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鞅虽死,而秦法不亡。回望历史,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商鞅?

商鞅虽死,而秦法不亡。回望历史,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商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437 更新时间:2024/2/5 22:19:23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他的法,奠基了中国流传数千年的帝制。可同时,他又是史家最痛恨的人,他唯一留下的著作《商君书》,被列为千古第一禁书。他,便是商鞅

[var1]

根据史料记载,秦国只是在秦穆公时代时期足够活跃。而自秦穆公死后,秦氏继承人一代不如一代。最终沦为“二流小国”。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回到历史的深处。在春秋战国的主要诸侯国中,秦国的历史底蕴可以说是最差的。直到东周初年才成为一方诸侯。此外,秦国所处的关中地区在犬戎之战中破坏严重。可以说,在秦穆公之前,秦国根本没有争霸天下的实力。

[var1]

公元前659年,秦穆公继位,后励精图治,虽然国力有所增长,但距离一线诸侯国仍有不小差距。而此时,各诸侯国中实力最为强大的是晋国。更致命的是,晋国正位于秦国东进的最前沿。也就是说,如果秦朝想要进一步扩张实力,那最大的隐患则是晋。

秦穆公继位后,并没有马上展露自己的野心。而是与晋国结成“秦晋之好”。得以依靠晋国支持东进中原,秦国也因此得以活跃在春秋时期的主流政治舞台,积蓄力量。然而在秦穆公晚年,“秦晋之好”战略被放弃,至此,秦国与晋国直到“三家分晋”都一直处于战略对抗中。秦国也因此被晋国战略封锁,直到春秋结束都无法东进中原!

[var1]

秦穆公死后,秦国不仅没有出现能够继承秦献公遗志的国君,甚至出现了前后延及4代,长达近60余年的政治混乱期,史称“四代乱政”。就这样,秦国国力在内耗中损失严重。也正是在这个时期,魏国崛起。

虽然此时的秦朝面临内忧外患,但这个时期的秦国并没有如现在影视剧中所展现的那样羸弱。因为根据史料的记载,秦国当时的总人口数量是除了魏国之外最多的一个;另外,秦国土地肥沃,可以源源不断的生产粮食。足以自给自足。所以,即便刚刚经历了乱政时期,但秦国毕竟底蕴还在。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一直到秦献公、秦孝公两代国君,励精图治,广纳贤才。而此时,商鞅,这个奠定了秦国强大国力的伟大政治家,终于出场了!

公元前361年,魏国宗室后裔商鞅听说秦孝公的求贤令,西出函谷关进入秦国。通过秦孝公宠臣景监的引荐,商鞅见到了秦孝公。

第一次见面,他将舜禹汤的大道讲了半天,秦孝公听得睡着了。会谈结束后,孝公对景监大发雷霆,说,你推荐的都是些什么江湖骗子?景监也很生气,他请商鞅离开。可商鞅听到景监的反馈后,并不气馁,说,你再给我一次机会。于是,五天,后景监又给他安排了第二次见面。这次商鞅讲文王武王的王道,秦孝公听得有点兴趣,说这个人可以一起聊聊天,但依旧没准备用商鞅。景监把话传给商鞅后,商鞅说请再放一次机会。第三次,商鞅以霸道说服秦孝公,大谈春秋五霸富国强兵之道。孝公听得津津有味,畅谈几日毫无倦意。

[var1]

变法之争:公元前359年,秦孝公准备推行变法,但又怕贸然施行有舆情压力。于是,召开朝会商议此事。《商君书·更法篇》《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翻译成现在的白话文,意思就是:“以前的朝代政教各不相同,应该去效法哪个朝代的古法呢?古代帝王的法度不相互因袭,又有什么礼制可以遵循呢?”“治理天下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管理国家不能因循守旧,效法古代的方法,所以商汤与武王不遵循礼制而称王,夏殷王朝不改变礼制而亡了国。回归古代礼制的无可厚非,遵循礼制的不值得称赞。”好一个舌战群儒!

变法之争结束后,公元359年,秦孝公命商鞅颁布了《垦草令》,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

《垦草令》其主要内容有:

(一)颁布实行魏国李悝的《法经》,增加连坐法法律,轻罪用重刑;

(二)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位制度;

(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

(四)焚烧儒家经典,禁止游宦之民。

(五)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扩大了国家赋税和兵徭役来源,为秦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看到,商鞅此次变法其实围绕两个字展开,耕与战。耕代表土地粮食,战代表军队的战斗力。

此外,商鞅还给秦始皇做了表率,因为在朝堂之中舌战群儒,让商鞅恨透了儒家,他直接烧了诗书和诸子百家的著作,让你们用史书抬杠。为了让变法取信于民,商鞅颁布新法前,派人在国都后面的市场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说,谁能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黄金十两,可没有人去办。后来商鞅把赏金追加到五十两,终于有个人做了,果然得到了赏金。这也是著名的典故:立木为信。

[var1]

也正是从此开始,秦国围绕耕与战变成了一台战争机器,国力逐渐强大。

晋分三家后,魏国实力最为强大,并且魏国长期占据河西之地,将秦国封锁在内。

然而,公元前341年,魏齐两国发生了著名的马陵之战。此次战役,魏国主将庞涓自杀,魏武卒元气大伤。魏国就此失去逐鹿中原的资格。而秦国收复河西之地的契机也就此到来!

