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楚国为何由盛而衰?探究楚国兴衰的原因

楚国为何由盛而衰?探究楚国兴衰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267 更新时间:2024/1/19 8:52:00

春秋战国时期,在很长时间内楚国与秦国相持,天下人皆言“非秦即楚”。

然而富强的楚国到了楚怀王当政期间却走上由盛而衰的道路,再也没能恢复楚威王时期的繁荣状况,最终成为被秦国吞并的诸侯国之一。

从西汉开始,中国古代历史上对楚怀王的批评从未停止,不过在楚怀王当政初期,楚国国力仍是首屈一指。

楚怀王执政初期为什么能保证楚国的繁荣?后来楚国又为何走上衰落之路?

一、楚怀王执政初期的楚国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相对春秋时代,到了战国以后,社会上的生产、经济发展更为迅速,变革速度也越来越快,统一大势已是不可避免。

由于铁器的广泛使用,人的生产活动效率大大提高;文化思想上,百家争鸣的局面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军事上各国诸侯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

[var1]

魏国、楚国、韩国、秦国相继变法,以扩充国家实力,希望能够在战国的舞台上求得一席之地。

诸侯国中以楚国和秦国的实力最为强大,在众多诸侯国占有很大优势,是最可能一统春秋的两个国家。

对楚国来说,在战国舞台上的表现无疑对国家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成则成为兼并者,败则遭受兼并。

楚怀王熊槐正是在楚国处于关键期时登上楚国君位,成为战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

从楚国的兴衰来看,楚怀王的人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执政前期到丹阳之战失败,楚国在这段时间的国力继承楚威王,呈现繁盛之势。

[var1]

首先,疆域辽阔,国库充盈。楚怀王执政初期,楚国的疆域之大排位东方第一,世界第二。到亚历山大大帝的庞大帝国瓦解后,楚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

在经济上,楚国更是富有非常。凭借天然的地理优势,楚国生产黄金、铜矿以及其他矿藏,是诸侯国中矿产最为丰富的国家。

加上地处水滨,水产也是楚国特色,仅凭地理条件就能看出楚国与其他诸侯国的差距。

同时,在商业交往上,楚国与中原地区贸易往来频繁,在出口本国特产的同时也会进购别国的物产,如齐国的盐等。

楚国进行贸易活动的地域范围也非常广泛,舟船几乎能通行楚国的大小河流。从楚国商业发展的开放性上就能够看出楚国经济发展之繁荣。

[var1]

其次,军备充足,战绩辉煌。据《战国策》的相关记载,当时的楚国号称兵马百万,战车上千,马匹上万。

《史记》中也有关于楚国军事实力的记载,提到楚国方圆千里,手持戈戟的人数高达百万。虽然类似记载看起来较为夸张,但仍能从中看出当时楚国军力的雄厚。

经济上繁荣,军事上强盛,这时的楚国足称国富兵强,无愧春秋第一,也仅有秦国国力能与之比肩了。

二、楚怀王执政初期楚国兴盛的原因

楚怀王执政初期楚国能够呈现出欣欣向荣之态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前人遗产,二是楚怀王自己的追求。

首先,楚怀王继任之初的楚国保有前人留下的丰富遗产,尤其是楚威王为楚怀王留下了一批经验丰富的将领,这是当时的楚国能保有强盛军事实力的重要原因。

[var1]

这段时间楚国国势喜人很大原因是原本的楚国就十分富强,刚刚执政时楚国仍朝着繁荣的方向发展。

虽然楚怀王之前楚国也并非一帆风顺,但从大局看来,楚国的社会呈现出前进之态。

特别是楚威王时期,楚国的军事上持续向外拓张,对越国用兵使其名存实亡。

除了领土扩张,楚威王还为楚怀王留下了一批非常有才能的将领,如景翠、昭阳。

《史记》中有不少关于景翠、昭阳的记载,楚怀王执政初期昭阳的地位远比景翠高,但襄陵之战后怀王没有再任用他。

《吕氏春秋》中曾提及昭阳在襄陵之战胜利后,曾向齐国靖郭君提出用数倍的楚地交换薛地。

这件事一方面说明薛地时战略要地,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昭阳地位之高,表明他并不顾忌楚怀王。

[var1]

