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陵为何很多石像?都有什么作用呢?

乾陵为何很多石像?都有什么作用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589 更新时间:2024/3/18 13:27:15

可能会有人对此不太理解,乾陵外面的“六十一蕃臣像”,的的确确是六十一个,现在也立了一块碑,如果数一数也是六十一个,但是古代人很讲究对称,如果是这样一边有29个另一边有32个,那很可能是有什么问题的,难道说是少了三个吗?那这三个石像去了哪里,为什么没有摆出来?这些石像的身份又是谁呢?

由于史书没有过多记载这64个石像的来历,所以,后人对它们的了解,一方面是来自民间传说,一方面是来自专业的考古研究。民间传说是不可靠的,专业的考古才能接近历史的真相。比如说,千百年来,大家都说这是61个石像,开口闭口就61个石像。现在,在这些石像前面,还用水泥砌了个牌,牌上光鲜鲜地标上有“六十一蕃臣像”的字样。

但是,1906年,有一个名叫足立习六的日本学者,前来乾陵考察,他一看这些石像的站位,就怎么看怎么别扭。别扭在哪儿呢?东边29座,西边32座,并不对称,完全不符合东方古代的建筑风格。因此,这个学者断言:东边应该还有3座,现在看不到,是因为被人毁坏了。

后来,我国研究人员果然在乾陵东侧陵园区发现了三座石像——不过,它们不是被毁的,而是还没制作成型。也就是说,乾陵的石像应该是64座,但有三座还没雕刻完工。即乾陵的石像群其实是半成品——还差三座才算成品。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庞大的石像群还未完工就烂尾了呢?这是一个新问题,让所有的研究者措手不及,现在还没法给出可靠的答案。过去根据民间传说的说法是:唐高宗入葬时,有61位少数民族官员和邻国使节前来参加葬礼。武则天为纪念这件事,同时也是为了炫耀大唐威势,就将这些人的雕像立于灵前,石像背部均刻有国别、官职和姓名。

但是,这种说法,经考古学家轻轻一推,就四脚朝天了。前面说了,石像群的石像数,不是61座,而是64座。如果真的是有少数民族官员和邻国使节前来参加葬礼,他们不可能互相约好,就来八八六十四人,不能多一个,也不能少一个,到时东边站32人,西边站32人,对称……这太搞笑了。

最主要的是,研究学者们发现,有很多石像背后字的开头都写有“故”字,说明名字的主人在石像未雕刻完成时就已经去世了。比如,西侧的阿史那弥射石像名字前就带有“故”字。考古专家查史书核对,阿史那弥射是西突厥的首领,死于公元662年。而唐高宗却是崩于公元683年,二者间差了21年!那么,阿史那弥射是不可能死而复生、或者穿越时空来参加唐高宗葬礼的。

还有,史学家陈国灿先生专门对61个石人像展开研究,最后仅考证出36尊石像的名字,认定他们的身份是疏勒国裴夷健密施、康国王泥涅师师、于阗王尉迟璥、波斯王卑路斯等等,剩下近半数石像的身份已经无法勘破了。

话说回来,这些石像的头颅为什么没了呢?民间传说,八国联军侵华,看见他们的先人的石像在为唐高宗守灵,引以为辱,就全毁去了头颅。一听这传说,就让人发笑。

八国联军都是些什么人组成的呀?石像背后刻的都是突厥人、西域人,这些突厥人、西域人怎么就成了八国联军的先人了?八国联军认突厥人、西域人为先人,他们这是傻啊,还是傻啊,还是傻啊?而且,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从未到达过陕西,又怎么到乾县来毁乾陵的石像呢?

民间传说只好改口,说不是八国联军毁的,是安史之乱那会儿毁的。他们说,安禄山不是胡人吗?安禄山到了乾陵,看见了自己先人的石像在为唐高宗守灵,引以为辱,就全毁去了头颅。

好吧,就算是这样,那么,请问,安禄山毁石像的时候为什么不连同石像身体一起砸毁呢?这样才能达到毁尸灭迹的效果嘛,要知道,石像的背部可是刻有国别、官职和姓名的喔。

但是,北宋名臣游师雄曾经考察过乾陵,他记载了乾陵这些番臣石像的情况,并未提到石像无头——人家安禄山可是清白的。

那么,民间传说只好改口说,石像头颅被毁,完全是文物贩子所为。他们的说法是:这些石像的文物价值可高了,可恨的文物贩子就把这些石像的头颅砸掉,偷运到国外了。这种说法,似乎查无对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成为了定论。

但是,1971年,陕西省乾县瓜婆岭村村民田间劳作时,突然从地里掘出了一颗雕刻精美的石刻头像。他们第一时间判断:这石刻头像可能是来自乾陵的石像群。于是,他们拿石刻头像到县里交给了文管会,并说了自己的推测。

文管会的干部就和他们一起到石像群里核对,对啊对,果然,发现西边最后一排的一座石像颈部的断痕与石刻头像相吻合!这之后,又有人陆陆续续在乾陵附近挖出石刻头像。其中,有一尊梳着13条辫子的石人头像,是至今为止脸部最为完整的石人头像。

