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莫高窟的一幅壁画,掀开了匈奴对待王昭君的态度,昭君出塞的真相

莫高窟的一幅壁画,掀开了匈奴对待王昭君的态度,昭君出塞的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573 更新时间:2024/1/23 16:12:51

匈奴人体内的好战因子随着时间迅速激增,从来没有过自觉主动地降低好战欲望,这便是当时中原人士与匈奴人的忌惮之处,匈奴人的民俗风气会更倾于不拘小节。

好战的前提正是崇尚力量上的压制,冷兵器风靡战场的时期国与国的对决,基本上都围绕着基本力量方面的打击,战争上能用武力拿下的胜利过度动脑着实没必要。

这点曾得到一代又一代人的认可,兵者诡道也这句话,并不适用于胜负明显的情况下。

若参与战争的双方实力悬殊过大,那么掌控着多半优势的一方不必太过在意计谋,毕竟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案例并非比比皆是,相比于种种惨败的经历,以少胜多就显得尤为珍贵了。

不过战争对土地与百姓的伤害皆是不可逆的,一旦战事打响百姓们必会流离失所,为了平衡各方关系与确保不令百姓痛失家园,朝廷一般会采用参战国之间和谈的方式。

其中和亲算是出现频率极高的免除战争的手段,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昭君出塞正是基于局势不稳,而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则揭露了昭君出塞的真相,以及匈奴对昭君究竟是态度。

促进两国和平 姻亲关系

后世人对昭君出塞的印象还停留在王昭君促进两国和平,和亲的本质是让两个原本水火不容的国家,通过一位女子产生一层姻亲关系。

被送去和亲的女子所生育的后代,体内自然承载着两个国家的血液,换种角度来看待和亲的目的,不得不承认这不过是披着两国和好外皮的外交手段。

几乎没有女子是心甘情愿走上和亲这条道路,背井离乡暂且不提若未来两国关系再出纰漏,这些身在异乡的女子该何去何从没人能给出答案。

封建时代女群体的生存空间本就狭窄,和亲女子也并非是嫁给了爱情,甚至连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都成了奢望,这令本就容易多愁善感的异乡人心态雪上加霜。

自古以来和亲对于贡献佳人的那一方都不友好,若情形太过不利朝廷便会选择皇女和亲,可即便皇家女在继位这件事上构不成太大威胁。

但在名扬天下的皇帝心中那也是他的女儿,让亲生骨肉受如此委屈岂不是父亲的无能,放眼天下没有父亲会不在乎牺牲女儿的人生来成就霸业。

无非就是情况所迫皇帝与和亲皇女都无选择罢了,再后来皇家想出了桃代僵的办法,那就是以皇家的名义召一批身世清白的女子入宫,再从中择出适合代替皇家女的人选。

接受和亲的一方也并非一无所知,多数时候不过是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已,可见和亲只是一块遮掩两国冲突的遮羞布,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两国都不会过于较真。

王昭君正是经历了皇室选拔而后才成为了和亲不二人选,入宫后王昭君并未获得参见圣上的机会,有人从中作梗让王昭君的画像变得奇丑无比。

女子入宫若要生存下来依仗便是画像,每年被召进宫中的女子数不胜数,皇帝本就政务繁忙怎么会有那么多闲情逸致挑选,所以每名女子的画像成了关键依据。

有他人先将女子画像整理到一起让皇帝过目,久而久之这种方式也成了传统,怎知轮到王昭君情况却大变样,匈奴那边求亲之前皇帝根本不曾注意到王昭君此人。

于是乎随口指了个女子和亲匈奴,没想到王昭君出嫁当日一展真容,绝美容颜让皇帝见后噬脐莫及。

自古以来英雄难过美人关,王昭君是名副其实的绝代佳人,皇帝自是不会心如止水,奈何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彼时的皇帝只能强吞苦果。

