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盗墓贼挖出一块唐朝石碑,颠覆日本历史,日本学者:我们绝不承认

盗墓贼挖出一块唐朝石碑,颠覆日本历史,日本学者:我们绝不承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256 更新时间:2024/2/16 12:15:05

关于日本的国史,在中日历史学者之间,一直存在“徐福论”的说法。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记载:

秦始皇)又使徐福入海求神异物,还为伪辞曰:臣见海中大神,言曰“汝西皇之使邪?”臣答曰:“然!”“汝何求?”曰:“愿请延年益寿药!”

司马迁记载,始皇为了得到长生不老药,派徐福东渡。徐福谎称要带了三千童男童女给海神献礼,结果一去不复还。徐福到达日本后,开创了日本的文明。也有人说,徐福到达日本前,日本就已经有了原始文明。但不管怎么说,徐福给日本的文化和历史带来了巨大贡献,至今,日本每年还要高规格祭祀徐福,这足以证明中国和日本的历史渊源之深。

2017年,西安博物院展出了一份特殊的墓志铭,其主人名叫祢军,在唐朝曾代表唐高宗出使日本,因此,他的墓志铭中记载了大量关于日本的信息。据西安博物院的工作人员介绍,这块墓志铭最初是由一个盗墓团伙挖出的,在市场上售卖时被警方抓获,才移送到西安博物院。这个祢军,在历史上曾经是个大人物。

隋唐时期,朝鲜半岛分为高句丽、百济和新罗,其中高句丽最为嚣张,几度挑战中原王朝,隋炀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都曾亲政高句丽。而新罗一直是唐朝的好兄弟。百济则受得到了倭国的支持。唐高宗时期,百济欺负新罗,唐朝名将苏定方征讨百济,正在双方激战的时候,百济守将祢军突然倒戈,帮唐朝攻打百济的国王,因此立下大功。后来才知道,祢军是中原人,他临阵倒戈其实就是在帮自己的祖国。

因为祢军立功,唐高宗对他大加封赏,又让他帮助朝廷管理朝鲜。唐朝平定百济之后,倭国大受损失,于是率兵攻打在白江口和唐朝发生大战,唐朝名将刘仁轨在白江口打败了日本军队,倭国因此受挫,从此倭国和中国通好,唐朝也派遣祢军出使日本。

为何日本经过白江口之战后,会主动和中国通好呢?自古以来,中日的史书对这一点都没有记载。但《祢军墓志铭》却对此有记载,墓志铭上说,倭国被打败后,元气大伤,倭国天皇由此非常惶恐,于是自废天皇年号,主动向唐朝称臣。墓志铭上还有一行字:

“于时日本余噍,据扶桑以逋诛”

意思是,白江口之战后,很多百济的官员和百姓逃亡到了扶桑(日本的旧称),唐朝为了方便区分这部分这一批朝鲜百姓,把他们叫做“日本”。也就是说,唐朝最初的“日本”的意思,并不是指倭国,而是指朝鲜流亡到倭国的一部分百姓。白江口大战发生在公元663年,而据日本国史记载,日本的天武天皇在公元701年把“日国”改为“日本”,时间上和墓志铭吻合。更可以确信,日本虽然自称“日出之国”,但“日本”这两个字,的确是唐朝赐给朝鲜流亡百姓的,只不过被日本“借”用,成了他们的国名而已。

关于《祢军墓志铭》所记载的日本曾想唐朝称臣、“日本”国名最初并不是指日本这两件事,引起了日本学者的广泛关注。部分日本学者称:日本自古以来就是他们的国家名字,中国出土的这个墓志铭是骗人的,他们绝不承认。对此,您怎么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黑死病间接导致了元朝灭亡?朱元璋的父母不是饿死?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元朝谁被朱元璋灭的,朱元璋推翻元朝,朱元璋怎么打败元朝

    后世关于元朝灭亡的原因大概都是这个印象:元朝统治者残暴无比,喜欢奢华生活,把老百姓压迫的没有立足之地,收赋税收到了几十年之后,老百姓被逼的饿死,逃荒,实在活不下去了。元朝的统治者收取赋税自然大部分是从商人手里面收取的,至于农业税,元朝收取的很少,因为蒙古人本身是游牧民族,不重视农业,所以元朝当时的农

  • 清朝唯一穿龙袍下葬的女子,做到武则天也没有达成的事,并非慈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则天是穿龙袍下葬吗,历史上唯一穿龙袍下葬的女人,清朝皇后能穿龙袍吗

    在宗法社会中,父权需要得到极高的尊重,任何的僭越都不合规矩,古代的僭越甚至于可以视为是一种罪行,最高级别的甚至会被株连九族。可能很多朋友会认为这个女子是慈禧,毕竟慈禧晚年一手遮天,并且是个啥事都做得出来的主,但其实并非如此,这个穿龙袍下葬的女子名为固伦荣宪公主,是康熙皇帝的三女儿。这一点从固伦荣宪公

