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安是满洲镶黄旗人,钮钴禄氏,三等承恩公穆扬阿之女。咸丰二年被选秀入宫为贞嫔,四个月封为贵妃,半年后封授皇后,时年16岁。慈安从入宫到封后,半年之中连升四级,这在有清以来皇后晋升中是绝无仅有的,足以说明慈安是一个聪明贤惠,才华非凡之人。慈安一生没有子女,咸丰帝驾崩后,唯一的6岁儿子载淳(慈禧生)继位,是为同治皇帝,她被上徽号“慈安”,尊为“母后皇太后”。慈安与慈禧(圣母皇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击败“顾命八大臣”,两宫太后开始“垂帘听政”,执掌朝政大权。
辛酉政变后,慈安与慈禧两宫太后以姐妹相称,共同垂帘听政,执掌地方最高权力。《清宫遗闻》中记载;“东宫优于德,而大诛赏大举措实主之;西宫优于才,而判阅奏章,及召对时咨访利弊”意思就是说;东宫太后慈安的德行高尚,有“东宫偶行一事,天下莫不额手称颂”的说法;慈禧有才干,处理一些平日的奏章批阅,君臣奏対等日常事务。
咸丰祭祀仪式上排序之争
咸丰皇帝伤前,西宫太后慈禧不过是“懿贵妃”,咸丰伤后才升为“西太后”。就是说,如果此时咸丰皇帝九泉下有知,他还不认识这个“西太后”呢。祭祀开始,慈安坚持按咸丰帝生前规矩,慈安居前,旁边空位留给先于咸丰帝伤去的那位“正后”,而慈禧稍居下位。对此,慈禧据理力争,两宫太后并坐“垂帘”已久,还提这种陈芝麻烂谷子的所谓规矩,是对现实西太后的伤害,叫她何能“母仪天下”?最终仪式依就了慈禧意愿。
改立同治帝的皇后
1872年,同治帝年满17岁,到了立后成婚的年龄。慈禧本来为同治选中了凤秀之女富察氏,而慈安却看中了崇绮之女阿鲁特氏。二人争执不下,最终让同治自己决定,同治帝采纳了慈安的意见,立阿鲁特氏为后。慈禧也便因此事而耿耿于怀。1881年2月8日,因偶感风寒的慈安在钟粹宫刚传膳不久,便暴毙而亡,不久便匆忙下葬。虽然,清政府给出的官方说法,一直是正常病伤,但质疑之声一直持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