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丕篡汉,汉献帝为何不借机投靠刘备?第三个原因被大多数人忽视

曹丕篡汉,汉献帝为何不借机投靠刘备?第三个原因被大多数人忽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202 更新时间:2024/1/22 15:05:43

曹丕篡汉

在大众的印象中,曹丕篡汉似乎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然而事实上,曹家代汉,并非一帆风顺!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几乎人尽皆知,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曹操此举行为的背后,也给自己埋下了巨大的风险。经过董卓之乱后,汉献帝原本以为王允可以力挽狂澜,哪知道王允不是李傕郭汜的对手,汉献帝再次沦为别人手中的傀儡。幸运的是,李傕郭汜等人的军事能力虽强,但没有处理朝政的能力,所以在这一时期,汉献帝也算是勉强掌权了。不过李傕郭汜等人的理政能力实在太差,最终汉献帝只能冒险离开长安,返回洛阳。

汉献帝离开长安后,曾命令汉朝旧属前来依附,然而根本没人理汉献帝,最终还是曹操率军前来洛阳,给了汉献帝一顿饱饭。在汉献帝眼中,曹操这种雪中送炭的行为,证明了其对大汉的忠诚,于是他开始和曹操合作,给予了曹操极大的声望,希望曹操能够帮助他匡扶汉室!

然而曹操乃是一代枭雄,他又怎么甘心把权力让渡给汉献帝呢?于是双方最终爆发了冲突。当时汉室的规矩是,外臣觐见皇帝,必须取下武器,而当曹操取下武器去面见汉献帝时,汉献帝直接对曹操动武了。他让手下用斧钺架着曹操,威胁曹操要好好的为自己效力,早日匡扶汉室,否则两人就直接分道扬镳!

事实上,汉献帝的这番行为,就是让曹操表忠心!而通过汉献帝的行为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汉献帝,其实还是有一定的军事实力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他才能威胁到曹操的生死,而自此事件以后,曹操虽然表面忠诚于汉献帝,但再也不敢单独去面见汉献帝了。汉献帝见曹操如此作态,心知曹操是铁了心不匡扶汉室了,于是在他的授意下,发生了好几次谋刺曹操的事件。甚至于说,当曹操身死以后,许都仍然发生了叛乱,可见汉献帝从始至终都不甘心成为一个傀儡,他仍然想要匡扶汉室,夺回大权!

总的来说,大众都低估了汉献帝的实力!不少人都认为汉献帝乃是一个没啥话语权的傀儡,但从史料的记载来看,汉献帝其实是有一定的军事实力的,只不过他的实力比曹操弱多了,最终失败了。而从汉献帝屡次授意手下拨乱反正,行刺曹操的行为来看,汉献帝也是一个颇有血性之人,他并不是一个懦夫!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汉献帝不满曹家且颇有血性,为何曹丕篡汉后,汉献帝不借机逃亡蜀中,投奔刘备呢?刘备好歹也是汉室后裔啊?

事实上,之所以会出现上述不合理的情况,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

一、曹丕在软禁汉献帝,不允许他离开

表面上来看,汉献帝只是一个傀儡,没啥实力,但事实上,汉献帝的作用,超乎众人想象!

汉献帝乃是真正的汉家天子,而当时的汉朝已经存在了四百多年,这四百年下来,众人对汉室的忠心,早已根深蒂固,没有人敢于真正的站出来反抗汉朝!典型的例子便是官渡之战中,袁绍在和曹操交战前,直接在檄文中说自己是奉诏讨贼,自己是以奉了汉朝天子的命令进攻曹操,自己占据了大义,这可把曹操给气惨了,因为大家都是体面人,不论背后的阴谋诡计有多少,在明面上,大家仍然是以汉室为尊的!

另外,曹操之所以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快速提升自己的实力,就是依靠了汉献帝的声望,汉献帝就是一块金字招牌,根本无人敢于正面对抗!当初的袁术,想要脱离汉朝,建立新的朝廷,直接遭到了众人的围攻,最终殒命,就是因为天下人的心中,还是以汉室为尊!

到了诸葛亮北伐时期,喊出的口号仍然是匡扶汉室,可见当时众人心中,对于汉室仍然是有一定的归属感的。当年王朗和诸葛亮对骂,惨遭诸葛亮气死,令众人叫好,然而细细分析起来,其实我们可以发现,诸葛亮之所以会赢,完全是因为他转移了话题,率先对王朗发动了人身攻击,真的讲道理的话,王朗其实是占据了上风的,因为汉献帝禅位于曹丕,确实就是汉家天命转向了曹家。

试想一下,如果当年曹丕不限制汉献帝的自由,任由汉献帝去投靠刘备,那么当王朗和诸葛亮对阵时,当王朗宣称曹丕占据天命时,汉献帝站了出来,直接宣布曹丕的罪状,将曹丕定义为乱臣贼子,那么王朗还能怎么说?汉献帝可是最正宗的皇帝啊!

