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登基后,为何放过了十阿哥?看看他外公是谁,就明白了

雍正登基后,为何放过了十阿哥?看看他外公是谁,就明白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087 更新时间:2024/1/15 22:30:17

在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皇权一直是一个令人趋之若鹜的东西,它象征着掌控天下的权势和独一无二的领导地位。所以,有不少人为了得到黄袍加身的机会,做出了许多令人大开眼界的事情。

想必人们一说到皇子争夺皇位,就会想到清朝著名的“九子夺嫡”事件吧,虽然在争夺权势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生什么见血的事情,但是九子夺嫡仍然被后人认为是十分残酷无情的。兄弟相互残杀的事情是发生在四皇子胤禛成功登基之后,从古至今都是胜利者可以享受一切的荣华富贵,失败的人不仅要落草为寇,还会遭到胜利者的报复。

一、被雍正放过的十阿哥

康熙晚年时,朝中渐渐分为两个党派,一派是支持四皇子,而另一派则是拥护八皇子。这不仅仅是单纯的站队,而是关乎清朝下一任皇帝的归属。所以,不仅大臣要思前想后考虑支持谁,剩下皇子也要为自己找到一个可依赖的靠山。当胤禛上位之后,他要做的自然是好好清算和他的“对手”八爷党的支持者之间的矛盾和恩怨。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八皇子,他被胤禛削去所有爵位,囚禁在暗无天日的地方,还剥夺了八皇子的名字。至死,八皇子都没能踏出禁区一步。

而支持八皇子的九皇子也同样被削爵位,还被除去了宗族户籍,被下令在保定关押禁闭。在那个地方,九皇子遭到了非人的待遇,三个半月的时间,就被折磨到离开人世间。但令人奇怪的是,同样是支持八皇子的十皇子和十四皇子却逃过了一劫,十四皇子因为是四皇子的亲生弟弟,两个人一母同胞,血浓于水。毕竟有血缘的羁绊和牵连,放过十四皇子是可以理解的。不过雍正登基后,为会放过了十阿哥?

二、雍正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轻罚十皇子

十皇子虽然也被囚禁过,但是在乾隆登基之后就把他放了出来,还被重新授予了爵位,死的时候也以贝子的身份下葬。与八皇子和九皇子悲惨的下场对比,十皇子可谓是得到了善始善终的对待。而关于为何单单十皇子会被区别对待这件事情,也引起了人们广泛的讨论,也有几种说法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同。

首先,八皇子是雍正刚登基的第一年就被弹劾,而雍正刚刚登上皇位,自己的权势和羽翼还未丰满,仍然需要得到朝中大臣的支持和帮助,所以为了不引起八王爷党派的强烈反抗,雍正就只是稍加惩罚,并未做出实质性的惩戒。也许应该说八皇子运气好,因为当时时机不对,为了维持朝中局势和从大局出发,最终皇帝只能使出缓兵之计。

三、令人忌惮的母族势力

另外一个接受度最高的说法就是,十皇子背后拥有庞大的母族关系。十皇子的母亲是康熙皇帝的贵妃,而且她出自于赫赫有名的钮钴禄氏。钮钴禄氏家族中有不少人都在朝中或者后宫中担任过十分重要的职位。看看他外公是谁,就明白了为什么雍正会忌惮十皇子背后的势力,其实十皇子的外公曾经是四大功臣之一,深受康熙的重视。所以可以这样说,除了皇后剩下的嫡子之外,单从家世背景来看,十皇子是最为高贵有地位的。

钮钴禄氏是满洲八大姓氏之一,地位可以说是不容小觑,而且钮钴禄氏和皇室家族一直有家族联姻,在十皇子的母亲之前,就曾经出现过有如元妃和孝昭仁皇后等在后宫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在朝堂之上,也不乏有钮钴禄氏家族人的身影。刚上任的雍正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必定要仰仗满洲贵族的协助,所以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对十皇子做出严厉惩罚,这样会遭到钮钴禄氏的不满,到时候只会得不偿失。

最后一个说法就是十皇子在九子夺嫡中,发挥的作用并不大,所以才没有成为雍正不顾一切也要铲除的人。事实上,因为母族庞大的势力,十皇子也得到了皇帝的重用和喜爱。当十皇子被封为晋王爵位时,八皇子还是贝勒爵位,九皇子和十四皇子仅仅是贝子爵位。不仅如此,康熙还把三旗事务交给十皇子打理,这也看出了皇帝对十皇子的看重。

久而久之,圣上的宠爱就让十皇子渐渐变得嚣张跋扈,目中无人。八皇子之所以拉他进入阵营,也仅仅是因为看中了他背后的满族贵族势力。在整个夺嫡过程中,十皇子为八皇子做出的贡献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在史书上都几乎没有相关记载,这大概也是雍正没有过分针对十皇子的原因之一吧。

结语

皇权的争夺往往伴随着残酷和心机,这也体现了人们为了得到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不择手段,上攀爬的时候往往是踩着同伴甚至是手足的尸体前进,这是一条充满血腥的道路,但古代皇子永远不会停止前行的脚步。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集美貌与才华一身的民国名媛 她们的老照片,个个都是美女(一)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民国十种名媛写真,民国名媛孙树莹,民国舞会30名名媛

