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襄公称霸失败,为什么也算春秋五霸之一?

宋襄公称霸失败,为什么也算春秋五霸之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527 更新时间:2024/2/6 20:28:09

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五霸和七雄,有不同的版本。仅就春秋五霸中宋襄公来说,争议就比较大,原因就在于他称霸失败,但为什么历史上还把他算在五霸之内呢?

小编以为,任何事情要一分为二的看,宋襄公继位时正是春秋时期齐桓公死后,另位霸主还没起来的时候,他虽然有些自不量力,但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说宋襄公算五霸之一,与他做了几件大事有关。

第一是兄弟让贤。宋襄公没继位以前还是个比较贤德的人,他父亲宋桓公在位时,要立他为太子,别人求之不得,宋襄公却做了一件让后人敬佩的事。当时,宋桓公的爱妾生的儿子目夷年龄比宋襄公大,宋襄公就要把位让给哥哥,但这个目夷也是个贤德的人,哥俩相互就推来推去的,以至目夷不得不跑到卫国去躲避。

[var1]

第二是出席葵丘会盟。正因为有了这次美德,宋襄公就让诸侯敬仰,在他当太子时,正赶上齐桓公葵丘会盟,于是就把他请到盟会,其它诸侯是国君到场,唯独宋国是太子赴会,足见齐桓公对他的看重。

第三是平定齐乱。齐桓公死后,齐国五位公子抢王位大打出手,本来是诸侯国首领的齐国一下子变得七零八落,为了遵守齐桓公帮齐太子昭继位的诺言,宋襄公就护送齐公子昭到齐国继位,并把其它五公子叛乱给平了。一个弱小的宋国帮当时强大的齐国平叛,一下子就提高了宋襄公的威望。

正是有了兄弟让贤、出席葵丘盟会和平定齐乱三件大事,宋襄公基本上奠定了做一个霸主的条件。但宋襄公好像高兴得过了头,接下来做的几件事就帮他减了分。那么,是哪几件事让他称霸失败了呢?

[var1]

齐桓公死后,宋襄公在北边开始冒头,但他完全忘了南边还有个楚国没站出来说话,连齐国都惧怕三分的楚成王,看到宋襄公要当霸主,自然没有好脸色给他。所以,宋襄公越想称霸,做的事越让诸侯国离得远远的。尤其是下面这几件事让宋襄公失去了诸侯拥挤。

首先是武力屈服小国。宋襄公看到齐国那么强都让他给平定了,其它诸侯小国更不在话下。于是,他效仿齐桓公,先对周边小国进行打压,迫使曹、邾、卫、滑等小国不得不屈服于宋国,从而形成了宋国集团。而另一面,楚、齐、郑、陈、蔡等大国也形成了一个集团,这样,齐桓公开创的葵丘之会盟约算是白签了。

其次,会盟失败。本来,宋襄公这时候如果审时度势,就不会邀请诸侯到鹿地会盟了,因为会盟就是等于宣布自己要成为霸主。可宋襄公自信满满,他不仅不听哥哥目夷的劝告,执意不带军队随从,还单刀赴会。当看到楚、齐、郑、陈、蔡一应大国国君都在,他还以为人家都拥护他呢。没想到跟楚成王话不投机,楚成王一声令下,提前埋伏好的楚兵一拥而上,把他捆得结实的送到了宋国。

[var1]

走时是坐着战车去盟会的,回来时却被当做囚车押了回来,公子目夷只好对楚成王说,把他放了吧,我现在是宋国的君王了,其它诸侯也都帮腔让楚成王放了宋襄公。

虽然目夷采取缓兵之计让楚国退了兵,但宋襄公并没汲取教训。目夷对他说,你效仿齐桓公没错,可人家以德服众,宋国只是个小国,拿什么跟人家楚国和齐国比呢?你就老实的呆在宋国修身养性算了。

再次,妄图以德止战。宋襄公见武的不行,那就来文的,不是要以德服人吗?那好,我也讲点德性。公元前638年,宋襄公见郑国支持楚称王称霸,就想教训他们。宋国虽然比不上齐楚,但打郑国还是绰绰有余,郑国就找楚国求援。

[var1]

楚成王想,你不是要打郑国吗?那我就打你的宋国大本营。宋襄公见后院不保,迅速回兵反击,双方就在弘水相遇。看到楚军还没过河,大臣子鱼说趁楚军过河混乱,我们大军压过去,一定会打败楚国。

宋襄公制止说,我们是仁义之师,怎么能趁人之危呢?这样打他们是不道德的。

等楚军都过了河在岸边集结时,目夷着急地说,现在是最好的时机,趁楚军立足未稳,打他们一个突然袭击。宋襄公又说,不可,楚军还没排好阵型,还得等一会。

结果,楚军排好队形迅速冲杀过来,宋军大败,宋襄公腿上也中了一箭,第二年,因腿伤复发,不治身亡。

[var1]

从上面的故事不难看出,宋襄公想称霸的心情比较迫切,可是又找不到称霸的章法,只好效仿齐桓公,可齐桓公由管仲辅佐,又有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资本。宋襄公有什么呢?

