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灭六国,为何第一个目标就锁定了韩国?

秦灭六国,为何第一个目标就锁定了韩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210 更新时间:2024/1/21 16:32:13

从公元前238年开始,到公元前230年结束,秦始皇用了近十年的时间灭掉韩国,之后更是以每一到二年灭亡一国的速度,于公元前221年完成了统一。

然而有趣的是,秦国战国初期和魏国打,战国后期和赵国打,东出灭国的第一战却选择了韩国。

最近热播的《大秦赋》中,李斯认为韩国是对秦国牵制最大的国家,事实真的如此吗?

[var1]

“三晋”之地屡次破坏秦国东出,深仇大恨

韩赵魏的前身就是那个巨大无比的晋国,在诸多“春秋五霸”的版本中,曾经有的认为“五霸”中的四个都是晋国的国君。

现在有一个成语叫做“秦晋之好”,源自于秦国和晋国曾经多次联姻,关系紧密。

但使得秦国屡屡无法东出的,就是这个与其交好的晋国。

秦国在秦襄公时期护送平王东迁,因此获封岐、丰之地,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诸侯,其后不断向西、向东扩展,到了秦穆公的时候终于称霸西戎。

[var1]

本来秦国在这个时候就准备东出,逐渐融入中原诸侯国,参与中原事务了,并且秦穆公也为这一目标做了非常多的准备,其中就有著名的“三定晋君”的故事。

但无论是晋惠公还是后来的晋文公,在即位之后都开始封锁秦国东出的通路,甚至晋襄公还因此和秦国打了一场“崤之战”,全歼秦军。

至此,秦穆公时代东出的梦想彻底破碎,之后的秦国逐渐衰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备受中原诸国的白眼和冷遇。

好不容易等到了“三家分晋”,这个曾经让所有诸侯国震惧的晋国分崩离析,变成了“韩赵魏”三个诸侯国。

但是,“三晋”的联盟又使得秦国东出的梦想变得遥不可及。

[var1]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一起成为了春秋、战国的分界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魏国是“三晋”中最为强大的国家。

魏国采用李悝进行变法,又任用吴起练军,五万魏武卒大破五十万秦军,使得秦国被夺走了大量的土地和人口。

直到秦孝公时期,任用商鞅进行变法,暗中积蓄国力,这才使得秦国重新回到了和其他诸侯国平起平坐的地位上来。

然而,刚刚击败了魏国,赵国又成为了新的“三晋”首领,三方联合起来继续封锁秦国东出之路。

[var1]

赵国连年和匈奴对峙,兵士勇猛善战,尤其是骑兵异常剽悍,曾经在赵奢的率领下,正面击败了秦军,这就是著名的“阏与之战”。

而“三晋”的地理位置却决定了,它是秦国东出的必经之路。

所以,在秦始皇即位之后,秦国经过了秦昭襄王时期的深厚积累,吕不韦近十年的苦心经营,在决定继续东出的时候,就面临了选择,到底要先攻打哪个国家。

韩国、赵国、魏国,只要攻破一国,秦国就能打破这几百年的封锁。既然如此,那柿子当然要捡软的捏。

然而,事实上,韩国才是中原诸国中最有潜在威胁的国家。

韩国这个“软柿子”,可一点儿都不软。

[var1]

韩国两次卷入大国争霸漩涡,隐患极大

“三家分晋”的时候,其实只有韩国还像一个完整的国家,在地理位置上,赵国、魏国都被韩国分割成了两个部分。

而韩国虽然继承晋国的土地和人口不如魏国,但实力还是比较强劲的,它甚至灭掉了有“春秋小霸”之称的郑国,“新郑”就曾经是郑国的国都,后来变成了韩国的国都。

秦国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的时候,韩昭侯也在任用法家的申不害进行变法,成效显著。

申不害是法家“术治”的代表人物,精研帝王术,同时也兼用法家的“法”、“势”两支,整顿吏治,加强集权,训练新军,重视农商,其实和商鞅的举措差不多。

[var1]

而经过申不害的改革,韩国成为了当时的强国。《史记》中说:

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

而就在这个时候,秦国变法蛰伏,“三晋”联盟暂时破裂,魏国和齐国开始了争霸。

公元前353年,魏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成侯紧急向齐国和韩国求援,在申不害的建议下,韩国联合齐国,出兵伐魏。齐国孙膑用一场马陵之战斩杀庞涓,而韩国则上演了一出著名的

“围魏救赵”

这是韩国主动介入大国争霸的行为,正是它的出手,破坏了魏国称霸的大好时机。

“三晋”中,魏国有所向披靡的魏武卒,赵国有来去如风的铁骑,韩国有什么呢?

