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清简史:一口气看完清朝历史

大清简史:一口气看完清朝历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680 更新时间:2024/2/17 14:12:22

从顺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关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清王朝统治全国共268年。

自此之后,中国脱离了封建帝制而转入了民主革命时期。清王朝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盛衰隆替,风云变幻,它的崛起为封建社会注入了新的生机,它的衰落又导致了封建社会的瓦解。

皇帝是封建王朝政权和神权的象征,是王朝最高统治者,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整个来说,清朝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顶峰时期。

皇帝掌军国大权,举凡军事、政治、经济、科举、法制、外交等方面的大政方针无不由他决定。皇帝与这个朝代的兴亡,关系十分密切,所谓“一言兴邦,一言废邦”,并不完全是夸张。

清朝共12个皇帝——入关前的两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入关后10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每个皇帝都有年号,这些年号都暗含美好的意思。但是清太宗皇太极有两个年号:先叫天聪,后来改元叫崇德。在这个特定时代中的十二位皇帝,自然有开国之君,治世之帝,也有平庸之君,堕落之帝。

一、太祖努尔哈赤(在位时间:公元1616年—公元1626年)

清太祖努尔哈赤是女真酋长猛哥帖木尔后裔,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家庭。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不屈奋起,以父、祖遗甲13副起兵,“自中称王”。

他率领八旗子弟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临大敌不惧,受重创不馁,以勇悍立威,受部众拥戴,历时30多年,统一女真各部,推动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和满族共同体的形成。

他创立八旗制度,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建立大金(史称后金),建都赫图阿拉城。

努尔哈赤兵势渐强,势力日增,天命三年(1618年)以七大恨祭天,誓师征明,攻占沈阳,进入辽河流域,迁都沈阳,开始为清王朝的建立艰苦创业。他实行“计丁授田”制,建立大贝勒共治国政制度。

二、太宗皇太极(在位时间:公元1626年—公元1643年)

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踔厉风发,将父业推向更高阶段。即位不到10年,皇太极就统一了整个东北,并南下朝鲜,西征蒙古,屡挫大明官兵。

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将族名改称“满洲”。他将满洲贵族部分奴仆编为民户,实行中央集权,控制正黄、镶黄、正蓝三旗,排除三大贝勒,获得独自南面权。

他效法汉族中央组织机构,设六部、内三院,建立起完善的中枢机构。他以武力征服了漠南蒙古和朝鲜,又雄心勃勃地挥师西进,兵锋所指,京畿震惊。

崇德七年(1642年)皇太极攻下松山、锦州,尽歼明军精锐,山海关外,东北地区除宁远四城外全部为清所有,为进军中原做好了准备。

皇太极博览群史,气度恢弘,军事上有勇有谋,政治上极富开拓精神,既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又十分向往汉族文化,兴利除弊,优礼汉官,堪称“上承太祖开国之绪业,下清代一统之宏图”的创业之君。他猝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宿愿。

三、顺治帝福临(在位时间:公元1643年—公元1661年)

清世祖顺治帝6岁即位,由睿亲王多尔衮与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实权掌握在多尔衮手中。辽东总兵吴三桂投降,多尔衮率兵入关,迁都北京,然后派兵镇压各路抗清力量,吸取明朝统治经验,建立起全国性的封建政权。

他完成了一系列治国的基础工程,例如仿效明朝制定职官,制定大清律等。他一方面免除明朝的三饷,安定民心,但另一方面则又实施5大弊政,加深了民族矛盾。顺治七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塞外。

14岁的福临提前亲政。少年天子顺治帝变多尔衮对西南农民和桂王的抗清力量一味镇压为镇压与诱降相结合的政策,终于消灭了西南抗清力量;对东南的郑成功则实行海禁,郑成功被迫迁往台湾,全国基本得到统一。

顺治帝天资聪颖,读书勤奋,他审时度势,对成法祖制有所更张,且不顾满洲亲贵大臣的反对,拨乱反正,倚重汉官,并学习先进的汉族文化。

为了使新兴的统治基业长治久安,他以明代兴亡为借鉴,警惕宦官朋党为祸,重视整饬吏治,注意与民休息,取之有节。顺治帝纠正多尔衮的5大弊政,安定了民心,发展了生产。

但他少年气盛,刚愎自用,急躁易怒,当他宠爱的董妃去世后,转而消极厌世,终于英年早逝,匆匆走完短暂的人生历程。他是清朝历史上唯一公开归依禅门的皇帝。

圣祖康熙帝、世宗雍正帝、高宗乾隆帝可同时而论,此三帝在位100多年,乾纲独断。

他们志存高远,励精图治,汉文化水平又高,是清兵入关后最有统治才能,功绩最突出的皇帝。

四、康熙帝玄烨在位时间(公元1661年—公元1722年)

