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三国的人应该深有体会,诸葛亮出山之后,都以为他最大的对手莫过于曹操,甚至就连周瑜跟他也不是一个级别,但真正到了后期才发现,他一生中最大的宿敌竟然是异军突起的大军师司马懿。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司马懿最精彩的对战就是“空城计”,前者凭借几位扫地的老妪,就将司马懿的大军吓退,这在中国战争史上也尤为少见。可真正细看这段历史,很容易对此产生怀疑,大军压境的司马懿真的信了诸葛亮的障眼法?
史学家对此的看法是:真不见的,或许司马懿更胜一筹。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要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深究,司马懿“出道”时,曹家的势力如日中天,说白了,自己就是曹操的一枚棋子,正因为有诸葛亮在,曹操才需要司马懿与他相互制衡,可一旦将诸葛亮铲除,心胸狭隘的曹操必定会将矛头指向他,毕竟司马懿的才华与才能有目共睹,曹操必定不会放任这个外姓人发展下去,否则怕是会成为第二个诸葛亮。
所以,当司马懿率军压境,看到城墙上抚琴的诸葛亮时,或许早已心知肚明,知道城中守备空虚,但自己却不能这样做,他留诸葛亮一命,更是保了自己一命。而制定“空城计”的诸葛亮也明显知道司马懿的处境,这场战争就像一场豪赌,他赌的并非司马懿不敢进城,而是司马懿明知是一座空城,却还要装作被吓退的样子。如若说诸葛亮与司马懿的这场对战惊心动魄,不如说是知己知彼,逢场作戏。
也许此时会有网友问到:既然如此,那么诸葛亮与司马懿究竟谁更厉害?其实这个答案在《三国演义》以及史书中已经给出了答案。
刘备去世之前,把诸葛亮叫到身边托孤于他,但他也知道儿子刘禅不成气候,所以暗示诸葛亮,如果刘禅不能将国家治理好,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
历史上如刘备这样的君王屈指可数,同时也是对诸葛亮能力的看重,他不想一手建立起来的蜀汉帝国覆灭在儿子手中。但诸葛亮是如何做的?明知刘禅难成大器,依旧尽心尽力辅佐,以至于患上严重病症,毫不夸张地说,诸葛亮去世时年纪并不大,只是因为多年操劳导致。
而司马懿与诸葛亮有着天壤之别,起步较晚的他善于隐忍,厚积薄发,有曹操在时他卑躬屈膝,甘愿成为其手下一颗棋子,可等到曹操去世,司马懿的野心彻底显露出来,此时的他手握重兵,在魏军中的威望也达到了顶峰,于是便取代曹家,成为魏国的新主人,而且他的两个儿子也继承了父亲的优良基因,最终统一三国,结束了这纷乱的年代。
总得来看,虽然司马懿最终的成就高于诸葛亮,但要论起心性与品格,还是后者更高尚一些,权力摆在诸葛亮面前时,相信他也会动摇,但多年来与刘备相处得见见往事,令他打消了这个念头,所以,诸葛亮的毅力与精神更令人佩服,而司马懿之所以能够篡权成功,除了隐忍不发之外,也占据了天时人和,若非曹操年事已高,他又怎会有谋权的机会!
也正因为此,后世对于诸葛亮的评价都是褒义,而司马懿却恰恰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