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是反对“焚书坑儒”第一人,激怒秦始皇被贬戍边,后被赵高所害

他是反对“焚书坑儒”第一人,激怒秦始皇被贬戍边,后被赵高所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920 更新时间:2024/2/8 5:57:59

这样的举措在今天看来非常鲁莽与无知,再加上秦始皇给农民的繁重徭役,这些已经让秦朝有些地方的百姓还有那些被灭国的贵族有了谋反的迹象。

秦始皇以为自己多收赋税,加固长城是为了驻守边疆,防止匈奴的入侵,然而这样的决定,身边的人都无法理解。

秦始皇一直觉得自己焚书的政策是对的,不仅如此,第二年,秦始皇又发起了对儒生的杀戮,大量的读书之人都没能逃出秦始皇之手。

无数的读书圣贤就这样被埋没于大坑之中,这样的场面虽然现代人难以亲眼所见,但是光听史书记载就已经心惊胆战了。

正是焚书、坑儒、赋税、徭役等四大事件加起来,这才让秦朝的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然而秦始皇的这些决定不是没有人制止,但是秦始皇执拗的性格根本不会听取别人的话。

又加上众人对秦始皇的惧怕,所以敢于直言进谏之人少之又少,这就促成了秦始皇的大错。

然而秦始皇的皇子——扶苏,是一个政绩斐然,心地善良之人,他知道父皇的此举定会让天下人心生不满,于是就直言上谏自己的父皇,奈何自己还没说几句话就惹怒了秦始皇。

如果说自己的孩子都不能理解自己,那这样的父亲一定当得很失败吧,虽然秦始皇生气扶苏不理解自己,但还是忍住了杀他,只是把他贬到边疆,跟蒙恬将军学习一下如何统兵。

因为秦始皇不想再听到反对他的声音,哪怕是自己孩子的。

谁知道,扶苏一旦去了边疆,便再也没能回来。

因为赵高李斯两人密谋杀死了公子扶苏,让皇子“胡亥”继位,这才有了“秦二世”而亡的悲叹之事。

当时,扶苏素有贤名,所以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反抗秦二世暴政时,陈胜说:“天下受暴秦的统治已经很久。我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该由他继位,应该继位的是公子扶苏。就因为扶苏屡次规劝秦始皇的缘故,秦始皇就派他领兵驻守外地。如果我们现在起义举扶苏的名义起义,那一定会有很多人相应,于是陈胜、吴广起义就以公子扶苏的名义起义。”

当时秦始皇死后,下了一道密诏让公子扶苏继位,让蒙恬当大将军掌握兵权,但是这密诏落入宦官——赵高的手中,赵高和李斯两人篡改了密诏,立下小公子胡亥为太子继位。

随后,赵高就随便加罪于扶苏,让扶苏自杀,然而扶苏却信以为真,当真在院子里自杀。

怎奈一个谎言就把秦始皇善良的儿子杀掉,反而继位的是秦始皇最昏庸无能的儿子——胡亥。

评价

1、焚书坑儒乃是历史上秦始皇的一项错误之举,然而这场“文化战争”让成千上万的读书人深受其害,就连扶苏也没有逃过一劫,从今天看来却也是秦始皇自作自受的一件事了。

2、司马迁《史记》中曾记载:“扶苏为人仁。”“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公子扶苏却是是一个善良、勇武之人,若继承秦始皇的皇位,那秦朝一定会绵延多年,不会二世即亡矣。

更多文章

  • 刘邦去世前,召唤周昌进宫,为戚夫人安排后路,可戚夫人没懂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光是看人彘的意思就觉得让人背后发凉,可想而知当时戚夫人是有多痛苦,其实刘邦活着的时候他就清楚,自己将来去世走了,爱妃戚夫人一定会被吕雉加害的,所以就给爱妃也留过后路,只不过戚夫人愚钝,没有理解。在《手敕太子》这本书也记载了,刘邦之前和儿子刘盈说过,要把弟弟刘如意照顾好,这是他最不放心的,因为太子之位

  • 东汉风云:中官十九人封侯,杨震冤案终得雪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东汉名医杨震,东汉封侯一览表,东汉杨震后代子孙

    处死阎氏以后,尚书令刘光等,乘机上奏道:昔孝安皇帝圣德明茂,早弃天下,陛下正统,当奉宗庙,而奸臣交构,遂令陛下龙潜藩国,群僚远近,莫不失望。天命有常,北乡不永;汉德盛明,福祚孔章。近臣建策,左右扶翼,内外同心,稽合神明。陛下践祚,奉遵鸿绪,为郊庙主,承续祖宗无穷之烈,上当天心,下餍民望。而即位仓猝,