宋襄公称霸失败固然有其自身原因,也与当时春秋文化有一定的关系。我们知道,春秋中期儒家文化开始生根,两个人见面要行见面礼,两军交战要通报人数和将领名字,即使是战死也要讲究有理有节,要死得其所。

很多读者疑问,双方交战是你死我活的较量,在这时候跟人讲道德,还有什么意义呢?其实,后世历史学家之所以把宋襄公列入春秋五霸之一,就是推崇儒家宣传的先礼后兵这个道理。

[var1]

读者朋友,你对宋襄公称霸有什么想法,请到点评区分享你的理念吧。(图片来源于网络)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女娲用的什么补天?五帝分别指得是谁?夏启如何让其他部落臣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相传共工氏撞倒不周山,天庭迸裂,人类面临劫难之时,女娲氏不忍心这个浩劫,她采取山上的五色石头烧炼,炼好之后,用它把天上的裂缝补住。现在天际那些灿烂耀眼的红霞,就是女娲氏补上去的那些五色巨石。她又杀死一只倒霉的神龟,用它的四只脚,当作四根支柱,重把大地支起。因天裂而漏下来的大水,女娲氏用芦草烧灰,把它

  • 周朝开始的作揖礼,与西方握手礼,哪个更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1043年,由于周武王驾崩,而他的子嗣周成王,则继位开始治理朝政,可由于年龄较小,朝中的大权都掌握在皇叔手中,这期间就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甚至很多的制度影响至今。同时在周公旦的治理下,完善了封建制和继承制,在周礼的相关记载中,会通过不同的身份,而作揖礼的方式也分为多种,其中包括:天揖、时揖和特揖等,

  • 十六国春秋里的成功与关系:立国得有盖世雄主,争霸得凭桥梁人脉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春秋十六国,什么是立国之基,秦国立国

    文/减水书生图/来源网络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十六国是一个胡人称雄的时代。这么说的依据,就是内迁的五胡批量化地建立了政权。除了前凉和西凉,十六国里有十四个政权都是胡人建立的。三国时代,分裂的中原大地,是曹操、刘备、袁绍等汉人主公。十六国时期,中原大地依旧分裂,但主角却是刘渊

  • 早期的秦国为何不通过与周王室联姻来加强自身的正统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国与周王室的关系,秦楚联姻,秦国比较强的时期

    但是大家都知道历史上国与国或者是皇室与门阀士族联姻都是要有利益关系的。[var1]秦朝建国初期实力弱小,周王室作为统治者,是不可能跟秦国这样弱小的诸侯国联姻的,那是丢面子的大事,会被其他诸侯国嘲笑的。联姻对于周王室来说好处太小了,可能还会被下边的诸侯国嘲笑,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利益关系占主导地位。依据秦

  • 女娲娘娘被纣王羞辱,派妖精祸害纣王,想不到正中纣王下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女娲娘娘纣王,纣王写给女娲的诗原文,纣王让女娲娘娘怀孕的小说

    在商朝鼎盛时期,纣王并不知道女娲是何许人,一日在大臣的撺掇之下,为了祈福国泰民安,纣王也答应了亲自前往女娲庙,虽然他并不觉得这个女人何德何能需要他亲自进拜。不去则已,一看惊人,女娲娘娘的塑像让纣王眼前一亮,那婀娜多姿的姿态,慈眉善目楚楚动人,不禁让纣王浮想联翩,即兴作诗一首,并且持剑将这首大不敬的诗

  • 山东发现3000年前古城,3千亿工程被叫停,神秘铭文疑似姜子牙墓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据相关资料记载,这个意外被迫使得国家耗资了将近3,000亿的项目紧急叫停,而且找来了全省顶尖的考古学家。其实,重大的发现是位于山东高青县陈庄村的西周遗址,而被紧急叫停的原因之一,就是西周遗址有可能跟大家所熟知的姜太公有密切的联系。工程紧急叫停后,考古专家开始紧急发掘,不光发现了西周时期的贵族墓葬,还

  • 周平王东迁之后,周朝为何就开始慢慢衰败了?有这4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西周末年周幽王时期,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也许有待考察,但周幽王肯定是一个不会处理政治关系、做事不考虑后果的君王。周幽王本来的王后是申国公主,但是周幽王在遇到褒姒之后,褒姒更讨幽王的喜爱,所以幽王就想要把太子之位从申国公主的儿子转给褒姒的儿子,最后发生夺嫡大战,结果

  • 夫差后裔、秦国郡守、吴越话事人——异姓王幸存者吴芮的传奇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吴王夫差的九世孙吴芮,吴芮到底是夫差后人还是季札后人,夫差和吴芮

    10月,甲午日,经过群臣的再三推举,曾经的泗水亭长刘季同志,真的实现了当年吹过的“大丈夫当如是也”牛皮,登上了皇帝宝座。[var1] 出于“安抚”的目的,在大汉帝国成为华夏大地唯一合法政权的当天,创始人刘老板,立即给予其他七位股东分红让利——将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灭楚的、“独立”的武装势力,分封为王:

  • 河南宋国故城遗址发现大面积千年桑、柏树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近日在宋国故城遗址被发现其保存状况较好纹理结构清晰这些树枝背后藏着古代令人惊叹的建筑智慧研究发现大面积桑、柏树枝为宋代遗存主要用于城墙地基的加固保护滑动长图了解一下吧![var1]记者从河南省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批生活用具及少量冶铸遗存等此外,在城墙解剖过程中还发现大量纴木洞、

  • 新华全媒+|河南商丘宋国故城遗址发现大面积千年桑树和柏树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近日,考古人员在河南商丘宋国故城遗址发现近400平方米的桑、柏树枝堆积层,且保存状况较好,纹理结构清晰。研究发现,大面积桑、柏树枝为宋代遗存,主要用于城墙地基的加固保护。此外,在城墙解剖过程中,还发现大量纴木洞、永定柱和榫卯槽等城墙修筑或补筑遗存。这些发现刷新了人们对宋国故城遗址城墙修筑技术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