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的灭亡根源是从朱元璋时期就埋下了吗?

明朝的灭亡根源是从朱元璋时期就埋下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549 更新时间:2024/1/19 9:45:57

明朝的开国之君朱元璋也并非普通人,他没有其他朝开国之君那样的贵族背景,而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一步步从社会底层奋斗成为一国之君,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事。但也正是因为他出身卑微,才养成了多疑的性格,害怕子孙坐不稳江山。为了让大明江山永流传,朱元璋给后世子孙留下了“祖宗之法”。不过站在上帝视角看,这“祖宗之法”实在缺乏远见,也难怪有人把明朝灭亡的原因怪到朱元璋头上。

朱元璋祖宗之法的主要内容

首先朱元璋把百姓强行分成不同的户籍,分别是农民、工匠、军人三大类,一旦百姓被归入籍,便不准许“转户”。这种分法表面上井井有条,想要找某类人直接去相应的户籍找就可以了,但却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并非所有人都愿意由国家规划自己的人生走向,这种做法也容易造成人才浪费,甚至阻碍国家的发展。比如某个人在军事上十分有天赋,但却被强行归为农民,此生无法施展天赋。

其二朱元璋给百官设置的俸禄也极其不合理,可以说是历朝历代最低的。明朝开国初年的两次俸禄调整就不说了,直接说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确立的“永为定制”的俸禄标准:正一品月俸八十七石,从一品至正三品,递减十三石至三十五石,从三品二十六石,正四品二十四石,从四品二十一石,正五品十六石,从五品十四石,正六品十石,从六品八石,正七品至从九品递减五斗,至五石为至。

《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有载明朝的一石米约重153.5斤,一斤是594.6克,折合现在约是182斤,按一斤米1.5元算,明朝最高的正一品的月工资大概是2.3万,最低的从九品月工资大概是1365元,这个工资水平着实低了。更要命的是明朝的俸禄并不是全部都到官员的手中,有40%的大米会被折算成其他的东西发放到官员手中。因此很多低品的官员根本无法靠俸禄维持生活。朱元璋给百官设置如此低的工资标准,无异于逼迫他们去贪污腐败。

朱元璋还重分封制,将二十几个儿子全部封王,就藩于各地以拱卫京师,维护皇权,并规定明朝宗室不得为官、不得经商。因此国家每年都要拨出一大笔银子用于养宗室,久而久之这些不事生产的宗室就成了国家的蛀虫。

朱元璋在划分百姓类别时没有专门分出商人一类,因此明朝收的商业税较少,税制不合理。等到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整个国家80%的财富都集中到了商人手中,朝廷的税收进一步降低,为了让国家正常运转,只能加重农民的税赋,显然这最终会导致农民不堪重负,揭竿而起。

在对外发展方面,朱元璋实行海禁政策,阻碍了中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也间接导致中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错过了与世界接轨的机会。

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

表面上看,明朝的灭亡是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后期百姓负担过重;造成经济和生活危机的恶性循环再加上明朝天灾人祸,导致爆发农民起义,贪官奸臣把持朝政,造成朝廷腐败不堪。最终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

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制度。明朝不同于之前的封建王朝,朱元璋在胡惟庸一案之后就废除了宰相制度,从此以后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皇权高度集中,哪怕是后来设立了内阁也仅仅是帮助皇帝处理政务,与之前的宰相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以皇帝一人之力管理全国这么多事,势必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国家负担重。最终遇到了崇祯帝这样空有抱负而没有能力的皇帝,虽说事必躬亲,但事事管不好,积重难返的明朝唯有灭亡。

总的来说一个朝代的灭亡不能怪罪于某一个皇帝。朱元璋在建国之初设立的这些祖制本意是想维护以皇帝为核心的整个权力体系稳定,避免子孙皇帝过于玩弄权术,危及朱明王朝的长治久安。虽然这些措施影响了明朝的发展,但算不上是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更多文章

  • 隋炀帝的萧皇后,靠什么把6位君主迷得神魂颠倒,还真御夫有术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杨广:妃萧氏,夙禀成训,妇道克修,宜正位轩闱,式弘柔教,可立为皇后。隋炀帝愍皇后萧氏,精通医术,颇知占侯,深得杨广宠爱,诞育三子一女,为夫夺嫡立下汗马功劳。宇文化及发动江都之变,隋炀帝遇弑身亡。萧后带领幼孙和皇室诸女,辗转于宇文化及、窦建德之处,跟随义成公主前往东突厥,拥立隋炀帝之孙杨政道为主,定居

  • 为什么梁山好汉都甘愿为宋江卖命?因为只要立功就分金银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为什么那么多英雄为宋江卖命,为什么梁山好汉服从宋江,宋江为什么能当梁山好汉

