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代中兴之主唐武宗,为何会默认“河朔三镇”的割据?

一代中兴之主唐武宗,为何会默认“河朔三镇”的割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024 更新时间:2024/1/20 7:02:38

纵观一百五十余年的中晚唐历史,除唐宪宗李纯以外,最有能力的皇帝当为唐武宗李炎。这是因为,唐武宗在位的时间虽然仅仅只有六年,但就是在这六年的时间里,唐武宗却能够使唐王朝显露出中兴的迹象,这从中晚唐时局艰难的角度上看,实属不易。以至于,史料对于唐武宗也给予高度的评价,认为其继承的是唐宪宗的衣钵。而后面的历史也印证了这一点,唐武宗的会昌六年相较于唐宪宗的元和十五载,丝毫不逊色。

历史上的唐武宗李炎,所以能够开拓中兴局面,很大原因就在性格上。根据《新唐书》的记载,唐武宗本人“性刚而果于断”可见,这种刚毅而果于决断的性格,注定了唐武宗能在中晚唐这个混乱的历史时期大有作为,并终成一代中兴之主。而细数会昌六年唐王朝国策的变化,便能发现,武宗一朝对于藩镇的态度则异常模糊。这是因为,唐武宗针对泽潞镇采取了弹压的策略,而对割据河朔数十年的“河朔三镇”,即魏博、卢龙与成德采取了默认割据的态度。那么,一代中兴之主唐武宗,为何会默认“河朔三镇”的割据?

首先,唐武宗所以会默认“河朔三镇”的割据,则是出于制衡藩镇的考虑。历史上的会昌三年,本为唐王朝长期控制的泽潞镇出现了叛乱,而叛乱的原因很简单,泽潞镇的刘稹希望能够效仿河朔藩镇进行世袭割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唐武宗选择了默认三镇的割据行为。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来避免泽潞镇同河朔藩镇勾连共同对抗唐庭。再者便是,希望以三镇之兵,对泽潞镇进行讨伐。

由此可见,唐武宗所以会选择默认河朔藩镇的割据,主要就在于以上两点原因。而后来的历史也证明,对三镇割据的默认,近乎使得唐王朝未费吹灰之力,便得以平定泽潞镇的叛乱。然而,唐武宗所以默认“河朔三镇”的割据,不仅仅只在于以河朔制衡泽潞,其对“河朔三镇”割据的默认,实际上还有着些许的无奈。

历史上“河朔三镇”的割据,起于唐代宗时期。而对三镇打击最猛烈则是在德宗一朝,等到了唐武宗时期,想要彻底剪除“河朔三镇”近乎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是因为,要想将“河朔三镇”彻底剪除,无疑只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便是以军事手段对三镇进行武力征讨,继而彻底消灭割据势力。而第二个办法则是采取销兵政略,剪除“河朔三镇”的变乱根源。

但从中晚唐的历史角度来看,这两个方法则缺少一定的条件支撑。先说以武力征讨,根据史料的记载,唐德宗建中初年,魏博镇便拥兵七万,而北方重镇的卢龙,兵员数量则还要高于魏博镇。这样的情况下,三镇的总兵力最高可达将近二十万,这自然就形成了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并且,征讨三镇还需调用大量的兵力以及钱粮,这以当时武宗朝的情况来看,显然有些不切实际。

其次,便是销兵政策,唐穆宗时期曾采取过此策略,即通过政令的方式逐步削减三镇之兵,结果导致了河朔复叛的情况发生。因为,销兵所触及的是“河朔三镇”的根本利益,必然会导致三镇之兵的强烈反弹。

正是在以上两个方法都行不通的基础上,武宗基于现实的考量,最终选择了默认三镇的割据。而在圣旨中武宗也只能以“自艰难已来,列圣皆许三镇嗣袭,已成故事。”的口吻,将三镇割据彻底合法化。可见,身为一代中兴之主的唐武宗,不可能不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因为在武宗一朝,只有选择默认三镇割据,才能更好地维持军事框架的平衡。

历史上的唐武宗确实可以称得上为一代中兴之主,而其对“河朔三镇”割据的默认,可以说是一个实属无奈的举动。试想一下历史,如果唐宪宗死后的继位人是唐武宗的话,或许整个中晚唐的历史都将被改写。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和朱棣都禁海,嘉靖又为什么开海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棣为什么要禁海,嘉靖跟朱元璋什么关系,朱元璋朱棣嘉靖

    在元朝末期、明朝初期,日本正处在诸侯割据、攻伐战乱的时期,很多在战争中失败了的大名等人,就会组织手下的武士、浪人,到中国的沿海地区劫掠,导致当时的朝廷和百姓都不胜其烦,朱元璋为了防止海盗滋扰,就下令海禁,而且是绝对的海禁,就是“片板不许下海”。严禁海边的官民“交通外藩,私易货物”。其实这个时候,朱元

