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最忌惮的战将是谁?实力不亚张辽,离奇身亡或因司马懿!

诸葛亮最忌惮的战将是谁?实力不亚张辽,离奇身亡或因司马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381 更新时间:2024/2/6 13:18:18

张郃作为历经曹魏三代的元老级人物,在魏明帝时期应对蜀汉北伐时曾一度频繁出镜。小说《三国演义》中,张郃之勇武在应对蜀汉北伐时愈发突显,并为蜀汉方面所忌惮。小说第九十九回,张郃奉司马懿之命前去劫蜀军营寨,被诸葛亮识破并重兵包围,但张郃在被围困后锐气不减,而是在万军之中往来冲突,最终不仅自己冲出重围,还返身救出被困的同伴戴陵,几番冲杀,张郃“英勇倍加”,蜀军“无人敢当”,以至于诸葛亮都感叹张郃之勇,认为张郃必为蜀军北伐之拦路虎,并暗下除去张郃之心[1]。蜀汉方面对张郃的忌惮,在历史上也有相应的依据,《三国志张郃传》载:“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不过,历史上张郃的长处似乎不在勇武。那么,历史上作为曹魏宿将的张郃在应对蜀汉北伐时表现究竟如何,本篇笔者就将对此进行盘点。

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春,诸葛亮率军首次北伐,曹魏方面因缺乏防备,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骚动,关中响震,但曹魏的君主曹叡在面对蜀汉的军事行动时表现冷静且反应迅速,其即刻授命张郃都督陇右军事,率领步骑五万西援。张郃接到任务后不敢怠慢,一刻不停地奔赴陇右,由于行军迅速,张郃率部先于蜀汉军队抵达陇口,取得了战斗的主动权。史载,张郃所部与蜀汉的马谡所部在街亭交战,马谡由于经验不足,“举动失宜”,张郃乘势切断蜀汉军队的水道,一举击溃街亭的蜀汉军队。街亭战后,张郃随即进军平定南安、天水、安定三郡,诸葛亮被迫全线撤退,蜀汉方面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战后,张郃因表现突出受到曹叡下诏褒奖并增邑千户。

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冬,诸葛亮率军第二次北伐,蜀汉军队急攻陈仓,曹叡急诏驻扎方城的张郃回京并询问御敌方略,张郃从容指出蜀汉军队粮草不足,难以持久,粮尽必然撤军,结果诚如张郃所料。战后,张郃被加封为征西车骑将军。

曹魏太和四年(公元230年),曹魏大司马曹真力主伐蜀,曹魏军队分道而进,张郃率军由子午道入蜀[2],后因暴雨,曹魏军队行军困难,被迫撤军。

上述几个时段张郃的总体表现可谓其为将生涯中的高光时刻,尤其是在应对蜀汉方面建兴六年(公元228年)发动的两次北伐时,张郃的表现均十分抢眼。

蜀汉前期的几次北伐,由于经验不足且军力较弱,在面对张郃这样老道的将领时吃了不少亏。张郃曾多次参与对蜀汉的战争,有丰富的对蜀汉作战经验(当然,客观来说,有部分是战败的经验,这也使得张郃在此后对蜀作战时有时变得过于谨慎,如:街亭之役,蜀汉的王平收拾败军“鸣鼓自持”,张郃在获胜的前提下疑其有伏兵,未敢追击以扩大战果),其对陇右地区的战势和蜀汉军队的活动规律亦颇为熟悉,故在应对蜀汉第一次北伐时,张郃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控制陇山隘口才是陇右攻防的要点,为此不惜一切急速行军抢占先机。在应对蜀汉第二次北伐时,又能针对蜀汉军队动向,准确预言蜀汉军队将因为粮草不济而被迫撤军。

不过,随着形势的变化,虽然张郃在应对蜀汉前期的北伐时表现抢眼,但在感受到为将生涯最高光的时刻之后又立刻遭遇到了拐点。

蜀汉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诸葛亮率军发动第四次北伐。由于一直负责对蜀战争的曹真病重,曹叡改派司马懿负责对蜀战争,张郃受其节制。与其此前应对蜀汉北伐不同,张郃在应对蜀汉军队时表现显得吃力,其战果也大不如从前,先是张郃在被分遣围攻王平部时不能取胜[3],后是在追击撤退的蜀军时在木门道中伏身亡。