    宋江为何在梁山有那么高的威信?为何那么多人死心塌地跟着宋江,并愿意提着脑袋为他卖命?为何明知道招安可能不是最好出路,但是当宋江提出招安的时候,还是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支持?为何宋江在梁山能够说一不二,而且大多数人对他都惟命是从?是宋江的名声大影响力大吗?不是,名声这种东西只对陌生人有用,再有名声和影响

  • 隋炀帝真的有“杀父娶母”之举吗,专家发现一个证据,揭露了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隋炀帝“杀父娶母”的传言,一直为历史学家所鄙夷的,难道说真有人能做出这悖伦常之事?据统计,“控告”杨广这些罪行的是元朝小官祖君彦。他曾在一文中罗列了隋炀帝十大罪行,其中一项,就是骇人听闻的“杀父娶母”。自此,一些著作里,也相继记述着相对应的事情。一时间,对这事莫衷一是,老百姓没法辨别真假。话说,农民

  • 冰云:《水浒传》中的小吏——大宋朝廷政治生态的缩影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年画《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将》 而大宋朝廷统治范围所及之处,相当部分权力却掌握在一群特殊人物手中,这群特殊人物自然同样难辞其咎。然而,这群特殊人物的特征及处境,又与大宋天子及各级官员大为不同。在大宋朝廷体制中,他们地位不高,身份卑微,难有升迁途径,却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他们不仅是大宋朝廷体制必不可少的一

  • 唐朝一位大诗人,本应被斩首,因一首诗而无罪释放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时期文化繁荣,诗歌在这一时期的发展达到了顶峰,名家辈出,大诗人李白、杜甫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但今天我们谈到的这位大诗人,其名声与李白、杜甫相比也不逞多让,但与他们不同的是,这位诗人是根正苗红的科举出身,唐朝开元年间的状元郎。他就是著名诗人王维。在中国古代,状元被称为天上的文曲星下凡,不仅在士林之间

  • 朱元璋问刘伯温:我能做几年皇帝?刘:原有35年但被人偷走了4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在明朝,有这样一位“占卜师”,他不仅能预测出人的未来发展前途,还能推断出人的未来命运。相信很多人也都听过他的名字——刘伯温。一直以来,在史书中,刘伯温就以“算卦”而闻名,就连当时作为皇帝的朱元璋,都对他十分敬佩,大事小情都要找刘伯温算一卦,来推算自己的人生与大明王朝的国运。有这么一次,朱元璋问刘伯温

  • 明朝最邪门的机构,锦衣卫见了吓得浑身哆嗦,官员见了全都要行礼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内行厂恐怖的地方就在于,它是皇帝以下的第一组织,在其中任职的官员可以随意捉拿东西厂和锦衣卫的相关人员,在官员之中,只要不是品阶最高的那一撮人,内行厂也都可以没有理由,随意捉拿。一时间,锦衣卫、东西厂看到内行厂的任职人员都吓得哆嗦,一些低阶官员看到他们更是直接下跪。至于内行厂的管事人刘瑾在2年的时间里

  • 靠山的“山”,原来指的是安禄山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节度使制度刚刚确立的时候,权利并不是很大,仅仅只有领兵权。后勤补给由中央和地方负责,但由于唐朝时常与周边各族作战,为了粮食补给能够更好的调度,朝廷逐渐将后勤补给的权利下放给节度使。到了在唐玄宗后期,又将地方行政权也交由节度使管辖,逐渐形成了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藩镇集团。甚至出现一人身兼数镇节度使的情

  • 杨国忠出上联:两猿截木山中,这猴子也敢对锯(句),李白怒怼下联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杨国忠简介,王显乡杨庄村杨国忠,杨玉环哥哥杨国忠

    唐玄宗后期曾下诏广求天下贤才,对于这件事,当时的宰相李林甫心里是很不情愿的,因为他害怕有贤才会向玄宗进言威胁到他。但李林甫没有反对求贤令,反而对这件事十分上心,表现的很支持的样子。最终在李林甫的干预下天下贤才没有一个人合格。李林甫却以此向唐玄宗报喜,他告诉唐玄宗:“《尚书》中曾说过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 秦桧后人求免跪,岳飞后人泣血出声“敢动一下试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桧为什么要跪在岳飞的墓前,郭德纲说岳飞与秦桧的因果,岳飞死后秦桧怎样了

    据传说历史上有很多地方都曾今建过这样的雕像,但保存完好的就只有七个。因为秦桧并没有被诛灭九族,所以大部分的后人都保留下来,但说实话,其实他们心里面也不好受,只要自己一想起是秦桧的后人,他们便如鲠在喉,不过这也不能怪他们,因为出身实在也不能是他们自己所能决定的。曾今乾隆年间有个叫秦大士的人,写的一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