康熙帝玄烨自幼勤奋好学,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在清除鳌拜,撤除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准噶尔叛乱等一系列军事行动中或御驾亲征,或决胜千里,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

他慎选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等,又反映了康熙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

五、雍正帝胤禛(在位时间:公元1722年—公元1735年)

雍正帝胤禛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会经济出现停滞的形势下登上历史舞台的。复杂的社会矛盾,为雍正提供了施展抱负和才干的机会。

他有步骤地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高瞻远瞩,又惟日孜孜,励精图治,在13年的统治生涯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为后代的乾隆盛世打下了扎实雄厚的基础。

他的历史地位,同乃父康熙和乃子乾隆相比,毫不逊色。尽管他猜忌多疑,刻薄寡恩,统治严酷,但比起他的业绩来,毕竟是次要的。

六、乾隆帝弘历(在位时间:公元1735年—公元1795年)

乾隆帝弘历即位之初,实行宽猛互济的政策,务实足国,重视农桑,在停止捐纳,平定叛乱,网罗人才,访求书籍等一系列治国举措中,充分体现了他的政治才能与文治武功。

乾隆帝精于骑射,向慕风雅,笔墨留于大江南北,还是一个有名的文物收藏家,清宫书画大多是他收藏的。他在位期间编纂的《四库全书》收书宏富,其卷数是《永乐大典》的3倍,成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总汇。

但乾隆为人重奢靡,晚年时国库财用耗竭,并重用贪官和珅,以至农民起义在其晚年层出不穷,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败。

三帝治国风格不同,康熙宽大,雍正严酷,乾隆宽严并用,但都能适应他们统治时期的实际情况。

三帝统治期间,先后通过剪除保守势力鳌拜,设置南书房、军机处,建立密折制度等措施,把皇权推向顶峰。三帝重视边疆的经营,实行恩威并施,因地制宜的政策。

三藩平定、台湾统一、噶尔丹和罗卜藏丹津叛乱的镇压、回部统一、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这些措施促进了边疆的稳定、王朝的安宁和版图的扩大(相对于明朝而言)。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平息叛乱,天山南北两路皆平,清朝疆域空前,形成统一巩固的多民族的幅员辽阔的封建帝国。

三帝重视治理黄河、海塘,奖励开荒,实行地丁合一政策,蠲免钱粮,减轻百姓负担,改革财政,推广作物,使农业生产获得较大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也都兴旺起来,财政状况不断好转,人口也增加很快。

康熙六十一年,户部库存800余万两,乾隆四十二年增至81824044两。文化事业大兴,文学、哲学、书画艺术和图书业历代很少能与之比美。从清除鳌拜的康熙八年到乾隆三十九年是清朝最辉煌的时期,被誉为“康乾盛世”。

由于国家渐强,从崇德二年到乾隆末年,周边10多个国家俯首称臣,先后成为清朝的藩属。

然而三帝也有一些错误做法。首先他们在思想上实行专制,推崇儒家理学,大兴文字狱,压制有反清思想的知识分子,迫使知识分子钻进故纸堆,脱离现实,抑制了社会的发展。

三帝统治期间尤其是乾隆朝,由于实行束缚自己的闭关自守政策,妨碍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妨碍了对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吸收。乾隆帝晚年生活奢侈,官吏管理不严。

雍正年间,尽管取消“耗羡”,实行养廉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薪俸过低的问题,有利于廉政建设,但始终没能刹住顺治以来就存在的贪污现象,反而愈演愈烈,出了像和珅那样在整个封建社会都少见的大贪官。

吏治败坏,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富者连阡陌,而贫者无立锥”。乾隆朝多次征伐,耗费繁巨,导致乾隆末年国库存银骤减,农村经济转衰,经制兵八旗和绿营的战斗力也大大丧失。

