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齐国之乱:一次摄人心魄的权谋之变,一场拍案叫绝的神级反转

齐国之乱:一次摄人心魄的权谋之变,一场拍案叫绝的神级反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882 更新时间:2024/1/20 9:19:04

(齐晋争霸)

公元前490年,春秋时代,持续了多年的齐晋交战结束了。

战争的结局显而易见,那就是晋国大胜,齐国惨败。

原因倒也很简单,因为晋国是老牌强国,国力在多数时间都保持在了一个平均水平,而齐国的辉煌和巅峰,却要追溯到多年前葵丘会盟,九合诸侯的日子了。

其实大家都知道,也都明白,齐国的盛世已经过去很久了。

白昼之光,从来不知夜色之深,而那些出生在蜜糖瓦罐里的太平君主,也从来不知道,他们所羡艳的齐国盛世,是需要付出多么巨大的代价的。

后代的君王们想要通过武力扩张,频繁发动战争的方式来复兴齐国,无疑是一场不切实际的幻梦。

看着齐国军队在战场上被晋军揍得鼻青脸肿,随即土崩瓦解,时任齐国国君的齐景公吕杵臼陷入了一阵深深的绝望,这位原本就身体不好的老兄经此大败,不久后便去世了。

[var1]

(齐景公吕杵臼 形象)

乔布斯曾经说过,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就是创造未来,很显然,心灰意冷的齐景公既不能预测未来,也无法创造未来,他留给这个世界的,只剩下一声充满遗憾的呜咽。

老国君临死之前,把位子留给了儿子安孺子。

孺子,即代表继承者的年龄很小,很有可能是那种牙还没长齐,还不会自己换尿布的小朋友。

而之所以把位子留给这样一位小朋友,并不是因为老国君想给齐国带来年轻的风貌,而全是因为齐景公宠幸安孺子的母亲芮姬。

这样的安排,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说,都有点荒唐了。

因为本来齐国的国力就逐渐颓败,你还安排一位屁事不懂的小朋友来上台执政,你这不是纯属胡闹么?结果,就在齐景公尸骨未寒,齐国正在进行权力交接的节骨眼儿上,一场足以颠覆齐国吕氏政权的阴谋也开始拉开了大幕。

拉开大幕的人,叫做田乞。

田乞,齐国人,又叫做田釐子,是一名身份普普通通但内心极度居心叵测的齐国大臣。

[var1]

(田乞 形象)

不过在齐景公执政的年代里,田乞就算是居心叵测,一肚子坏水儿,他也得憋着。

因为齐景公的君王结局虽然不算美好,但他在位的时候,齐国的发展还是很稳定的,基本上可以用政通人和四个字来形容。

政权稳定,四海太平的情况下,像田乞这样图谋不轨型的大臣是没有任何发挥空间的。

然而,人毕竟是渺小的,君王也是人,所以君王也是渺小的。

齐景公管得了生前之事,管不了身后之事,老爷子眼睛一闭腿一蹬,把齐国交给安孺子之后,田乞可就开始蠢蠢欲动了。

齐景公临死之前,当然也不是一点准备工作都没做,他念及自己的儿子安孺子实在是太小,处于上床很难,上炕费劲的年龄段,所以专门为儿子安排了顾命大臣,一位是上卿国夏,一位是大夫高张。

这两位仁兄,忠君体国还可以,但要是论玩阴谋诡计,可就比田乞差多了。

于是,安孺子前脚即位,后脚田乞就组织人手,发动了兵变。

[var1]

(兵变)

从当时的记载来看,兵变的流程,还是比较常规的。

田乞领了一大帮士兵,攻打安孺子居住的寝殿,而国夏和高张在听到田乞叛乱的消息后,也第一时间带兵前来救援,两帮士兵在寝殿外的小巷相遇,随即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按理来说,田乞这种突然发动的兵变,人手必然不是很多,因为人手越多,暴露的风险就会越大,同时,他们的行动一般都讲究快准狠,快速发起,快速实施,快速结束,毕竟寝殿是齐国王室的大本营,这仗要是拖长了,对方不断增援,对自己肯定是极为不利的。

历史上有很多太子抑或是权臣造反失败的例子,而他们输就输在把战线拉得太长,无法速战速决,因而落败。

田乞攻打寝殿,士大夫和士卒们当然也有过来增援的,但奇怪的是,这些人增援的对象,不是安孺子,而是田乞。

士大夫们支持田乞,士卒们支持田乞,就连老百姓也大都支持田乞,这实在是有点让人大跌眼镜。

[var1]

晏子 形象)

那个年代没有追星族,既然如此,大家何以放弃原则来追随一个反贼呢?我们来看一下,《史记》中,齐国大臣晏子对田乞的评价:

田氏虽无大德,以公权私,有德於民,民爱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田乞的确是个没有什么德行的人,爱干点以权谋私的事情,但这位仁兄平时对老百姓,对士大夫阶层是很好的,善待百姓,礼遇臣公,所以他的群众基础不错,大家都很爱戴他。

