建成墓,墓志仅55字,暴露李世民对兄弟的真实态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672 更新时间:2024/2/7 13:20:07

这是李建成墓碑上的内容,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当之处。

然而要知道的是李建成曾经可是做过太子,而其墓志铭太过简单,只是交代了其谥号、死亡时间等,根本没有介绍李建成所做的贡献。

很多人在看到这个墓志的时候,暴露了李世民对待亲兄弟的态度,都纷纷感慨李世民或许并不像史书中描写的那么宽宏大量。

死后受到追封,谥号意味深长

李世民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其在位之时,国家经济繁荣,四方来朝。

民众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提及历史上有作为君主时,李世民多在人们的讨论之列。

然而人们在讨论李世民的时候,多歌颂其历史功绩,而忘记了其皇位是通过特殊手段得来的。

李世民是唐高祖和窦皇后的次子。他还有一个哥哥名为李建成,为了避免兄弟相残,唐高祖得到皇位后,就立了长子李建成为太子。

虽然二人均是嫡出,但是李建成是嫡长子,因此李建成成为了皇位继承人。

与李世民相比,李建成确实有所不足。

然而因为嫡长子的身份其获得了太子之位,哥哥成为太子之后,李世民并没有太大的反应,唐高祖本以为兄弟相残的事情不会发生在李家的时候,玄武门之变发生了。

李建成与李元吉二人均在玄武门之变之中被杀害。而后李世民被立为太子。不久以后唐高祖宣布退位,李世民成功继位。

顺利登基之后的李世民,想要消除玄武门之变对自己的影响,由于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发动了,在这场事变之中,李建成与李元吉二人以及二人的诸子均被杀害。

因此朝堂之中,多有微词,就连唐朝史书中都不敢记载其行为,对此大臣纵有不满也都存于心中。

虽然大臣们没有表现出来,但是李世民深知他们心中的想法。

毕竟自己在玄武门之变中的做法确实会引发争议,其实在发动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考虑过这件事情——是否要赶尽杀绝。

然而李世民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事端选择赶尽杀绝。这样的做法与李世民之前一直奉行的仁爱有一定的区别,但是为了皇位李世民选择暂时抛弃自己的仁爱。

在其登基之后,为了挽回自己的影响,李世民选择向大臣们解释自己的做法。

虽然当时的社会是皇权至上,李世民根本不需要向任何人解释自己的行为。但是为了收服官员,李世民告诉大臣,“他们二人是心怀不轨的叛逆者,若不将他们赶尽杀绝,那么朝堂将受到很大的影响。”

李世民将自己的赶尽杀绝的行为解释为为唐朝平定叛乱。中国有一句古话叫“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李世民是成功者,其任何解释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的。

至于为什么要赶尽杀绝想必只有李世民最为清楚。

当然为了彰显自己的宽容,李世民在解释了自己的行为之后,追封李建成和李元吉。

李世民此举无疑是为了给自己博一个好名声,让人们知道李世民非常看重兄弟情义,毕竟李建成与李元吉的诸子也被杀害,即便追封他们李世民的皇位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李建成与李元吉二人也不会得到实质的利益。

然而即便是如此,李世民也没有大大方方地追封他们二人,李世民下令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谥号为隐,而追封李元吉为海陵郡王,谥号为敕。

这样看上去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仔细思考的时候,会发现其中的问题很大。

毕竟李建成在生前就是太子了,如今只被追封为息王,明显相较于之前差了一个等级。

而李元吉也是如此,李元吉生前被封为齐王,而如今却被追封为海陵郡王。

如此看来李世民并不是真心实意的想要追封他们,而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宽容,而且在追封的时候,也是有意无意的贬低他们。

除此之外,在谥号之上李世民也是用尽了“心思”,为别人选取谥号的时候的,多会选取一些赞美的话语,用以表彰死者生前的作为。

然而李世民为李建成、李元吉选取的谥号并不是一些赞赏的话语,反而带有贬低的意味。

李建成的谥号是“隐”,寓意“不显尸国”、“隐佛不成”,李元吉的谥号为“敕”,寓意“不思忘爱”、“刚愎自用”,这样来看二人的谥号均不是夸赞的话语,而是一些贬低的话语。

