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简史-宋江、方腊起义

北宋简史-宋江、方腊起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251 更新时间:2024/1/14 12:04:59

元符三年(1100)正月,年仅25岁的哲宗病死,宰相章惇主张依礼、律,当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否则当立长弟申王赵佖,但向太后(神宗皇后)以自己无子,神宗诸子皆庶子,排除患有目疾的赵佖后,主张立哲宗次弟端王赵佶,章惇指出赵佶“轻佻不可以君天下”,但向太后在曾布、蔡卞、许将等执政的支持下,立赵佶为帝,即著名的昏君徽宗,终于将北宋皇朝推上了灭亡的道路。

宋徽宗、蔡京的腐朽统治徽宗即位后,向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太后在神宗时即是守旧派,当政后随即任命守旧派、韩琦长子韩忠彦为执政,不久又升任右相,左相章惇、执政蔡卞等相继受攻击,蔡卞首先被贬任知府;同时恢复被贬逐的守旧派官员的名位,守旧派官员接着相继上台。当年七月,向太后还政后不久,反对立徽宗为帝的左相章惇被罢相,韩忠彦升任左相,曾布升任右相。当时守旧派与变法派的斗争日趋激化,也有官员认为元祐、绍圣均有失误,应该消除偏见,调和矛盾。于是改次年为建中靖国,以示“本中和而立政”,“昭示朕志,永绥斯民”。但是新旧党争不仅没有停止而是愈演愈烈。建中靖国元年(1101)十一月,邓洵武首创徽宗应绍述神宗之说,攻击左相韩忠彦并推荐蔡京为相,得到执政温益的支持,为徽宗所采纳,首先于同月末决定改明年为崇宁元年,明确宣示放弃调和政策,改为崇法熙宁变法。

蔡京是个政治投机者,王安石变法时拥护变法改革,元祐初又附和司马光积极推翻新法,绍圣初又积极附和新法,徽宗即位后不久受守旧派攻击而被夺职提举宫观闲居杭州(今属浙江),结交赴杭收集书画的宦官童贯,蔡京以擅长书法逐渐受到可以称之为画家、书法家的宋徽宗的赏识,邓洵武、温益知道徽宗必将重用蔡京,在进呈绍述新法意见时都力荐蔡京,认为徽宗“必欲继志述事,非用蔡京不可”。崇宁元年(1102)五月,左相韩忠彦首先被贬任知府,蔡京升任执政。随后右相曾布也被贬任知州,蔡京升任右相,不久又升为左相,独相达三年之久。其后虽曾二次罢相,但又复相或以太师控制朝政,位在首相(徽宗改左仆射为太宰作首相,右仆射改称少宰为次相)之上。徽宗末年,致仕已多年的蔡京还以太师领三省事掌握朝政。

徽宗时期始终是蔡京及其党羽的天下,他们打着绍述神宗改革的旗号,作为排斥异己打击反对者的幌子。崇宁元年九月,首先把元祐(1086—1094)及元符三年恢复旧法的文彦博、司马光等120人,称为元祐奸党、元符奸党,刻石于端礼门(文德殿南门)。又复查元符三年三月向太后执政时下诏求直言时应诏所上之书奏,被查者达582人,以赞成绍述新法或反对者分为正等和邪等,将蔡京的党羽列为正等,共41人,纷纷升官重用;其余541人,全部列入邪等,列入奸党及邪等的都分别受到贬逐或降、免官职的处分。

崇宁三年(1104)六月,又将元祐、元符党人与上书邪等者,删去一部分后合并为“元祐党籍”,以司马光为首,共309人,作为重点打击对象,其中有与上述三项无关的改革派章惇、曾布等10余人。并刻石于文德殿门东壁及各州、府。

被当时人称为“六贼”的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形成以蔡京为首的腐朽统治集团,蔡京、王黼先后任首相或太师、太傅,依靠宦官童贯、梁师成,以朱勔、李彦为爪牙,控制着整个徽宗时期的朝政,逢迎着臭名昭著的昏君宋徽宗,使北宋末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黑暗腐朽的时期之一。

