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母死不归,杀妻求将,以楚王尸自救,与兵圣孙武齐名的吴起当真如此不堪?

母死不归,杀妻求将,以楚王尸自救,与兵圣孙武齐名的吴起当真如此不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026 更新时间:2024/1/19 16:14:32

世人皆知“一将功成万骨枯”,第一个成为吴起的那个“枯骨”便是他的妻子。

曹操曾公开称:“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

简单的16个字,几乎概括了吴起的品格。他本出身于富足之家,但是因为贪恋功名,以至于做出让世人诟病的几件事,实在让人唏嘘。

吴起是个难得的全才,他通晓儒学、法学和兵法,无论是治国理政还是带兵打仗都有着不凡的能力。即便是在人才辈出的战国时代,文武全能的吴起依然能过脱颖而出。

[var1]

吴起生在一个富足之户,只是他一心渴望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因此散尽家财,四处求取功名。只可惜,最终家里被他弄得一贫如洗,他仍旧一事无成。

当时,村里几个乡民嘲笑吴起眼高手低,没本事还到处推荐自己。谁曾想,暴脾气的吴起直接把这几个造谣的乡民给杀了,以解心头之恨。

他意识到,小小的卫国不足以施展他的才华,于是拜别母亲,甚至对母亲发下重誓:“若当不上王侯将相,绝对不再踏入卫国土地。”

也是挺逗的,不知道司马迁在写吴起时,为何留下这样的故事。一己之力杀死30多个人,也不怕仇家找老母亲麻烦,毅然决然地就走了。

可能有人要问了,吴起是天才吗?他是无师自通吗?当然不是。

[var1]

据《史记》记载,吴起出走后拜孔子的弟子曾申为师。后来也曾拜在孔子的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的子夏门下。吴起之所以拜师两次,也是因为他确实是个很决绝的人。

一天正在上课呢,有人捎信告诉吴起,他的母亲病故了。谁知,吴起只是流下一滴眼泪,而后继续两耳不闻窗外事地读书。直到他的母亲下葬,吴起甚至都没回去看一眼,因为此时的他还是寂寂无名的小人物。

这一幕让曾子看在眼中,寒在心里。要知道,“孝道”也是儒学的核心理念之一,吴起的凉薄让曾子很是失望,便将吴起逐出师门:“你竟如此无情无义,日后别说是我的学生!”

自此之后,吴起便放弃了学习儒学,毕竟在那个时代要想通过这条路扬名立万,其实是件不容易的事。于是,自小就喜欢舞刀弄棍的吴起决心“弃文从武”。

带着一身武艺和儒学功底,吴起投石问路地选择了文化强国鲁国。

[var1]

鲁国国君想要了解吴起的为人,这时有人却对鲁元公说吴起虽然有将才,但是为人“好色”,不堪大用。可是没过多久,当时的军事强国齐国向鲁国发起进攻,而吴起就是唯一可用之人。

鲁元公考虑到吴起的人品,有些犹豫不决。吴起听闻此事后沉思许久,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吴起到了鲁国之后娶了一房妻子,恰是齐国之女。他便猜想,鲁元公一定因为他是齐国的姑爷,担心他临阵倒戈,于是计上心来。

[var1]

吴起回到家,见妻子正在劳作,便对她说:“你可知齐国如今要来攻打鲁国?”

妻子笑着说:“夫君不说,我哪里知道。”

吴起继续说道:“我自少时便发下誓言,此生必要做出一番事业。如今大军兵临城下,我可借此机会一战成名。夫人,此刻你是唯一可以帮助我的人。”

妻子满脸疑惑地问道:“我一个妇道人家,如何帮得上夫君?”

吴起冷漠地说:“只需借你项上人头一用。”

妻子一脸茫然,还来不及细问,吴起手起刀落,已然不给妻子再开口的机会。

而后,吴起带着这颗人头就去向鲁元公表明忠心。可是,看着这血淋淋的场面,纵然是一国之君也忍不住胆寒。

从此,为了打消国君疑虑,而“杀妻求将”的吴起留下了恶名。

[var1]

不过,司马迁在写《史记》时,是将吴起与孙武孙膑合并做传的,可见对其能力也是十分认同的。

但是,这其中有个让人匪夷所思的事。鲁国国君因为对吴起心存猜忌,吴起只能前往魏国投奔魏文侯,魏文侯在听过“杀妻求将”的故事后竟然欣然接纳了他。

忆柔之所以用“竟然”这个词,是因为在吴起之前,魏文侯手下有一员大将叫乐羊。在一次攻打中山国时,敌方抓住了乐羊的儿子,还将这个可怜的孩子煲成了肉汤送给乐羊。谁知,乐羊在阵前丝毫没有受到威胁,反而欣然地喝下了这碗汤。

魏文侯听闻之后,认为乐羊没有人性,从此弃之不用。要知道,乐羊是被迫的行为,而吴起确实主动而为之,相较之下,乐羊不是更该被同情吗?魏文侯弃用乐羊,却重用吴起,或许“杀妻求将”的故事未必是真。

不过,在《韩非子》中却记载了吴起休妻的故事,起因竟是吴起让妻子仿织一条丝带,而妻子的手艺超出仿品,吴起认为妻子没有按照要求做出一模一样的丝带,便将妻子休掉了。

[var1]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在大战之际亡故,楚国贵族对吴起心怀不满,拿箭射伤了他。吴起竟然拔出箭插在了楚悼王尸体上大喊:“群臣作乱,谋害我王。”

谁知,这些贵族反而乱箭同时射向吴起和楚悼王。最终,新王即位,惨死的吴起再次被车裂,几次易主的吴起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吴起个性鲜明,无论是变法还是领兵,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与李斯非常相似,有强烈的功名欲,都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大概才能突出的人都会被后世诟病吧!