发现李建成墓,墓志铭55个字

除了在追封以及授予谥号的时候可以看出李世民并不像史书中记载的那般大度之外,从李建成的墓志铭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李世民并非真的想要厚葬李建成,只不过碍于当时的舆论,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决定。

2005年,我国考古学家在西安发现了李建成的墓志。李建成的墓志非常简陋,其边长为52厘米,高为11厘米,四周也没有花纹。

与其他皇宗贵族的墓志相比,李建成的墓志可以说简陋至极。

除了外形比较简陋之外,李建成墓志的内容也是非常少,看到李建成墓志的内容后,考古学家对于李世民的为人有了一定了解。

本身墓志是为了记述主人的生平。除了生卒年月之外,主人的主要功绩也是墓志的主要内容。

然而李建成的墓志中仅有55个字,这55个字记载了李建成生卒年月、下葬时间、名字、谥号等基本信息。

与普通百姓的墓志内容相似,然而要知道的是,李建成也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在李建成的墓志之中,却只字不提他所做的贡献,看到这个墓志后,令人们不得不怀疑是李世民授意的,毕竟李建成与李元吉的谥号等都是李世民亲自授予的,二人下葬的时候,李世民肯定会有所关注。

即便李世民不关注,底下的人也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毕竟李世民都下令厚葬二人了,底下的人没必要在这种事情上出差错。

然而李建成墓志上仅有短短55个字,足以见得李世民并不是真的想要厚葬他们,只是无奈之举。

当初李世民是杀掉正统继承人之后才获得皇位的,因此看到李建成的墓志之后,很多人怀疑,李世民之所以不在墓志上记述李建成的功绩是恶意丑化他。

个人能力出众,曾立汗马功劳

而人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猜测,是因为李建成本身的能力比较出众。在晋阳起兵之前,李渊曾令李建成前往河东地区结交有才能之人。

后期正是在这些有才能的人帮助之下李家才得以成事。

然而想要结交这些有才能的人并不容易,古代有才能的人多希望自己能够辅佐明君,若没有能力,那么有才能的人多不会出山,想当初,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曾三顾其草庐,态度可称得上恭敬。

当然只有恭敬的态度还不行,诸葛亮决定出山,还因为刘备对于天下局势的看法与其相同,再加上其有皇室血统,算得上名正言顺,因此诸葛亮才决定出山。

李建成前往河东的时候,深知自己此行责任重大,而后在结交有才能之人时,李建成多是投其所好,在李建成的努力之下河东一部分有才能的人决定辅佐李家。

李建成在管理军队方面也有很强的能力,晋阳起兵的时候,西河守将是保皇派,其阻挡了李渊西取长安的道路,于是李渊就派遣李建成与李世民前往攻取此地,当时李渊只为他们准备了3日军粮。更重要的是当时他们所带的兵多是刚刚招募的。

因此李建成非常担心他们的作战能力。

为了能够提高他们的作战能力,李建成给他们立下军法,不能够随意摘取百姓种植的瓜果蔬菜,付了钱才能吃,获得的食物酒水需要和战友一起分享。

当然李建成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也恪守规定。

受到隋朝压迫的百姓,听闻李建成治军如此严明,对李家的好感度直线上升。当李建成前往城外告知自己来意的时候,城内的百姓都非常欢迎他,只有高德儒不肯投降。

而后李建成率领部队攻打高德儒,生擒了他将其首斩掉之后,其他人均被赦免。

如此宽容的举措也为李家之后的起兵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后李建成带领部队返回大本营,从前往到返回只用了9天时间。

看着如此优秀的儿子,李渊内心非常高兴“用这样的方法用兵,可以横行天下。”

这样的评价可以说非常高,而且由于其此次表现优异,李渊决定封李建成为左领军大都督。

霍邑之战中,李建成的表现也是非常出色。当年七月,李渊就带领着自己的部队到达关中,当时部队驻扎在贾胡堡,由于当时的雨非常大,李渊决定暂时不轻举妄动。

到了八月雨停之后,李建成就建议李渊进兵。

当时李渊还有一定的顾虑,而李建成却认为已经在这里驻扎很久了。

若继续驻扎下去的话,战士们可能就会丧失斗志,作战最重要的就是士气,若我方士气萎靡,那么很有可能就会影响作战结果,而后在李建成的建议之下,李渊决定起兵。

进兵之前,李渊非常担心宋老生坚守不战,其占据有利地形,若他们不出城的话,攻下霍邑的难度就会倍增。

李建成也有这个顾虑,为了解决宋老生的问题,李建成建议先将宋老生引诱出来。

李建成认为宋老生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因此只要方法用得得当,宋老生肯定会出来。