蔡京等打着绍述新法的旗号,无恶不作,贿赂公行,卖官鬻爵,“三千索(“索”意与贯同),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巧立名目,增税加赋,搜刮民财。如和预买,原是官府春季预先出钱预买,民户夏、秋随两税纳绢,自愿进行的钱、绢贸易。后改为硬性分配给民户,预付的钱改为三分给钱、七分给盐。徽宗时先是不给盐,后又不给钱,完全成为民户新的赋税。又如盐茶官府专卖,徽宗时改为全面实行钞引通商,连茶笼、盐袋也规定向官合同场购买,除交纳通常的过境税和营业税等,还要交纳“头子钱”、“秤提钱”、“市例钱”等等。又如征收所谓经制钱,是“取量添酒钱及增一分税钱,头子、卖契等钱,敛之于细,而积之甚众”。苛捐杂税,积累了大量财富,“今泉币所积赢五千万”,“于是铸九鼎,建明堂,修方泽,立道观”,大兴土木,不仅在宫城之北建筑稍小于宫城的延福宫和规模更大的艮岳,还乘机利用搜刮的民财大修各自的豪华宅第。为了阻止其他官员的议论,诏书也不依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复核、上奏后颁行的正规途径,而是请徽宗亲书后即颁行,称为“御笔手诏”,甚至请宦官杨球代书,号称“书杨”,以达到他们任意胡作非为的目的。

当蔡京受到群臣攻击而被迫罢官致仕时,王黼继而擅权,虽一方面罢除了蔡京施行的一些苛政,另一方面则更加紧搜刮民财,以供徽宗任意挥霍。蔡京当政时,重用苏州人朱勔主持苏州应奉局、杭州造作局,年复一年地强取民间奇花、异木、怪石。当时由十艘左右的船只组成的一个运输船队称一纲,大量的花石竹木由船队经运河运往都城开封称为“花石纲”,由于抢夺来的花石竹木数量之多,络绎不绝的花石纲船队,致使运河航道不畅而部分改用海运。应奉局的官吏在抢夺民间花石竹木时,乘机敲诈勒索,逼得民户拆房毁屋,甚至卖妻鬻子,倾家荡产,民怨沸腾,终于爆发了规模巨大的方腊起义。

徽宗初年,宦官杨戬先设“稻田务”,开始在汝州(今属河南)立法,可以种稻的田土,收索民户田契,辗转追寻,直至无契可证,将超出原始田契的土地称为公田,种植户即作为佃户,须交纳公田钱,继而推广至黄河中下游及淮河流域。又设“营缮所”,检括公田。后皆并为“西城所”,所有荒地废田都作为公田,强令百姓承佃,交纳公田钱。宣和三年(1121)杨戬死后,宦官李彦继任,更为凶狠残暴,凡民间好田,指使他人诬告为荒田,田主虽有地契也无用,即括为公田,甚至鲁山(今属河南)全县的农田都被朱弁括为公田,原业主即作为佃户,许多投诉者受刑致死。弥漫数百里的梁山泺(泊),是济州(今山东巨野)、郓州(今东平)数县沿湖渔民赖以生存之所,也被按船只强行收取赋税,逃税者按盗匪处罪。在李彦及其党羽的摧残之下,北方也是民不聊生,小规模起义不断发生。

宋江起义

宣和元年(1119)宋江起义于河北路,同年十二月已发展为有一定规模的农民起义军,被称为“河北剧贼”,北宋朝廷曾下诏进行招降。但宋江未受招安,而是于次年转战南下京东路,被称为“京东贼”,活动于青、济、郓、濮(今山东鄄城北)诸州境内。这时南方的方腊举行起义,发展迅猛,亳州(今属安徽)知州、前执政侯蒙上书称:“(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徽宗即任侯蒙为梁山泊附近的东平府(郓州)知府,负责招安宋江,侯蒙未及到任即病死。南宋时传说宋江起义军在梁山泊活动,可能就在这个时期。

其后宋江移军南下,沂州(今山东临沂)知州蒋圆假作同意起义军借道而袭击南下的宋江起义军,起义军遭受较大损失后,“北走龟蒙间”。宣和三年初,宋江起义军南下淮阳军(今江苏邳县南),朝廷派官军追击,起义军继续南下,进入淮南路楚州(今淮安)地区,又被称为“淮南盗”。起义军转而北上,途经沭阳时,遭到县尉王师心邀击,略有损失。二月,在海州(今连云港市区西南部)为知州张叔夜“伏兵乘之,擒其副贼,(宋)江乃降”。而另一种记载是宣和四年夏季,折可存在参与镇压方腊起义军之后,又“奉御笔,捕草寇宋江”,宋江向何人投降,已无从考证。