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看来田乞这位老兄,在造反之前还是做了不少准备工作的。

田乞的支持者越来越多,局势陡然生变,国夏和高张不敌,纷纷逃亡,而那个少不经事的安孺子,也很快被田乞杀害。

做个普通人家的孩子,或许还能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生,安孺子啊安孺子,你又何苦生在君王之家呢?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田乞算是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他很快拥立了齐景公的另外一个儿子吕阳生为新君,自己则大权独揽,当起了独相。

[var1]

齐悼公吕阳生 形象)

有读者可能会问了,既然田乞手里有兵又有权,群众基础这么好,那干脆自立为君得了,干嘛还要继续拥立吕氏后人呢?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很有深度。

诚然,田乞连造反这种事儿都干得出来,你说他不想当国君,取齐国吕氏而代之,那是不可能的。

但问题在于,当国君和担任任何其它的职务都不同,他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指派,或者是说一蹴而就的,从一个政权到另一个政权,它需要漫长的时间过渡。

你田乞是群众基础不错,可你前脚杀掉安孺子,后脚就即国君位,那你是不是有点太急不可耐了?你的狼子野心是不是有点暴露得太明显了?

贸然即位,大臣们会怎么看,百姓们会怎么议论,记者们会怎么报道?营销号们又会怎么评价?万一有人趁机抹黑攻击自己,那自己刚攒起来的这点路人缘,岂不全都败坏了?

齐国内乱已经闹得沸沸扬扬了,田乞实在是不想再一次喜提热搜了,所以他选择了等待。

不过很显然,田乞虽然很有耐心,但他的命数却比他的耐心要短得多。

吕阳生(齐悼公)即位不到五年,田乞病逝,田乞的儿子田成子接了父亲的班,继续操持齐国大权。

老谋深算的田乞很有耐心,但初出茅庐的田成子却是个很没耐心的年轻人,上台后不久,就派人毒杀了齐悼公,然后拥立了悼公的儿子吕壬为新君,即齐简公。

[var1]

(齐简公吕壬 形象)

这个时候的齐国,已经基本上被由田成子统领的田氏贵族所掌握了。

新上台的齐简公当然不甘心大权旁落,于是联合大臣阚止想要发动政变,驱逐田氏一族,结果保密工作做得不是很到位,走漏了风声,田成子先发制人,率先政变,齐简公仓皇逃离,最终被截杀在了半路上。

齐简公一死,田成子又拥立了简公的弟弟吕骜(齐平公)为新君。

不能听命于自己者,就必然会受命于其他人。

几代国君被田氏一族如屠猪宰狗一般杀掉,臣下犯上,图谋不轨的事情在齐国轮番上演,这实在是给当时的社会环境造成了十分不良的影响。

别的不说,当时的大儒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儿之后就十分愤慨,他认为素来注重礼仪的春秋时代出现这种离经叛道的事情,是整个传统社会礼崩乐坏的表现,如果不加以制止,这种情况会愈演愈烈,所以孔夫子很快找到了鲁国国君鲁哀公,希望鲁哀公可以出兵讨伐齐国,教育一下田氏,但可惜的是,鲁哀公并没有答应。

鲁哀公的理由很简单,这事儿对鲁国来说没啥意思,你孔夫子心里装的是春秋大义,我鲁哀公心里算计的是一来一回的费用谁给报销。

在得到了这样的结果之后,孔子也开始变得迷茫了。

[var1]

(孔子 画像)

以前,他为自己的心中的春秋大义而活,所以他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但现在,他却突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了。

自此,《春秋》绝笔。

唯名与器不可假人,但齐国此时的天,却几乎差不多都要塌了。

曾有人说,一个人抵达不了的地方,就叫做永远,那么对齐国来说,重回巅峰早就是幻梦一场,因为彼时,就连拿回主权也是一种奢望了。

其实,作者倒觉得,齐国和树木很像,因为树木往往向往着高处的阳光,它越想要到高处去,它的根就越要扎在土地的黑暗处。

正如齐国,它也在追寻光芒,只可惜走到了一个错误的方向。

辉煌会再度归来,只不过,不是现在。

问,诸侯谁将声震寰宇,必长久深自缄默,问,群雄谁能割据中原,必长久如云漂泊。

更多文章

  • 扶不起的阿斗?蜀汉君王刘禅木讷外表下的大智慧,你看懂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可谓是真正的乱世,各种能人异士都大显神通,出现了很多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文臣武将,在三国后期,有些观众通过电视剧和演义看到,刘备的儿子刘禅的表现都觉得他是一个酒囊饭袋,木讷无能的君主,那他真的就如电视剧里饰演的那样吗?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吗?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这个人。在我国很多的家长

  • 看了《东周列国志》才明白,各国都欠秦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东周列国志秦国讲解,东周西周秦国,秦国继承了东周正统吗

