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冷知识-细说清代的军事机构配置

清朝冷知识-细说清代的军事机构配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265 更新时间:2024/3/2 15:51:23

清朝以武功定天下,入关前就建立了著名的八旗制度。入关后又在进行武力征服巩固统治的过程中,建立起人数更多的绿营兵制。同时对原有的八旗作了整编和改组,形成了禁旅八旗、驻防八旗和绿营兵的新的军事体制。

早期以三百丁为一牛录(后改为一二百丁),立一牛录额真,汉称为佐领。五牛录为一扎拦(甲喇),立一扎拦额真,汉称为参领。五扎拦为一固山(汉译为旗),立一固山额真,汉称为都统。固山额真立左、右美凌额真,汉称为副将。以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种颜色的旗纛相区别,名为八旗。最先建立的是四正色,后扩充为四镶色。初建时仅为八旗满洲,继之又建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合之实为二十四旗。因为人数无论如增加,只扩大牛录的数目,旗始终不变,所以总称八旗。清入关后,分置八旗满、蒙、汉军于北京城,按左、右翼方位而居:左翼镶黄在东北,依次而南正白、镶白、正蓝;右翼正黄在西北,依次而南正红、镶红、镶蓝。星罗棋布,“拱卫宸居”。据乾隆后所编《大清会典》记载,京城的满洲佐领六百八十一,蒙古佐领二百零四,汉军佐领二百六十六,驻防佐领八百四十,总共近二千个佐领。八旗军队总兵额约二十万,其中十万为禁旅八旗。

侍卫处禁旅八旗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守卫皇帝的任务。原来清朝皇帝自领八旗中的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称为“上三旗”,余称“下五旗”。侍卫处即由上三旗、宗室及“外藩”中选拔材武出众的子弟为侍卫,并以勋戚大臣为统帅而组成的一支军队。顺治元年定制,设官领侍卫内大臣正一品,内大臣从一品,散秩大臣从二品,等。侍卫分一二三四等。领侍卫内大臣“掌上三旗侍卫亲军之政令”,在内大臣、散秩大臣协助下,宿卫扈从,执行禁旅大将军的职能。侍卫处设协理、主事、笔帖式分掌章奏书。侍卫掌营卫轮班宿卫,并受侍卫班领、署班领、侍卫什长分辖。

骁骑营始于入关前的随营马兵阿礼哈超哈。顺治初定制为八旗都统所直辖。由马甲、领催、匠役等人组成。马甲按满蒙、汉军各佐领数抽调,各为营。领催又是从马甲中选拔的优秀人才。匠役是每佐领均有弓、矢、鞍、铁匠等。设官与八旗同,都统从一品,掌骁骑营之政令,副都统正二品,参领正三品,佐领正四品,分管上命下达及户口、田宅、兵籍等具体事务。前锋营始于入关前的噶布什贤超哈,为精锐的前哨兵,田八旗满洲、福格蒙古佐领下抽调组成。顺治元年定营制,分左、右翼。设官为前锋统领,正二品,左右翼各一人,参领正三品,侍卫正四品,前锋校正六品,等。统领掌前锋营之政令,参领、侍卫掌督率前锋“警跸宿卫”,或与前锋校等分管文书事务。

护军营由八旗初设的巴牙喇营发展而来,从八旗满洲、蒙古中选拔的精锐兵组成。设官有护军统领正二品,参领正三品,副参领正四品,委署参领给五品顶及护军校正六品,等。统领掌护军营之政令,担负皇帝一切护卫任务。参领、副参领率护军扈从和宿卫,或与护军校等分掌文书章奏。步军营清初已有满、蒙、汉军组成的步军营,总计步军二万一千一百五十八人。康熙十三年(74)定步军统领兼提督京城九门事务,三十年又兼管巡捕三营事务,乾隆时扩编为五营。于是步军营设官称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从一品,由皇帝亲信大臣兼任。统领掌九门管钥,统帅八旗步军五营将士,周围巡哨,以卫京邑,总兵佐之。步军营的特点,一是合满、蒙、汉为营,皆隶于统领;二是五城巡捕营步兵万人皆绿旗兵,亦隶步军统领,附于八旗禁旅。