阶级矛盾加剧,乾隆朝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乾隆三十九年山东王伦起义,四十六、四十八年甘肃苏十四和田五领导的起义,五十一年台湾林爽文起义,六十年湖南、贵州、四川苗族起义。

仁宗嘉庆帝与宣宗道光帝两朝共55年。嘉道年间,官吏贪污,吏治日益败坏;自然灾害频仍,人口激增,土地兼并,教派、会党众多,社会矛盾尖锐。

清朝颓势形成,其标志是频繁的农民起义。陈旭麓先生说:“从白莲教起义这一年到道光二十年(1840年)的这四十四年,《东华录》所记起义共九十三次。这些起义标志着清朝的封建统治已由盛变衰。”

七、嘉庆帝顒琰(在位时间:公元1796年—公元1820年)

嘉庆帝是一位勤政图治的守成之君,他亲政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改变乾隆后期的种种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他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清代中衰之势。

对一大批“尸禄保位”的官僚嘉庆帝只能警告恫吓,最终徒呼奈何而已,他始终开不出一个根治日趋严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药方。他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认识,但一个日趋衰弱的封建制度的古老国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对付外来侵略者。

八、道光帝旻宁(在位时间:公元1820年—公元1850年)

才智平庸的道光帝徒以俭德着称。他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守其常而不知其变”。来自东南海上的鸦片流毒和英军入侵,使他寝食不安。

他想严厉禁烟,也曾下决心抗击侵略者,但他不知英国来自何方,不知殖民主义为何物。他平素无知人之明,临危无应变之策,以至战守茫然,毫无方略,只能在自恨自愧中顿足叹息。

道光二十年,大清帝国终于为英国的坚船利炮所破,道光帝成为第一个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清帝。清朝的外交政策从此由自主转向妥协投降,中国从此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鸦片战争结束后,道光帝仍没吸取教训,没有创意改革。要说有变化的话,那就是《南京条约》签订后,实行五口通商,清政府不得不设立了五口通商大臣,闭关自守政策再也没法坚守下去了。

道光帝秉政30年,朝纲独断,事必躬亲,但内政事务,如吏治、河工、漕运、禁烟等均无起色。勤政图治而鲜有作为,正是他一生的悲剧。

文宗咸丰帝、穆宗同治帝、德宗光绪帝和宣统帝是清王朝最后四个皇帝。他们在位期间,主要发生了三个方面的大事。

首先是列强频频侵略中国,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中法战争(1883~1885年)、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战争(1900年)。

其次是王朝内部斗争和为了自身的生存而进行的改革。内部斗争有北京政变(1861年)、恭亲王奕与全体军机大臣被慈禧太后逐出军机处(1884年);改革有同光时期的洋务运动,戊戌政变(1898年)和新政(1901~1911年),总理衙门的设立,闭关自守政策被迫取消,大量举用汉人督抚。

再次是人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太平天国起义(1851~1864年)、捻军起义(1851~1888年)、义和团运动(1899~1900年)和辛亥革命(1911~1912年)接连不断。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后推翻了清王朝。

九、咸丰帝奕泞(在位时间:公元1850年—公元1861年)

咸丰即位时,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起义在广西紫荆山前金田村爆发。曾国藩领导的湘军,勾结列强,镇压了太平天国。但接踵而来的英法联军之役,迫使咸丰逃往热河承德。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圆明园被毁,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

咸丰在位11年,民怨沸腾,“大局糜烂,不可收拾”,他往往中夜彷徨,一筹莫展,于是颓废起来,贪恋女色,戕害了身体。志高才疏的咸丰帝陷于祖制,忧虑终生。

十、同治帝穆宗载淳(在位时间:公元1861年—公元1874年)

同治帝在位14年,在此期间,清朝政府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镇压了太平天国等一系列农民起义。为挽救清朝灭亡,慈禧太后支持洋务运动,发动了新政,最后还实行了宪政改革。

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建设,新政对中国的政治进步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是亡羊补牢,不能挽狂澜于既倒。

宪政改革促进了中国法制的进步,使中国民主建设开了步,但“皇族内阁”的产生使宪政改革最后破产,立宪派从拥戴朝廷走到了它的对立面,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但这些与同治皇帝都没多大关系,当时的统治者实际上是慈禧。载淳幼年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顽童,作为一个皇帝,确实辜负了朝野上下对他的殷切期望。亲政2年后,他死于天花。

十一、光绪帝载湉(在位时间:公元1874年—公元1908年)