李若水在《捕盗偶成》中,记载了宋江投降后的简况:

去年宋江起山东,白昼横戈犯城郭。

杀人纷纷翦草如,九重闻之惨不乐。

大书黄纸飞敕来,三十六人同拜爵。

狞卒肥骖意气骄,士女骈观犹骇愕。

宋江起义军的规模虽不大,但战斗力较强,活动的地区离首都开封又较近。起义军的三十六个将领投降后又同日封官,在首都行进时趾高气扬的神情,给居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关于宋江起义军三十六个将领的传说、画像、说唱曲艺、话本小说的传播在南宋时已是名闻遐迩,元末明初的《水浒传》更使宋江之名妇孺皆知。

方腊起义

北宋末年农民起义中规模最大的是方腊起义军。方腊是两浙路睦州(今浙江建德东北)青溪(今淳安西)西部山区的帮源洞(通峒,指山谷地区)漆园主(一作佣工),屡遭“造作局”酷取,他利用包括明教(摩尼教)等各种秘密宗教组织起义,为里正发觉,遂杀里正而于宣和二年(1120)十月起义,次月即建立政权,首先攻占青溪县城。深受“花石纲”之害的两浙人民纷纷响应,起义军随即攻占睦州、歙州,消息传到首都开封,徽宗立即派亲信宦官、知枢密院事(最高军事长官)童贯统率数十万原准备攻辽的大军,迅速南下,而起义军差不多与此同时,已攻占两浙路首府杭州(今属浙江),方腊拒绝部属关于北上抢占江宁,控扼长江天险抗击官军渡江的建议,而是主力南下,先后攻占婺州、衢州、处州(今丽水西)等地。

北宋官军于宣和三年正月,受命首先抢占江宁、润州。当正月下旬,北上的东路起义军围攻秀州(今浙江嘉兴)之际,东路官军也到达秀州,起义军在官军的内外夹击下退往杭州,二月中旬官军攻占杭州。北上的西路起义军,先后受挫于旌德、宁国、歙州。三、四月之际,官军又攻占衢州、婺州等地。四月中旬,方腊放弃青溪,退回西部山区帮源洞,帮源洞在东西两路官军的夹击下,激战数日后起义军战败,二十六日,方腊为官军小军官韩世忠所俘,起义失败。起义军的余部转战于浙东地区,至八月间,才最后失败。方腊被俘后被解往首都开封,于八月下旬被杀害。

北宋朝廷虽然镇压了方腊起义,但并没有吸取教训,革新政局,而是更为黑暗腐败,其时距北宋被金灭掉不过5年左右。

更多文章

  • 北宋宰相晏殊之子晏几道的坦荡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晏几道是晏殊的儿子吗,北宋词人晏殊与晏几道,晏殊晏几道的诗歌思想

    晏几道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道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晏殊子女很多,公元1055年,他去世时还有三男四女七个子女未成年,晏几

  • 他是皇太极最猛的儿子,毁大明边墙,若没有多尔衮,他早已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多尔衮为啥不恨皇太极,皇太极杀多尔衮母亲,多尔衮保护皇太极

    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明万历三十七年出生,他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一子,那是个战乱四起的年代,皇太极正准备攻打明朝。豪格非常的厉害,武艺惊人,早年时期他就跟从其父皇太极征讨蒙古董夔、察哈尔、鄂尔多斯等部,几场仗下来都有战功,努尔哈赤很欣慰,封了他为贝勒。在宁锦之战里面,豪格表现的和你厉害。豪格在锦州与明军

  • 她13岁嫁给乾隆,一生未受宠活到92岁,最终成了后宫的胜者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正史上乾隆最爱的女人,乾隆一生的婚姻,乾隆一生最痴迷的女人

    大家好今天小编跟大家讲一个关于女人的故事,她13岁嫁给乾隆,一生无宠活到92岁,最终成了后宫的胜者。想必许多朋友都看过《延禧攻略》这部电视剧可以说是非常精彩的宫斗戏了,女主角巍璎珞可以说凭借自己的胆量和智慧从一个小小宫女渐渐坐到皇贵妃的位置。可小编从资料里了解到的是巍璎珞她是乾隆的令妃,在其去世后才

  • 孝庄为何死也不敢嫁多尔衮?顺治一举动打脸孝庄,可谓杀人诛心!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如果孝庄嫁给多尔衮还会有孝庄吗,孝庄骂顺治完整版,顺治的母亲孝庄太后

