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详解明朝未解之谜:胡惟庸真的谋反了吗?

详解明朝未解之谜:胡惟庸真的谋反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999 更新时间:2024/1/17 9:58:12

历史上对此众说纷纭,有人说他确实是罪有应得,但也有人说这是朱元璋的政治构陷,只为了名正言顺废除宰相制度。那么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今天,郭锅历史就来详细说说这一问题。

首先,胡惟庸被杀的时候的罪状并没有谋反一罪。据记载,洪武十三年正月,胡惟庸被诛时的罪状有四个:一是毒死刘基,二是阻隔占城国上贡使者,三是私给臣以没官妇女,四是枉顾法律,阻挠政务,结党为奸。不管怎么看,他都是死于太嚣张,而不是谋反。

那么“谋反罪”又是从何而来呢?史书有多处记载,说胡惟庸早有谋逆之心。一开始,说胡惟庸因旧宅、祖坟生祥瑞,与君生有异象有异曲同工之妙,胡惟庸觉得这是上天的暗示,于是就有了异心。(《明史》记载:“其定远旧宅井中忽生石笋……其祖父三世冢上,皆夜有火光烛天。胡惟庸益喜自负,有异谋矣。”)

后来,说胡惟庸对造反这件事已经谋划了很久,直到被人举报到朱元璋那里,他才事情败露,遭到诛杀。”

《明史纪事本末》记载,说胡惟庸邀请朱元璋去他的宅邸中观看醴泉,准备对朱元璋动手,结果朱元璋在半路被一个叫云奇的西华门太监阻拦了下来,侍卫都要把太监给打死了,他依旧拦着朱元璋不让他前进。于是朱元璋就察觉到了蹊跷,登上城墙就看到胡惟庸的宅邸里刀枪林立,才躲过一劫。这也就是著名的“云奇告变”一事。

但事实上,“云奇告变”一事漏洞百出,根本站不住脚。一来,云奇是个太监,是怎么知道胡惟庸谋反一事的呢?二来,云奇既然知道胡惟庸谋逆,为何不事先告发,而是等到朱元璋都在路上了,才拦驾告发?第三,如果胡惟庸真的谋反,那也不可能大张旗鼓到朱元璋登上城墙就能够看到兵马刀枪的地步。

据《明史》记载,胡惟庸就是在他请朱元璋去看醴泉的当天被诛,谋反这么大的案件,胡惟庸当天下狱,当天就被处死?如此匆忙,实在蹊跷。第五,根据《明太祖实录》记载,在四天前,中丞涂节已经告胡惟庸谋反,以朱元璋猜忌多疑的性格,怎么还会去胡惟庸家看醴泉祥瑞?

那么,《明太祖实录》记载的中丞涂节告发胡惟庸谋反之事就是真的了吗?细究下来,也不能完全说服于人。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胡惟庸都没有“谋反”的罪名。

《明太祖高皇帝实录》详细记载了胡惟庸的罪行:“胡惟庸私构群小,夤缘为奸,或枉法以贿罪,或挠政以诬贤。”如果胡惟庸确实有谋反之举,为何这里没有直接写他谋逆之罪呢?

那胡惟庸的“谋反罪”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是从他“通寇”之事,也就是私通日本之事后出现的。《明史》记载:“惟庸既死,其反状尤未尽露……十九年十月林贤狱成,惟庸通倭事始著。”具体的说法,就是胡惟庸想要借助日本的力量来进行谋反。

但这件事在时间上就存在很大的问题。史书记载,胡惟庸在商定谋反之事后就决定向日本求援,先派遣林贤为明州卫指挥,再佯装奏告林贤,让他贬谪去日本,从而和日本君臣通信,再将林贤官复原职召回,借日本精锐。

当时定下这个计谋的时间为洪武十二年八月。而胡惟庸在洪武十二年九月,也就是一个月之后就被抓入狱,洪武十三年正月被诛。但是根据《大诰三编》和《筹海图编》记载,林贤在日本待了三年,其回国是在洪武十六年后,说法并不可靠。难道胡惟庸在死后还能够将林贤从日本召回吗?

因此,从这些重重疑点来看,胡惟庸造反一案,实为冤案。他最开始的罪名确实足以给他定死罪,但并不足以让朱元璋达成威慑朝臣、巩固君权的目的,因此朱元璋又生出胡惟庸“通倭谋反”一事,开始大肆诛杀“胡惟庸党羽”。

当然,“胡惟庸谋反”一事,毕竟已成历史,真相已经消弭在了历史长河当中,也许后人认为的不合理之处,在当时却确有发生。你觉得胡惟庸真的谋反了,还是被朱元璋冤枉的呢?敬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更多文章

  • “女皇”武则天,服侍李世民长达12年,为何没能生下一男半女?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图|李世民(影视剧照)其中最受后人诟病的,就是李世民强娶了兄弟的妻妾,还让她们给自己生了孩子,可以说唐朝之所以被后人称为“脏唐”,与李世民有脱不开的关系。正因有李世民“珠玉在前”,所以他的儿子唐高宗李治有学有样,父亲刚死不久,就娶了自己的小妈武则天,也不知李世民泉下有知,会不会再气死一次。更有意思的