哎,什么文物贩子,什么偷运到了国外了,不都埋在乾陵附近的泥土里了吗?不用多说了,谣言不攻自破。

还有,考古工作者注意到,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曾到过乾陵,并留下了“番王严似立层层,天马排行势预腾”的诗句,从诗句表达的意思来看,石像群应该还是完整的。但是,到了明末,来游乾陵的诗人就写了“赤马剥落离倒旁”的诗句,明显是说乾陵的立马和石像都倒在了地上。

所以,石像被毁的时间应当是在明朝中期。明朝中期,乾陵发生过什么大事件呢?专家们的焦点最后锁定在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发生的华阴大地震上。该年1月23日,陕西华县发生了一次8至11级的大地震,震感极为强烈,造成数十万人死亡。乾陵距离华县只有100多公里,属于震中地带,因此乾陵也势必遭受到极大的影响。

专家们推断:石像的颈部是最脆弱的地方,因此被地震震断毁坏了!我觉得,这应该是正解。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真实后宫生活如何 真的有宫斗剧演的那么恐怖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对古代后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后宫真的像宫斗剧中那么恐怖吗?从《甄嬛传》开始,各种各样的宫斗剧便呈现在大家的眼前。可能有的人就比较疑惑了,真实的历史后宫,真的像电视剧中演的那么恐怖吗?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一看吧!宋哲宗:当年孟皇后被指控行巫蛊诅咒婕妤刘清菁,这段历史并

  • 关平的实力如何?他是如何被关羽收为义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国,关平,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中关羽被困麦城,派廖化去上庸求援。后人看到此处感叹道,何不派关平前往,可为蜀汉留一栋梁。只是当时关羽大军离散,数万精兵只剩下数百残兵败将,自己身上还伤势未愈。在这种情况下,关平作为关羽最依赖的人,当然不会弃关羽而去。那么,关平究竟有何实力,能够得到后人的如此感叹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

  • 秦国和楚国原本是结盟关系 两国最后是怎么走向对抗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了解:秦国和楚国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秦国和楚国,为什么从结盟走向了对抗?春秋四大强国,指的是当代史学家列举的东周春秋时期的四个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他们分别是:齐国、晋国、秦国、楚国。在春秋四大强国中,秦国和楚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是共同对抗晋国的盟友,也即

  • 三国司马家为什么如此长寿?揭开司马家长寿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司马家为什么如此长寿?司马家能笑到最后和他的长寿密不可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司马家长寿的秘密吧!杨修(公元175-219)看他不对付,熬,在司马懿40岁的时候看着44岁的杨修因为老作死,和领导耍聪明断送了性命和前程;曹操(公元155-220)一直想搞他,熬,在司马懿41岁

  • 历史上古人所用的春凳是什么?有何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春凳其实也还是很有意思的一个老物件了,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现在家家户户的客厅或者是卧室都会放有椅子和沙发,以提供给人们临时的休息,还有板凳和躺椅之类的家具也是很普遍的,而这些发明创造可不是近代才有的,在中国古代也能找到与之相关的原型。就比如造型独特,又大有妙用的春凳,或许很多人对这件家具都

  • 石达开从天京出走后,为什么没有自立为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石达开,太平天国,历史解密

    石达开,太平天国翼王,不同于此前任何农民起义领袖,石达开的一生经历,近乎不存在任何悖论,正因如此,后世誉位“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中最完美的形象”。但石达开依旧留给我们后世人们许多的疑问,尤其是石达开出走避祸的诸多历史细节。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历史上1856年这个时间节点,太平天

  • 朱元璋非常喜爱朱椿,为何历史鲜有记载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有两个儿子最为出名,一个是长子朱标,当了25年的太子,最后遗憾地死去。另一个是明成祖朱棣,通过三年的战争,战胜皇太孙朱允炆成功夺位。事实上在朱元璋的26个儿子中,除了朱彪和朱棣之外,朱椿也是非常有名和非常成功的。朱椿是朱元璋的第十一个儿子,他的生母是郭惠妃。众所周知,朱元璋的妻子马皇后是元末起

  • 孙权为何一定要定都南京?为什么不是富甲天下的荆州?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孙权,三国,历史解密

    关于孙权为何选南京建都的原因,自古以来都以“南京形胜,龙盘虎踞,六朝古都”为理由进行解释,在此,个人有些不成熟的看法:一:孙权以前的南京不过因循而已众所周知的,要建立一个都城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对于颇重风水堪舆的中国古人来说,作为一国之都的地方首先得风水好,其次人力物力也是必不可少的。而自五胡乱华以来

  • 宋英宗赵曙病愈亲政期间都干了些啥?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宋英宗赵曙病愈亲政期间都干了些啥?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治平元年(1064年)五月,赵曙病体恢复,曹太后撤帘还政。赵曙亲政仅半个月,宰相韩琦等人就向他提议请求有关部门讨论赵曙生父的名份问题。当时仁宗逝世已有14个月,赵曙批示,等过了仁宗大祥(

  •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是真的吗?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是真的吗?结局如何?所谓“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并不是完全真实的事件,当然,也不是完全虚构的事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基本上,七分为真,三分为假。通常认为,在东汉末年时,由于汉室衰微,导致诸侯割据,天下战乱纷争。在此期间,荒蛮之地的董卓趁乱举兵入京,一举篡夺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