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和朱棣都禁海,嘉靖又为什么开海

朱元璋和朱棣都禁海,嘉靖又为什么开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260 更新时间:2024/1/19 1:27:47

在元朝末期、明朝初期,日本正处在诸侯割据、攻伐战乱的时期,很多在战争中失败了的大名等人,就会组织手下的武士、浪人,到中国的沿海地区劫掠,导致当时的朝廷和百姓都不胜其烦,朱元璋为了防止海盗滋扰,就下令海禁,而且是绝对的海禁,就是“片板不许下海”。严禁海边的官民“交通外藩,私易货物”。

其实这个时候,朱元璋制定这样的国策,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尤其是唐两代的快速发展,中国自视为天朝上国、地大物博,确实不是什么夜郎自大,大家有心查找献资料,就会发现,只要是和外国通商,我国一直做的就是输出物品,然后赚外汇,而国外大多送来番茄、猫、长颈鹿、狮子等这些没有技术含量的东西。换句话说,就是明朝除了钱,不需要任番邦的东西,而番邦的茶叶、丝绸、瓷器等物,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而明初,举国上下最需要的就是稳定,禁海有效地解决了海盗问题。

等到永乐年间,朱棣沿袭了禁海政策,并严令禁止民间私自出海贸易。而自己却组建了当时几乎是全世界最庞大的航海团,并七次出海,宣威海外,也带回了外国的大量白银。人民发现,开海可以带来巨大的利益,所以开海的呼声越来越大,而且自嘉靖三十一年起,长达十五年,沿海饱受倭寇侵扰,朝廷和百姓都发现,禁海已经不能够解决沿海的安全问题,要消除倭寇问题,堵不如疏。所以在后来的数十年里,朝廷官员分为开海和禁海两派,各说各的理。在当时的局势下,开海未必是奸臣,禁海未必是忠臣,这背后都有巨大的利益驱使。

直到嘉靖三十一年,沿海发生了大倭患,人们逐渐认识到,海洋蕴含的巨大利益和商机。唐枢、谭纶等开海派认识到,倭寇的问题久治不绝,根源在于海禁过于严格,倭寇和商人本身就是同源,能够正通商,那么很多倭寇就转为了商人,而如果不能,很多商人就铤而走险成了倭寇。开海派的林希元说:“佛郎机未尝为盗,且为吾御盗,未尝害吾民,且有利于吾民。”就是说佛郎机也就是后来的葡萄牙,他们不是海盗,而且还为我们抵御海盗,他们不但没有害,反而有利于我们的百姓。

而禁海派则坚持认为,开海确实能获得巨大利益,可是贪图一时的利益,一旦开市,没有办法有效的禁止和监管,既有悖于祖宗章法,也容易发生难以收拾的祸乱。面对国内越来越高的开海呼声,隆庆初年,皇帝同意了开海,并开始了五十多年的开海政策。隆庆皇帝开海政策,极大的推动了海外贸易发展,但同时因为只允许漳州和泉州两地开海,导致了其他沿海城市贸易的不平等,也就导致了走私的兴起和猖獗,也为后来明朝再次禁海埋下了隐患。

万历末年,由于走私和海盗活动日益猖獗,而且荷兰人夺占了台湾,明朝合法的月港贸易迅速衰落,明朝海疆再次陷入紧张局面,只好下令关闭月港贸易,再次禁海。等到明末,海洋政策更是反复变动中,仅天、崇祯年间,就经历了天启元年开海、天启四年禁海、天启五年再开海、崇祯元年再禁海、崇祯六年再开海。

那么,明代的海洋政策为什么总是反复变化?其实就是海洋政策与社会政策之间的不断碰撞和协调。明初,国内外形势紧张,朱元璋选择禁海,解决了当时沿海安全的主要矛盾。但同时这一临时性的政策,却成为了祖宗成法,羁绊了后世的发展脚步。到嘉靖年间,人们能够认识到变革的重要意义,但大部分保守派固守老旧思想,不能看清形势。隆庆年间,月港贸易得以开放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和体验到开海的好处。但是,由于当时落后的海防机制,一旦海疆安全出现威胁,保守派就会将原因归结于开海。然而,这时禁海已经成为临时的防御政策,开海的好处已经被人们广泛认可,大趋势已经不可阻挡。

更多文章

  • 李世民贴身女侍卫的命运,墓碑上真实记载,学者:改写了史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所谓刀人,在隋朝时候就设置了宫中女官名。刀人、采女,皆服宫衣,无印缓(《隋书》卷1、2《礼仪志七》记载)。刀人在廷宫内男性不方便的时候,专门设置的女性侍卫,刀女是用来负责君主宴寝起居的贴身女侍卫。它是史上难得的一块宫女的墓志,在历史上,对刀人的存在,也是一个实物佐证。刀人高氏,名叫惠通,是渤海人。父