  • 为何曹丕只活到40岁,你看曹操死后他干了啥?色字头上一把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曹操临死时曹丕多少岁,曹丕在曹操身边的地位,曹操临死前给曹丕留下四位名将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曹操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群雄逐鹿,谁都想吞并其他的国家,成为这天下的主人,可能很多人最看好蜀国,毕竟蜀汉有刘皇叔,作为汉朝皇室后裔,民心所向,还有诸葛亮以及五虎上将辅佐,但是事实上结局并非如我们预料的那样,最后的赢家居然是阴险狡诈的曹操,虽然他没能

  • 三国时代的“十大美女”:刘备一人独占了4位,大小乔未进前三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蝶粉蜂黄大小乔,中庭寒尽雪微销。”这是南宋文人吴文英《浣溪沙》一词中的句子,意思是说庭院里冬天的雪刚刚化去,新绽放的粉黄色花朵就像是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大乔、小乔两位美人一样美丽绝伦。在我国的历史上,各类美人可谓是数不胜数,三国时期当然也不例外,被后人统计称为一共有“十大美女”。更令人惊诧的是,这十

  • 秦始皇的子孙后代终于被找到,这4大姓氏都是其后裔,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姓氏文化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中是相当闪耀的,每个人对自己的姓氏都能够说出一些背后的历史故事,也能够对自己姓氏曾经出过哪些名人如数家珍。这说明我们对于自己的姓氏是有着很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的。但是历史的长河滚滚而过,有一些姓氏的故事在历史洪流中被淹没,也被很多人遗忘了,甚至有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姓氏祖先究竟是谁

  • 一个关于秦始皇2000多年的传言,如今看来并非空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关于秦始皇的所有历史资料,秦始皇一生的八大谜团,秦始皇的真实历史事件

    不得不说,以今人的视角,都会毫不犹豫得对始皇帝的豪言嗤之以鼻。帝位传于万世?做梦呢!还有一部分人以理性看待,万世之基业当然不可能,如此悠长的历史,没人能保证中间不会灭亡,不过传几百年还是能做到的,如果始皇帝不滥用民力,不苛政严法,秦朝的国运还真的不好说。第二种看法,我比较认同,但其分析的仍旧不够全面

  • 相比张良和萧何,为什么只有韩信必死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十个张良萧何也比不上一个韩信,赵玉平老师讲张良韩信萧何,带兵不如韩信治国不如萧何

    农先说张良吧。张良为人比较超脱,和刘邦认识的不是太早,刘邦起义后才认识。张良出了很多好主意,很多都是战略性和原则性的。建立汉朝之后,张良也不争功,张良没怎么亲自带兵,所以,刘邦对张良很放心。萧何和刘邦认识的比较早,刘邦的亲信武将很多都是原来刘邦的家乡人,萧何原来也认识他们。刘邦应该比较担心的是萧何会

  • 项羽为什么会把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巴蜀汉中地区封给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项羽为什么把汉中给了刘邦,刘邦在汉中项羽在哪里,韩信刘邦项羽是在汉中吗

    因此如何压制刘邦,就成为项羽在分封诸侯王时首要考虑的问题。可是在经过一番考虑后,项羽却把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巴蜀汉中地区封给了刘邦,让刘邦坐稳了天下第二大诸侯王的位置,这又是怎么回事呢?首先,虽然没有人敢公开指责项羽不遵守“怀王之约(先入关中者王之)”的行为,但毕竟这是背信弃义的行径,项羽在面子上也

  • 难怪诸葛亮死前要口含七粒米,原来他在下一盘大棋,与司马懿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可别看中华朝代文化发展至今,足有四千余年的光景,但这当中,真正成为大的英雄人物,被人们代代相传相诵的,还真不多。有关乎于学习方面的孔圣人,有关乎于力量方面的西楚霸王,有关乎于治国方面的齐桓公,有关乎于政治、军事、谋略方面的卧龙诸葛。刘备人生之夙愿便是兴复汉室,统一天下,奈何直至他死去那一天,都没能实

  • 王莽为获得巨大声誉 把自己的儿子逼死 是蛇蝎心肠还是忠直之臣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王莽与赵飞燕,王莽赶刘秀上下集,王莽祖籍大名哪里

    但是很不幸的是,王莽的父亲因为死的太早,所以没有被封侯。王莽的堂兄弟们都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唯独王莽过着非常孤贫。王莽也很励志,恭俭好学,奉养母亲与寡嫂,对自己哥哥的儿子也是待若亲生,加之外表十分的英俊,对叔父们也恭谦有礼。在阳朔年间,身居高位的大将军王凤突发重病,王莽便亲自去侍奉汤药,连月不解衣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