[var1]

韩国的军事实力在当时也是非常强悍的,这和国内的金属矿藏资源丰富有关,冶金工业异常发达。

甚至有“

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

”、“

天下之宝剑韩为众

”的说法,韩国的武库储备丰足,铠甲、兵器都比较先进,所以韩军的战斗力也非常强悍。

与魏国步兵、赵国骑兵相对应,韩国因此装备出了一种叫做“

强弩材士

”的兵种,据说其强弩的射程达到了六百步开外,可连射百箭而不停止。

韩国最后之所以衰弱,是因为申不害的法家“术治”思想要产生高效率,过于依赖帝王术,君王的贤能是重中之重。所以在韩昭侯、申不害死后,韩国迅速衰弱下来,土地、人口、军队战力也急剧缩减和下降。

然而,最为重要的是,“术治”思想并没有在韩国消失,它在君主昏庸的时候发展成为了“阴谋诡计”。

这种“诡计”的设置会让人防不胜防,秦赵两国就曾经被韩国摆了一道。

[var1]

赵国成为“三晋”新的首领之后,继续合纵抗秦,封锁秦国的东出之路。最为辉煌的战绩就是“阏与之战”,名将赵奢在正面击溃了秦军,使得赵国军威大振。

秦国为了继续东出伐赵,派遣大将王龁先攻魏,再迅速攻韩野王地区,切断上党郡联系,想要拿下此地,继续伐赵。

韩国本想用上党郡贿赂秦国,但冯亭等人临时又想出了一条“驱虎吞狼”的毒计。

冯亭将被秦国围困的上党郡献给赵国,使得赵国和秦国再次发生正面冲突,最终引爆了秦赵之间的“

长平之战

”,赵国损失了超过45万的青壮兵力,从此一蹶不振。

[var1]

而面对白起的咄咄逼人,韩国和赵国又派遣使者进入秦国,使得范雎担心白起的功劳高过自己而失去权势,最终竟以六座城池为代价,免去了韩赵的灭国之忧。

自此秦国将相失和,白起甚至因范雎等的谗言而被赐死。

所以,韩国这个国家虽然地盘不大,但还是有变强的机会,毕竟曾经无论在制度上还是军事上都属于顶尖的强国;而即使是其弱小的时候,搬弄的阴谋诡计也会使得其他国家有苦难言。

[var1]

既然只是要打破“三晋”的封锁,与其打失去了发展底蕴的赵国或者庸庸碌碌的魏国,还不如先消灭虽弱小但却有着潜在威胁的韩国。

事实证明,灭韩之后的统一之路,变得更为顺畅了。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

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更多文章

  • 鸿门宴上,为什么刘邦逃跑却留下张良?刘邦的良心让狗吃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鸿门宴张良素材200字,鸿门宴张良为什么向西坐,张良在电影鸿门宴的作用

    今天我们聊一聊鸿门宴的故事,当时项羽摆下宴席,邀请刘邦前来赴宴。并在宴席中留下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典故,当时的刘邦吓坏了,仓皇逃跑,但是却将张良留在那里,是不是有点太没良心了?他这么做的原因,到底是为什么?杀机四伏的鸿门宴这场鸿门宴对于后世的影响实在是太深远了,直接影响了刘邦和项羽两个人的未来

  • 浙江出土越国王陵,占地160万平米,文物价值堪比秦陵,专家叹为观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var1]丧葬礼仪最初源自《周礼》之中,历朝历代虽偶有变换,但大抵都万变不离其宗。丧葬,丧葬,在我国,丧葬更多体现的是一种生者对于亡者的礼节,我们通过那些记载在礼法之上的条文章例来约束培养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念,保持对亡者的追忆和敬畏。古人视死如生,我们从历朝历代恢弘的王朝古墓里自然能够感受到古人对丧