河西之战,最终以魏国割地求和结束。商鞅也因此战被封于商帝15邑,号为商君。

当商鞅如日中天之时,他却并未发现,危机正一步步地靠近!商鞅的变法让秦国变得空前强大,但却从根本上损害了贵族的利益。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商鞅失去了强有力的庇护,只能逃亡。但秦国的勋贵真的会给商鞅这个机会吗?

[var1]

答案当然是不会!最终商鞅被秦兵所杀,尸身带回咸阳,被秦惠文王处于车裂之刑,商鞅死在自己制定的法律之下。

商鞅虽死,但他推行的刑法并没有被废除,一直或明或暗地被沿用了2000年。而他那本御名有道的《商君书》被列为千古第一禁书,但同时又被历代统治者纳入囊中,偷偷使用了上千年,成了外儒内法的理念内核。

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中国历史!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母死不归,杀妻求将,以楚王尸自救,与兵圣孙武齐名的吴起当真如此不堪?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世人皆知“一将功成万骨枯”,第一个成为吴起的那个“枯骨”便是他的妻子。曹操曾公开称:“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简单的16个字,几乎概括了吴起的品格。他本出身于富足之家,但是因为贪恋功名,以至于做出让世人诟病的几件事,实在让人唏嘘。吴起是个难得的全才,他通晓儒学、法学和兵法,无论是治

  • 刘邦手下一个军事天才,让韩信都嫉妒不已,可惜死在一口大鼎中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var1]刘邦手下有众多名臣宿将,其中以三个人最为著名,史称“汉三杰”。这三人是张良、韩信与萧何。用刘邦的话说,“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va

  • 称霸战国百余年,却因为此人的目光短浅,导致国家沦为二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魏惠文王继位,国力强盛随着时间的流逝,魏国在变法之后也变得越来越强大。到了魏惠文王继位。此时的魏国已经到达了鼎盛时期,其他诸侯国都笼罩在魏国的强大之下。并且,魏惠文王任命庞涓为国家军队统帅,使得魏国军事实力大增,魏武卒更是摆在同时期中原国家面前的一座大山。[var1]目光短浅,毫无战略魏

  • 秦王朝的崛起之路:重用商鞅,收复河西,奠定统一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var1]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开始招贤纳士,为的就是自强不息。魏国的宗室后裔商鞅听到求贤令,西出函谷关,来到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见孝公。商鞅先以帝道、王道之术说孝公,孝公听后直打瞌睡并通过景监责备商鞅。商鞅再以霸道之术说孝公,孝公听后改变态度但没有重用商鞅。商鞅最后畅谈富国强兵之策,孝公听

  • 他攻秦国破函谷关,使秦王低头谢罪,自己却声明不显后人不知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昭襄事迹,函谷关的简介,秦国15年不敢出函谷关

    [var1]多次结盟攻打秦国。每当列国联合起来,即使秦国再怎么强大,一打六往往打不过,这种时候秦国只能收缩兵马退入函谷关。只要秦国一退入函谷关,凭借着险峻的地理位置,六国军队毫无办法,最后只能灰溜溜的回国。然后,当六国联盟解散之后,秦国就会东山再起再次东出祸害六国。自秦立国以来,函谷关的存在使得秦国

  • 孙膑和庞涓的师兄情义到底是如何破裂的?为什么要反目成仇!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var1]作为和孙膑同窗的师弟庞涓,认为自己学有所成应该去外边闯荡一番成就自己的事业。因此便主动向自己的师父鬼谷子提出了这一想法,鬼谷先生知道庞涓的性格便没再挽留他,而是送了庞涓八个字“遇羊则荣,遇马则瘁”。[var1]就这样庞涓便出山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去了。他来到了魏国,大大小小的帮助魏国赢了不少

  • 姜子牙《先秦》人物题材分类整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一、姜子牙【视频】【封神榜傅艺伟版】第03集 姜子牙献桃木剑除妖.mkv【封神榜傅艺伟版】第07集 姜子牙算命极灵.mkv【封神榜傅艺伟版】第07集 琵琶精(孙继红)、雉鸡精(夏莎莎)找姜子牙算命.mkv【封神榜傅艺伟版】第08集 姜子牙做生意.mkv【封神榜傅艺伟版】第08集 姜子牙娶亲.mkv【

  • 荣夷公:天子周厉王身边的第一忠臣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史书中对荣夷公的评价其实不高。为什么呢?其实就是说周厉王重用荣夷公,结果引发了朝中动荡,周王城中发生了“国人暴动”。这次“国人暴动”就是周王朝从盛到衰的转折点。荣夷公是谁呢?史书说荣夷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什么是“专利”呢?其实这个跟荣夷公的私人利益关系不大。所谓“专利”,更大的其实在于天子的“专

  • 指尖上的国宝78丨西周虢国凤形玉佩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温小娟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尊荣、吉祥的象征,西周时期人们对凤鸟有着特殊的喜爱和崇拜。最早的玉凤雏形始见于红山文化,成形于石家河文化晚期,到西周时期,凤鸟造型没有大的改变,只是由凤形玉佩逐渐转变为凤鸟纹图案,制作风格由粗拙纹饰变得繁缛精美,凤鸟纹成为西周时期的流行题材。三门峡虢国墓

  • 三皇五帝都邑,圣人故里,商朝发源地,两宋都城-河南商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有一个地方,我们可能都听说过,但很多人没去过,没深入了解过,更不知道它曾经在中国历史上十分重要,这个地方就是国家历史名城,三皇五帝曾经的都邑,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商朝商文化商人的发源地,夏商都城,孔子、老子等五大圣人的故乡,这个地方就是河南商丘。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是中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