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本的国史,在中日历史学者之间,一直存在“徐福论”的说法。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记载:
(秦始皇)又使徐福入海求神异物,还为伪辞曰:臣见海中大神,言曰“汝西皇之使邪?”臣答曰:“然!”“汝何求?”曰:“愿请延年益寿药!”
司马迁记载,始皇为了得到长生不老药,派徐福东渡。徐福谎称要带了三千童男童女给海神献礼,结果一去不复还。徐福到达日本后,开创了日本的文明。也有人说,徐福到达日本前,日本就已经有了原始文明。但不管怎么说,徐福给日本的文化和历史带来了巨大贡献,至今,日本每年还要高规格祭祀徐福,这足以证明中国和日本的历史渊源之深。
2017年,西安博物院展出了一份特殊的墓志铭,其主人名叫祢军,在唐朝曾代表唐高宗出使日本,因此,他的墓志铭中记载了大量关于日本的信息。据西安博物院的工作人员介绍,这块墓志铭最初是由一个盗墓团伙挖出的,在市场上售卖时被警方抓获,才移送到西安博物院。这个祢军,在历史上曾经是个大人物。
隋唐时期,朝鲜半岛分为高句丽、百济和新罗,其中高句丽最为嚣张,几度挑战中原王朝,隋炀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都曾亲政高句丽。而新罗一直是唐朝的好兄弟。百济则受得到了倭国的支持。唐高宗时期,百济欺负新罗,唐朝名将苏定方征讨百济,正在双方激战的时候,百济守将祢军突然倒戈,帮唐朝攻打百济的国王,因此立下大功。后来才知道,祢军是中原人,他临阵倒戈其实就是在帮自己的祖国。
因为祢军立功,唐高宗对他大加封赏,又让他帮助朝廷管理朝鲜。唐朝平定百济之后,倭国大受损失,于是率兵攻打在白江口和唐朝发生大战,唐朝名将刘仁轨在白江口打败了日本军队,倭国因此受挫,从此倭国和中国通好,唐朝也派遣祢军出使日本。
为何日本经过白江口之战后,会主动和中国通好呢?自古以来,中日的史书对这一点都没有记载。但《祢军墓志铭》却对此有记载,墓志铭上说,倭国被打败后,元气大伤,倭国天皇由此非常惶恐,于是自废天皇年号,主动向唐朝称臣。墓志铭上还有一行字:
“于时日本余噍,据扶桑以逋诛”
意思是,白江口之战后,很多百济的官员和百姓逃亡到了扶桑(日本的旧称),唐朝为了方便区分这部分这一批朝鲜百姓,把他们叫做“日本”。也就是说,唐朝最初的“日本”的意思,并不是指倭国,而是指朝鲜流亡到倭国的一部分百姓。白江口大战发生在公元663年,而据日本国史记载,日本的天武天皇在公元701年把“日国”改为“日本”,时间上和墓志铭吻合。更可以确信,日本虽然自称“日出之国”,但“日本”这两个字,的确是唐朝赐给朝鲜流亡百姓的,只不过被日本“借”用,成了他们的国名而已。
关于《祢军墓志铭》所记载的日本曾想唐朝称臣、“日本”国名最初并不是指日本这两件事,引起了日本学者的广泛关注。部分日本学者称:日本自古以来就是他们的国家名字,中国出土的这个墓志铭是骗人的,他们绝不承认。对此,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