其次,楚怀王本人也有富国强兵的追求。对于任何一个国军来说,继承父位之后都希望祖宗的事业能在自己手中兴旺发达,能开辟一番天地。

面对富强的楚国,楚怀王的开局显然不错,他刚继任君位时跃跃欲试的心情可想而知。

楚怀王继位早期非常看重屈原,并在他的建议下变法改革,屈原也对这段时间十分怀念,其《惜往日》中深切地表达了对那段日子的念恋。

虽然后来屈原遭到放逐,但据《史记》的相关记载,屈原即使身处逆境仍是心系怀王,希望怀王能够醒悟过来。

有前人丰厚的遗产,再加上怀王本身对国家富强的追求,楚国只要能跟上历史的潮流,君臣团结,把握天下局势,在战国的兼并战争中取得胜利极有可能。

三、楚国的衰败

虽然有丰厚的国力基础和雄厚的军事实力,楚国本身仍然能危害自身的不稳定因素。

首先,在国际方面,自从魏国在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中失败,其国力受损严重,首霸地位不保。

在这样的情况下,“合纵连横”成为当务之急,在外交活动中为各自争得优势成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首要目标。

这一时期的国际实际上非常脆弱,往往在利益的驱使下就会背信弃义。

[var1]

同时,楚国本身在内政方面也有诸多隐忧。楚威王在位时即对楚国内部的忧患表示过担心,“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可见当时的楚国已是内忧严重了。

楚威王的担心果然应验,公元前313年,张仪来到楚国游说楚怀王,怀王此时心中得意楚国的兴盛,丝毫没有考虑张仪访楚的目的。

张仪此前曾在楚国遭受过屈辱,如果楚怀王能够认清调查他的背景人品,一定不会对其掉以轻心,这次屈辱也是后来张仪欺诈楚国的原因之一。

除了张仪原本与楚国的仇怨,对于游士游说的功利性楚怀王也没有意识到。

战国时期,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出现了许多摇唇鼓舌的游士,这些游士的游说大多是功利性的,其可信程度原本就不高。

况且向张仪这样阴谋诡谲之人,其言论更是不可信取,楚怀王被眼前之利打动,听信张仪之言,最终自食恶果。

四、楚国衰败的原因

楚国偏在楚怀王执政时期走向衰落,其中不仅有楚怀王个人的原因,也与当时楚国本身存在弊政有关。

第一,局势不清。楚怀王没有认识到天下局势是楚国从兴盛走向衰败的重要原因,楚国最不应该的就是与秦国合作。

战国之时虽七国并立,但他们的实力是此消彼长的状态。

[var1]

战国时期先后强盛的国家有魏、齐等,但他们的强盛都没有持续太久,能争夺天下、一统九州最可能的就是秦国和楚国。

想要左右战国局势仅靠本国是难以实现的,必须通过与其他诸侯国合作,通过其他国家的帮助才能走上称霸之路。

“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此时楚国只要能坚决走合纵之路,最终称王者则未可知。

而且,如果楚国走合纵之路,其所处位置也是相对有利的。

楚国国大,在诸侯国中也很有声望,原本各诸侯国对楚国给予了很高的信任,第一次合纵就推举楚怀王作纵长。

然而楚怀王没有好好把握机会,在合纵联盟中分分合合,尤其是对齐国摇摆不定的态度更是注定其败亡之路。

[var1]

第二,传统体制的弊端。除了楚怀王的个人原因,楚国的衰亡与其体制上存在 的弊端分不开。

显而易见,楚国在楚威王执政时期国力十分强盛,这样的优势直到楚怀王执政早期仍然持续。

但楚国的体制在这个时期也对其发展有所制约,这也是楚怀王的悲剧一旦发生就蔓延开来、无可挽回的主要原因。

首先,权力分配制度仍然是世族制。在这种制度下,王室掌握着国家的核心控制权,担任官职者绝大部分是楚国世族的后裔。

这样的制度一方面能避免国家的权力落在旁人之手,当中也出现不少栋梁之材,但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庸才弄权。

如楚怀王的庶子子兰,毫无作为,在历史上臭名昭著,但楚怀王和楚顷襄王仍对他委以重任。

[var1]

其次,人才制度也存在弊端。先秦时期,随着“士”阶层的崛起,社会上人才辈出,如孙叔敖、老子、庄周、屈原等,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学者。

然而由于楚国人才制度的缺陷,导致大量人才外流,尤其是作为楚国人的李斯没有留在楚国,对楚怀王的打击可以说是致命的。

结语

作为楚国君主,楚怀王在执政初期也颇具雄心壮志,希望祖先的基业能在自己手中大放异彩,其当政前期楚国的欣欣向荣也是对他努力的肯定。

但在历史的关键时期,楚怀王却没能正确认识到当时的局势,也不能做到知人善任,再加上楚国本身的政治制度也存在弊端,衰落终是无法避免地席卷而来。

对于楚国的衰落,我们不仅要看到楚怀王本人的失误,更要看出楚国本身存在问题,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看待楚国的衰败之因。

参考文献:《史记》

更多文章

  • 史上最荒淫的帝王,他是炎帝后裔,比纣王都要早上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最残暴皇帝,纣王炎帝,历史第一残暴的帝王

