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对此众说纷纭,有人说他确实是罪有应得,但也有人说这是朱元璋的政治构陷,只为了名正言顺废除宰相制度。那么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今天,郭锅历史就来详细说说这一问题。
首先,胡惟庸被杀的时候的罪状并没有谋反一罪。据记载,洪武十三年正月,胡惟庸被诛时的罪状有四个:一是毒死刘基,二是阻隔占城国上贡使者,三是私给文臣以没官妇女,四是枉顾法律,阻挠政务,结党为奸。不管怎么看,他都是死于太嚣张,而不是谋反。
那么“谋反罪”又是从何而来呢?史书有多处记载,说胡惟庸早有谋逆之心。一开始,说胡惟庸因旧宅、祖坟生祥瑞,与君王生有异象有异曲同工之妙,胡惟庸觉得这是上天的暗示,于是就有了异心。(《明史》记载:“其定远旧宅井中忽生石笋……其祖父三世冢上,皆夜有火光烛天。胡惟庸益喜自负,有异谋矣。”)
后来,说胡惟庸对造反这件事已经谋划了很久,直到被人举报到朱元璋那里,他才事情败露,遭到诛杀。”
《明史纪事本末》记载,说胡惟庸邀请朱元璋去他的宅邸中观看醴泉,准备对朱元璋动手,结果朱元璋在半路被一个叫云奇的西华门太监阻拦了下来,侍卫都要把太监给打死了,他依旧拦着朱元璋不让他前进。于是朱元璋就察觉到了蹊跷,登上城墙就看到胡惟庸的宅邸里刀枪林立,才躲过一劫。这也就是著名的“云奇告变”一事。
但事实上,“云奇告变”一事漏洞百出,根本站不住脚。一来,云奇是个太监,是怎么知道胡惟庸谋反一事的呢?二来,云奇既然知道胡惟庸谋逆,为何不事先告发,而是等到朱元璋都在路上了,才拦驾告发?第三,如果胡惟庸真的谋反,那也不可能大张旗鼓到朱元璋登上城墙就能够看到兵马刀枪的地步。
据《明史》记载,胡惟庸就是在他请朱元璋去看醴泉的当天被诛,谋反这么大的案件,胡惟庸当天下狱,当天就被处死?如此匆忙,实在蹊跷。第五,根据《明太祖实录》记载,在四天前,中丞涂节已经告胡惟庸谋反,以朱元璋猜忌多疑的性格,怎么还会去胡惟庸家看醴泉祥瑞?
那么,《明太祖实录》记载的中丞涂节告发胡惟庸谋反之事就是真的了吗?细究下来,也不能完全说服于人。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胡惟庸都没有“谋反”的罪名。
《明太祖高皇帝实录》详细记载了胡惟庸的罪行:“胡惟庸私构群小,夤缘为奸,或枉法以贿罪,或挠政以诬贤。”如果胡惟庸确实有谋反之举,为何这里没有直接写他谋逆之罪呢?
那胡惟庸的“谋反罪”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是从他“通寇”之事,也就是私通日本之事后出现的。《明史》记载:“惟庸既死,其反状尤未尽露……十九年十月林贤狱成,惟庸通倭事始著。”具体的说法,就是胡惟庸想要借助日本的力量来进行谋反。
但这件事在时间上就存在很大的问题。史书记载,胡惟庸在商定谋反之事后就决定向日本求援,先派遣林贤为明州卫指挥,再佯装奏告林贤,让他贬谪去日本,从而和日本君臣通信,再将林贤官复原职召回,借日本精锐。
当时定下这个计谋的时间为洪武十二年八月。而胡惟庸在洪武十二年九月,也就是一个月之后就被抓入狱,洪武十三年正月被诛。但是根据《大诰三编》和《筹海图编》记载,林贤在日本待了三年,其回国是在洪武十六年后,说法并不可靠。难道胡惟庸在死后还能够将林贤从日本召回吗?
因此,从这些重重疑点来看,胡惟庸造反一案,实为冤案。他最开始的罪名确实足以给他定死罪,但并不足以让朱元璋达成威慑朝臣、巩固君权的目的,因此朱元璋又生出胡惟庸“通倭谋反”一事,开始大肆诛杀“胡惟庸党羽”。
当然,“胡惟庸谋反”一事,毕竟已成历史,真相已经消弭在了历史长河当中,也许后人认为的不合理之处,在当时却确有发生。你觉得胡惟庸真的谋反了,还是被朱元璋冤枉的呢?敬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