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倭寇图卷》
这其实是一支多国部队,其活动极其多样化,以至于大家只好以“海盗”这样一个笼统的名字来称呼。我们在他们之中发现了一些“浪人”(如雇佣兵骑士一般的人物),他们都附属于松平大名和中国海岸,原是商人与海员。
他以琉球南部的岛屿为大本营,使人感到如此恐惧,以至被称为“净海王”。他后来又被骗至杭州,并于1557年被处死。
那些几乎是荒凉的岛屿,被他们充作中转站、仓库或巢穴。最后,这种与走私贸易沆瀣一气的海盗行为,在大陆上找到了大量同谋犯,其中包括船东和商人、贵族,有时甚至还有帝国官府中的官吏。
▲海盗登上贸易的船只
倭寇在1364和1371年间也出现在朝鲜,其中的某些人从这一时期起,就冒险到长江小港湾来抢劫崇明岛、苏州地区或更靠南的浙江与福建沿海城乡。因此,从该王朝创立之初起,就使人感到了威胁,而最早的防御措施正是从此时起采取的-组成一支战船队、统一海军的指挥以及加强山东、江苏和浙江沿海的防御。
▲崇明岛
这样就可以解释,当时“倭寇”活动重新猖獗起来的原因了。但另外一种因素似乎曾经促进过海盗活动的发展,这就是中国内地的社会和经济变化以及最低下阶级地位的恶化。
走私和海盗活动最具有吸引力,就如同它们的灾难最深重和利润最高一样。大家已经看到,它们与以前秘密开采矿山属于同一类的活动。
▲大量倭寇入侵
这些数字于1432年被提高到三艘船和300人。但事实上,却会经常超过这些数字,而使节也要比规定所允许的来往次数更为频繁。
从山东北部直到广东西部的中国全部海岸,甚至直到中国内地一百多公里的纵深地区都受到了蹂躏。在长江以北的富裕而又人口众多的地区,海盗们径直进入到南京和安徽省的南部。明朝对海岸的防卫很难确保,以至于官府被迫征调渔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