    帝挚青阳氏政权长幅元年(癸丑,前2468),十三任帝姜长幅把长子姜美封在了黄河以北的沁阳(今河南焦作沁阳市东南),让他监管中条山以东黄河北岸的部分地区。当时姜美刚刚二十岁,正值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的年龄,决心在沁阳封地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认真打造一片属于他自己的天地。姜美少年早熟,十六岁时身边就有了女人

  • 战国四公子中,为何只有信陵君名副其实?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在战国的时候,有着四位为自己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他们这四个人就是战国时期最有名的风云人物。只要大家说起来战国时期,那么一定就会说这四个人。因为这个人对于战国时期的影响非常大。这四个人都是著名的政治家,他们每一个人都有很多的门客,同时他们的实力也是非常的强势,甚至可以这样说,它们每一个人的行为举止都

  • 妇好:历史第一女战神,征战90多次无败绩,为何死后被老公配冥婚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妇好的历史故事,妇好墓殉葬多少人,妇好墓出土图片大全

    武丁击掌大笑:“好!孤就知道,王后定能平安而归,随我出城迎接!”王座之下,原本还在争吵不休的群臣顿时鸦雀无声,跪伏称是。这大败敌军的将军和王后,竟是同一人?没错,她就是中国历史记载最早的女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武丁的王后——妇好。在那样一个时代,她的成就无疑像是开了挂,她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1商王

  • 决定秦国历史走向的改革,商鞅变法成功原因探析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自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时期,大大小小的诸侯国为了争霸展开无数场战争,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加速了旧制度的解体。到了战国初年,小的诸侯国已经在春秋时期的战争中被吞掉,全国留存下了七大诸侯国。它们分别是东部的齐国、北部的燕国、南部的楚国、西部的秦国以及中部的赵、魏、韩三国。由于七国国家边界相互接壤,摩擦自然随之

  • 历史中后羿的有穷国为什么会出现在罗布泊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他是一个射术高超的英雄,夏后仲康死后,其子相继位。不久,羿驱逐了相,自己当了君主,是为夏时代第六任君主,后被家臣寒浞所杀。而更为人们所知的是后羿射日的故事。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烧得草木,庄稼枯焦,后羿为了救百姓,一连射下九个太阳,从此地上气候适宜,万物得以生长。他又射杀死了猛兽毒蛇,为民除害。民

  • 战国时期的刺客天花板,不是专诸,不是盖聂,不是要离,不是荆轲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豫让 形象)豫让是个家臣,十分普通的那种。家臣,也就是春秋时期各国卿大夫的臣属,比如A和B同朝为官,但A的级别要比B高,且B平时是在A的府上供事,由A来支持生活起居,日常开支,那么我们就就可以说,B是A的家臣。《史记》: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豫让呢,一开始给晋国的范氏做家

  • 汉墓出土一本数千年前的姜子牙天书,专家说:此书将改写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百家宗师姜子牙出生的时候,家族已经没落了,姜子牙早年卖过米,卖过面,也当过屠夫,卖过牛羊肉,但他十分有志向,一直不忘记学习,总是学习天文、地理、星占、军事等方面的才能,久而久之,渐入佳境,成为了一位饱学之士,但他一直不得志,直到72岁的某一天,他在渭水遇到了一个人,才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当时周文王梦

  • 秦武王为何会弃用才华横溢的张仪?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统治阶级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有才能的人才,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这些人才都没有办法很好地发挥作用。一方面是因为当时医疗条件不好,很多人都英年早逝。另一方面。就是因为他们这些人的办事风格和思想不受掌权者喜欢。虽然他们的一些办法对国家都有不小的好处,但统治者就是不愿意任用他们。张仪当初就是

  • 其实中国历史上没有西周、东周、西汉、东汉、南宋、北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东周东汉东晋南宋哪个厉害,东周和西周同时存在吗,西周历史简介及大事件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这个顺口溜把中国各个时期都涵盖在内,也朗朗上口,很容易记住,非常适合用于小孩子学习中国历史。其实,像西周、东周、春秋、战国、西汉、东汉等等是不存在的,只是历史学家为了更好的研究历史

  • 长平之战,赵王为何中了秦人的离间计?解读平原君赵胜便可明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var1]这种战略失误致使赵国大量的有生力量惨死在长平,也让赵国的国运被截断,从此以后赵国再也无法抵抗秦国的扩张,秦国一统天下成了历史发展的必然。现今的我们站在上帝视角可以知晓当时的赵王受到了秦国离间计的挑拨,才犯下严重的战略错误。然而,当我们深思史书,抽丝剥茧的去探究长平之战的发展脉络,可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