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有人说“终唐一朝,盛不及隋”,唐朝真的不如隋朝吗?

有人说“终唐一朝,盛不及隋”,唐朝真的不如隋朝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604 更新时间:2024/1/31 11:25:21

唐朝开国20多年了,还在吃隋朝的粮食,这20多年过了保质期的粮食也不知道唐朝哪个会去吃。至于世界公认最强,我也不知道是哪个世界公认的,是不是在那个世界里面,海外侨胞住的地方都不叫唐人街,叫隋人街!这几年隋朝吹捧的莫名其妙的有点多,这套逻辑也是网上满天飞。“终唐一朝,盛不及隋”,这个论点非常炸裂,但是论据就少的可怜了,基本也就两个。一个是刚才说的大唐建立22年了还在吃隋朝的粮食,另外一个隋朝巅峰人口比唐代巅峰时期还多。

先说这个唐吃隋粮的事吧,原文写的是宰相马周说道:“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好像乍一看还真就是这么回事,西京长安粮仓里面的东西到今天还没有吃完。但是,但综合上下文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我们来看看上下文:“隋家贮洛口仓,而李密因之;东京积布帛,王世充据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这里就提到了三个地方:洛口仓、东都、西京府库。

古人用词,那是非常严谨的,对于仓库这个概念,一般把储存粟谷的建筑称之为“仓”,储存米粮的建筑称之为“廪”,存放文书档案的地方称作“府”,存放财务武器的建筑叫做“库”。所以,在马周的原话里面说的就是隋朝三个储存点,洛口仓是放粮食的,被李密占据了;东都洛阳存放的是布匹,便宜了王世充那小子;西京府库是什么意思?也就是长安存放的各类文书、财物和武器,最后都归了李渊,这跟粮食没什么关系。如果说大唐经历了22年,你还没动到隋朝留下的这些真金白银,这都完全是在夸大唐了,因为这正说明了大唐经济情况良好,所以就不需要动这笔储备金。

再次就是说隋唐两代巅峰时期人口的数据对比了,根据《隋书地理志》,隋朝建立后20多年,也就是隋炀帝登基后的第五年,隋朝的人口达到了峰值4600万人,而唐代一直经历了140多年,到了中期唐玄宗的时候才终于追上了隋朝的人口,达到了5200万的数量。有人说,你看唐代用了140年才赶上了隋代的20年,足见隋朝之繁盛。这种只看数据的行为,已经跟耍流氓没有太大区别了。

杨坚在建立隋朝之前,北齐有2000万左右的人口,南陈200万-240万,北周有900多万。也就是说,杨坚继承了这南北朝三国的人口初期就已经坐拥3200万人了,28年通过生育和人口普查增长1400万,平均一年增长50万,也没有非常夸张吧。而相对于隋朝开局坐拥3200万人的大好局面,大唐就非常惨了,隋末烽火连天,直接把大业五年4600万的人口在十年多的时间里暴跌到1000万,一直到李世民的贞观13年才逐渐恢复到了1500万左右。可以这么说,唐代的人口从李渊武德年间的1000万出头,到唐玄宗开元盛世的5200万,整整涨了五倍之多。

所以,从上面两点来看,无论是从唐吃隋粮,还是从人口增长的角度来说,“终唐一朝,盛不及隋”都是一个伪命题。而从其他角度而言,我们从版图上看,大唐鼎盛时期疆域达到了1237万平方公里,这在中国历史上绝对是空前的,即使在中后期,唐代依然有600万到800万平方公里的疆域,而隋代仅仅只有467万平方公里。而从经济上看,用现在的GDP方式去研究古代也是一个非常耍流氓的行为,过去是无法统计民间生产力的,只能看朝廷的“岁入”,而岁入就和赋税的关系很大了,隋朝就是一个收税收的很猛的时期。那不看岁入,看什么呢?我们来看粮价,毕竟这才是古代衡量购买力和老百姓生活的标准。