    名媛不同于寻常意义上的有钱人,不是光有钱就行了。名媛源自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流行的称谓,一般是指出身名门又经常出入时尚社交场的女子。我们一起来看看民国时期的名媛,真正的大家闺秀。01唐瑛(1910年-1986年)唐瑛长相漂亮,五官有着一种西洋的风情,举首投足惹人睹目。她出身名门,父亲是早年留德的名

  • 她11岁嫁努尔哈赤,13岁成后宫之主,22岁生下多尔衮,37岁殉葬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根据历史记载,努尔哈赤的妻子,妾室加起来共有十六人,有四位做过他的“大妃”。所谓大妃,相当于王府里的嫡福晋,王宫中的皇后。后金至清朝初期顺治年间,嫔妃制度并不完善,没有设置皇后、贵妃、嫔妃等等位分,高低之别只以“大小”区分(皇太极称帝,始有皇后),因此“大妃”相当于后宫之主。今天我们讲的人正是努尔哈

  • 光绪临终前得知下一个皇帝是溥仪,留下2句话,字字心酸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慈禧告诉他新一任的皇帝已经选出来了,是其异母弟弟载沣的长子溥仪,时年3岁。光绪良久的沉默了起来,半晌才叹息着说了一句“找一个年岁大些的岂不更好吗?不过这太后的旨意谁敢违背呢?”他以自己大半生的时间去跟慈禧抗争,终究还是败在她的手下,如今便也要带着这无可奈何匆匆退场。1874年,同治帝去世,膝下无

  • 她是雍正的第一夫人,10岁与之结婚,死后让一代帝王性情大变!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清朝末年,慈禧太后是清朝真正的一把手,她才是清朝的权力和政治中心。但慈禧不为人知的一面,你知道吗?清朝的皇妃数量数不胜数,可真正能让一代帝王性情大变的女人却为数不多。孝敬宪皇后,她是雍正的第一夫人,为何如此称呼她呢?因为在她那年10岁,康熙就下旨,让她嫁给了雍正。那时候她只比雍正

  • 浙江的越王勾践剑,为何会在湖北荆州出土?专家的答案让人疑惑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var1]那么越王勾践剑为何不是出土于越国故地浙江,而会在湖北荆州出土呢?我们知道,荆州纪南城,是曾经楚国的国都。而在上古时期,楚国和越国为对抗吴国长期都结成了联盟,关系一直都是十分要好的,如楚惠王的母亲越姬,就是越王勾践的小女儿。有专家推测,这柄出土在湖北荆州的勾践剑,正是楚惠王母亲嫁给他的父亲

  • 紫禁城真实老照片,当年慈禧逃亡后被日本人拍下,颠覆影视剧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当年一位日本摄影师刚好拍下了一些紫禁城的真实照片,颠覆影视剧!一起来看看吧!1900年的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占了北京城,他们在城内烧杀抢掠无所不为,而慈禧太后早就带着光绪帝和贴身随从逃跑了。伊东忠太是一位日本的建筑史专家,刚好来到北京故宫考察,担任他摄影师的是小川一真。小川一真曾经在美国留学,

  • 他三次入曾国藩幕府,一次一个预言,皆成现实,被惊为天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曾国藩幕府的深度解析,曾国藩幕府读后感,曾国藩末世预言文言文

    曾国藩听完心里十分不高兴,认为他是信口胡说,赵烈文自然也从他的面色上窥见了他的所思所想,因此之后就再没有多言。恰逢第二天,他收到一封家书,说是老母亲病了,让赵烈文赶紧回家侍奉,他便借此机会向曾国藩辞行。曾国藩对他已经生了轻视之心,便果断放了行。2.未来全球一体化咸丰十一年(1861年),曾国藩再次邀

  • 她13岁入宫,10年得6子,18岁生下清朝著名皇帝,却不能亲自养育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最小生孩子的皇后,13岁断奶的皇帝有哪些,十岁入宫被皇帝专宠数十载

    为了契合她生平的经历,使叙述更加精彩,今天我们采取倒序的方式:公元1722年,十二月,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去世,取而代之的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即清代第五任皇帝雍正。前朝暗流涌动,后宫也不太平。是日,先皇的德妃娘娘乌雅氏在寝宫大闹,誓要自杀殉葬。而此刻,她的身份已经是新皇帝的生母,大清太后

  • 她是康熙的表妹,只当了不到一天皇后,却抚育一代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康熙最爱的三个女儿,清穿成康熙表妹txt下载,清穿康熙的蒙古表妹免费阅读

    在河北省遵化市的清东陵中,康熙的景陵寂静地矗立正在孝陵的东侧,景陵的地宫里葬着康熙帝和他的四位皇后和一名皇贵妃。这四位皇后中,有一名竟然是康熙的亲表妹,她就是康熙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孝懿皇后虽然只当了一天的皇后,但是她早已以皇贵妃的身份管理后宫八年,迟迟不立后可能是因为康熙认为自己克后,但

  • 她还在坐月子就被皇太极赏赐给下属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清太宗皇太极是清朝历史上一个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重要君王。他继承了后金可汗努尔哈赤的大业。在横扫辽西各部族及与明朝的长年征战中,以杰出的智谋与奇勇赢得了可汗的信任,最终继承皇位。纵观皇太极一生的文治武功,用“鹰扬天下”来概括,是恰当的。但是皇太极的这一生却辜负了太多女人。皇太极在还没有当上皇帝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