  • 李世民贴身女侍卫的命运,墓碑上真实记载,学者:改写了史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所谓刀人,在隋朝时候就设置了宫中女官名。刀人、采女,皆服宫衣,无印缓(《隋书》卷1、2《礼仪志七》记载)。刀人在廷宫内男性不方便的时候,专门设置的女性侍卫,刀女是用来负责君主宴寝起居的贴身女侍卫。它是史上难得的一块宫女的墓志,在历史上,对刀人的存在,也是一个实物佐证。刀人高氏,名叫惠通,是渤海人。父

  • 半生漂泊一代词人李清照,她还写过强硬的爱国诗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清照如梦令三首,李清照活了多少岁,李清照我与春风皆过客全文

    不久,青州发生了兵变,李清照在兵荒马乱中携带部分文物仓皇离开青州,南奔建康。同年底,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和丈夫苦心收藏留在家中的大批文物惨遭兵火,全部化为灰烬。他们夫妇带到南方去的文物,后来在战乱中也大部丧失。这对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李清照来说,无疑是一个沉的打击。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29年),赵

  • 何为“骨醉之刑”?武则天专为后宫嫔妃发明,只有这俩人深受其害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武则天使用骨醉之刑,骨醉之刑是什么,武则天发明三种刑罚

    毕竟历史离我们太遥远,就算是史书有记载,也是短短几个字,加上一些传说,明间趣闻和野史,对于她的印象只能停留,不能妄加揣测。在古代,后宫争斗是非常残酷的,不像影视剧中这般“你侬我侬”,现实中,没有能力的人根本活不了几天,连皇帝都没有见到,就去世了。何为“骨醉之刑”?武则天专为后宫嫔妃发明,只有这俩人深

  • 岳飞第一任上司刘韐之子,忠义许国,功高一时,遭奸人陷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转载岳飞第一任上司刘韐之子,忠义许国,功高一时,遭奸人陷害,遗恨千古 建炎四年,金兵南侵。南宋川陕宣抚制置张浚调五路大军40多万人马与金兵决战,不幸失利,宣抚司被迫退保兴州(今陕西略阳),民心涣散,因为退得太仓皇,宣抚司竟然和陕西军中断了联系。宣抚司没能协调指挥各路军队,军队更以为宣抚司已被打散,军

  • 谁是大宋第一名将世家,杨家将、岳家将还是吴家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大宋第一名将世家既不是杨家将,这是评书虚构的,也不是岳家军,我个人认为大宋第一名将世家是吴玠,吴璘为首的吴家军。大宋第一名将世家既不是杨家将,这是评书虚构的,也不是岳家军,我个人认为大宋第一名将世家是吴玠,吴璘为首的吴家军。吴玠(公元1093—1139年),军事家,著名爱国将领。主要成就:在仙人关,

  • 陕西发现唐中宗李显墓,揭开武则天死亡之谜,这种病今天很常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她是杰出的政治家,执政长达半世纪之久,压门阀、扶庶族、兴科举;上承贞观,下启开元,赫赫功勋,昭昭于世。然而对这位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功过罄竹难书的大人物,《新唐书》对她之死却只用了寥寥数笔:神龙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于上阳宫仙居殿病逝,享年八十二岁,遗诏省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 原来朱元璋能当上皇帝,是因为他的爷爷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怎样当上皇帝的,朱元璋是好皇帝吗,为什么朱元璋能当上皇帝

    当我们翻开中国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朱元璋的成功之路是多么的艰难。因为朱元璋是真正开局一个碗,头上光溜溜,身上破破烂烂,从社会的最底层,凭自己的本事一步步打出了一个大明江山。那么,朱元璋到底是如何走向成功的呢?在很多史书里记载着因为朱元璋驭人有术,手下汇聚了一大批文臣武将(文有李善长、刘伯温,武有徐达

  • 对比隋唐十八条好汉的话,薛仁贵的武力大概相当于谁的水平?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薛仁贵在隋唐什么水平,历史上薛仁贵真实武力,薛仁贵的正史武力

    薛礼,字仁贵,山西降州龙门县人氏,自幼习武,练就了一身好本领。俗话说得好: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薛仁贵也不例外,他一身本领在身,自然不想被埋没,于是乎,投军入伍。但是,薛仁贵的军旅生涯却十分坎坷。由于他“应梦贤臣”的身份,遭到了兵部大司马张环张士贵的嫉恨,两次投军都被赶了出来。幸好后来他遇到了人生

  • 民间故事|岔路朱巴下村与朱元璋部队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而在岔路瓷窑的发展史上,流传着一个生动的民间故事。元朝末年,有一天,一支打着“朱”字大龙旗,浩浩荡荡的队伍,路过岔路“朱芭下”村,村民看到了大旗上绣着是“朱”的旗号,非常高兴,相互传开了,男女老少都跑到村外看个热闹。村里的族长比村民高筹一着,认出这是朱元璋的部队,立即组织村民列队迎接,把部队在村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