  • 诸葛亮六出祁山,屡战屡败,全因他自己这个臭毛病改不过来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恢复与吴联盟、平定南中后,就准备北伐曹魏。第一次北伐在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他令赵云等作疑兵,摆出由斜谷(今陕西眉县南)攻郿城(今眉县北)的态势,以吸引魏军;自己则率主力向祁山(今甘肃陇南礼县祁山堡)方向进攻,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继叛魏降蜀,又收服了姜维,一时关中大震。可是马谡违

  • 关羽死的时候距离刘备只有二十公里,他为何不救,孙权是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关羽死时刘备的军力,孙权的女儿要嫁关羽,孙权送关羽人头老版

    虽然关羽是一个武将,但他却不同寻常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武士,他粗中有细,心思缜密,一心忠于自己的国家,到死都想着匡扶汉室。也正是因为如此,因为他的忠心,因为他的正义,因为他的倔强,因为他的不屈服,最后他被吴国所降。看三国看到关羽被杀的这一段的时候总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当初关羽明明离益州那么近不过二十公里

  • 燕国地处偏北方、弹丸小国:在七国联盟中只能充当配角、看人脸色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时期,可谓是群雄逐鹿。战国七雄,轮番称霸,最终是被秦国而吞并统一建成中国华夏民族第一个帝国,这也是真正意义上国家概念的帝国。七国之中,齐国、楚国、秦国最为强大,其他四国相比只是弹丸小国,而燕国正是这弹丸小国中的一员。弱小的燕国燕国偏居北方,燕国的疆域主要在今天的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西南部,在当

  • 《三国演义》中说诸葛亮借东风火烧赤壁,打败曹操。东风真的能“借”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借东风,助周瑜火烧赤壁,大破曹操,是作者罗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天文地理、奇门遁甲、诸子百家无不精通,作者对诸葛亮的描写,已经接近神仙了。在他们眼里不只东风能借,山川,河流,钱财,人才,城市……能借的东西太多了。借荆州就是借了一座城市,三顾茅庐就是借了诸葛

  • 燕国大将乐毅:曾率五国联军,攻占齐国70余城,最后却遗憾而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燕国战神乐毅简介,乐毅攻打齐国七十二座城谋略,战国时期乐毅摆火牛阵大败燕军

    世人都道诸葛亮的神机与妙算。鲜有人知道,这位鼎鼎有名的人臣,将乐毅奉为圭臬。俗语说,惺惺还由惺惺惜。诸葛亮对乐毅的崇拜情结正基于此。诸葛亮的人生,把军事才华推向巅峰;而乐毅的人生,书写下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正如伯牙与子期,高山流水之间寻觅知音,乐毅以无与伦比的战绩,打动着诸葛亮爱才惜才之心。小乐毅

  • 因为这三个“加分项”使得缔造“太康之治”的晋武帝司马炎选择“何不食肉糜”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太康4大名人是谁,太康简介,晋武帝司马炎简介图

    早前以父勋,封北平亭侯。迎立常道乡公曹奂,迁中抚军, 进封新昌乡侯,拜为抚军大将军、 晋国世子。 咸熙二年(265),拜为相国,袭封晋王。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建立晋朝,建都洛阳,年号泰始。 革新政治,振兴经济, 厉行节俭,推行法治, 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

  • 同样是亡国之君,为何刘禅封侯,李煜身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可是,历史有时会开玩笑的,傻人有傻福,优美词曲反而会误了性命。三国时魏灭蜀后,刘禅被劫持到洛阳。刘禅虽被封为安乐公,而曹魏王朝的实权派人物,刚刚晋封为晋王的司马昭对他却外信内疑,怀有戒备之心。不久,司马昭设宴招待刘禅。席间特请人演出蜀地技艺,由于司马昭的暗中布置,有些人假做触景生情,忍不住暗暗抽泣。

  • 关羽主题雕塑关羽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