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权术高手”努尔哈赤:为何狠心杀掉亲儿子?清史稿“隐含”真相

“权术高手”努尔哈赤:为何狠心杀掉亲儿子?清史稿“隐含”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505 更新时间:2024/3/14 13:12:07

消息传来,66岁的努尔哈赤非常难过。他仰天喊道:“与我并肩作战的朋友和大臣都死了,我为什么不能让一个人为我而死呢?”

努尔哈赤白手起家。起初只有大约30人观看。经过20多年的战争,他终于控制了松花江和长白山北部的女真部落。1616年创立后金,成为第一位大汗。

已经走到尽头的努尔哈赤回忆起自己的军人生活。最困难的时期一定是在他创业的初期。但让他欣慰的是,有一群好兄弟支持他,其中有五位尤为突出,被称为“五大臣”。

他们是费英东、鄂一渡、和合力、胡尔寒、安飞扬谷。

努尔哈赤能够征伐众多的女真部落,不仅是因为他善战、身手娴熟,而且非常注重队伍的内部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出色的战术比单纯的勇气更重要。

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努尔哈赤征服了大部分女真部落。这一年,努尔哈赤正式建立了权力运作的组织机构,《清史稿》记录了“礼礼国事五员”,即“五大臣”被指定为处理国事的官员。

然而,当时的明朝对努尔哈赤的扩张一无所知,总督季辽仍称努尔哈赤“听命于他”。

努尔哈赤尝试的权力体系并不尽如人意,皇长子褚英与“五大臣”之间很快爆发了矛盾。

1583年,努尔哈赤作为“祖父第十三代代表”起兵。那时候,大儿子褚英才四岁,二儿子代善才两个月大。未出生。

要想入选努尔哈赤的“五大臣”,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奔跑随从的时机;二是战功赫赫。第三,绝对的忠诚和可靠。

第一位是费英东。

费英东很快投奔了努尔哈赤,他的父亲带着500人投降了。当时费英东只有25岁。后来,费英东几乎参加了所有重大战争,总是以不成比例的勇气冲上战场。

在与明军的交战中,大军被火炮压制,溃退。费英东骑马喊道:“建州没有败将,只有战死的。”战后,努尔哈赤拍了拍他的大腿,称赞费英东是“万人之敌”。

费英东后来被任命为一等大臣,分管四大右翼八旗,是努尔哈赤绝对信任的“左膀右臂”。费英东的性格为人诚恳、老实。当他看到努尔哈赤的决策出现失误时,他往往会立即直接表现出来,为努尔哈赤强大的统一事业倾注全部才能。费英东家族在清代共有102支。他的兄弟、侄子都属于湘黄旗、正黄旗、湘白旗。白氏既是英雄又是忠臣,但后来变得霸道而被杀。

第二名是二一渡。

额夷都是第一个追随努尔哈赤的人。1587年攻打巴尔达城时,阿夷都率部连夜赶上城头。守卫们用弓箭镇压袭击的埃伊德。他负伤多处,但还是死战到底,最终攻下了坚塔。

努尔哈赤看到了遍体鳞伤的鄂益达,就把全部俘虏都赏给他。

同时授予他“巴图鲁”的荣誉称号,意为草原上的勇士英雄。鄂一都也是清代史料中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努尔哈赤将女儿嫁给额邑都,后又嘱其子皇太极娶额邑都之女,清太宗的妃子牛祜禄氏为妻。努尔哈赤与额邑因婚而结缘,成为“终生兄弟”,感情十分稳定。

额夷都被尊为“五大臣”之一,被授为一等大臣。他掌管八旗中的四左旗,是努尔哈赤真正的“左手”。1621年,鄂益都在攻打辽阳时病死在战场上。努尔哈赤亲自前来探望,二人含泪离别。尔以都死后,努尔哈赤三次前来追悼,每次都痛哭流涕。

第三位是和和丽。

合力的经历尤为特别。他的父亲是女真部落的强大首领,努尔哈赤多次武装进攻都失败了。1586年,年仅25岁的和合力成为部落首领。与努尔哈赤会面后,他被对方高瞻远瞩、雄心勃勃的气质所折服。

