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乖巧可人的小猫咪,为何在隋朝却化身“厉鬼“,让人避之不及?

乖巧可人的小猫咪,为何在隋朝却化身“厉鬼“,让人避之不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083 更新时间:2024/1/21 16:07:21

古代的巫术非常神秘,大家皆对此敬而远之。但是他们喜欢养蛊,也热衷于养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殊不知,受人们喜爱的猫,也是动物蛊之一。在隋朝发生了几起事件,使得猫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厉鬼”。

(一)、巫蛊作祟,人人自危

“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人们常常用昙花一现来形容隋朝,因为只有文帝和隋炀帝两位帝王,就大厦倾颓所以在历史上的存在感都被李唐王朝压了下去。虽然短暂,但是在隋朝时却发生过许多奇奇怪怪的事情。猫鬼事件,便是其中之一。也正因如此,可爱善良的猫的形象也变成了不寒而栗的角色。

1. 大逆不道,戕害亲人

“会献皇后及杨素妻郑氏俱有疾,召医者视之,皆曰:“此猫鬼疾也。”独孤皇后在历史上占据着一席之地,隋文帝对其也是十分的敬重。但是她总是感觉到全身刺痛,如针扎一般。根据《巫医传》中的记载,猫鬼上身,便会发生这样的症状。

太医们也是博闻强识,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门道。所以,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想到了独孤皇后的异母兄弟独孤陀。而且,杨素的妻子郑氏也得此疾病。重要的是,独孤陀的妻子也就是郑氏的妹妹,是因为这个症状而早亡的。

事情的真相很快浮出了水面,因为猫鬼具有能够侵夺他人财物的功力,每次杀人以后,被害者家的家产都会转移到其主人的家中。因此,独孤陀看重的杨素家的财物,故而出此下策。为了得到更多的钱,又让猫鬼诅咒皇后,以求其多多赏赐财物。当美好的事物,与“鬼神”沾上了边,即使再好也会被人所远离。

2. 层出不穷,君王震怒

“猫鬼事起,家养老猫,为厌魅,颇有神灵。”隋文帝时期的独孤陀猫鬼事件,一时间闹得满城风雨。一位高高在上的外戚,竟然想要利用巫蛊之术来害自己的亲人。所有人,对此皆讳莫如深。而到了隋炀帝在位时,这种事情仍然没有杜绝。

《太平广记》本就是一部志异书籍,因此在其中记载了很多隋炀帝时的猫鬼事件。为了彻底的斩草除根,隋炀帝命令大理寺限期破案。在这过程中,许多人家养的老猫都被杀掉了。因为传说中,老猫能够通灵。

如果被别有用心之人发现,便可以利用其为自己创造利益。而且老猫本身看上去也有些可怕,所以猫顿时变成了令人厌恶和恐惧的动物。并且,家中养猫还会招致牢狱之灾。都说隋炀帝残暴,因为猫鬼事件家中养猫之户竟有千数被发配充军。

(二)、心理恐惧,难以抹去

因为是发生在皇家,所以传播的速度很快。而且,这其中也不乏有添油加醋的。因此,当时的人们都谈猫色变。谁也不敢轻易的提起“猫”,养猫的人就算不会面临牢狱之灾也会被他人所排挤。正是因为猫鬼事件,才导致猫的形象变得极度凶残。

1. 流言四起,以讹传讹

人们对于未知的东西,往往会先入为主的产生恐惧。平日里与自己朝夕相处的猫,竟然一时之间成为了恶魔。而且猫鬼事件发生以后,朝廷也没有给出解释。所以,一切都只能靠百姓们的自我猜测。大家也不全都知道内情,因而就主观臆断的将其传的神乎其神。

猫鬼事件发生后,人们认为别看猫在平日里温顺。只要在每个朔望之夜,加以供奉,再好生招待便可以为自己所用。尤其是那种老猫,更是具有很强的法力。而且平日说的“猫有九条命”,并不是指它的命大,而是它去世后的记忆,九世不能忘记。

这些流言蜚语,传到了唐朝。《唐律疏议》中还专门写道“蓄造猫鬼及教导猫鬼之法者,皆绞;家人或知而不报者,皆流三千里”。就是说蓄养猫鬼的人或者传授猫鬼经验者,必须获罪入狱。

这一点,更是闹的人心惶惶。因为本身就对猫鬼不太了解,再加上大家都在流传,就连朝廷都如此重视,可见此事非同小可。因此,人们见了猫都敬而远之。它再也不是那个乖巧可爱的动物,也没有人敢再做一个猫奴。

2. 或致流放,得不偿失

“隋大业之季,猫鬼事起,家养老猫,为厌魅,颇有神灵。递相诬告,郡邑被诛者,数千余家。蜀王秀皆坐之”。猫鬼事件,闹的路人皆知,隋炀帝想要彻底的断绝这种情况再度发生。大理寺也不甘示弱,就把养猫的尤其是养老猫的一棒子打死。