王昭君并不知道因她的面容引出了一场风波,出嫁后匈奴接二连三地送来书信,信中字里行间不难透露出对王昭君的尊敬与喜爱。

纪念王昭君 巨大贡献

然而落在皇帝眼中却是明晃晃的挑衅,皇帝为此烦闷不已偏生还没有理由发泄怒火,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现在看上去着实诡异,经过了解才得知画中众人是在纪念王昭君。

当中那些握刀直指心脏的人或是举止怪异的人,也皆在表达着对王昭君崇高的敬意,王昭君为匈奴人们生存环境的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

不单是在化思想方面带给匈奴百姓新奇感受,饶是基本的吃穿住行等方面,王昭君也都会手把手传授经验。

王昭君虽然身在匈奴可是心却仍在汉朝,否则王昭君绝不会为促进两国和谐这般费心费力,王昭君会受到匈奴人民的缅怀与祭奠,这就是她那些付出的绝佳证据。

至于画像中人有些奇特的举动,想必是匈奴人特有的民俗文化,用以往遵从数年的风俗纪念王昭君,这是匈奴人给予王昭君独一无二的待遇。

足以见得王昭君背后究竟为匈奴的建设付出了多少,每个民族都有着无可替代的民俗文化,虽说现代人再看这幅壁画心中倍感阴森,可这的确是匈奴人在向王昭君致敬。

对此后世人应当给到基本的尊重,不仅是对王昭君的敬畏与仰望,更是对华夏文明的重视与坚守。

传统文化急需后代人的传承,古老文明承载着世人对未来的展望,不要小觑老祖宗们创造出来的大智慧,更加不能够因为时代变迁,就对老旧文化弃之不顾。

精神世界 千古文明

每个时代都不可能做到永远留存于世,多少案例证明着改朝换代后,思想才是可以实现跨越时空的媒介。

而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利的建筑,则无一例外都被埋藏于时代浪潮之下,反观存在于人们大脑中的精神世界,不会因外界不可抗力因素就全面崩塌。

思想是人们漫长岁月中的精神寄托,人如果没有了信念与自身坚持,可想而知如此人生将会是多么悲哀。

没人会喜欢过行尸走肉般的生活,不论古今中外哪个阶层的人,都希望精神世界足够强大,昭君出塞的故事能流传千年,原因来自于博大精深的千古文明。

更多文章

  • 特种兵出身的他,却成为中国第一悍匪,跨三国娶了5个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近代历史上,由于国家动荡,所以也滋生出了不少的土匪强盗,他们烧杀掠夺,无恶不作,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土匪,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土匪,他还是军队退伍特种兵,那么他为何会走上这条道路,最后结局又怎么样了呢?特种兵成为悍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邓文斌出生在湖南的一个小山村之中,

  • 二驴谈辛巴:他把辛巴比作关羽,不能这样黑关羽,关羽可没骗过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正如大家知道的,他的出名和卖燕窝有关系,甚至盖过了上一次他捐钱1.5亿元,最起码辛巴因为卖燕窝人气大涨了。这个大涨到底是不是好事,就不得而知了!反正听到很多人反映,是辛巴让他们有机会吃上了燕窝的,因为辛巴卖的燕窝,才是良(凉)心价,这个价才能让这一道不同寻常的“补品”进入到寻常百姓家的餐桌上的。这说

  • 《大秦赋》“大秦”系列延续,让历史回归主流表达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大秦赋大秦将得天下,大秦赋跟大秦系列有联系吗,大秦赋场面恢宏大气

    我是你们的王,天下的主宰;我终结了五百余年的纷乱岁月;曾经的敌人,共同成为我的子民;欢呼吧,我的子民;我的功业,将被浇铸在青铜器上,铭刻在高山之巅;我的荣耀,将光照天下;痛饮吧,我的子民;我的功业将泽被你的子孙,永远流传于世;我是嬴政。这段秦始皇的长独白,如电影一般的开场,正是11月1日开播的《大秦

