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宋时期,庶族有太多飞黄腾达的机会,但是做官真的就只有好处吗

刘宋时期,庶族有太多飞黄腾达的机会,但是做官真的就只有好处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843 更新时间:2024/2/7 21:20:47

一、庶族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

刘裕建宋,出于巩固政权的需要,在讨好世家大族,给以优待的同时则把国家的具体事务交与庶族人士,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庶族提供了相对于东晋时更大的上升空间。在这种条件下,庶族阶层的整体经济实力也有了极大的提高。

庶族经济实力增强,甚至富可敌国,不仅成为国家税收的主要依靠力量,他们对朝廷的支持与否还可以影响到政局的稳定。富足大户的捐献成为国家军队后勤供应的重要来源,对国家的国防和对外战争都有着很大的作用。

朝廷以献谷物的多少授以相应的官职,说明刘宋境内有不少地主或商人,凭借其丰厚的资财成为朝廷争取的对象,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庶族认识到这种优势,并利用它积极进入政权。这虽然是在战争时代的特殊手段,但也确实是当时社会的一种现实。

二、庶族的入仕

刘宋时期的庶族在长期的努力之下,经济实力大大提高,而长期的压抑和备受排挤,使处于统治阶级较下层的他们认识到,必须改变现状才能维护自己的利益,所以庶族阶层并没有消极地坐等机会,而是不断利用各种手段进入政权。

(一)以辟除的方式进入政权

魏晋以来居官有清浊之分,以家世品级为别,乡品高者起家官为清官,即多为清要切近、职闲廪重的文翰之职,且升迁较快。而家世低微的庶族只能从事事务繁剧的浊官,如主簿、参军、从事、舍人等职,而且升迁较慢。因此世族多不愿从事此等职务,朝廷只有选用庶族来担任。

同时,刘宋时期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仍然沿袭一直以来以家世决定品级的选官政策,才德俱佳的庶族要得到朝廷的正式任用,没有其他正规渠道,只能通过辟除的方式。宋制,凡开府仪同三司以及地方封镇宗王和州郡长官都有自行辟除中下级僚佐的权力。

征辟为幕僚可以说是庶族入仕的一条途径,但这一途径没有可靠的保障,只能凭机遇才能有大的提升,否则只能在这种低级官位上徘徊。这种途径仅使得庶族有更多的参政机会,并在处理具体的事务中锻炼他们的从政能力,而真正能掌握实权,成为掌控一方的实力派的途径则是从军立功。

(二)以军功起家

刘宋自建立之后,面临南北政权对立的特殊军事斗争环境,国内战事从未停歇,因此吸引大量的庶族从军是保障安全的必需,这便有不少人得到从普通军官中脱颖而出的机会,如名将檀道济到彦之等。

由此,从军作战不仅成为寒庶之人升迁的一条捷径,更多的庶族人士在征战中也锻炼和展示了他们经世用兵的才能,成为统治者不得不依靠的一股强大力量,更成为势力集团争取的对象,萧道成的壮大正是吸收了大批兵客将领,形成了一个以庶族阶层为主力的、为其效命的军事集团,以此代宋自立,可谓最大的获利者。

(三)以才干获得君主宠信

刘宋虽皇权独握,摒弃了世家的权势,但仍给予世家大族以优厚的待遇,所以世族尚玄虚清恬、不务实政之风。为有效掌理政务,机构多用汉人。由于这些庶族不仅有才干,更能随机应变,他们凭借所掌握的人治社会中必不可少的权术,通过迎合君主的喜好,获得职位,进入政权,成为刘宋政权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由于恩幸之人只能凭借君主的宠信掌权,没有盘根错节的实力自我保护,而且他们多缺乏传统的忠君观念,为了能保持生命和职位,甚至会铤而走险,背叛君主,去依附新的强势集团,成为刘宋一股不稳定的力量。

(四)刘宋皇子争权带来的升迁机遇

文帝死后,刘宋政权进入了皇子争夺皇权的不断的内乱厮杀时期。太子刘劭弑文帝自立,江州刺史武陵王刘骏起兵讨逆夺得皇位,便开了宋宗室内部相残的序幕。刘骏称帝后,荆州刺史义宣、海陵王休茂先后举兵反,皆兵败被杀;至前废帝即位,因诛害群公,忌惮诸父,湘东王刘彧密结帝左右侍卫杀而代之,是为明帝。

皇室的厮杀在给许多庶族提供入仕机会的同时,给另一部分徘徊在低等职位上的庶族以迅速提升的机会。一直徘徊在王府主衣、內监、世子师之类职务上的阮佃夫,因参与湘东王刘彧的夺权,与主衣寿寂之、细铠主姜产之等弑前废帝,拥立刘彧,得封南台御史、建城县侯,寿、姜等人也各得封爵;沈庆之告发柳元景等的废立之谋,则被授予侍中、太尉的高位;王敬则更是两次参与废立,官至司空。