在古代,尤其是游牧民族,人口多寡是衡量军事实力的重要标志。1588年,和合力率部落投降。多亏了和合力率领的大量军队,努尔哈赤的兵力瞬间翻了三倍。

努尔哈赤对和合力有着一颗赤诚之心。他拼命想娶和和丽。他娶了10岁的大女儿和丽为妻,育有六个儿子。他们都曾帮助清军打败明朝。

第四名是安费烟谷。

安飞央古也随父随努尔哈赤。

他总能在战场上出奇招,取得极其显着的战果。前几次战斗,努尔哈赤起兵,安飞央谷每一次都大获全胜。他还在战场上救了努尔哈赤被包围,也因此获得了“巴图鲁”的称号。在随后的征战中,安飞雁谷连战连捷,成为征伐明朝的主将。安飞阳谷的后代也在战场上立下了功勋,攻打锦州、宁远,甚至征伐朝鲜,都立下了战功。

第五名是胡尔涵。

呼尔汗13岁随父投奔努尔哈赤。由于他年幼勇敢,努尔哈赤视他为义子,关系特殊。后来,呼尔汗长大后,平日在努尔哈赤身边担任侍卫,经常挺身而出,当上战场先锋。呼尔汗晚年卷入汗位继承人之争的旋风中,受到努尔哈赤的严惩,最终郁郁而终。

褚英是努尔哈赤的长子,从十九岁开始,他就带兵征战四面八方。在五界堰之战中,褚英以出色的表现脱颖而出,引起了努尔哈赤的注意。在随后的一寒山城之战中,他再次大获全胜,名声大振。

褚英29岁时,一方面因为他是努尔哈赤的长子,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锻炼他的本事,努尔哈赤授予他处理朝政的权力。褚英性格狂野。年纪轻轻就立下赫赫战功,心高气傲。平日里她霸道嚣张,惹来兄弟们和“五臣”的不快。

随着两大阵营矛盾的激化,“五大臣”联手努尔哈赤已成年的儿子们一起控告褚英的罪行。终于,在1615年,努尔哈赤以死不悔改的名义,将褚英囚禁起来,并在两年后处死了长子褚英。

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个时期,只要有利益,就一定会有尔我诈,尔虞我诈。作为最高统治者,努尔哈赤不可能不知道褚英被权臣围攻,但努尔哈赤当时并没有公正处理冲突,而是决定牺牲褚英以保住“五大臣”的支持”。”。

努尔哈赤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政治家。随着儿子们不断成长,能够为自己的事情负责,努尔哈赤逐渐不再依赖“五大臣”,逐渐将权力移交给儿子们。

《清史稿》记载:“太祖立名后,诸子皆有才,于是五臣消失,四大贝勒当权。”

由此可见,努尔哈赤不仅在战场上勇猛,而且在智谋上也有过人之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光地:康熙知己,雍正偶像,因年轻时一件丑事被骂200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光地死后康熙评价,李光地和雍正谁厉害,李光地和康熙谁年龄大

    康熙告诉李光帝,京城是一个“大染缸”,希望李光帝能够保持自己的清白。但李光地一开始不明白为官之道,在明珠(代表胤礽哥哥)和索鄂图(代表胤礽太子)之间左右为难,被迫入狱;康熙看重人才,召集他征讨噶尔丹,重振雄风。李光帝康复后,极力向明珠和索额图学习“为臣之道”,推翻了明珠和索额图两大权臣,并直接大声朗

  • 大清八旗中,正白旗为何能与两黄旗并驾齐驱,成为前三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大清正白旗与黄旗争位,鳌拜要求两黄旗与正白旗换地,清朝正黄旗有多厉害

    虽然总体上继承了明朝的政治制度,但有些制度仍保留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今天要说的八旗制度,就是其中一个特色内容。众所周知,八旗制度中有“商三旗”,即皇帝的亲兵,但制度刚建立时,皇帝只统领郑旗和镶黄旗。那么为什么正白旗与两面黄旗均匀结合呢?不妨继续往下看。八旗制度诞生于白山、黑水明朝建立之初,生活在今东北

  • 太平天国在广西52:豫王胡以晃,没有他,太平军想打出金田都难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太平军二破江北大营以后的战况,太平天国胡以晃简介,太平天国与湘军对战地图