    众所周知,皇太极死后,并没有立太子,所以当时多尔衮和豪格争得很厉害。多尔衮有两白旗,豪格有两黄旗,旗鼓相当,代善不管事,代善的儿子他们是支持多尔衮的,多尔衮的实力强大,阿济格和多铎想拥护多尔衮称帝,一度给豪格造成了很大的阻力,孝庄的儿子福林按照正常来说,是不该当皇帝的,所以孝庄也只能尽力讨好多尔衮兄

  • 乾隆对富察皇后的回忆,是真爱,看完令人扎心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乾隆怀念富察皇后,乾隆和富察皇后电视剧,延禧攻略富察皇后死后乾隆绝望

    比如在有一集中,留宿长春宫的乾隆早早起来,富察皇后耐心的给他戴上各种玉佩,而乾隆还是一副没有睡眼惺忪的样子,一看就还是没有睡醒,口中还喃喃道:不想去上朝。看着乾隆的这个样子,简直就是一个小孩子,也许只有在皇后面前,他才能如此吧。而面对皇帝的撒娇,温柔的皇后来了一个捧脸杀,对乾隆规劝起来,称其是明君,

  • 乾隆心中的“白月光”,虽然早逝,史学家:却让乾隆念了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乾隆最可怕的三个秘密,乾隆功过是非深度解析,乾隆的一生主要成就

    富察还有一个弟弟,姐弟两个从小就很优秀,受到父母很好的教育。在她十几岁的时候,被雍正挑中,把她嫁给了自己的儿子弘历。两个人在王府的时候就很相爱,每次去拜见雍正的时候,雍正都要夸赞一下富察皇后。后来雍正去世,弘历上位,富察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皇后。有史料记载,富察皇后从不在意后宫争宠,人也善良大方,做任

  • 刘墉上朝故意将衣服反着穿,和珅告状却被乾隆罚款,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墉第一天上朝就让和珅脱靴子,纪晓岚刘墉和珅同台,刘墉抓了和珅和皇上

    和珅是历史上出了名的大贪官,乾隆一直都知道和珅贪污但是却没有杀他就是因为和珅会做人,而且还经常的拍乾隆的马屁,关键是和珅贪污的钱财,还有很大的一部分都给乾隆皇帝花了,所以这也是乾隆容忍和珅贪污的原因,不过和珅的做法就引起了很多大臣的不满,其中刘墉就一直和和珅不对付,有一次刘墉就故意将衣服反穿,和珅

  • 在《雍正王朝》中,康熙为何要给身为御前侍卫的张五哥面子,放出了胤祥?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雍正王朝康熙给张五哥天大的面子,胤祥死后雍正有多悲痛,年羹尧斩雍正御前侍卫

    张五哥是康熙的御前带刀侍卫,剧中忠义和孝顺的化身。本是个江夏镇的小佃户,十三爷等人路过江夏镇时与其结缘,为人仗义帮四爷等处理前来刺杀的人。后因刘八女和任季安威胁,被迫替他们顶罪被打入京城死牢问斩。为免父亲被报复宁死不肯翻供,幸亏妹妹啊兰找了十三爷,揭开刑部冤案。被康熙出手相救念其孝心和忠勇,被破格提

  • 他是清朝第一绿帽大臣,一生屡建奇功,为乾隆守护江山,还养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乾隆大臣排名一览表,乾隆大臣王杰简介,乾隆请大臣吃胙肉

    读书观史,谈古论今,传承人文,守望正义。欢迎来到,吹牛的猩猩吹历史。要说清朝有哪些有趣的皇帝,乾隆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乾隆自幼就风流倜傥,而且博学多才,对自己也是自信满满。他这一生不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还流传下来很多风流故事,最著名的一段就是他和清朝大臣傅恒妻子的事。傅恒可以说是清朝最著名的

  • 朱高炽好不容易当上皇帝,为什么登基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朱高炽

    朱高炽,即明仁宗,明朝第四位皇帝,他是明成祖朱棣的长子,生母是仁孝徐皇后,在位共十个月,年号洪熙。年少时期的朱高炽,是一个十分儒雅以及仁爱的人,所以深得父亲的喜爱。但是唯一的缺点就是朱高炽太胖了,胖到什么地步呢?自己走都走不动,一定要在两个内侍的左右搀扶之下才能够行动,真的是非常的不方便。而史学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