这部分庶族在宫廷变动中得到契机,只要选准依附对象,一次政变就可以成为拥立新皇的功臣,备加奖赏,从而飞黄腾达。但这样的政变机会不多,且风险较大,更多的庶族则是在平定宗室叛乱中得以立功受赏,获得提升的。

三、入仕后庶族的社会状态

在刘宋时期,庶族阶层不仅靠经济实力,更因为他们的才学吏治之能为统治者所赏识,逐渐成为一股具有巨大潜能的力量。这股力量在当时九品中正制这种选官制度的压抑下一直暗滋潜长,许多庶族通过各种途径争取得到朝廷的接纳,确实出现了不少显赫人物。

即使对庶族较开放的辟除制度,与高门和一般士族相比,庶族通过辟召入仕的机率仍然很低。而且庶族不管是一般文职还是从军立功,都属于个体活动,并没有足够的实力去形成一个强大而稳固的阶层力量,进而影响时局,改变庶族阶层的现状,当时社会的主导仍是皇权和世族,因此刘宋时期庶族虽有所升迁,仍不可能摆脱当时时政的制约,总体来说庶族入仕存在以下局限:

(一)庶族不能从制度上得到平等的仕进机会,做官后又受歧视和排挤

刘宋的选官制度基本沿用魏晋时的九品中正制,这种制度的弊端和局限已多有论著,不再细说。虽然这个时期在选举方面对士庶之别并没有严格的限制,但仍没完全摆脱门阀制的牵制,而且世族对入仕的庶族存有歧视的态度,不予相接。

史家所撰《恩幸传》或《幸臣传》所收录的人实际上是当时被认为是出身低微不应显贵的庶族人物,虽确有其才,而只有仰仗君主的宠信才得到了只有世族才能享有的权力和地位,这种升迁被认为是不循常规的变化,所以,这一类人被称为“恩幸”,这种称呼同样显示了当时社会对庶族的一种歧视。

(二)入仕庶族异样的生活态度

凡被倚重之庶族因无世祚之资,所有的富贵都决于皇帝,极不稳定,所以他们在短暂的入仕生涯中,只争朝夕,抓紧弄权,追求权力和生活的满足。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正是因为庶族为官受到世族歧视,他们趁大权在握的时候,不断的聚集财富,炫耀于世,想借此提高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求得一种富傲天下的优越感,毫不顾忌因此而带来的不良影响。

这样,刘宋政权在利用庶族处理政务的同时,不能充分发挥其才华,却滋长了恩幸弄权、为乱的风向,不利于国家的进步和稳定。总之是缺乏一种稳定的保障制度,来保证庶族从容的进行政治活动,施展治世之才。

(三)刘宋庶族即使身居高官,仍缺乏安全保障

庶族做官,无论是执掌机要还是普通官吏,因无盘根错节的社会背景,全凭皇帝和上级官员的赏识,一旦失去君主宠信就不再有自保的筹码,受到任意的处置。会稽戴法兴,任于孝武帝和前废帝两世,权重当时,且法兴持正有为,时废帝无道,法兴颇能禁制,致使废帝心有不平,别人稍加挑拨,就会使皇帝心生猜忌。所以,不止是受恩宠的庶族文臣,即便是与国有功的武将,也难逃圣宠衰微时的惩处。

(四)为求升迁,甚至借助非常手段,在叛乱中获取更大机会

正是因为刘宋时期庶族缺乏入仕的常规道路,而进入政权的庶族也不能得到当时统治机制的保证,而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计谋和上司的提携,即便有职有权仍时刻处在忧患中,因此,处在动荡的仕途生涯中,他们不得不小心谨慎,不断寻找和把握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寻找更为可靠的依附对象,甚至借助有篡位之心的皇子或异姓大臣,打破政权的正常秩序以实现上升之路。

刘宋时期宗室内乱不断,这固然是政治设置上皇权与宗室权力的制衡失调而起,从另一方面来看,实际上则是渴盼上升的寒庶之人对不合理的选官制度的挑战。这一时期的宗室内乱,都有庶族的参与甚至是由他们挑唆而起的。

四、总结

庶族力量的逐步壮大,是在东晋门阀制度下各阶层扭曲性的区分状态的产物,东晋时期世族在各方面的压制使得众多处于中下层的庶族寒人阶层暂时处于隐忍状态,但却在压制下不断的积蓄力量。

至刘宋时期,虽然世族仍居于上层,但刘宋统治上却采取给世族以尊贵地位,实际具体事务则交由庶族阶层来掌管,使得众多庶族人物能在处理事务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经世治国水平。特别是刘宋在政治设置上分封诸王,却不能有效制约宗王,以致于刘宋皇室宗王争权,内乱不止,在消耗刘宋内部实力的同时,更让许多庶族寒人在征战中实权在握。

