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选官用人之策:“功臣政治”到“贤臣政治”,稳定汉朝统治的基石

选官用人之策:“功臣政治”到“贤臣政治”,稳定汉朝统治的基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086 更新时间:2024/2/5 2:21:45

这本是一桩赏识人才,不忘恩惠的好事,但也正是因为这一政策的实施,导致居于庙堂之高的人全都是一些创业的功臣或者是那些功臣的家人,这朝堂上的政治局面也就变成了“功臣政治”。由此一来,对于刚开朝还不稳定的汉朝,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大社会问题,朝廷用人问题。

朝廷的可用人才日趋贫困,而且官员们的政治观念也日渐保守,时间一长,对于汉朝朝堂产生了严重的人才、政治危机。于是在汉武帝继承皇位之后,开了一系列的改革。根据当时社会的背景以及朝廷当时的状况,揪出其弊端实施改革,完成了由汉初的“功臣政治”向“贤臣政治”的转变。

一、汉朝建立在秦朝乱世之后,迫于当时形势,采取“功臣政治”给开国将领们抚慰,随着时间的推移,功臣逐渐衰老,子孙无法继承大业,“功臣政治”开始走向没落

秦朝从乱世中走出,曾见过春秋五霸之盛况,也经历了战国时期的混乱。那是一个不太平的年代,所谓“乱世出英雄”也在那个年代就得到了验证。

如在战国时期出现的一代枭雄们,有善于守城,用兵踏实稳健的廉颇、能言善辩的蔺相如、骁勇善战的一代名将伍子胥白起孙武等等。而秦国在战国时期险遭六国合围之势,无论是哪个国家都对秦国保有畏惧之心,畏惧它的强大又嫉妒他的强大。

采用纵横之法,在长平之战中取得了它历史性的转折点。自秦国在长平之战取胜之后,秦国称霸只是时间问题。于是秦国在战国七雄的各种斗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一统中原的朝代。

嬴政将自己称之为秦始皇,给予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于荣耀,其寓意是想要自己这份家业传至千秋万代。

然,谁也没料到这份霸业到了秦二世就毁于与一旦。后来汉朝的建立,救治百姓于水火之中,采用调养生息的政策给了百姓们喘息的空间,这一民心所向的措施,大大的稳定了民心。而所采取的“功臣政治”也给了当初开国将领们极大的抚慰,初始朝堂的稳定也由此开始。

汉朝建国初期,刘邦在同姓王国中给与异姓的诸侯王进行分封,都是迫于当时的形势。为他立下汉马功劳的各路功臣,是汉朝的开国的必经之道。戎马一生,诸多人士为求功名而已。

若是在当时的情况,不给予这些功臣军勋一些荣耀和富贵,又怎么能够使得汉朝这动荡的局面得以稳定,又怎么能够让如此多的大臣们心悦臣服。所以说,这是迫于局势而采取的无奈之举。

然而,长久的采取这样的政策自然是不可取的,长此以往,朝堂之上可用之人逐渐减少,当年建功立业的功臣们已经日益衰老了,用以继承的子弟们又不见得就有此卓越的才华,能够担当起为官为国的重任,所谓的官二代们已经被这太平的社会局面蒙蔽了双眼,沉迷安逸与享乐之中无法自拔。

居于庙堂的老者们眼界与其的政治态度也日趋保守,汉朝在这样的状态下难以取得巨大的进步和发展。这样的局面直至他上台才得以改善和突破

“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他就是被班固在《汉书—武帝纪》中大加赞赏的汉武帝。也正因如此改革的来临,“功臣政治”从此走向没落。

二、汉武帝为顺应时代发展选拔贤臣,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兴办太学,完善察举孝廉制,促使选官制由“功臣政治”向“贤臣政治”发生转变

汉武帝刘彻在古代诸多的封建皇帝中可谓是具有雄才大略的少数人之一。他对于自身的要求严格,对于自己应当承担的国家的使命感也很强。

追求国家政治的发展,推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的改革,立志要使自己的一番伟绩成为后人眼中的典范。

“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汉武帝刘彻

在他在位的这几十年间,进行了大范围的改革,颁布新的政治法度,顺应社会的发展进行贤人,能人的任用。

汉武帝在教育方面颁布法度为:兴办太学、地方官学培养人才。太学是在汉代开创的为国家培养和挑选政治方面和管理方面的场地。在秦朝时期,秦始皇采取焚书坑儒的文化方面的举措,他禁止私学。

朝廷中设立又政府顾问,但没有设立官学。在汉朝建立之后,陆贾劝说汉高祖将文官武官并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明了马背上可以得天下却不能在马背上治天下的道理。

其实在当时,统治者就开始对于办学校这事有一定的重视了,但是由于国家当时,战乱还未平息,四海之内还未平定,皇位传承之事也还未有定论,这件事情就暂时搁置了。

在汉武帝即位之后,事情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汉武帝从小便在儒学教育耳濡目染中长大,非常的重视人才的培养工作,从而非常的重视教育这一部分。