在笔者看来,张郃在蜀汉第四次北伐时表现不如从前大抵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曹魏方面对蜀作战的军事主官改变,致使同僚间默契不再。史载,司马懿上任后与张郃就战略上发生了分歧,张郃吸取应对蜀汉第一次北伐的经验,主张“分兵驻雍、郿”,以此防备蜀汉军队再从南侧翼出击,结果未被司马懿采纳。后张郃针对司马懿时时尾随蜀汉军队的被动战法,又提出分兵袭击蜀汉军队后方的策略,司马懿亦未采纳。军事方略的分歧,容易导致曹魏军队上下无法形成合力,减损其战斗力,还容易引发将帅之间的嫌隙。胡三省就针对此评论:“(司马)懿实畏亮,又以张郃尝再拒亮,名著关右,不欲从其计。”(笔者按:此后司马懿派遣张郃前往追击蜀军致使张郃在木门道中伏身亡,虽然不至于上升至阴谋论的层面,但多多少少亦反应了司马懿和张郃间存有嫌隙)。另一方面,蜀汉军队的成长速度大大出乎张郃乃至曹魏方面的预料。蜀汉军队在第一、第二次北伐时战斗力偏弱,而在经历了数年历练后,竟在第四次北伐与曹魏主力交战时,一战斩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战斗力大幅提升,如此脱胎换骨的变化实令人始料未及。此外,客观上张郃此时已年过花甲(笔者按:根据张郃本传其“汉末应募讨黄巾,为军司马,属韩馥”的记载大致推知),其精力亦大大衰退,故也难以适应和应付迅速变化的环境,在面对曹魏新任的军事主官和战斗力大幅提升的的蜀汉军队时,张郃颇显示出力不从心的无奈状态。

张郃在应对前几次蜀汉北伐时确有亮眼表现,但随着曹魏方面统帅的变动、蜀汉军队的不断成长以及张郃自身因年龄增长所导致的精力衰退等综合原因,张郃在迎来自身的高光时刻后又迅速遭遇拐点,最终以殒身木门道的方式悲怆收场。纵观张郃一生,其遭遇的人生拐点并不算少,令人观之不免有悲凉之感。在曹魏“五子良将”中(其余四位分别为张辽徐晃于禁乐进),虽然张郃并非最出色,但其经历相对丰富,在起起伏伏中,却也彰显了一代名将的风采!

[1]《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诸葛亮大破魏兵 司马懿入寇西蜀:“孔明在山上,见郃在万军之中,往来冲突,英勇倍加,乃谓左右曰:‘尝闻张翼德大战张郃,人皆惊惧。吾今日见之,方知其勇也。若留下此人,必为蜀中之害。吾当除之。’”

[2]《三国志 后主传》:“(建兴)八年秋,魏使司马懿由西城,张郃由子午,曹真由斜谷,斜,余奢反。欲攻汉中。”

[3]《三国志 王平传》:“九年,亮围祁山,平别守南围。魏大将军司马宣王攻亮,张郃攻平,平坚守不动,郃不能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备能建立蜀国,打仗和运用计谋并不擅长,这个技能帮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像“领导有方”“精明能干”“高瞻远瞩”等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好的领导,现在这个时代,当领导不仅具备自己从事行业的专业能力,重要的还是要懂得如何管理人才。就有着这样一句话,专业不一定是最强,但是人员安排一定和合理。所以领导必须要有一颗八面玲珑心,时刻关注手下的动向和把话说好,这也是所谓的高情商。那么这

  • 千古一帝秦始皇,统一天下时才39岁,晚年他为何喜欢上旅游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千古一帝秦始皇历史简介,秦始皇千古一帝之路,永载史册的千古一帝秦始皇

    后世有很多的皇帝把自己比肩为秦始皇,但真正能够达到始皇帝这个高度的几乎没有,因为他虽然被很多人评价为暴君,不过秦始皇完成了所有人都没有做到过的事情,就是第1次统一了中国,首次实行了中央王朝封建制度,奠定了华夏民族的基础。39岁傲视四方一般古代的开国之君都要经过很多年的战争,基本当上皇帝已经是白发苍苍

