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上联:“灯明月明,大明一统”,无人敢对,神童却妙对下联

朱棣上联:“灯明月明,大明一统”,无人敢对,神童却妙对下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663 更新时间:2024/1/28 14:04:40

尤其是野史中出现的一些经典例子,至今仍让人回味无穷。这不,野史中就曾记载,朱棣微服私访时,提了一个上联:“灯明月明,大明一统”

结果周边大臣学士,无一人敢对。一直到偶遇一神童,朱棣才得到心满意足的答案。

朱棣的上联

时间回到公元1421年1月,朱棣把国家首都迁移到北京,可武百官刚刚安定下来,皇宫中就突然出现一场大火。

虽说没造成什么人员伤亡,但对迷信的古人而言,这简直就是上天的愤怒,表明对迁都的惩戒。

于是无数大臣争相朱棣汇报:皇上,咱们还是得回南京才行,老天爷都发怒了,没必要和它对着干。

可朱棣是什么人?一生戎马无数,甚至以皇帝身份,取得勒石燕然的成就。区区大火,丝毫不能影响到朱棣迁都的决心,倒是眼前无数求情的大臣,让朱棣尤为火大。

这些愚昧的臣子,怎么一点眼力见没有。别说现在正是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都已经迁都到北京,再迁回南京,这不是让皇室颜面丢尽?

外加上迁都的损耗,银两支出等等,这不是给财政增加负担?你们要是把钱用完了,我还怎么远征漠北。

朱棣气得不说话,多亏机智的夏原吉连忙站出来表示,这怎么会是皇上的过错,分明是官员办事不利。将人祸怪给天灾,推卸责任。

朱棣稍稍松一口气,还得是老夏,要不事情又得闹大。等到群臣退去,朱棣悄悄将夏原吉叫到一旁。

房子被烧肯定不是我的本意,但天天有人念叨,也令人头疼,这件事情应该如解决?

夏原吉俯首回答:不如趁着元宵节来临时,微服私访、与民同乐。一来安抚臣民,二来也是向上天证明,迁都也挺好。

朱棣一听,喜不自胜,难怪人家都说内事不决,找夏原吉呢(玩笑话),等到元宵节一到,朱棣便带着夏原吉,以及往日反对迁都最有干劲的几名官员,一同微服私访。

看着街边的繁华程度丝毫不输南京,朱棣十分骄傲地询问大臣:也不知迁回南京,京都如何?南京又如何?

看到大臣吃瘪,朱棣哈哈大笑,又笑着对众人说道:今日元宵,不谈朝政。我出一上联,诸位不妨试试下联。若能对出来,重重有赏。

随即,朱棣负手沉吟:“灯明月明,大明一统”。

可朱棣也没有想到,自己有感而发的对联,竟然一次性难到了所有大臣,甚至就连夏原吉,都真切地表现出实在对不上来的表情。

或许他们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却又不显得对仗工整,干脆沉默寡言。

朱棣环视一圈,见真没人出声应答,干脆也摆了摆手,带着众多大臣又继续前行。

神童的下联

及至众人行至一处小巷,突然听闻一阵悦耳的读书声。朱棣疑惑,今日元宵,竟然还有人埋头苦读诗书?让随从告了一声叨扰,便准备摆放读书声的来源。

没想到行至门前,开门的竟然是一位小孩童。朱棣倒是没什么反应,夏原吉却十分惊喜地说道:莫非你就是有着“溧阳神童”之称的彭印山

小孩子微笑点头:神童却算不上,不过我的确来自溧阳。夏原吉当下给朱棣介绍了一番,有关彭印山的故事,朱棣瞬间来了兴趣。

既然有神童之称,不妨试试刚才难倒众多大臣的对联?于是朱棣询问彭印山:手中有一上联,却苦于没有下联,不知小哥能否作答。

得到彭印山可以尝试的回答后。朱棣出言:灯明月明,大明一统。没曾想彭印山听闻对联的第一反应,竟是抬眼仔细看了看朱棣,随后才给出回答:“君乐臣乐,永乐万年”。

朱棣惊喜,也明白眼前神童,早已从对联中知晓了他的身份。于是笑着对身边大臣说道:“大明又得一解缙矣”

众人皆惊,要知道以当时解缙的文采,绝对得到所有人的肯定,但朱棣对年幼的彭印山,给出如此之高的评价,实在让人惊奇。

事实上,朱棣通过一句对联给出的评价,或许确实有高估的嫌疑,可彭印山的回答,的确是在追求工整的同时,也不露声色的拍了朱棣马屁。

俗话说美言不信,信眼不美,彭印山的对子,绝对是又信又美

更多文章

  • 倭寇海盗横行的明朝后期,人们是如何防御应对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明《倭寇图卷》这其实是一支多国部队,其活动极其多样化,以至于大家只好以“海盗”这样一个笼统的名字来称呼。我们在他们之中发现了一些“浪人”(如雇佣兵骑士一般的人物),他们都附属于松平大名和中国海岸,原是商人与海员。他以琉球南部的岛屿为大本营,使人感到如此恐惧,以至被称为“净海王”。他后来又被骗至杭州

