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三年八月,秦皇宫殿上演了一副栩栩如生的众生相闹剧。赵高牵了一头鹿,想进献给二世皇帝胡亥陛下。他说:“这是马”。胡亥笑了,笑道:“丞相恐怕是弄错了吧?好端端的鹿,你怎么说成是马了呢。”赵高依然持有自己的观点——该兽是马,而非鹿。于是,胡亥问大臣。大臣中,有人识相,迎合赵高观点,认为是马。也有个别勇敢的,坚持认为是鹿。当然,也有人沉默不语。
事后,说鹿的人莫名其妙被陷害。指鹿为马,说的就是混淆是非。赵高借此试探群臣,进而加强话语权。但目的没这么简单,赵高想和刘邦分王关中。
楚怀王之约,先入关中者,为王。刘邦急入关中,但“秦兵尚众,距险”。一时半会,入不了关中。走走停停,一路向西,终究还是受困于武关之下。
怎么办?刘邦的解决办法是遣派使者,联络赵高,约定分王关中。大祸临头之际,趋利避害,何况赵高隐瞒胡亥已经很久了,唯恐胡亥知道真相后,将他杀死。劝说章邯投降的时候,陈馀写信给章邯,说道:
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
赵高动心,“欲为乱”。但又担心,担心朝中那帮子大臣恐怕不听他的。所以,“设验”,设法试探。设的法就是指鹿为马。成效颇为的不错。为把控局势的主动权,赵高得先握筹码,即先成秦王。这才有谈判的底气。
司马迁在《高祖本纪》里说:
及赵高已杀二世,使人来,欲约分王关中
刘邦派人来咸阳,主动地联络赵高。但赵高没答复,等诛杀二世皇帝后,才派使者回复刘邦,告知二世皇帝已死了,给个见面礼,以此表示诚意。
刘邦的反应有意思,“以为诈”,“沛公不许”。因为张良出计谋,刘邦采纳,“因袭攻武关”,并成功攻破。到二世三年十月,刘邦已到霸上。
之后,刘赵联络肯定消失……赵高压根就没等到刘邦的回信,因为他死了!自指鹿为马后,赵高一步步谋划,让胡亥出权力中心——咸阳。并让女婿阎乐哗变,将胡亥杀死在望夷宫。
胡亥死后,赵高从胡亥身上扒下玉玺,佩戴在自己身上。打算登基,但大臣低头不从。赵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于是授玉玺给子婴。
而子婴谋划,杀死了赵高,并灭其三族。刘邦到霸上,又派使者,面见子婴,劝说其投降。秦王子婴素车白马,奉天子玺符,投降刘邦。
至此,秦朝灭亡。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