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就说,要继续八卦荆州另外两位姓黄的大人物,也就是杀死孙坚的黄祖,跟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是什么关系呢?今天终于有空了。
诸葛亮的这位岳父在正史中的笔墨并不多,只有两处有记载:一是在:《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裴注引《襄阳记》说,黄承彦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诸葛孔明。
二是在《襄阳耆旧记》蔡瑁条记载:汉末,蔡家在荆州势力最大,蔡瑁的大姐嫁给了黄承彦,二姐嫁给了刘表。这么说,刘表的小舅子蔡瑁还是诸葛亮的舅丈人。
背景如此深厚的诸葛亮为何没有跑到荆州去找刘表或者蔡瑁谋个一官半职呢?其一,诸葛亮所谋深大,刘表、蔡瑁都给不了。
其二、诸葛亮的老丈人黄承彦本身就是大官,他娶黄家丑女,看中的黄家的势力,说白了,大鹏推断黄承彦极有可能就是黄祖。
有人可能要说了,你开什么玩笑,一个是温文尔雅、和蔼可亲的沔南名士,一个是杀了孙坚、祢衡的江夏太守,这怎么可能是一个人?
读过《后汉书》与《三国志》的人都知道东汉、三国时期的人物绝大多数都是单名。
黄承彦作为一个名士,肯定也是单名,承彦只是他的字。但是史书上没说黄承彦的名,也从没说黄祖的字。
从字面分析,“彦”的意思是“古代有才德的人”。“承彦”的意思就是“继承古之先贤”。而“祖”这个字,正好是把……当作祖宗的意思。
古人起名取字必须是意义关联的。所以,黄祖,字承彦,应该是非常贴切的。
刘表单枪匹马来到荆州后,为了巩固在荆州的统治,不让自己的连襟黄祖去当江夏太守,让谁去当?
虽然黄祖是个文人,但是在这个位置上干的也是比较出色的,与孙家的军队大战五次,而保江夏无失,甚至还施巧计杀死了江东猛虎孙坚。
但是,岁月不饶人啊。建安十三年(208年),江夏太守黄祖被孙权杀死,诸葛亮为了不使军权旁落,就出主意帮助刘表的儿子刘琦接掌了黄祖的江夏水军。
巧的是,大鹏从发现的汉《黄承彦碑》拓本中发现,黄承彦也是死于公元208年。
黄承彦和黄祖,生活在同一个地方、有同样的社会关系、还死于同一年,一个有字无名、一个有名无字,名和字还意义对得那么贴切,除了是同一个人,还能有别的解释吗?
至于在《三国演义》中,黄承彦在夷陵之战后从诸葛亮布置的八阵图中救出了陆逊,恐怕是罗贯中的一厢情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