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是秦国与赵国的一场大战,结果赵军四十五万大军全部被坑杀,秦国虽投军七十万,但也损兵折将。经此一战,赵国元气大伤。之后燕国就想趁机灭掉赵国,谁知已经元气大伤的赵国还是将燕国打得丢盔卸甲,燕国甚至割地求和。奄奄一息的赵国凭什么呢?
[var1]
燕国并没有在长平之战后立即攻打岌岌可危的赵国,而是过了十年之后才来攻打。那时燕国的相国栗腹被燕王派去访问赵国,相国栗腹见赵国到处都是老人和小孩,壮丁几乎见不到。于是回去告诉燕王,说赵国壮丁几乎全部死于长平之战,赵国如今只是一个空架子,现在我们国家出兵攻打赵国,一定会将其消灭。
[var1]
然后燕王就让相国栗腹带领士兵们前去攻打赵国,但是赵军竟然将燕军打得落花流水,一直bei打到燕国境内,甚至燕王不得不割让给赵国五个城池以求得和平。可以说,当燕王做出了攻打赵国的决定时,燕军就已经注定了要遭到失败。下面就是赵国强大的具体原因。
[var1]
首先,虽然赵国经过长平之战后已经元气大伤,但是他们的名将比如廉颇、乐毅、李牧等都还活着,而燕王并没有把这些身经百战的老将计算在内,或多或少的就低估了赵国的实力。而且赵国经常经历战争的洗礼,全国民众上下一心,战斗力都很强。
[var1]
其次,赵国虽然在长平之战中几乎全军覆没,但这也激发了赵国百姓的士气,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对付敌人。甚至廉颇、蔺相如等都放下私人恩怨,他们联合起来,忍辱负重,团结全国所有的力量,燕王并没有考虑到他们会如此团结,就单纯的让燕军深入赵国境内,为失败埋下了伏笔。
[var1]
然后,赵国经过赵武灵王的改革后,其国力就远远强于燕国,而且建国数百年,它是战国七雄里面唯一能够与虎狼之秦相抗衡的一个国家。而燕国一直以来都自顾不暇,经常受赵国和齐国两大国家的欺负,是战国七雄里面最弱小的国家,燕王以为赵国主力军都已经不存在了,想要趁虚而入,他还是看高了自己的国家,低估了燕国国力。
最后,赵国经常作战,全国百姓都对于打仗早已习以为常,而燕国地处北方,长期以来都比较安稳,虽然也有兵力,大多没有经历过征战,对于经验以及战斗力都远远不如赵国,燕王单纯从兵力上来衡量赵国的军事力量,显得太过儿戏。所以导致最后打的燕国割地求和。欢迎留言评论、点赞并分享,感兴趣的可以添加关注,谢谢大家。(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