甚至,就连蜀王杨秀也在其中之列。很多的家庭因为家中的老猫,而妻离子散。这个时候,人们对猫更多的是憎恨。因为它给人带来了祸端,好好的人家就因为养了只猫而落寞。他们不敢将愤怒指向朝廷,所以只能迁怒于猫。

正因如此,猫邪恶的形象在大家的心中根深蒂固。即使都做到如此地步了,猫鬼事件仍然无法平息。在武周时期,还时有发生。就在斗转星移中,人们都逐渐的忘却了撸猫的快乐时光。而猫,也变成了面目可憎的万恶之源。

大家都害怕,巫蛊之术降临到自己的头上。毕竟,就连隋朝皇室的外戚都因为缺钱花而养猫鬼。更何况,天下芸芸众生,普罗大众。为了以防万一,大家开始疏远那些家中养猫者。一方面,怕朝廷追责时,受到牵连;另一方面,也害怕养猫者盯上自己,而使猫鬼上身。

其实猫的形象转变,根源还是在隋文帝时期的独孤陀猫鬼事件。从那之后,朝廷就对猫鬼非常忌讳。而且,大肆搜捕家中有猫者。当时的信息不流通,大家把猫传的神乎其神。它再也不是那个固有印象里的小可爱了。

(三)、邪魅之物,敬而远之

《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对于鬼神方面的东西,虽然充满神秘但是普通人一般也不敢深入的接触。只是知道他们的存在就好,大家井水不犯河水。至于巫蛊,虽然世人皆知但是懂得之人很少,平常人一生怕也见不着一次。但是,猫却是与人们朝夕相处的动物。它的剧变,使得很多人一下子都接受不了。曾经人们以为鬼祟很远,却突然发现近在身边。

1. 勿以恶小而为之

“猫鬼、老狸,野物之精变为鬼蜮,依附于人,人畜之,以毒害人,其病,心腹刺痛,食人肺腑,吐血而死”。相传,很多的动物都能够修炼成精。它们可以依附在人的身上,吸食精气。而后,达到一定的修为程度。

猫的形象之变化,主要就是因为隋文帝时的猫鬼事件。这件事情,在很多书籍中都有所记载。所以,可信度非常高。所以,在当时的民间一定流传着很多版本。它们一定比真实版本,有过之,而无不及。

况且,事件发生以后官方也没有及时的给出说法。反而是直接在国内大肆的搜捕养猫者,尤其是养老猫者。大家在心中对猫开始又喜爱,变得越来越厌恶,憎恨甚至是害怕。一传十,十传百,久而久之猫的形象就开始转变了。

2. 神秘之感,骤然而起

那些被官家流放的猫鬼,在各地都掀起了腥风血雨。甚至,就连今天东南亚地区的“降头”,也是源自隋朝的猫鬼。同属东亚文化圈的日本,习惯于在商店摆放招财猫。因为在他们眼中猫聪慧伶俐,而且又有一定的通灵能力。

尤其是隋朝猫鬼的事件传到东瀛以后,人们对“招财猫”的印象更是愈发加深。对异域的影响都如此之大,反观对隋朝治下的百姓,就更是如此了。其他地区的人能够加以利用,但是隋朝百姓因此受到的极大迫害。

他们不可能再对猫产生任何的好感,因为即使是招财,招来的也是不义之财。更何况,这也是朝廷严令禁止的。如果人们再敢养猫,就极有可能被当成是蓄养猫鬼。大家皆对此讳莫如深,在潜移默化之中,猫就再也不是可爱伶俐的形象了。

因为它可以在不知不觉间,就把人的精气吸干,还能够控制人体。也有可能,自己一辈子的积蓄都被猫带给了他人。大家都感觉猫非常的恐怖,如果是一般不常见的野生动物还好说,但是与自己相处的动物,一时之间变得非常可怕,很多人都无法接受。所以,也间接的促进了事件波及的扩大化。

结语:

《本草纲目》“猫鬼野道病,歌哭不自由腊月死猫头烧灰,水服一钱匕,日二”。李时珍是明朝人,但他还在著作中提到猫鬼,可见当时之事流传程度之广,时间跨度之长。自从隋朝猫鬼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都对猫非常的厌恶,憎恨,恐惧。

参考文献:

《朝野佥载》

更多文章

  • 论权术不比武则天差,为何慈禧留下的大多是骂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认为是慈禧的不得力,才导致了清朝灭亡。因为武则天在位时期让唐朝的统治延续下去了,依然很蓬勃发展,所以很多人认为武则天是具有能很强的领导能力的。但是慈禧虽然也具有很强的能力,但是最终却没有挽救清朝,反倒把清朝给败光了,所以很多人认为慈禧就是一个非常昏庸无能的人,只懂得顾自己的利益,却不懂得延续国家。而

  • 洛阳大姐模仿武则天:泡面当王冠,麻袋做龙袍,23家公司争相签约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首位女皇帝,她当政的时候,女性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她的存在更是提升了女性的自信心,催生很多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比如说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以及上官婉儿,都可以说是女性的典范。河南洛阳有一个做手工的全职妈妈,她用简易的装扮还原了武则天的服饰。用泡面当皇冠,麻袋当作龙袍,并将这个视频