此外禁旅八旗还有圆明园护军营、火器营、健锐营、虎枪营等营制和官兵,担负各种特殊任务。

清军入关后,建立八旗驻防制。将十余万八旗劲旅派往京畿、东北、内地及边疆险要驻扎。各地驻防八旗,合满、蒙、汉军为营,编佐领,官兵旗籍仍隶京旗佐领。驻防官署称为衙门,有将军衙门、都统衙门等,均将官衔列于衙门之上而连称。衙门机关根据事务繁简设主事、笔帖式办理日事务,长官主要有将军从一品,都统从一品,专城副都统正二品。他们带领军队,驻扎一个地方,“掌镇守险要,绥和军民,均齐政刑,修举武备”,构成一个小社会,无所不管。有的还设参赞大臣、领队大臣、总管、副总管、城守尉、防守尉及参领、协领等官,协助为治。各省以将军、都统、副都统等为首的驻防分布大致是:盛京将军(驻盛京,今沈阳市)、吉林将军(驻吉林,今吉林市)、黑龙江将军(驻齐齐哈尔)、绥远城将军(驻绥远城,今呼和浩特市)、江宁将军(驻江宁,今南京市)、福州将军(驻福州)、杭州将军(驻杭州)、荆州将军(驻荆州,今江陵县)、西安将军(驻西安)、宁夏将军(驻宁夏)、伊犁将军(驻伊犁)、成都将军(驻成都)、广州将军(驻广州)、热河都统(驻承德)、家口都统(驻张家口)、密云副都统(驻密云)、山海关副都统(驻山海关)、青州副都统(驻青州,今益都)。此外有山西驻防城守尉两人,一驻太原,一驻右卫(今右玉县),河南驻防城守尉一人,驻开封,均隶巡抚管辖。

绿旗兵,又称绿营兵,因使用绿色旗帜而得名。清入关后始建绿旗兵,主要是收编明朝的汉人旧军队,将官也是用明朝军队的旧名称。这支绿旗武装兵额在六十至八十万左右,超过八旗兵三倍以上,是清朝建立和维护在全国统治的经制兵,起着重要作用。

清朝的绿旗兵,除少数驻防北京城,直隶禁旅以外,绝大多数驻防全国各省。绿旗兵以营为基本单位,营制构成系统是标、协、营、汛。在地方上属总督、巡抚、总兵、副将等统率。总督为最高长官,其直属之兵称为督标,依次是巡抚,所属称抚标,提督所属称提标,总兵所属称镇标。驻防将军、河道总督、漕运总督所属分别称为军标、河标、漕标。副总兵(副将)所属称协,参将、游击、都司、守备所属称营。千总、把总所属称汛。

绿旗兵单独营制的最高长官是提督,全称提督军务总兵官,从一品,掌节制镇、协、营、汛。下设镇守总兵官正二品,统辖本标官兵。副将从二品,为提镇分守,或综理军务。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把总等官,或分掌分防军政,或充中军并兼理营务、粮饷等。清代各省绿旗提督主要有:直隶提督(驻古北口),四川提督(驻成都),广东陆路提督(驻惠州,今惠阳)、水师提督(驻虎门),广西提督(驻柳州),云南提督(驻大理),贵州提督(驻安顺),江南提督兼水师(驻松江),陕西提督(驻固原),甘肃提督(驻甘州,今张掖),新疆提督(驻乌鲁木齐),福建陆路提督(驻泉州)、水师提督(驻厦门),浙江提督兼水师(驻宁波),湖北提督(驻襄阳),湖南提督(驻辰州)。尚有安徽、山东、山西、河南、江西巡抚兼提督。

更多文章

  • 清朝冷知识-白莲教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民间白莲教代表人,白莲教有多恐怖,白莲教王聪儿被捉

    白莲教源远流长,是一个秘密的宗教结社,南宋初年已出现于江苏昆山。元、明时期有很大发展,分成为很多支派,分别称大乘、混元、收元等名目,成员十分广泛,有农民、城市贫民、手工业者、小商人、小业主、雇工等,也有一些太监、王府包衣、庄头、绅士、书吏、差役等参加。白莲教“政体尚专治”,始终实行严格的家长制统治,

  • 清朝冷知识-清朝时地主和佃户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地主欺负佃户,望江县清朝十大地主,清朝地主真实生活

    对于贵族和缙绅地主及其佃户,清律通过一些特殊条款,严定了尊卑之分,维护了等级制,从根本上重申了主佃名份。贵族和缙绅地主与佃户,仍然是等级森严。一方为特权阶级,一方为平民百姓,两者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地位悬殊,在法律上当然无从平等。第一,清律与唐明律一样揭“十恶”、“八议”于律首,以为总纲,对皇亲国

  • 清朝冷知识-清朝时和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族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鄂伦春姑娘真实长相,鄂伦春和鄂温克的关系,鄂伦春近期大事