  • “谪仙人”李白,超凡脱俗,竟然卷入谋反,流放夜郎,郁郁而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到牙牙学语的幼童,说起“诗仙”李白 ,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意为太白金星下凡,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和李唐宗室还是同宗,都是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的后人。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超凡

  • 试问:为何说宋朝的瓷器是民窑和官窑相结合的艺术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结束五代十国割据局面之后,宋朝应运而生,由此进入稳定发展期。宋朝发展期间,百姓生活安居乐业,民间手工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大宋君王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因此重文轻武思想在当时是主流,文化在宋朝拥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慢慢推动了陶瓷手工业的发展。民间市场繁荣两宋时期的陶瓷发展在中国古代史上是高峰阶段,

  • 诗评百家将92——为什么说孙传庭一死, 明朝就灭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孙传庭死大明亡,崇祯如何对待孙传庭,明朝孙传庭不死的原因

    青史数番天下分,君王几度误良臣。孙传庭跟袁崇焕,两人是同年进士。起初,孙传庭也和袁崇焕一样,当了个永城知县,后因不满魏忠贤专政,辞官回乡。直到15年后,才又复出,奉命围剿高迎祥、李自成的起义军。在当时,孙传庭和卢象升、洪承畴等一批人,算是大明朝最后一批能打的人了。卢象升由于阉党不发援兵战死,洪承畴、

  • 许凯主演的尚食女主原型孙皇后——朱瞻基为我做了明朝的两个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尚食朱瞻基片段,尚食各个人物结局,尚食庄妃和朱瞻基的爹什么关系

    朱瞻基,他是明成祖朱棣的孙子,明仁宗朱高炽的长子,也是明朝第五位皇帝。他和以往神勇的祖父朱棣不一样,他不仅英明神武,和他的父亲共同开创了“仁宣之治”。还是一个集书法与诗歌于一身的大才子,同时他也是一位专情的人。下面我们就来说说朱瞻基青梅竹马的爱情。与其幻想做别人的王后,不如做自己的女王。男女之间经济

  • 让明朝续命百年的功臣,天下人都知其无罪仍被杀害,罪名只有八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449年8月,明英宗欲效仿明太祖建立功业,又宠信太监王振,在王振的怂恿下,亲自率领20万大明精兵征讨蒙古瓦剌部落,结果梦想破灭,在土木堡被瓦剌大军伏击,20万大军损失殆尽,50多名随驾出征的文武大臣连同皇帝被一锅端,全都成为了瓦剌的俘虏。消息传到京城后算是炸了锅,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得知后,纷纷

  • 解析明朝战争:袁崇焕引兵捍卫京城,崇祯无辜冤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这位16岁的少年,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阴暗一面。总而言之,看谁都不爽,看谁都想着将屠刀伸到他的脖子上。新上台的崇祯皇帝,选择重新启用袁崇焕,让他再度前往山海关防守。袁崇焕此次的东北之旅,直接让自己送入了坟墓。新主登基,老臣远行,关外觊觎,朝臣掣肘。这是崇祯皇帝上台之后的第一感觉,也是前朝几代皇帝留下来

  • 解密明朝大才子解缙、胡广背后那不为人知的丑恶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解缙简历,神童解缙,解缙为何被杀

    当日夜晚,胡广、解缙、王艮等江西籍翰林官聚集于吴溥家商议对策。解缙正义凛然陈说大义,胡广也不甘落后,慷慨激昂,说是如果朱棣打进来,就以身殉国,绝对效忠,只有王艮独自不说话,默默流泪。各人散去之后,吴溥的儿子吴与弼见状感叹说:“胡叔叔能仗义,的确是件千古留名的好事!”吴溥对儿子说:“不,只有王叔叔一人

  • 要问老家在哪边,直隶省的枣强县。明朝山东北部移民来自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魏集镇有个魏氏庄园,是一组独具特色的城堡式民居建筑群,为北方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魏氏家族所能考到的先祖为河北枣强人魏自显,明洪武年间迁徙至山东棣州永安镇(今惠民县魏集村),后代逐渐发迹,十世时达到家族鼎盛。据说,魏氏家族五世前一直务农为本。至长支五世时,多人出仕为官。至十一世,除许

  • 要问老家在哪边,直隶省的枣强县 明朝山东北部移民来自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枣强移民人名册,枣强大营陈连举照片,枣强可能成为衡水一个区吗

    在山东省北部,类似魏氏家族这样传说祖先来自枣强县的很多。当地不少居民世代相传:“要问老家在哪边,直隶省的枣强县。”近年来,山东到枣强寻根问祖人士络绎不绝,为给后裔寻亲提供服务,增进与山东各地的交流,枣强县于2013年成立了移民文化研究会。目前,研究会接待山东等地寻根问祖人员数千次,成功对接了部分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