  • 魏忠贤是怎样一步步上位的,为何说崇祯杀掉魏忠贤加速了明朝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他在位的时候本身手上抓住了很多的利益,那么就使得各方的利益能够得到他的牵制,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并不会脱离正轨,一直处在一种较为平和的发展方向之上。所以说他在这样的一种状况之下,才能够使得当时的明朝处于一种较为稳定的状态。那么当时的皇帝他其实看到魏忠贤的时候内心是十分讨厌的,因为魏忠贤他手上把握着

  • 文安天下武定乾坤的北宋古惑仔,有哪样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如果提到反差,李白和南宋时期的一位词人还是有差距的,此人被称为是大宋的第一古惑仔,他就是南宋的词人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这是出自辛弃疾笔下诗中的一句,当时在读的时候,只是觉得辛弃疾是在写军旅生活,和他自己没什么关系。后来经过进一步地了解才知道,辛弃疾的前半生,完全不像是一个词人,他做过的事情

  • 为何雄才大略的完颜亮,最终却成为了金国第一大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金国皇帝完颜永济,完颜亮的历史评价,金国第一美女完颜

    说起完颜亮来,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因为毕竟是外族统治时期的皇帝,很显然相对来说关于他的记载比较少,而且这位金国的皇帝还有一个很不好的称号,这个称号就是金国第一昏君完颜亮。不过,话又说回来,雄才大略的完颜亮,为什么会被金国人说成是第一昏君呢?很显然,历史都是胜利者写的,因为完颜亮在出征南方的时候后院

  • 为何说没有张居正,大明朝早就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居正不死明朝会亡吗,明朝张居正后人,张居正改革让明朝灭亡

    根据当时明代的政治氛围,张居正首先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政治改革,实施了考试方法,以达到整顿官办的目的。对于要做的事情,从内阁到下面六个部门,从六个部门到衙门,都进行了各级检查,以便了解情况,提高各级部门的效率。政府颁布的法令和对官场的严格整顿使各级官员不敢松懈。每个人都安定下来,积极完成了自己的工作,改

  • 为何说张居正此生最恨的不是倭寇,而是他亲自培养的学生,反咬自己一口?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万历晚年表示怀念张居正,张居正李彩凤吻戏,张居正家谱字辈

    这是因为他辛辛苦苦培养这名学生之后,这名学生不思感恩,反而做了很多蠢事惹他大怒,并且在最后竟然上报天子弹劾张居正,这更是让张居正恨他入骨。在明朝时期,张居正可以说是当朝权力最大的几个人之一,而他每年都会监视考生考试,这让他非常满意,因为如果监视考生考试的话,就可以从中挑选一些优秀的人才作为自己的弟子

  • 为何说宋江带领梁山好汉招安,是一种最好的选择?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一是当时的梁山比较混乱,宋江也没有一个管理的模式,很多兄弟还是比较懒散的性格,人心不齐;二也是宋江出于对众兄弟未来的考虑,虽然当时宋朝昏暗,但它的实力还是比梁山强的多的多,如果拼兵马人力,梁山纵使有诸多好汉撑腰,但无奈寡不敌众,所以梁山的实力还是相对薄弱的,即便能维持一时,也不能维持一世。梁山的兵力

  • 为何朱元璋放着三千佳丽不宠,只宠马皇后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马皇后之死朱元璋发疯,徐达劝朱元璋封嫂子当皇后,朱元璋马姑娘扮演者

    在朱元璋打拼事业的时候,马皇后也是陪在他身边,为他分忧。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自然忘不了马皇后对他的恩情,因为马皇后陪他渡过了他最困难的时候,这是一辈子都不能忘的,所以封了她为皇后。马皇后虽然出身不高,但是度量却很大,朱元璋当了皇帝自然要后宫佳丽三千,马皇后对此很理解,毕竟皇上有着延续皇室的责任。不但

  • 为何朱元璋在发展明朝时,非常重视文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在明末可以挽救明朝吗,明朝朱元璋孙子朱允炆,朱元璋统治时期的历史

    朱元璋虽然是开国皇帝,但是他本身的文化水平不高,据说是大字都不识几个。他因为自己不识字,吃了没有文化的亏。自己却少什么,就会在这个方面额外的注意和留心。朱元璋虽然是一个皇帝,但也是个普通人。他很在意自己没有文化这件事,于是就想着些文化人来添补这个空缺。朱元璋在位期间,非常重视文化教育,这也是明朝当时

  • 为什么说朱元璋是一个潜伏在明朝的理工男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朱元璋的传奇人生,明朝秦升冤死朱元璋悔过,王立群说明朝朱元璋

    朱公锡、朱慎镭、朱在铁、朱在钠、朱成钴、朱效锂、朱弥镉…是不是感觉有点眼熟呢?认真想一想,为什么跟我们读书时候看到的那张元素周期表有点类似呢?有许多将朱元璋称为化学教父,这并不是空穴来风啊!能够起到这么多奇怪的名字,还都与元素周期表有关系,可不就是一个理工男吗?朱元璋没有读过什么书,他能带兵,能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