  • 枭雄曹操最怕这三人,吓破了曹操的胆,而且差点要了曹操的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战乱缤纷的三国时代第一枭雄非曹操无疑。纵观曹操一生灭吕布诛袁绍最终统一北方,如此威震三国的人物,也有让他深深忌惮的三位人物,那么是哪三位呢?周瑜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也是曹操最为忌惮的江东名将,建安十三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正史上诸葛亮并没有参与赤壁之战也没

  • 历史上的王莽钱币到底如何评价?体系完整,但是操之过急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王莽全部钱币,王莽死后钱币还在用吗,王莽钱币大全图及价格

    前言王莽是历史上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位人物,他的很多想法都是非常超前的,在货币体系上面同样如此,王莽钱币非常多,各种各样的,从小泉直一到一刀平五千,各种各样的货币,也是让人眼花缭乱,虽然整个钱币体系非常的完整,非常的好,但是因为当时的百姓并不认识字,再加上一些不法分子从中获取利益,所以没几年王莽钱币

  • 曹操为何要杀掉神医华佗?看完才知道,他不仅仅是因为多疑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曹操多疑杀华佗的故事,曹操生性多疑的名言,万万没想到曹操多疑

    在三国演义当中有这样一位神医他就是华佗,几乎精通各类疑难杂症对外发明了麻沸散也就是麻药,对内又编排了五禽戏,可以让人延年益寿。但就这么一位神奇的医生在医疗资源本就匮乏的时代,竟然被曹操杀掉。曹操为什么杀掉华佗?难不成真的是因为曹操疑心太重?如果读完这篇文章,你就会发现曹操杀华佗,那是有着必须杀华佗的

  • 探秘:刘邦为什么不再坚持撤换太子?我们被误导了几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邦受伤时立谁为太子,刘邦废刘盈太子,刘邦封谁为太子

    儿子的数量不算少,但太子只有一个,那就是吕雉所生的刘盈,也就是后来的汉惠帝。说实话,刘邦瞧不起自己的这个儿子,原因是嫌刘盈性格软弱,“不类己”。刘邦察人无数,那他对刘盈的评价到底准不准?咱谁也别臆测,用事实说话。吕雉心狠手辣,别出心裁地整人整出了新花样,活生生地把一个婀娜多姿的戚夫人弄成了人彘。吕雉

  • 为何刘邦的酒肉朋友,起义后迅速变成军事天才?寻常人不会明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邦起义简介,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起义,刘邦酒肉朋友

    刘邦出生于公元前256年,最开始只不过是秦朝沛县泗水亭的一个亭长而已。家族也并不显赫,父母都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最终连个名字也没有留下来,只知道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称呼刘邦的父亲为刘太公。刘邦从小就很特立独行,比如说他虽然出生农户,但是从来不甘农活,整天游手好闲不知道在瞎琢磨些什么。所以经常挨父亲

  • 为什么说曹丕称帝是明智之举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丕称帝图片,曹丕称帝的主要内容,曹丕先称帝还是刘备先称帝

    公元220年,曹操死后,曹丕继承了魏王和丞相职权,曹氏一族基本把持了朝堂。当时汉室衰微,在朝堂上就是个摆设,在曹操在位时东汉皇帝说难听点就是一块遮羞布而已。曹丕作为新继任不久的权臣二代,能力威望不及曹操,势力基础不如曹操。从自身考虑他需要尽快称帝,彻底搬掉摆设皇帝。一旦确定易代事实,可以彻底杜绝皇权

  • 东汉风云:虞诩一言三公免职,朱伥上表阉人解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东汉虞诩和刘秀,虞诩墓,虞诩是男是女

    话说阎太后既徙居离宫,复被陈禅一疏,又将别徙,累得阎太后愁上加愁,悲复增悲。还亏司徒掾周举替她斡旋,对司徒李郃道:“昔瞽瞍尝欲杀舜,舜事瞍愈谨;郑武姜谋杀庄公,庄公誓决黄泉;秦始皇怨母失行,与母隔绝,后来终从颖考叔、茅焦谏议,复修子道;史书传播为美谈。今诸阎新诛,阎太后幽居离宫,若悲愁生疾,一旦不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