李渊将这件事全权交给李建成负责。李建成带领几十个骑兵前往霍邑城巡视,而一旁的李渊将先头部队分为十几队在霍邑城外安营寨寨,做出将要攻城的样子,宋老生并没有怀疑这是李建成的计谋,看到李渊先头部队之后,宋老生决定出击。

此时宋老生已经进入了李家的圈套,为了不让其逃走。李渊假装不敌宋老生撤退,在撤退的时候,李世民与李建成分别带领部队围堵宋老生,在李家父子的围堵之下,宋老生被抓住,主将被抓之后,霍邑城内人心惶惶,而后顺利攻下霍邑城。

之后李建成在平定山东等战役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李渊登基之后,李建成被立为太子。此后李建成开始学习帝王之术,外出带兵的次数渐渐减少了。

虽然后期带兵的机会少了,但是其之前表现出的军事能力是无法磨灭的。

成为太子以后,李建成也并非整天无所事事,而是辅助李渊处理朝廷大事。然而在外领兵的李世民却非常不服气,认为自己战绩累累,能力超强,却只能屈居人下。

而后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将李建成与李元吉杀害。

其实在其发动玄武门之变前,当时还在辅佐李建成的魏征就建议李建成先下手为强,然而考虑到兄弟情谊,李建成并没有下手。

李世民以造反为由杀害了李建成与李元吉,担心留下祸患甚至斩草除根。

李世民的处置手段在此后也倍受指责。为了彰显自己的宽容,李世民并没有处置其部下,并重用其部下,尤其是魏征。

由于其重用李建成二人的部下,指责的声音渐渐地少了。然而其部下多是一些有才能的人,任用他们多能够辅佐自己,而且若将赶尽杀绝,那么很有可能会影响社会安定,因此李世民选择留下他们。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其已经将李建成和李世民的诸子全部杀害,他们也无法辅佐后主了。因此李世民根本毫无后顾之忧。

虽然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的做法引发争议,但是由于后期其厚葬李建成与李元吉二人,民间对于李世民的争议也渐渐消失了。

然而当李建成的墓志被发现之时,人们才发现李世民厚葬他们只是为了堵住悠悠之口,其对于二人或许并没有太多的情感,因此李建成的墓志才会仅有55个字。

当然我们并不能因此否定其在历史上的贡献,李世民为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只是这次墓志的发现,让人们看到李世民并非完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成吉思汗妃嫔多是仇敌妻女,就不怕被暗杀?原来她们有种“怪病”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成吉思汗征服女人的名言,成吉思汗有多强壮,都兰县成吉思汗墓

    古代的帝王是一个非常高危的职业,周围有着各种的危险,不管是明处的还是暗处的,所以他们对于自己的生活环境的安全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对于后宫的妃子,都有着严格的规矩,毕竟家贼难防,如果枕边人想要谋害你的话,也是非常轻而易举的。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帝一般都不会娶和自己有仇的女人为妃,大多数都会杂草除根,

  • 为何李治把亲妹妹以皇后礼下葬?千年之后谜底被掀开:皇室丑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治为何把亲妹妹以皇后礼下葬,李治和姐姐的吻戏,李治徐盈盈

    俗话说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也确实如此。人死去之后什么都不会带走,但是存在就有意义,只要还有人记得,就不算真正意义的死去。在古代人们十分重视丧葬,不过丧葬也有很多要求,“死”也分等级。在历史上有一个公主就以皇后礼下葬,这中间到底有什么隐情?直到千年之后才揭开真相,真是皇室丑闻啊!中国的丧葬文化我们先

  • 朱棣占领南京后,做了一件事,就算朱允炆仍活着,也输得干干净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棣的老婆一览表,朱棣对马皇后评价,朱瞻基朱棣

    朱棣靖难获胜后的第一道公告那么朱棣篡位夺权后,实际上只是占领了南京这一个地方,为什么其他地方前朝的臣子无人反抗呢?这还要从朱棣占领南京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说起。朱棣占领南京后发布了第一道圣旨,原文如下:朱棣在靖难之役获胜后,向京城(今南京)军民发布公告:“固守封地的藩王因左班奸臣挑唆导致骨肉被其残害,

