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元年(280年),西晋灭亡东吴,统一天下。虽然西晋在后世的评价并不高,但所有人都无法否认西晋是秦汉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朝代。正因如此,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都承认西晋为正统,以西晋的后继者自居。然而对于东晋的正统地位,各个政权的态度就不同了。
东晋自然是以西晋正统后继者自居,十六国中的部分政权(如前凉)也承认东晋为正统,也有不少北方地方势力短暂向东晋称臣。但是十六国中最强大的几个政权(如汉赵、后赵、前燕、前秦等等)在公开称帝后都不承认东晋为正统,前燕皇帝更是将东晋称为“强吴”和“寇”。
因为南朝的第一个朝代南朝宋是取代东晋而来的,所以南朝法统与东晋一脉相承,南朝自然以东晋为正统。然而北朝的建立者北魏的法统最早可以追溯到拓跋鲜卑在西晋末年得到的封号“代”(即代国),最近则可以追溯到统一北方的前秦,与偏安江南的东晋没有什么关系。
再加上南北朝之间的敌对关系,北朝肯定要否定南朝的合法性和正统性。因此北魏官方不承认东晋为正统,自诩为西晋的正统继承者,以此彻底否定南朝的合法性和正统性。而北齐的皇位来自于东魏的禅让,而东魏又是北魏的继承者之一,高欢自己认为东晋是北魏的正统。
于是北齐的正统来自于北魏,而北魏自诩为西晋的正统继承者。再加上南北朝的敌对此时尚未结束,北齐当然不承认南朝为正统,自然也不会承认东晋为正统。而《魏书》的编撰者魏收是效忠于北齐的官员和学者,《魏书》也是北齐官方下令编撰的,甚至有宰相负责监修。
综上所述,《魏书》的基本立场也是不承认东晋为正统。正义如此,《魏书》将东晋称为“僭晋”,意思是“僭伪的晋朝”,以此彻底否定东晋以及南朝的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