南北朝末期和隋初的米价差不多是500-1000文一石,而唐代安史之乱之前,除了高宗后期和武周年间粮价有过波动之外,其他时间基本稳定在200-400文一石,即使到了中后期也才400-800文一石。你看日子是不是比隋朝的百姓好过多了?而从文化上看那就有点欺负人了,毕竟唐朝的存续时间长,一代一代的传承总能出几个神仙人物,比如韩愈、李白、杜甫颜真卿吴道子、李龟年等等都是各自领域名垂千古的大神级人物。

而从外交方面来说,前面说隋朝是世界公认的最强王朝,这也是不符合逻辑的。隋文帝被称为“圣人可汗”,李世民更是被称为“天ke汗”,其在周边国家的地位也胜过杨坚。而且很多人的论点就是“万guo来朝”这个成语是首见于《隋书音乐志》,其中就记载了大业二年,也就是杨广登基的第二年,突厥民可汗染干前来东都洛阳朝贺的时候曾经说过,“每岁正月,万guo来朝。”这个其实是比较夸张的说法,古代“万”是个虚数,具体有多少国呢?《隋书西域传》里面写到“相率来朝者,三十余国”,也就是30来个国家。那么唐代是怎么样的呢?根据《大唐六典》记载,向唐朝进贡的国家累计达到了300余家,也就是隋朝的10倍,到了中宗的时候虽然不如前面了,但仍然有70多家。

无论从经济、文化、疆域、外交等多个领域来看,隋跟唐都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的,至于军事就更不用说了,唐朝灭国如喝水,况且隋唐周边国家的实力也没法比。至于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等,这些的确都是隋朝的伟大之处,但也是制度的继承本就是历史的正常进程,况且唐把本就不完善的隋朝科举制度完善并且推广开来也是其伟大之处。从客观来说,毕竟隋朝才30多年,而大唐289年,拿他们俩做比较是非常不公平的。每个朝代有其鼎盛和衰落,我们读历史是以史为鉴,而不是一味的只做单纯的比较,甚至是仅凭个人喜好看待历史。

他被尊称为“圣人可汗”,是中国古代最被低估的帝王

假如评选帝王武庙十哲,你会选哪些人上榜?

更多文章

  • 魏忠贤临刑之际告诉崇祯了一件事,能延续大明朝,可是他不明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崇祯是怎么搞倒魏忠贤的,崇祯杀了魏忠贤的后果,为什么说崇祯杀完魏忠贤后悔了

    所以就会有着很多的疑点,接下来就由小编带领大家,用手中现有的钥匙去开启古代的历史大门。明朝末期,由于先帝突然驾崩,崇祯皇帝登基。据史书叙述,朱由检登基之前就非常痛恨魏忠贤,觉得他是大明王朝最大的蛀虫,早有干掉他的意思。在他登基之后,果然马上就开始了对魏忠贤的行动。在崇祯帝登基的第二天,他就让魏忠贤吃

  • 晚唐最有机会翻盘的皇帝,初见成效时却突然暴死,唐朝因此没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划分,唐朝死得最惨的皇帝,晚唐风云

    就在这样的局面中。出现了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他的出现本可以挽救岌岌可危的大唐江山。可他却突然死亡。他突然死亡的原因我们到现在都没有办法知道了。那么这个人究竟是谁呢?他是唐朝的第15代皇帝武宗李炎。其实他本来是没有机会继承皇位的。但是皇帝死后,内宫宦官和一些人勾结篡改了圣旨,把他立为了皇太弟。由此他变

  • 高科技还原宋朝皇帝面容,赵匡胤跟想象中一样,最帅的竟是这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朝赵匡胤的真实身份,宋朝赵匡胤,赵匡胤北宋历史视频

    但这并不能改变北宋的结局,宋徽宗宋钦宗一同被金人带走,北宋统治就此结束,宋徽宗也被圈禁至死。从还原的AI相貌中就可以看出,宋徽宗是一幅养尊处优的富态容貌,的确跟他的生平很符合了。他追求奢侈,采办"花石纲"将天下珍奇异宝网罗一空;他任用奸佞,使得朝政乌烟瘴气,百姓民不聊生,最终导致"靖康之难"的爆发。