所以说啊,汉献帝的实力其实被众人严重低估了,表面上看汉献帝就是一个傀儡,但是其背负的声望,其实可以逆转乾坤!曹魏之所以能够立国,就是因为汉献帝把皇位给禅让了出来,一旦汉献帝投靠了刘备,宣布曹丕是乱臣贼子,那么曹魏就失去了合法性,刘备的蜀汉将会成为天下最正宗最合法的汉朝!人心向背,到时候曹魏将会遭到天下人的唾弃,不再是蜀汉的对手!

二、去了刘备那里后,汉献帝仍然会是一个傀儡

汉献帝一生,大多数时间都是以傀儡的形势存在,即便他从曹丕手中逃脱,到了刘备那里,仍然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刘备不可能把大权让渡给汉献帝!

当然了,刘备也不可能会诛杀汉献帝,毕竟汉献帝这个金字招牌,可以很好的笼络人心,所以当汉献帝投靠刘备以后,刘备肯定会把汉献帝给供起来,但也仅此而已,汉献帝的处境不会比在曹魏那里好多少,因为刘备新建的汉室,继承人必须是刘备的血脉!

当时的刘封,能力是多么的强,结果最终却被刘备以莫须有的罪名诛杀,这其实就是刘备对蜀汉皇位的态度!很多人以为,刘备之所以杀刘封,是因为刘封不救关羽,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刘备之所以会诛杀刘封,乃是因为诸葛亮说了这句话。

《三国志》:申仪叛封,封破走还成都。封既至,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

仔细揣摩诸葛亮的说法,其实我们可以发现,刘备之所以诛杀刘封,乃是担心自己死后,没人能够控制得了刘封!刘封乃是刘备的养子,这个养子的身份和义子的身份不同,养子是需要改姓的,也是拥有继承权,也就是说,一旦刘封有非分之想,他完全可以和刘禅角逐皇位!而这,也是刘备诛杀刘封的理由!

说白了,刘备的皇位,乃是给自己的子孙留着的,任何敢于染指皇位之人,必将遭到刘备的无情打击!汉献帝虽然是原来的汉朝天子,但蜀汉乃是刘备所创,为了匡扶汉室的大业,刘备可以允许汉献帝做蜀汉的傀儡皇帝,但不可能允许汉献帝成为实际的掌权人!也就是说,汉献帝即便投靠了刘备,最终也会成为一个傀儡!

三、汉献帝心灰意冷了

年少的汉献帝,也曾志气高昂,想要扫灭权臣、匡扶汉室,为此他不惜对曹操进行死亡威胁,希望曹操回心转意,重新帮助自己匡扶汉室。然而多年的竞争之后,汉献帝发现自己的实力越来遇弱,曹家的实力越来越强,于是心里渐渐的产生了疲惫感,毕竟年纪大了,再也没有了当年的雄心壮志了,不愿意和曹家鱼死网破了,于是他最终选择了禅让,保住了自己的荣华富贵!

事实上,当时的汉献帝远远没有走上绝路,只要他愿意,曹丕就根本不可以篡夺汉室!只要汉献帝拿出自己的血性,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就是不愿意把皇位让给曹丕,那么曹丕也拿他没有办法。要是汉献帝还有魏帝曹髦的那种血性和手段,牺牲自己的性命,阻断曹丕的称帝之路,那么曹丕就只能悲伤弑君的狼狈名声,一辈子也不可能篡夺汉室天下!

说白了,汉献帝乃是众人认可的大汉天子,虽然他已经没有多少实力了,但是他仍然占据这大义,只要他宁死不屈,终曹丕一世也不可能篡夺汉室,他最多就成为另一个司马昭遗憾的是,汉献帝心灰意冷了,没有雄心壮志了,他没有选择鱼死网破,也没有选择投奔刘备,而是和曹丕达成了合作,换取了自己的一世荣华,令人感慨……

结语

总的来说,曹丕篡汉以后,汉献帝之所以不选择投奔刘备,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一、曹丕对汉献帝的管控非常严格,二、汉献帝去了刘备那里也会是一个傀儡,三、汉献帝已经心灰意冷了,没有了当年的雄心壮志!其中第三个原因常常被人忽视!

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留言讨论哦!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三国演义》)

更多文章

  • 关羽被杀的时候,刘备军队只相距20里地,刘备为什么不去救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备杀关羽的真正原因,关羽真的是被刘备害死的吗,刘备为什么要偷袭关羽

    《三国志》中记载:公元219年,十二月,关羽败走麦城,于临沮被马忠擒杀。 关羽败走麦城这件事,大家都知道,但很多笑话是我们不知道的事,关羽当时已经对刘备释放出了求救信号,而关羽距离刘备的一周军,也不过20公里左右。在如此近的距离情况下,刘备为什么不发出指令,来派兵救援,而是面对兵败,关羽选择了

  • 盘点东汉初年刘秀手下四大猛将,号称“四大先锋”,看你是否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秀手下的十大猛将,刘备最厉害的四大猛将,东汉刘秀底下最厉害的谋士