  • 半生漂泊一代词人李清照,她还写过强硬的爱国诗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清照如梦令三首,李清照活了多少岁,李清照我与春风皆过客全文

    不久,青州发生了兵变,李清照在兵荒马乱中携带部分文物仓皇离开青州,南奔建康。同年底,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和丈夫苦心收藏留在家中的大批文物惨遭兵火,全部化为灰烬。他们夫妇带到南方去的文物,后来在战乱中也大部丧失。这对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李清照来说,无疑是一个沉的打击。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29年),赵

  • 何为“骨醉之刑”?武则天专为后宫嫔妃发明,只有这俩人深受其害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武则天使用骨醉之刑,骨醉之刑是什么,武则天发明三种刑罚

    毕竟历史离我们太遥远,就算是史书有记载,也是短短几个字,加上一些传说,明间趣闻和野史,对于她的印象只能停留,不能妄加揣测。在古代,后宫争斗是非常残酷的,不像影视剧中这般“你侬我侬”,现实中,没有能力的人根本活不了几天,连皇帝都没有见到,就去世了。何为“骨醉之刑”?武则天专为后宫嫔妃发明,只有这俩人深

  • 岳飞第一任上司刘韐之子,忠义许国,功高一时,遭奸人陷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转载岳飞第一任上司刘韐之子,忠义许国,功高一时,遭奸人陷害,遗恨千古 建炎四年,金兵南侵。南宋川陕宣抚制置张浚调五路大军40多万人马与金兵决战,不幸失利,宣抚司被迫退保兴州(今陕西略阳),民心涣散,因为退得太仓皇,宣抚司竟然和陕西军中断了联系。宣抚司没能协调指挥各路军队,军队更以为宣抚司已被打散,军

  • 谁是大宋第一名将世家,杨家将、岳家将还是吴家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大宋第一名将世家既不是杨家将,这是评书虚构的,也不是岳家军,我个人认为大宋第一名将世家是吴玠,吴璘为首的吴家军。大宋第一名将世家既不是杨家将,这是评书虚构的,也不是岳家军,我个人认为大宋第一名将世家是吴玠,吴璘为首的吴家军。吴玠(公元1093—1139年),军事家,著名爱国将领。主要成就:在仙人关,

  • 陕西发现唐中宗李显墓,揭开武则天死亡之谜,这种病今天很常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她是杰出的政治家,执政长达半世纪之久,压门阀、扶庶族、兴科举;上承贞观,下启开元,赫赫功勋,昭昭于世。然而对这位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功过罄竹难书的大人物,《新唐书》对她之死却只用了寥寥数笔:神龙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于上阳宫仙居殿病逝,享年八十二岁,遗诏省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 原来朱元璋能当上皇帝,是因为他的爷爷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怎样当上皇帝的,朱元璋是好皇帝吗,为什么朱元璋能当上皇帝

    当我们翻开中国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朱元璋的成功之路是多么的艰难。因为朱元璋是真正开局一个碗,头上光溜溜,身上破破烂烂,从社会的最底层,凭自己的本事一步步打出了一个大明江山。那么,朱元璋到底是如何走向成功的呢?在很多史书里记载着因为朱元璋驭人有术,手下汇聚了一大批文臣武将(文有李善长、刘伯温,武有徐达

  • 对比隋唐十八条好汉的话,薛仁贵的武力大概相当于谁的水平?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薛仁贵在隋唐什么水平,历史上薛仁贵真实武力,薛仁贵的正史武力

    薛礼,字仁贵,山西降州龙门县人氏,自幼习武,练就了一身好本领。俗话说得好: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薛仁贵也不例外,他一身本领在身,自然不想被埋没,于是乎,投军入伍。但是,薛仁贵的军旅生涯却十分坎坷。由于他“应梦贤臣”的身份,遭到了兵部大司马张环张士贵的嫉恨,两次投军都被赶了出来。幸好后来他遇到了人生

  • 民间故事|岔路朱巴下村与朱元璋部队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而在岔路瓷窑的发展史上,流传着一个生动的民间故事。元朝末年,有一天,一支打着“朱”字大龙旗,浩浩荡荡的队伍,路过岔路“朱芭下”村,村民看到了大旗上绣着是“朱”的旗号,非常高兴,相互传开了,男女老少都跑到村外看个热闹。村里的族长比村民高筹一着,认出这是朱元璋的部队,立即组织村民列队迎接,把部队在村里安

  • 寻古迹的莲莲:南宋皇家采石场,元代梵音清唱 | 余杭南山造像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余杭南山造像寻古迹的莲莲史迹如花朵般只管开放却只能无语。漫步在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的南山上,眼前被清幽的环境打动:几尊庄严的石佛造像,在火焰龛形的石龛里打坐,石龛顶边有一枝常春藤悬垂在佛祖额上,边上的石缝里开着几朵野花,阳光像从未世事更迭一样照耀着它们。多好啊!石像和蔓藤,近千年的秘密,在繁华都市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