在建元六年,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兴办太学,培养人才的建议。

“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董仲舒

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于是在长安兴办了太学,还设置了博士,以儒家经典去教育众生。同时,汉武帝还下令在各个郡国中同样设立学校,建立了地方的教育制度。

太学和郡国学校的设立,主要是用来培养封建主义的官员的,与过往的朝代“学在官府”是不同的。这样的学校的设立,对于汉代的人才培养发挥的巨大的作用,不仅如此,它对后世也具有无与伦比的深远影响。

汉武帝在人才选举方面完善了察举孝廉制,进行人才推荐。在秦朝时主要采用的是世袭制或者是军功制度,汉朝建立之后,由于“功臣政治”的影响,用人的制度一直没有什么创新。

自汉文帝的开始,逐渐确立选举人才的制度,下诏让各地“举贤良、孝廉”之人以为才。但是这样的方式选拔人才远远不能满足朝廷的用人需求。

在汉武帝时期,国家社会统治稳定,在中央、郡国之间都需要优秀的外交人才和辅助内政的人才。在那时,汉武帝特别强调了举荐的人才,不需要求全责备,而是要在意在地下的人才,要有慧眼识千里马,为朝廷探寻到了人才。

不仅如此,他还实行了考试的政策进行人才的选拔,有对策和射策两种方式,这种的考试方式与学校的教育完美的结合,成为了一个时代新的政治风范。

三、“贤臣政治”的选官制度让仁者与有贤能者当政,使得官员组织结构得到了提升和优化,成为政治稳定的基础,同时也为后代的科举制度奠定了基础

汉武帝种种的改革突破了历史的传统,用人选人,不再注重他的出身背景,也不论他是汉族人还是少数民族。他的唯才是举笼络了诸多的人心,有这优势促成了以汉武帝为中心的政治形式。

实现了由汉朝初期的“功臣政治”向“贤臣政治”的转变,为汉武帝能够在之后开创的盛世奠定了基础。

由于这些改革,选择了大批的有德有才的人才。在汉朝汉武帝时期,许许多多的人被挑选出来组成了强大的官僚队伍,他们在兵部刑部的整治方面贡献了巨大的作用,为汉武帝开创的盛世出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班固在《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赞中说:“是时,汉兴六十余载,海内艾安,库存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始以蒲轮迎枚生,见主父而叹息。群士慕向,异人并出。”

由此招募了许多的能人义士,正因此举造就了汉朝安稳昌盛的局面,这一切是得益于汉武帝的政治制度之改革。

不仅如此,这样的变动也实现了传统文化中的贤能治国的思想,虽然只是部分的实现也是中国古代的封建政治制度的一大进步。

这一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迹象提出,诸子百家中的墨子提出“民无贵贱”的观点,认为只要有才能就能够进行举荐,去为国所用施展拳脚。

在大家风范的儒家学说中,一直以“仁爱”为核心,认为道德是为人标准和行事的系列准则,于是倡导以道德来评价和提升个人的政治素养。

然而这一理论有两个与之存在密切联系的条件,其一是在上位者为仁者,其二是有贤能者当政。他主张打破传统的认知观念与界限,广泛的进行选举。

于是乎,在春秋战国之际,社会出现了大的动乱与变革。时至汉高祖时期,得知武不能治国不能得国。而到了汉武帝时期,大刀阔斧的变革,同时继承和发展古代政策,创立法度,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尊从儒学,兴办太学,选拔考试官员,官员的队伍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化水平也提高了许多。这样一来,汉武帝时期的官员组织结构得到了提升和优化,完成了政治的转变。

汉朝的政治制度,选官制度的开创对于后代的选官用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代是我国古代的一个节点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

汉代汉武帝创建察举制度,启用能人贤人,削弱诸侯权贵人的权利,确立了新的一套中央体制,而后也为了后代的科举制度奠定了基础。

参考历史文献:

《汉书》

《资治通鉴》

《史记》

更多文章

  • 假如孔子掌控了战国七国中的任意一个国家,历史会如何演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战国时期孔子是哪国的,孔子是春秋人还是战国人,孔子在战国影响

    [var1]乱世之时,兵家、法家、纵横家是让国家生存下去的保障。而治世之时,内法家外儒家是让社会稳定的基石。战国时期,是群雄割据,互相征伐的时期,这时候,讲究所谓的“礼仪道德”是自取灭亡的节奏。比如春秋五霸中的宋襄公,这是一个很讲究“礼仪道德”的君主,结果却率兵去征伐不支持自己称霸的郑国。“礼让”也

  • 曹操一直标榜‘唯才是举’,却杀了孔融等多名才子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为什么没有杀孔融,曹操为何诛孔融九族,曹操孔融