光绪帝19岁亲政,他富有年轻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有振兴大志,“不甘作亡国之君”,支持康有为戊戌变法,一度成为维新派心中的“救世主”。

但变法危及封建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以慈禧为首的清室贵族的阻挠。戊戌变法的失败,使清王朝改变旧章的一线生机被扼杀。光绪帝没有勇气冲破封建伦理思想的束缚,“天颜戚戚,常若不悦”,心境悲怆。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慈禧只好携光绪帝仓皇逃到西安。义和团运动后,各地反清武装起义此起彼伏,民主革命思潮在全国广泛传播,清王朝濒于覆灭的边缘。

十二、宣统帝溥仪(在位时间:公元1908年—公元1911年)

在位3年的宣统帝还是孩子,晚清实权长期为慈禧太后篡夺,最后三四年则落在载沣和隆裕太后手里。

孙中山倡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条件日趋成熟,清王朝的败亡已经不可逆转,清廷只得以光绪帝的未亡人隆裕皇太后和末代皇帝宣统的名义颁发退位诏书。

1931年溥仪在侵华日军策划下被挟持至东北,1932年3月出任日本傀儡政权“满洲国”执政。日军战败后被俘,溥仪经改造,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协委员。

比较而言,清朝十二帝中,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和前期的乾隆帝,是艰苦创业、励精图治之帝。

他们有气魄、有能力,善于学习先进的汉族文化,制定的政策多数比较适合国情,促进了政治、经济、军事等发展,使清王朝从地方政权发展为全国性的政权,并使王朝发展成为一个强盛的封建帝国。

但是从顺治帝开始,因为死守自然经济和长期坚持闭关自守政策,限制了中国的发展。自乾隆朝晚期起吏治逐步败坏,而皇帝或纵情挥霍,或株守平庸,或贪恋女色,或只作偶像而已。

清朝的兴亡,除与十二帝有关外,应当说还与慈禧太后有关。咸丰帝死后,慈禧发动政变,诛杀肃顺,终于实现了“垂帘听政”。在这以后的近50年里,她独断朝纲。

在此期间,地球上的许多国家科技发展,经济繁荣,政治改良,而中国却被这样一个充满权力欲的女人把持着,死气沉沉,发展迟缓。

为了一己私利,她施展阴谋,倒行逆施,置民族的利益于不顾,她死后3年清王朝国破家亡,给我们民族留下了沉重的包袱。

此外,清朝的兴亡还与其他因素有关。明朝的腐朽为其兴起开了绿灯;李自成推翻明朝为其入关并建立全国性政权排除了障碍;吏治腐败、闭关自守、封建制度的腐朽则使它衰落;外国侵略和农民起义使它丧尽元气;辛亥革命则直接导致了它的垮台。

总之,大清王朝的兴衰荣辱,令人荡气回肠。在漫长的岁月中,演绎着一个王朝的兴衰隆替。大清王朝的12位皇帝,文治武功各有千秋,在他们离去的背影中,显露出一个帝国的沧桑。

更多文章

  • 民国第一神棍“刘神仙”:省主席见他都要磕头,一直活到解放后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刘从云将儒、释、道三教混合,独创出了所谓的“一贯先天大道”。他大肆宣杨“浩劫临头,沧海变桑田,信道可免”,一时之间声名大噪。再加上他精通各种术数且多次灵验,所以他也在川地迅速走红,时人都叫他“刘神仙”。在民间获得威望后,刘从云开始向军界发展。民国时期的四川可谓是乱成了一锅粥,什么投机政客、富绅土豪、

  • 清朝有一个特殊的官职叫“道台”,几乎没人能说清他究竟是干啥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在清朝道台的官职,清朝四品道台完整版,清朝步兵统领衙门官职

    至于其中原因,关键还是在于每个地方的道台,管辖范围和管辖内容都各不相同。表面上是统一官职名称,实际却各管各的,实在令人头疼。 道台的由来和发展 尽管道台这一职位名称,直至清朝年间才确定下来,但类似的官职,早在北朝时期就已经有雏形。彼时出于军事发展需求,各国设立了诸多行台,并将“道”包含其中。但这里的