  • 曼陀生下李渊李不认,李渊成唐国公,原来曼陀取名李渊是这缘由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曼陀和谁生了李渊,李渊母亲独孤曼陀,独孤天下曼陀和李渊

    曼陀顺利生下了一个儿子,这次第二胎曼陀终于生了了世子了,曼陀独孤天下的梦就要靠她的儿子帮她实现了,曼陀于是再去探望中风的李,姨娘把李的儿子抱到了他面前,李不相信曼陀生的孩子是自己的,李知道曼陀打的如意算盘,曼陀想让李给他世子之位以及唐国公的爵位,这是曼陀进来了。曼陀于是命下人按着李的手在遗折上按手印

  • 吕雉没有武则天强大,只因为输在了这一点上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吕雉与武则天谁先谁后,吕雉和武则天相同点,历史上对吕雉的评价

    比如吕雉,已经霸占了朝堂,半个朝堂都是吕家的人,说是吕氏天下也是不为过的,要知道,后来的皇帝为了避免这样强大的外戚干政,立了很多的规矩。反之,武则天在掌控了朝堂的局面下,选择了取而代之,把李家的天下,变成了武家的天下。那吕雉比武则天差在哪里呢?吕雉差在了性别界限上。在武则天看来,自己首先是一个人,其

  • 卢循之所以起兵,是因为想做第二个刘裕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裕起兵时是什么官职,卢循后代,孙恩和卢循起兵完整版

    卢循起兵叛乱之后,却没有选择称王或称帝,这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就像诸葛亮对刘备说的那样:“如果你不称帝,你的手下看不到晋升的希望,他们就会抛弃你。”诸葛亮这番话非常有道理,对于逐鹿中原和起兵叛乱的人而言,最怕的就是名不正言不顺。卢循之所以会做出这种不称王不称帝的选择,理由只有一个:卢循当时打出的旗号

  • 李隆基把所有政变功臣全部贬出朝廷,正是心虚的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隆基政变后武家后人都怎样了,李隆基是不是唐朝灭亡的罪魁祸首,唐朝生死之战李隆基

    01唐中宗李显通过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交权,坐上了皇位。当他坐上帝位之后,对于张柬之等功臣也是非常忌惮,于是起用了武三思,通过武三思的手,把张柬之、崔玄暐、桓彦范等功臣,一个一个贬出朝庭,最后一个一个病死的病死,杀死的杀死,功臣一个不剩。而现在唐玄宗同样也是通过政变,杀死了韦后,使李重茂被迫禅让出皇

  • 李隆基那么喜欢杨玉环,为什么却两次把她赶回娘家?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隆基和杨玉环是怎么认识的,唐朝李隆基与杨玉环,李隆基与杨玉环吃荔枝

    在杨贵妃之前,唐玄宗有一位十分钟爱的妃子梅妃,她比杨玉环早进宫十九个年头。当时的梅妃年轻貌美,唐玄宗见到她之后就被深深地迷住了,由于她生性淡雅,而且喜欢梅花,于是唐玄宗就把她封为梅妃,甚至还为她种了一片梅林,可以说是十分浪漫了。但是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善妒的杨贵妃耳朵里,她立即赶到梅妃的寝殿,然后对着

  • 李隆基为何会专宠杨玉环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李隆基和杨玉环是怎么认识的,杨玉环和李隆基差多少岁,杨玉环和李隆基相差多少岁

    杨玉环神似武惠妃本来杨玉环是李隆基的儿媳妇,李隆基之前也见过杨玉环几面,但是都没有动心思。直到武惠妃去世了,李隆基非常伤心难过,到了茶饭不思的地步。身边的人看到李隆基如此思念武惠妃,于是就提醒他杨玉环和武惠妃有几分神似。李隆基召见了杨玉环,发现果真有几分相似。于是,他对武惠妃的思念之情就转嫁到了杨玉

  • 李隆基一世英名,为何晚年身边会有这么多的奸臣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隆基晚年有多昏庸,历史上李隆基有多厉害,李隆基一生经历

    但是后来因为自己沉迷于酒色,荒淫无度,并且重用奸臣管理政治。腐败无能,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由此从盛唐时期转换为衰弱,唐玄宗前期的统治是非常有名的。他重视地方官的选拔,亲自考核县官,把不称职的人罢官,任用有才干,有责任心和敢于说话的人做宰相,因此就有了社会安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繁荣的盛唐时期,唐朝进入

  • 辽兴宗耶律宗真:对内平定母亲萧耨斤的叛乱,对外增加北宋的岁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北宋向辽进贡岁币,耶律宗真简介,耶律宗元带兵反辽

    (梦归秋辰:第521期)公元1031年,辽圣宗耶律隆绪驾崩了,于是耶律宗真成为了辽国的皇帝。当时耶律宗真的母亲萧耨斤临朝听政,我们要知道耶律宗真当时已经十五岁了,这也反映了萧耨斤的权力欲究竟有多强了。毕竟萧耨斤是宫女出身,她长期处于权力的底层,因此她们对于权力有一种非凡的膜拜。萧耨斤我们有一个词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