    三国争霸时期,曹操之所以能给脱颖而出,就是因为他高度重视人才的作用。一方面“唯才是举”。如鬼才郭嘉,因弃母求学而在乡间留下不孝之名,曹操依然“爱怜其オ”,弃瑕启用;另一方面“不计前嫌”。官渡之战前,陈琳做《讨曹操檄》,言辞辱及曹操父祖,但曹操不仅饶恕他,还留他在身边工作。曹操虽然是一个惜才如金、不计

  • 汉末曹操杀了孔子二十世孙孔融三族,为何后世还有“衍圣公”?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var1]孔融全家被曹操所杀,那为什么历朝历代还有“衍圣公”?这个一点都不难理解,因为孔子的子孙很多,“衍圣公”的传承是孔子的嫡系子孙,而孔融并非衍圣公一脉。衍圣公是古代专为孔子的嫡系后裔所设置的世袭封号,这个称号始于北宋时期。而在衍圣公的爵位之前,孔子嫡系子孙还有很多其他的封号。战国、秦,以及汉

  • 汉文帝登基之初因何没有被架空?除了权术,还多亏了刘邦会留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在当时朝代更替的那么的频繁不外乎是因为两种情况,第一种就是那时候的皇帝大部分都是谋朝篡位的,他们上位的第一件事情当然就是分封自己的家族,然后在把当年扶持自己的有功之臣嘉奖,封异姓王。而且他自己是怎么上位的是非常清楚的,为了避免自己重蹈覆辙,就会努力的把兵权尽量的握在自己的手中,但是等到第二代上任

  • 马超的先祖竟然是战国名将赵奢,那他为什么不姓赵?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奢居然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胜与赵奢关系,马超是赵奢哪个儿子后代

    [var1]当然了杂号将军的位置不一定低,职权也不一定小,但是确实难以鉴定。有人就把赵云从这个蜀汉天团中开除出去了。不管怎么说,《三国志》把他们合为一传,“五虎上将”的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var1]马超是扶风茂陵人。他的父亲也很有名,叫做马腾,是东汉末年的群雄之一。马腾的父亲叫做马平,曾经是一个军

  • 秦朝并没有“贞妇”一说,寡妇清有钱有势,为何终身不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朝寡妇,秦朝婚姻礼节,秦朝时期的女人

    春秋时期,女性伦理道德当中的贞洁意识并没有被普遍倡导,女性再婚、三嫁乃平常之事,“夫死,妇女通常再嫁,虽然有儿女亦然。”就如汉武帝刘彻的生母,她在宫外早已拥有小孩,还仍然能够进宫侍候皇上,汉文帝刘恒的生母薄姬,在嫁给汉高祖刘邦以前就嫁给了魏豹。因此,寡妇清,一个奇妙的女人,被秦始皇冠于“贞妇”之称。

  • 秦国军队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强的军队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国时期最强军队,外国人看秦国军队,秦国军队制度

    [var1]秦军和拿破仑军队,这个有可比性么?公元前221年的军队和公元1800年的军队对战,结果很明显。这个可以参考一下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和1857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冷兵器对火炮,将近2公里的射程,怎么玩呀。[var1]如果是秦军和同时代的军队相比较,我们先从同时期的各国军队中找

  • 三国时期吕布的如此英勇善战,艰难坎坷的一生却悄无声息的落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吕布出身五原郡九原,位于现在的内蒙古包头,最开始在并州任职,并州的刺史丁原十分欣赏他,任命他为主簿,后来丁原失势,何进被宦官密谋杀害,董卓把持政权,一人之下。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董卓引诱吕布杀掉丁原,吕布眼看丁原已经是失势之人,杀掉丁原来获得董卓的信任,投靠董卓。吕布英勇善战,董卓非常喜欢吕布,甚至

  • 他是唐王朝的又一个秦王,封自己妻子为皇后,但他却不敢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var1]到了唐朝末年的时候,各地割据势力兴起。唐僖宗李儇上台的时候,正好碰上了黄巢起义。李儇就在各地招兵买马,闲来无事的社会人士宋文通就去报名当兵去了。唐王朝整整和黄巢起义军对抗了经近十年的时间,造成了唐朝几百万士兵的损伤,而宋文通就是在这样的乱世中开始崛起成一代军阀。[var1]宋文通在剿灭黄

  • 白帝城托孤,刘备有没有埋伏刀斧手,诸葛亮一个动作暴露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白帝城托孤刘备设毒计,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故事50字,刘备托孤在永安还是白帝城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在汉中之战中斩杀曹操名将夏侯渊,击败曹操、占据战略要地汉中。在这样节节胜利的情况下,刘备部将关羽孤军北伐曹魏,虽然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围曹仁于襄阳,达到军事上的最高峰。但是荆州后方空虚,东吴违背湘水划界,在背后对盟友倒戈一击,吕蒙以白衣渡江乘机夺取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