  • 他从康熙手中骗走一项技术,害中国损失千亿,至今仍未缓过劲来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一说起高端瓷器,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中国古代的汝窑、元青花、斗彩、珐琅彩等,但纵然它们在拍卖会上身价亿万,那也是过去的辉煌,中国虽是现代陶瓷出口量最大的国家之一,然而都是一些普通的日用瓷。现今国际市场的高端陶瓷,欧洲人占据了90%,其余被美国和日本瓜分,中国身为瓷国,却只能制造一些十分廉价的陶瓷制品,究

  • 中心“鄂”大清铜币,龙纹这样分版辨别,轻松上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部颁面第一版:部颁面背部颁龙这一版特征是:正面文字娟秀,“鄂”字笔画细小,“清”字中竖细而弯曲,通称为部颁面。背面龙身清秀,COIN后有一个小圆点,通称为部颁龙。这一版比较多见,属于九级币币,上品市场参考价格在小三位数左右。第二版:部颁面背仿部颁龙点心云正面同上一版一样,背面龙身比较阔大,COIN后

  • “烂大街”的乾隆通宝,价值10万元的版本你见过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乾隆通宝十大珍稀品,乾隆通宝收藏一览,乾隆通宝最值钱的版

    如今古钱币收藏市场越来越火热,首先的原因就是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古钱币收藏不仅仅能够获得可观的回报,而且还能陶冶情趣。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小小一枚的古钱币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收藏起来的话意义非凡、价值不菲。今天就以“乾隆通宝”为例,乾隆皇帝是清朝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所以其在位期间所铸

  • “光绪元宝”铜币相关版别的成交价格一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光绪通宝十大珍稀版别,湖北光绪当十黄铜版别,光绪通宝宝津局版别

    图一:名称:四川官局造光绪元宝五文重量:3.68g成交价:2818元日期:2017.11.7图二:名称: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当十珠圈水龙直径:28.2mm厚度:2.0mm重量:7.42g成交价:4020元日期:2017.1.9图三:名称:四川省造光绪元宝当十水龙成交价:4000元日期:2018.10.1

  • 雍正设立的粘杆处,最初只是专事粘蝉,为何后来成了有名的血滴子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雍正为什么捕蝉,血蝉印记,雍正时期的粘杆处

    在我国古代,不管是皇亲国戚,还是王公大臣,都有自己的府院和家丁。在清朝,也是一样,那些家丁服务于主人,有各种分工。其中就有在夏季时,为了避免打扰主人休息,专门清除蝉,蜻蜓什么的,怎么清除呢,就用到了粘杆。杆子上涂上粘料后,在空中挥舞,就可以去除那些聒噪的小东西了。清朝雍正帝,在还是皇子时,也有这么一

  • 一个让八阿哥又爱又怕的女人,居然不是晴川,雍正曾说此女狐媚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雍正和晴川的故事,康熙八阿哥最爱的女人,雍正在晴川画上写的诗

    电视剧《宫》中,胤禩所娶的女子是一个和穿越女晴川长得一模一样的女子,《步步惊心》里胤禩的妻子是郭络罗·明慧,是和硕额驸明尚之女,也是安亲王岳乐的外孙女。历史上胤禩的嫡福晋的确是安亲王岳乐的外孙女,父姓郭络罗氏,但《清史稿》中却记载为乌雅氏。康熙在位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胤禩素受制于妻……任其嫉妒行

  • 步步惊心:康熙给四个儿子安排的婚事,每一对的恰到好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步步惊心康熙死前见四阿哥,步步惊心年羹尧跟四爷,康熙蓝齐儿婚事大吵架视频

    虽然皇子们的婚事都是政治联姻,但是在这个前提下,康熙依旧给儿子们选到了最适合他们的妻子,让他们不管在何时何地,何种境遇里,都能够一个相依相伴的人。四阿哥和四福晋,一个能够帮着她去劝若曦的人康熙最后还是让四阿哥继承了皇位,他在为他挑选儿媳妇的时候就花费了很多的心血。四福晋是一个非常宽容大度的女子,她一

  • 曾国藩:做人,凡事留余地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曾国藩凡事留余地,曾国藩小妾照片,曾国藩1至40集播放

    曾国藩讲“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与情况之下,一定不是讲讲而已的。有的人觉得他是忍气吞声,在一味的退让,但是实际上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特别了不起的清醒之人,他的文字体现了他的豁达乐观,也蕴含了中国民族的传统精神。那么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凡事留余地的目的和意义又是什么呢?其实我们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