  • 李白抒情的诗不少,但这首诗开头前两句,就让人欲哭不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白的抒情的古诗八句,我欲乘风向北行李白的诗,李白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虽然李白在朝堂上不得志,但即使他在困境中也一直在用诗歌鼓励着当时的百姓,以及现在的世人。令人惋惜的是,李白写了万余首诗歌,但经过了几千年后却只遗留了一千四百余首。我们从会说话时起,就已经在背诵李白的诗歌了,相信绝大部分人的诗歌启蒙都是《静夜思》。那我们今天就赏析李白的另一首诗歌,这首诗也被收录在语文

  • 李白曾为杨玉环赋诗称赞,李白是否对杨玉环真的有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白赞美杨玉环,杨玉环秘史杨玉环母亲,李白和杨玉环第1部分

    李白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在唐朝三大诗人里边,他的名气是最大的,李白因为户籍的问题,一直无法参加科举考试,后来还是唐玄宗听到了李白的名声,于是将李白召进宫,担任翰林待诏,这是一个六品官,虽然不大,但是离皇帝比较近,皇帝很器重李白,经常宴请他,而且给于了李白很高的尊重。李白在皇宫有些恣意妄为,这些事情唐

  • 李白父亲为何时隔七年才给其子取名为李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白父亲资料简介,李白的资料和李白古诗,谁演的李白最像李白

    据说李白从小就非常聪明可爱,人人看到了都喜欢。在抓周的时候,他父亲为李白准备了很多的东西,但是李白一下子就抓住了一本诗经。这让李白的父亲非常高兴,读书是一个正经出路。古代对读书人都是非常尊敬的,不然也不会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说法了。李白的父亲对李白寄予了很高的厚望,就想着要为儿子取一个响亮的好名

  • 李白曾顺手救下一人,此人后来拯救了大唐王朝,他究竟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白的历史背景资料,张大春大唐李白,大唐不夜城与李白对诗

    传说在郭子仪20岁在河东(今山西)服役时,曾犯过军纪,按朝廷律令应处斩。刚好在押赴刑场的途中被当时著名的诗人李白发现,李白见他相貌非凡,临危不惧的样子,感到很可惜。他认定这个人将来一定会大有造化,会成为一个国家的栋梁之才,于是便以自己的官职担保,救下了这条年轻的性命。后来,著名的“安史之乱”爆发,安

  • 李白的才华,放到现在相当于什么学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白的才华到什么地步,李白的才华完整版,李白苏轼谁更有才华

    等于说李白也就是接受了最普通最平常的教育成长起来的,如果放到现在的话,个人感觉差不多就是本科的水平。这是现在比较普遍的水平。李白的文学修养很高,所以十有八九修的就是中学系了。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因为写出了好作品,被大家广泛知道。如果李白的年代有自媒体,大概随便一篇文章都是十万、百万的浏览量了。李白的

  • 李白没什么像样的工作,有什么本钱游山玩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白为什么可以到处游山玩水,李白变成女生被韩信抱走,李白最好诗十首

    其实主要是因为他的才华非常了得当,他缺钱的时候随便写一首诗就可以贩卖很多钱了。再加上李白虽然说没什么正经工作,但是他的家里人却都是有正经工作的,他的父亲在以前是一个大商人,所以在李白少年时期绝对是不缺钱的。李白确实称得上是一个富二代了,所以说他的家底是很殷实的。就算李白什么都不做,只是一直坐吃山空,

  • 李白化身狄仁杰,又是查案又是谈恋爱,这部电影糟蹋坏了大诗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白和狄仁杰的黑历史,狄仁杰客栈查案完整版,哪部电影里有李白狄仁杰

    若是说《妖猫传》当中,还有现实的话,那无外乎是因为大诗人白居易确实写过杨贵妃的诗篇,《长恨歌》更是经典名篇。反观这部《少年李白:花月离》,李白成了一个狄仁杰一样的人物,而且是武艺超群的,又是查案,又是谈恋爱的,好不快活。一部电影作品,烂不烂,看看片中的男女主角是否无缘无故地就恋爱,便是很好的破解法门

  • 李白和杜甫是好朋友,为何两人的结局大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白和杜甫的关系,春日忆李白杜甫全文,李白杜甫寻仙草炼仙丹

    小编认为,造成这样结局的原因,就是因为李白洒脱,而杜甫一生追逐名利,想要在朝廷有一席之地,没想到最后接连被贬,最后也是颓唐一生。李白潇洒一生,视名利为粪土李白一生桀骜不驯,他的字典里就没有随波逐流这种事,他的所有诗句中表达了一种倔强不服输的态度。就像他的《蜀道难》中的描写,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虽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