  • 明朝不许老百姓吃猪,唐朝不许吃鲤鱼,皇帝就这么霸道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皇帝就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可以说他的命令就是规矩,就是法律,谁也不得违抗,即使这命令不合理、不正确。明朝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正德皇帝朱厚照向全国发布了一道“禁猪令”:“养豕之家,易卖宰杀,固系寻常。但当爵本命,既而又姓,虽然字异,实乃音同,况兼食之随生疮疾。宜当禁革。如若故违,本犯并

  • 饱受压迫的大宋朝最安逸的四十年,全是因为仁宗皇帝的治理有方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仁宗简介,四大仁宗是哪四位,宋仁宗统治下的宋朝有多优秀

    但是今天要说的这个朝代,就和上面所说的两个朝代不一样了,首先这个朝代非常的富有,比前两个朝代都要富有许多,而且在这个朝代之中,我们国家的文化、经济、科技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长足的进步。但是这个国家唯一一个不好的地方,也是让后人诟病的地方,那就是这个朝代在军事方面上实在是太弱了,其实这并不是因为士兵本身

  • 时隔一百多年后唐朝凌烟阁才迎来新成员,军功卓著的他当之无愧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所以当时的很多人很非常地渴望能够建功立业然后获得进入凌烟阁的资格,但是这个目标真的是太难了,导致在凌烟阁设立后的一百多年里,凌烟阁里面的画像还是二十四张,没有人能达到里面的人当年的高度。但是历史总是会被打破的,在一百多年后,凌烟阁终于也迎来了它的新一批功臣,郭子仪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他

  • 韬光养晦待时而动,司马懿最精于此道,明朝杨慎对此总结的很到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杨慎的韬光养晦,司马懿经典语录韬光养晦,司马懿一生最经典的话

    客观您请阅:东坡先生曰:古之圣人将有为也,必先处晦而观明,处静而观动,则万物之情,必陈于前(楚庄王“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这句话可作为东坡语的最好注解。)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拔乎众,祸必及之,此古今不变之理也。(比如爱秀小聪明的杨修,只有小聪

  • 改姓氏影响有多大?唐朝、明朝收获死忠,这个王朝却弄出百年仇敌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各个姓氏排名,明朝后人都改什么姓氏,唐朝名门望族的姓氏

    改姓氏在古人的心中是件大事,在军队和战争中也具有重大的影响。不少军头大佬都喜欢让便宜后代冠上自己的姓氏,这就引发了不少血案。比如李世民就干掉了凌烟阁24功臣之一的张亮,理由就是张亮收了500个和自己同姓的干儿子;朱元璋干掉蓝玉的理由之一也是这个大将军有收干儿子的爱好,蓝大将军一口气儿收了数千个庄客和

  • 陈友谅的死敌,效忠元朝不投降,朱元璋:想骑“铜马”吗?他喊:骑就骑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湖北洪湖黄蓬山陈友谅故居,陈友谅妻子图片,周芷若被俘虏后陈友谅干了啥

    元朝末年,还有一个起义军首领叫做陈友谅,尽管两人一字之差,但是两人不是兄弟,反而是死敌,陈友谅多次栽在了陈友定的手中。天下大乱之际,陈友定组建了一支农民军,他觉得反抗元朝不是明智之举,于是便投降了元朝,帮助元军剿灭山贼。陈友定作战勇猛,因此很快便得到了朝廷的赏识,被委以重任。至正十九年(1359年)

  • 推翻武则天,为恢复唐朝社稷,为何在一年内全部惨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导致唐朝覆灭的是武则天,唐朝女皇武则天完整版,武则天算是唐朝皇帝吗

    然而张柬之却没有享受富贵多长时间,就因武三思的谗言而被李显(唐中宗)贬官出了长安,最后被流放到泷州(今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县),忧愤而死。那么推翻武则天的张柬之为什么以悲剧结束人生呢?唐中宗依靠“神龙政变”第二次登基为帝,但他却不是“神龙政变”的主导者。正因如此,唐中宗的政治实力在第二次登基后是要弱于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