  • 唐朝第一武状元武功有多高,为何败给一个弱女子自废武功销声匿迹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最有名武状元,武状元排名一览表,武状元有多厉害

    后来北魏皇帝赐给这刘家祖上新姓“员”,因此员家当时地位很显赫,可是到了隋朝后期,员家一门虽然不及当年,但也是个豪门。当时,李渊在太原起兵,员余庆的父亲和伯父就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靠军功起家。等唐朝建立后,员家都在朝中做官。可是员余庆的父母早年就病故了,他就跟着伯父一起生活。员余庆从小在伯父的熏陶下,

  • 清朝用25万最精锐部队对付2万太平军,成吉思汗会做何感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军队战斗力有多高,清朝军队真实战斗,清朝一支军队有多厉害

    可以这么说,为了对付这2万“广西猴子”,清军几乎是调动了北方几乎所有能调动的精锐部队。但是可以说,这时的清军,已经非常腐朽了,其战斗力的低下,几乎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虽然前期在开封等比较大的城镇,由于北伐军缺乏攻城武器以及其攻击目的是天津,所以清军在这些少数地方偶有小胜,但在绝大部分地方,清军几乎

  • 隋朝末年,魏征在山里修道,出山时身边带着一位道士 等到唐朝时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等到唐朝时,他辅佐唐太宗李世民,身居显官,封为郡公,这个道士还在魏府里。魏征有个小儿子叫魏叔璘,当时在宫中任禁卫官。一天,魏征听说长孙皇后病了,派魏叔璘带着礼物前去探望。长孙皇后让侍女掀开门帘,召魏叔璘进入内室。魏叔璘转达了父亲对皇后的问候,皇后很高兴,便叫他坐下来叙谈。此时魏叔璘正值年少,容貌如玉

  • 李自成手下大臣,见到崇祯尸体大哭不止,结果李自成说了这句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崇祯是可以不死的,当李自成入主京城,翰林学士李明睿对他进言,只要迁都南京便可保存实力。崇祯不是不想走,只是朝廷的关系实在错综复杂,而他没有那个本事从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里清理出来一条生路。他是无能的,所以最后没有走成。但同样,最后的关头,他守住了明朝皇室的尊严,那便是“君王死社稷”。他说,如果能换取百

  • 武则天一刀扎在婉儿脸上,还不让她拔,婉儿大哭:臭男人,都怨你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武则天心狠手辣的手段,婉儿对婉儿怎么打,王者荣耀婉儿怎么打婉儿

    上官婉儿从掖庭的奴才,一路熬到武则天的红人,咽下了其他奴才咽不下的苦,却因看了一眼老男人,被打回原形。这男人不得了,是当朝宰相。那天,他正和武则天谈论朝政,评说时政。上官婉儿躲在案几后,趴在武则天脚下,专心致志记录大臣说的话,中间一阵沉默,她顿了顿,抬起头,不经意瞅了眼这个侃侃而谈的老头子。恰好武则

  • 《大明王朝1566》历史权术王者、自私自利者——明朝嘉靖帝朱厚熜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嘉靖帝朱厚熜死后谁当了皇帝,朱厚熜 嘉靖,明嘉靖帝朱厚熜与万历

    术王者:二十多年不上朝,朝廷里的大小我都清楚。 知道杨嵩贪婪,也一样重用,用杨嵩为自己赚钱,埋小金库。 我知道徐阶等人是清流,但不工作,用他们关系到严嵩。 因为知道宦官是没有根据的人,所以利用他们收集信息,掌握信息。 执政期间,说话也没说明白,让人猜猜,保持神秘性,时不时敲他的钉子。 最后一集斗海瑞

  • 后梁处于霸主地位,傲视群雄,为何政权仅存17年,就被后唐所灭?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古语言:“不逢乱世,无革鼎之新,不当自强,何匹重阁巨贾之嫡”众所周知,大唐曾有三百年的历史,也曾辉煌一时,安史之乱后,唐朝开始由繁盛转为衰败,朱温借此机会,夺取了政权,成功篡唐,建立了后梁。五代十国便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当时,后梁处于霸主地位,傲视群雄,为何政权的存在仅仅17年,就被后唐所灭呢?今天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