[var1]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邦手下一个军事天才,让韩信都嫉妒不已,可惜死在一口大鼎中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var1]刘邦手下有众多名臣宿将,其中以三个人最为著名,史称“汉三杰”。这三人是张良、韩信与萧何。用刘邦的话说,“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va

  • 称霸战国百余年,却因为此人的目光短浅,导致国家沦为二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魏惠文王继位,国力强盛随着时间的流逝,魏国在变法之后也变得越来越强大。到了魏惠文王继位。此时的魏国已经到达了鼎盛时期,其他诸侯国都笼罩在魏国的强大之下。并且,魏惠文王任命庞涓为国家军队统帅,使得魏国军事实力大增,魏武卒更是摆在同时期中原国家面前的一座大山。[var1]目光短浅,毫无战略魏

  • 秦王朝的崛起之路:重用商鞅,收复河西,奠定统一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var1]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开始招贤纳士,为的就是自强不息。魏国的宗室后裔商鞅听到求贤令,西出函谷关,来到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见孝公。商鞅先以帝道、王道之术说孝公,孝公听后直打瞌睡并通过景监责备商鞅。商鞅再以霸道之术说孝公,孝公听后改变态度但没有重用商鞅。商鞅最后畅谈富国强兵之策,孝公听

  • 他攻秦国破函谷关,使秦王低头谢罪,自己却声明不显后人不知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昭襄事迹,函谷关的简介,秦国15年不敢出函谷关

    [var1]多次结盟攻打秦国。每当列国联合起来,即使秦国再怎么强大,一打六往往打不过,这种时候秦国只能收缩兵马退入函谷关。只要秦国一退入函谷关,凭借着险峻的地理位置,六国军队毫无办法,最后只能灰溜溜的回国。然后,当六国联盟解散之后,秦国就会东山再起再次东出祸害六国。自秦立国以来,函谷关的存在使得秦国

  • 孙膑和庞涓的师兄情义到底是如何破裂的?为什么要反目成仇!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var1]作为和孙膑同窗的师弟庞涓,认为自己学有所成应该去外边闯荡一番成就自己的事业。因此便主动向自己的师父鬼谷子提出了这一想法,鬼谷先生知道庞涓的性格便没再挽留他,而是送了庞涓八个字“遇羊则荣,遇马则瘁”。[var1]就这样庞涓便出山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去了。他来到了魏国,大大小小的帮助魏国赢了不少

  • 姜子牙《先秦》人物题材分类整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一、姜子牙【视频】【封神榜傅艺伟版】第03集 姜子牙献桃木剑除妖.mkv【封神榜傅艺伟版】第07集 姜子牙算命极灵.mkv【封神榜傅艺伟版】第07集 琵琶精(孙继红)、雉鸡精(夏莎莎)找姜子牙算命.mkv【封神榜傅艺伟版】第08集 姜子牙做生意.mkv【封神榜傅艺伟版】第08集 姜子牙娶亲.mkv【

  • 荣夷公:天子周厉王身边的第一忠臣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史书中对荣夷公的评价其实不高。为什么呢?其实就是说周厉王重用荣夷公,结果引发了朝中动荡,周王城中发生了“国人暴动”。这次“国人暴动”就是周王朝从盛到衰的转折点。荣夷公是谁呢?史书说荣夷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什么是“专利”呢?其实这个跟荣夷公的私人利益关系不大。所谓“专利”,更大的其实在于天子的“专

  • 指尖上的国宝78丨西周虢国凤形玉佩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温小娟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尊荣、吉祥的象征,西周时期人们对凤鸟有着特殊的喜爱和崇拜。最早的玉凤雏形始见于红山文化,成形于石家河文化晚期,到西周时期,凤鸟造型没有大的改变,只是由凤形玉佩逐渐转变为凤鸟纹图案,制作风格由粗拙纹饰变得繁缛精美,凤鸟纹成为西周时期的流行题材。三门峡虢国墓

  • 三皇五帝都邑,圣人故里,商朝发源地,两宋都城-河南商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有一个地方,我们可能都听说过,但很多人没去过,没深入了解过,更不知道它曾经在中国历史上十分重要,这个地方就是国家历史名城,三皇五帝曾经的都邑,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商朝商文化商人的发源地,夏商都城,孔子、老子等五大圣人的故乡,这个地方就是河南商丘。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是中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中原

  • 与商朝征战不断的鬼方应在山西地区,商周之际还处于氏族社会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鬼方一族见于文籍者,以《易经》与《诗经》为最早。《易经》记载:“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诗经》说:“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如蜩如螗,如沸如羹,小大近丧,人尚乎由行,内丧于中国,覃及鬼方。”从这几条记载看,自商高宗武丁下至商末,鬼方一直是商的敌对方国,并且商王武丁为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