    “索伦”诸部清初,鄂温克同达斡尔、鄂伦春等族一起,曾被统称为“索伦部”。他们分布在西起石勒喀河,东至黑龙江北岸支流精奇里江,北起外兴安岭,南至大小兴安岭一带。“索伦”这一名称是达斡尔人对鄂温克人的称呼,意思是“山林中生活的人们”。由于他们英勇善战,因此周围诸部也都被称为“索伦部”。清初,鄂温克以博木

  • 清朝冷知识-清朝时和蒙古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时蒙古属不属于清朝,清朝皇帝为什么娶蒙古女人,清朝打蒙古

    清代,蒙古地区与内地的物资交流进一步加强,商业大为发展。每逢年班,蒙古封建主都带领成群的商队携带土特产至京出售,并在京购买杂货、绸缎、布匹等,随贡使至京的蒙古人有时多达数千人。此外,大批汉商深入蒙地进行贸易,山西、北京、山东、河北等地的商帮,至归化、热河及蒙古各地贩卖各种日用品,收购原料、畜产品、皮

  • 清朝冷知识-嘉庆朝英国加剧侵华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嘉庆通宝80万以上图片,嘉庆子孙世系图,嘉庆王朝1-40集全

    十九世纪初年,西方资本主义强国更加频繁地在中国沿海进行侵略和骚扰活动。英国再次向中国派遣使团,提出包括割地在内的一系列无理要求。清皇朝长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之对日益增长的外来威胁缺乏本质认识,因而无法制定出一个长远而又行之有效的防御方针。对英国在中国沿海的侵略和骚扰,清廷只是作为突发外交事件作出

  • 晚清老照片:李鸿章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出镜,儿童大冷天光腿赤脚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鸿章孙子李子嘉,李鸿章唯一影像资料,丁香花园李鸿章故居

    现在的电视剧主流是清朝。但是里面的情节环境和真实清朝有极大的差别。小编因此搜集了一些清朝的老照片。这张图来自晚清福建漳浦的猎人家庭。当时的福建山林居多,靠山吃山,而且山中老虎对乡民来讲是种危患。晚清时已不再是靠冷兵器,主要靠的还是热兵器,如猎枪鸟枪等。曾国藩,晚清名臣,也是被当代人所熟知的历史人物。

  • 她是努尔哈赤的女儿,皇太极的姐姐,死的时候活活挨了300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努尔哈赤 皇太极 关系,皇太极努尔哈赤是最厉害的儿子吗,努尔哈赤皇太极儿子列表

    到了隋朝,隋文帝减免了大部门非常残忍的刑法,但是依然有一部分被保留了下来,用来惩罚那些过错比较严重的人。在古代世袭制下,严酷的刑法一般都是针对寻常百姓,皇族很少有受到刑法处置的,特别是女性。但是历史上有一位公主死的比较惨,这个公主就是女儿哈赤的女儿莽古济,她死的时候活活挨了300刀。为什么一个皇族的

  • 孝庄太后去世后在宫中停尸37年,康熙为何不愿将祖母孝庄下葬?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孝庄死后康熙有多悲痛,孝庄死时康熙崩溃,孝庄死后康熙下葬吗

    孝庄在十三岁的时候,就嫁给了皇太极。一生可谓是如履薄冰,从后宫众多妃子中脱颖而出,凭借自己的能力笼络了一大批人。皇太极死后,又经过了腥风血雨,扶持着自己的儿子福临登基。但是福临不争气,当了十几年的皇帝,临了却要去做和尚。接下来孝庄皇后虽已年迈,但是硬生生的辅佐小孙子康熙继承大统,从此开创康熙盛世。孝

  • 日本愤青刺伤李鸿章,让大清国少赔了1亿两白银,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日本人对李鸿章的认识,日本为什么尊敬李鸿章,李鸿章被刺日本的反应

    而历经5000年的中国在绝大部分时期都是一个强盛的国度,以开阔且包容的姿态吸引其他的文明,也以兵强马壮的军事实力让周边国家不敢造次。但是在清朝,中国的东亚霸主地位却一落千丈,这也是很多人不愿意回首的一段历史。在一百多年前,我们的国家由开放变成了闭塞,由发达变成了落后,无数的列强踏上我们的土地,在上面

  • 她10岁结婚,是雍正的第一夫人,她的死让一代帝王性情大变!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的女人结婚是特别早的,基本上都等不到成年。孝敬宪皇后,生在1681年,她是雍正的第一夫人,为何这么说呢?当时她只有10岁,康熙就下旨,让她出嫁雍正皇帝,这种待遇算是很好了,虽然她比雍正小3岁,但是为人处事,在宫中的人际交往,她是比较擅长的,在雍正需要支持的时候,她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年轻时候的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