    秦穆公辅佐三代晋国国君[var1]秦晋之好晋国和秦国的关系有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秦晋之好,用来形容联姻、婚配关系。秦晋之好始于秦穆公,秦穆公的夫人是晋献公的女儿穆姬,两人真是春秋最甜的CP了。秦晋之好虽然在当时是政治联姻,但是秦晋之好却被传为千古美谈。以至于现在夫妻关系和睦、家族联姻关系和睦就会用

  • 诸葛亮死前布局用心良苦保永世安稳,刘禅悟不透,你悟透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诸葛亮临死前刘禅给他说了什么,国服第一刘禅孤王出装铭文,为何刘禅只娶张飞女儿

    三国时期,能人辈出,是我国历史上最有话题的年代之一,三国题材也出了不少电视、小说、游戏等等,人气居高不下,但是要说到里面人气最好的,应该非卧龙先生诸葛亮莫属了。诸葛亮的事迹数不胜数,譬如草船借箭、空城计等等,当然最具传奇色彩的应该就数诸葛亮的锦囊了。在刘备和蜀国陷入危难之际时,诸葛亮都会有锦囊妙计传

  • 因为苏秦一人,秦朝统一推迟了15年,秦惠王眼睁睁看其在身边溜走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苏秦得到秦惠王重用了吗,秦惠王晚期秦国版图,苏秦为什么杀秦王后

    历史上经历过很多朝代,说起来一些小的国家、短的朝代都已经让大家已经记忆模糊了,但是说起秦朝,作为我国第一个统一天下的国家,却始终被大家铭记。[var1]春秋战国时期,历史上有名的战乱朝代,无数群雄格局,天下大乱,这时候虽然是周朝,但是周天子已经无法命令群雄了,秦始皇嬴政在这样的历史时局下消灭六国,完

  • 诸侯王入京当皇帝,如何控制旧臣?汉文帝写下教科书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代国五郡当中,只有太原郡完全在汉朝掌控中,其他四郡云中、定襄、雁门、代郡,或多或少都有些地方在匈奴或汉朝叛将的控制下。刘邦的二哥代王刘喜正是害怕,才从代国逃了回来,因此国除。汉朝叛将韩王信和陈豨锋芒逼人,匈奴人更是潜师袭远,常来霸占草场。刘恒的代国比起大哥刘肥的齐国、三哥刘如意的赵国,那真是云泥之别

  • 45万赵军被坑杀,长平之战真是赵括一人的错?专家:他只是棋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白起坑杀赵军40万后赵国的反应,长平之战的真实历史赵括错了吗,长平之战赵军有没被坑杀的吗

    一将功成万骨枯,在我国古代发生过无数的大规模决战,每一次战争都会出来几个著名的战将,成王败寇,胜利者凭借高超的军事才能青史留名,而失败者亦无需多言,落得遗臭万年之名,双方交战必定会有胜有败,今天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段历史书上令人瞩目的战役,那就是长平之战。[var1]说起长平之战,相信大家都是非常熟

  • 曹操逃难时为什么要杀吕伯奢,因为吕伯奢一家都不是好人,该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操为什么要杀吕伯奢,老版三国曹操杀吕伯奢,曹操投奔吕伯奢

    我们都知道,曹操是一代奸雄,为世人所不耻,可奇怪的是,就是这样的奸雄,在魏蜀吴三个国家中,就属曹操的势力最大,麾下猛将和谋士最多,可是以仁义著称的刘皇叔,反而势力最弱。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来分析一下曹操!先从曹操的那一句千古名句“宁我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我”说起,这句话是曹操对陈宫说的,而时间

  • 秦将赵佗在秦末建立的南越国,却因子孙的一段绯闻被刘彻灭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朝末年中原大乱,赵佗决定采取封境养民的政策,将南越通向中原的所有道路都被封锁,并自行在百越之地封王建国,也就是历史上的南越国。直到秦朝被灭,汉高祖刘邦派使臣南下出使南越国,接受了刘邦递出的绶印,开始向汉朝称臣。除期间吕后执政时期有过一段时期的抗衡,但南越国与汉朝长久的往来都是互通互惠的

  • 马邑之谋是个什么事?看看汉武帝是如何伸出躁动的触角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135年,这是值得我们记住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里,汉武帝的奶奶窦老太太去世了,她的离世促使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汉武帝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尽情燃烧了,然后儒家思想终于冲破最后一道枷锁,成为政统的核心思想。窦老太太一辈子信奉的黄老之术,不太喜欢各种折腾。再加上她的资历老(三朝元老)、地位高(太

  • 他是三国时期最知晓人性之人,害死曹操长子却能在曹魏安度晚年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曹魏八虎将和五子良将,曹操多疑的真实历史故事,洛阳西朱村曹魏大墓

    他就是被称为“毒士”的贾诩。贾诩不像“卧龙凤雏”那般少年成名,出生贫寒的他真正踏上历史舞台已经40多岁了。他本来的董卓的谋士,在董卓死后,他力劝董卓手下大将李傕郭汜等反攻长安,最终令长安百姓再次生灵涂炭。而这一计策令他名声大噪,此后他为此时常懊悔,同时也是让他被称为“毒士”的重要原因。后来贾诩投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