  • 黄河泛滥,不修河堤也是为了维护元朝的统治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元朝时期黄河示意图,苏联面积vs元朝面积,元朝12位皇帝关系图

    元顺帝元顺帝至正四年,元帝国的统治者们收到了这样一个消息:黄河泛滥了,沿岸山东、河南的几十万人沦为了难民。这么一个简单浅显的问题,元帝国内竟然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主张修河堤,而另外一种却完全反对修河堤。这是怎么回事呢?黄河作为帝国的统治者,黄河泛滥毫无疑问肯定是要下令修河堤的呀!虽然元朝统治下

  • 汉朝时如何储备军事人才?武则天为何要开创武举?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武则天为什么是武举制,武举制,武举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科举制刚设立之初考察的是人们对古代经典的认识,而那时军事人才还没有统一的选拔策略。武举是从唐朝开始,那汉朝军事人才是怎么储备的呢?汉朝之时就已经产生了挑选作战型人才的制度,它的名字叫“勇猛知兵法”。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方式呢?汉朝的这种方式不是常设的,只在需要的时候才会征调使用。对于历代统治者而言,统

  • 魏忠贤祸国殃民被崇祯诛杀,为何他一死,明朝就处于内忧外患之中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崇祯为啥要杀魏忠贤,魏忠贤死后多少年明朝灭亡,魏忠贤不死明朝还能存活多长时间

    太监乱政由来已久,大部分都会加速王朝的消亡,但魏忠贤的专权在一定程度上为明朝续了命,要不是他在朝堂上力压东林党,明朝说不定就提前灭亡了。东林党跟魏忠贤势不两立,虽说爱国之心比天大,但执政能力却是一个低能儿。魏忠贤虽然四处打击异己,但在国家大事上还是有点眼光的。明朝的外患在东北,为了防范女真人进一步做

  • 此人是清朝公主,唯一穿龙袍下葬的人,武则天都没有这样的待遇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皇帝的龙袍自始至终都是只有皇帝一人能够穿着,而且皇帝如果给了哪家大臣赏赐一件什么黄马褂呀什么的,那这家人就会感恩戴德的珍藏起来。在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个女皇帝,在武则天下葬的时候,有没有穿龙袍呢?龙袍在中国应该是家喻户晓的服饰,在古代的时候,是皇帝的朝服,也是皇帝专用的袍。一个朝代只能皇帝

  • 魏忠贤死后不久,为啥明朝就亡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魏忠贤死了明朝就亡了,魏忠贤不死明朝还会延续吗,明朝那些事儿魏忠贤

    首先王朝的灭亡是魏忠贤所不愿看到的,毕竟他当下的生活状态是他喜欢的,所以对抗后金是他与皇帝共同的目标;其次最了解这个国家的人是谁,不是刚刚继位的崇祯而是实际掌控的王朝多年的魏忠贤集团;最后,在内乱不足以威胁皇权的情况下攘外必先安内是愚蠢作为,导致了力量的失衡,而失衡后的内斗是崇祯控制不了的,也是后金

  • 李隆基亲手把唐朝发展到巅峰,却又亲手推入谷底,这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朝李隆基简介,李隆基为唐朝做了什么,唐朝李隆基死后谁继位

    公元685年,李隆基出生于洛阳,一年前,武则天废除了李显(唐中宗)的皇位,贬为庐陵王,转而把李隆基的亲生父亲李旦(唐睿宗)扶持了上去做皇帝。本来李隆基贵为皇子是件令人羡慕的事,但是李隆基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熟悉历史的朋友肯定想到了这是为什么这一切的起因还要从,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

  • 魏忠贤死不死似乎与明朝亡不亡根本就无关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该不该杀魏忠贤是一个问题,明朝灭亡的原因是另一个问题。同样就算魏忠贤大贤大德,也不能证明魏忠贤活着明朝就不会亡。同样的道理,十六年前,你得了癌症,我把你治好了。十六年后,你癌症复发死了。谁敢保证十六年后,我就一定能治好你的癌症?崇祯在快亡国之际给魏忠贤翻案就是病急乱投医。假如你们说得对,魏忠贤是大贤

  • 李广功不如卫青霍去病,为何唐朝诗词中赞美李广无视推崇卫霍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古人为啥贬低卫霍而捧李广,李广死后历代对李广赞颂的诗句,李广与霍去病对比

    618年6月18日,隋恭帝昭告天下,恭敬地让皇位让贤于唐国王李渊。李渊改元武德,建号大唐,从此进入盛唐时期。李渊向他的姨夫杨坚学习,李渊的子孙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隋朝之前,担任丞相前的杨坚不叫杨坚而叫普六茹·坚;李渊不叫李渊而叫大野·渊。隋朝建立后,曾经的随国公普六茹·坚正式恢复汉姓杨氏,改名为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