    铫期一、铫 (yáo)期(?—34),字次况,颍川郡郏县(今属河南郏县)人。东汉大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铫(yáo)期身材魁梧,容貌威严。他的父亲死后,铫期服丧三年,铫期至孝之名,闻于四方,乡邻都非常敬重他。到了更始年间,经冯异推荐,铫期投到刘秀麾下,刘秀很早就听说过铫期的忠孝之名,所以马上任命铫期

  • 此二人都是曹操的保镖,典韦进入曹操太庙,为何许褚没有进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典韦许褚徐晃能搭配吗,郭淮许褚典韦兵书,许褚典韦王元姬

    典韦和许褚都是超一流猛将,都是曹操最得力的保镖,两人都给曹操挡过“子弹”,但是两人死后的结局却大不一样。典韦于公元243年进入曹操太庙,然而和典韦一样勇猛的许褚却没有进入,这是为什么?依据相关史料,分析如下。其一,典韦死,许褚生。典韦和许褚两人都是曹操的保镖,都为保护主公曹操出生入死。典韦第一次救曹

  • 西汉最年轻将军,战场上让匈奴闻风丧胆,但却从不照顾自己的士兵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西汉抵抗匈奴的名将,匈奴最怕的五个将军,作战凶狠威震匈奴的西汉英雄

    汉朝的所有皇帝之中,除了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之外还能让我们印象深刻的就是汉武帝刘彻了。刘邦给我们的印象就是他和西楚霸王项羽之间为了整个天下的相互较量,汉武帝刘彻则是因为他为了保住刘邦打下的天下和匈奴之间的较量。说起抵御匈奴我们就不得不提汉武帝刘彻身边的两员大将霍去病和卫青。今天我们就来讲讲霍去病的故事

  • 秦国诸多将领之中,他从未有新奇战法,却是逢战必胜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分享一招波段必胜战法,秦国战法,擒龙战法十大必胜绝技

    [var1]还有赵国的赵奢,狭路相逢勇者胜就是他的标志。凡此种种数不胜数。但是在战国末期却还有一个人,他从没有吃过败仗,但是他的战法却从来没有新奇过,没有很独特的地方。可是即使是这个样子,在战国时代只要是他领兵作战的战争就从来没有失败过,这个人就是王翦。[var1]秦国是个盛产名将的国家,而且秦人本

  • 再好的阵法也要等待时机,燕国君臣就亲手为田单创造了复国的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田单复国的最佳时间,战国篇田单复国,田单复国的读后感100字

    [var1]那么为什么还说是燕国君臣给田单创造了复国的机会呢?实际上当时的齐国国内说是战火纷飞,但是齐国却并没有灭亡。当时身处齐国的民众虽然逃到了别的国家,国君也因为战争而死亡,但是齐国的根基还在,拥有战力的军队还在。当时的齐国虽然场面混乱但是却并没有因为一场战斗还导致整个国家直接崩溃。[var1]

  • 战国时期楚国军事力量强大,强军变法却为何胎死腹中?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战国时期楚国两次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完整版,楚国变法人物名单

    [var1]按理来说,这样的国家应该会对强军的变法非常热衷,但是事实却恰好相反:楚国从君主到王公大臣对于变法都是一致的反对。吴起就曾经在楚国掀起过一场强军变法,但是最终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吴起不仅仅是变法没有成功,甚至到了最后连自己的生命都没有能够保住,最终在异国他乡的楚国身首异处。可是为什么楚国如

  • 齐王建为何不动兵而降?只因为看中秦国许诺的五百里封地?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齐王建简介,齐王建后人篡夺大汉,各朝齐王的封地

    [var1]但是齐国却是什么都没做的,对于秦国对齐国所做的一切都是听之任之,尤其自从田建继位之后,齐国就完全从战国的战场上消失了,再也没有打过一场战斗,也没有参与过一次合纵,更没有帮助过任何一个国家,齐国的灭亡可以说是完完全全悄无声息的,而最终秦军攻破齐国都城之后,齐王田建也是选择了不战而降。[va

  • 战国时期燕国积贫积弱,可为什么没有过早被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战国燕国最强盛时期,战国风云之燕国,战国的燕国怎么来的

    [var1]楚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各个世家大族拥有相当大的权力和军事实力,战国末期,即便是秦国也曾经在楚国手里吃过大亏。齐国政治安定又濒临东海,一直与秦国交好而且经济富庶百姓团结。韩国有天下最大的铁山,又与赵国魏国同出晋国有一定的外力资源。赵国军事实力十分强大,后期甚至可以单独抗秦。[var1]凡此

  • 楚怀王的悲剧,六国必亡的缘由, 合纵连横下的国家抉择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楚怀王简介,项羽杀楚怀王完整视频,楚怀王是芈月的哥哥吗

    [var1]而作为守势一方,东方六国,齐国最富强,楚国疆域最大,其他几国也各有国情。面对秦国的日渐壮大,隐隐有吞并天下之意,六国又怎么会束手就擒?但其中楚怀王的悲剧,却让我们从侧面看见了六国必亡的缘由,一个国君,一个国家的抉择,在历史的洪流之下有时候就是至关重要的,甚至于是影响性的。[var1]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