动荡的局势以及生存环境的不公平性让这股一直潜滋暗长的势力终于爆发,他们选择自己的利益代表者,形成了足以颠覆政权的新生力量。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趣闻:出卖岳飞的三个叛徒最后怎么了?你知道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142年,正当岳飞带领他的岳家军准备收复失地、迎回二帝时,却被赵构的十二道金牌召回,此时的秦桧正密谋着为岳飞网络罪证,然而岳飞一心精忠报国,家徒四壁,行事光明磊落,没有任何能让秦桧抓住的把柄,无奈之下,秦桧只得制造伪证,为了陷害岳飞,秦桧买通了岳飞手下的几名将领,并许给他们重金厚利,让他们栽

  • 为什么她扮演的杨贵妃最经典?说出来你们也不相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盘点12位扮演杨贵妃的演员,林明芳扮演的杨贵妃,范冰冰扮演杨贵妃骑马

    首先从选演员角度来考虑,那必须是丰满美女,因为唐朝以肥美为标准,如果长得太瘦,像今天我们说的好身材,那可能到了唐代只能被称为丑女,如果只是丰满,那还不行,当然要漂亮,不像现在那些胖得像猪那样的女人,当然也不能称为美女,不然像唐玄宗阅人无数,怎么能够过得上他这一关。在这些演员当中有的演杨贵妃的确很经典

  • “大禁地”发现成吉思汗大墓?竟有毒蛇涌出,车辆离奇侧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都兰县成吉思汗墓,成吉思汗有多强壮,王立群讲成吉思汗

    不过,等他们真开始找的时候,才知道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感情这个“不儿罕合勒敦”既不是一个村子,也不是一座山头,而是一道连绵起伏的山脉。占地面积超过一万两千平方公里,12000平方公里是一个什么概念?这么说吧,整个北京连城区带昌平房山,再加上通州那些区县,总共加在一起也不过才16000平方公里。想想

  • 李白写了三首诗给杨贵妃,立刻就被唐玄宗辞退了?这三首诗可真美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玉真公主觉得,像李白这样的人,如果不到朝中做个宰相,简直白瞎了!于是果断向唐玄宗推荐了李白。李白长期自我麻醉以后,也觉得自己是宰相之才。可是唐玄宗是什么人呢?正儿八经从几次政变中摸爬滚打走出来的帝王。他选用人才的眼光,那是相当独到的。他一看李白,就知道这家伙是个外强中干的人, 吟诗作对他在行,治国安

  • 那年今日|明朝《大明律》首次颁行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大明律》在中国古代法典编纂史上具有革故鼎新的意义。它不仅继承了明代以前的中国古代法律制定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明代以前各个朝代法典文献编纂的历史总结,而且还开启了清代乃至近代中国立法活动的发展。

  • 张献忠“屠蜀”到底是真是假?这几位欧洲传教士,记录了亲眼所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的历史爱好者圈子中,明末时期的历史,一直都是各方历史爱好者的心头好,有喜爱明朝者,也有厌恶者,他们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明粉和明黑了。而在了解明末历史的过程中,天启和崇祯皇帝统治时期出现的各路农民起义军,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存在,因为他们是明末诸多势力中非常重要的一方,影响着历史的走向。并且这些明

  • 国土面积空前大的元朝,为何却没人拍摄元朝历史剧?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一、势力壮大,称霸中原一直以来蒙古各部落之间纷争不断,直到成吉思汗统一各部落,建立了蒙古国,整个蒙古才趋于统一。成吉思汗不仅是将蒙古部族统一征服,随后还将辽,西夏等部族收归旗下。成吉思汗极具领导才能。后人对他称赞十分高,尤以他带领部族开疆扩土评价最高,据称成吉思汗在位时期,多瑙河处大概都被划进中原领

  • 唐朝的藩镇割据、尾大难掉,为什么不使用“推恩令”来削弱?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推恩令”被称为“无解阳谋”,其中的逻辑是这样的:要求诸侯把封国分成几份,分别传给几个儿子,而不是由嫡长子一个人继承全部封国。这样一来,一个封国分成了几份,每一份的力量都被削弱,无力于中央抗衡。而那些非嫡长子,得到了封地,也对皇帝感恩戴德。又削弱了地方实力,又得到了诸多王侯的拥戴,岂不是一举两得?嘿

  • 假皇子装疯卖傻,真道士出谋划策,包拯智断奇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赵祯早年有三个儿子,可这三个儿子都不幸夭折,虽后宫嫔妃众多,却一直没生下一子,最后无奈之下只能把濮王赵允让的第十三子收为了养子带到宫中抚养,却又迟迟不肯册立其为太子。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儿子都成了赵祯的一块心病,他极其渴望有个儿子让其接掌皇权,为此采取了“广种薄收”的策略,除了册封的嫔妃之外,还临幸

  • 探寻李靖之弟李克氏及其后人在唐代留下的历史痕迹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李老师很有意思。李靖没有参与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但李克氏参与了。李克大师过着非常通透的生活。669年李治年间病逝,享年九十一岁。小编带您了解李克氏及其后人在唐代留下的历史痕迹。李克氏,李克氏出生于陇西李氏丹阳坊。丹阳府是唐代李氏在陇西建立的四大府邸之一。这不同于李世民家族与陇西李氏的远亲关系。李克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