    《大桂平传奇》这个小镇有很多故事,但请听我说完。上次感叹,荒废千年。禹王胡以煌第1集角色未知!前言现在说到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人们通常会说到首义六王,即洪秀全天王、南王冯云山、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北王魏长惠王。基本上,很多人讲故事的时候也会用到这种修辞。不过最近有人提出,第一次叛乱时有“八王”,

  • 清朝末年的皇位之争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朝皇位顺序及人物关系,清朝末年的政治,清朝末年为何能够维持基本统治

    1861年,慈禧与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杀死肃顺等人。同治帝年轻时,生母慈禧太后和情妇慈安太后幕后听政,叔叔恭亲王宜信为宰相。负责政治权力。因奕䜣能力出众,慈禧太后对他极为忌惮,一直想方设法取而代之,但以恭亲王在朝中的威望,再加上亲信和皇室成员的支持,慈禧的计划落空了。最终失败了。这种状态持续了1

  • 雍正登基后,善待废太子一家,为何不肯放过囚禁14年的大阿哥胤禔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大阿哥胤禔的29个孩子的下场,雍正王朝十四阿哥胤禔,大阿哥胤禔是怎么死的

    到了清朝,由于康熙共有二十四位皇子,皇太子的争夺非常激烈。第一任皇太子是胤礽,也是我国最后一位公开登记的太子。他是康熙皇帝的次子,但他真的是长子。所以,他一出生就是太子之位的有力人选,而胤丰却是个暴虐有前科的人,屡屡得罪。连康熙都认为胤礽是:分我权,行事自由。失去了皇帝的心,太子自然坐不住了。《清史

  • 清朝灭亡后,宁古塔的犯人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宁古塔在哪里,犯人流放宁古塔,清朝灭亡后在监狱的犯人

    在清朝时,犯人一听说被发配宁古塔有些干脆就自杀了,觉得死了比活受罪强。其实宁古塔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除了冷一点,其它方面还是蛮不错的。宁古塔山高林密,物产丰富,野生动物遍地都是。东北一直流传着“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谚语。那为什么犯人会这么害怕被流放到宁古塔去呢?从北京到宁古塔,因为距

  • 蒋介石心中并无战略,只想着权力,但毛泽东却找到了一条道路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直到孙中山去世前,蒋介石还是军事部秘书,但后来他能再次有机会掌握权力,除了蒋介石自己办法很多,他还抓住了一个贵人。 01 1925年8月20日,国民党左派领袖、时任财长的廖仲凯被刺杀,而且刺杀地点竟然在党部门前。“刺廖案”发生后,给了老蒋的机会。国民党随即召开的紧急会议,会上鲍罗廷建议,成立以汪精

  • 在清朝侧福晋、庶福晋、侍妾都有何区别?家里谁的地位待遇更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在清初时期其实福晋这个称呼是专门用来指皇帝的老婆,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十六位夫人皆称福晋,只不过正妻被称为大福晋而已。但是到了清太宗皇太极时期,皇太极效仿明朝的后宫制度,才把妻妾有了后妃之分,皇太极当初设立了五宫,不过皇太极的崇德五宫大妃虽有妃号,但是仍称福晋,时人称之为五大福晋,著名的孝庄文皇后,当时

  • 大维德的象耳对瓶是买走的!但是你不了解英法联军咋处置抢的国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另外,这位网友可能也不了解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如何处置从北京城抢到的中国国宝,因此我觉得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具体的历史原文我不去说,我也背不下来,就用我的大白话说,这样还能够提升原创度。据悉,当年的英法联军除了火烧圆明园,还从园子里抢走了无数的珍宝。这些中国国宝有大有小,如果是一枚小小的夜明珠,那么当

  • 中国古代“诈尸案”,棺材里坐起一具“尸体”康熙:这货命还挺硬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的那些笔记小说中,有很多奇案、悬案以及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情时,总会以“鬼怪灵异”来作为解释。在清代的一本《履园丛话》中曾记载这样一件事情。刑部大牢中,刚处死一个囚徒,尸体放在棺材中,准备在后半夜将其埋掉。当时的狱卒与监狱官吏为了杀杀死人的“晦气”,便提议在牢中喝酒。就在酒酣微醺之际,突然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