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鸿章铁腕处理“秘鲁华工案”,晚清政府说“我们也曾强硬过!”

李鸿章铁腕处理“秘鲁华工案”,晚清政府说“我们也曾强硬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155 更新时间:2024/1/27 15:48:52

李鸿章作为晚清重臣,继承了他老师曾国藩的“守定合约,绝无更改”主张, 一再强调“各国条约已定,断难更改”, 中外交涉事务,必须“谨守约章”。他希望以不平等条约作为对列强的约束,以为只要遵守条约,列强就无机可乘。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西方列强先后签署了《烟台条约》、《天津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中俄密约》、《辛丑条约》等不平条约。但事实证明西方列强贪得无厌,总是能找到理由开战,通过新的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新的不平等条约来获得新的特权。

不过,李鸿章的外交既有妥协投降,也有积极抗争。秘鲁华工案就是李鸿章少有的在晚清外交上的一次重大胜利,是以主动的姿态,采取近代外交方式并通过和平手段谋求保护本国国民利益的一件典型事例。

从1849年到1874年,共有10万多华工被非法拐骗、劫持到秘鲁。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中国人在秘鲁?为什么又是被非法拐骗或劫持到秘鲁?

事情的源头还得从1825年说起。随着秘鲁独立战争的结束,政局逐渐稳定,经济有所发展,大量兴建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采矿业、种植园经济,以及开采鸟粪成了秘鲁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无论采矿、种植、开采鸟粪还是兴建基础设施,都需要大量的劳力,而秘鲁当时国内只有248余万人口,劳动力明显不足。为解决国内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劳力不足问题,秘鲁国会于1849年通过了《华工法》,重点是鼓励掠夺中国劳工。

清政府禁止劳工出国,所以秘鲁方面只能通过非法手段强行掠夺华工,其中主要形式是秘鲁人自己来华掠夺,或通过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将掠夺来的华工转卖给秘鲁。但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通常都会先收买中国的“奸民”,让这些“奸民”通过诱骗或绑架等手段将与自己熟识的人拐到通商口岸,然后再装船运往国外,其中澳门是主要的中转站。

被非法拐骗或劫持到秘鲁被的华工,在海上就遭遇病魔折磨,甚至染病后被丢进大海,也有的翻船海难在半路,即使能够幸运安全抵达秘鲁,大多从事危险的工种,待遇极差,更关键是签订了卖身性质的合同。 秘鲁也成为了南美洲华工最集中的主要国家之一。

惨痛的境遇引起秘鲁华工们的不满。1869年4月他们通过美国外交官员将有关情况通报给清政府,希望能出面干预。

秘鲁为了保证国内劳动力的需求,1873年派出特使葛尔西耶来到中国,打算与清朝谈判解决华工招募问题,并希望能以条约的形式确定下来。

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的李鸿章作为清朝负责谈判的主要官员。

第一轮谈判,李鸿章与葛尔西耶的谈判一上来就是针锋相对。李鸿章要求将在秘鲁的全部华工送回中国,并且秘鲁方面今后不得再招募华工。葛尔西耶则表示,秘鲁方面并没有凌虐华工的事情,在秘的华人都相安无事,所谓虐待华工一事纯属谣传。也就是说李鸿章认为中秘两国未曾立约,在秘华工均为非法招募;葛尔西耶认为华工系自愿出国,没有理由遣返中国,清朝若想保护本国侨民,就应当与秘鲁立约。

鸡同鸭讲,双方的第一次会谈毫无结果。

第二轮谈判,李鸿章表示要派人到秘鲁实地考察,葛尔西耶坚决不允许,并表示如不立约,即行回国。

各执一词,双方的第二次会谈陷入僵局。

第三轮谈判,美国领事沙逊出面斡旋,秘鲁终于同意先签订《会议查办华工专条》,而后再商谈缔结其他条约的问题。此后,“保护华工”作为重要的条款写入了《中秘友好通商条约》。

1874年签订的《中秘会议专条》和《中秘友好通商条约》,不仅为秘鲁华工的基本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而且对其他海外华工的法律保障也产生了影响,这其中李鸿章当然功不可没。

之后,李鸿章派既通晓中国文化,又通晓西方文化的人的广东人容闳前往秘鲁调查。容闳一到秘鲁,华工见到他个个泣不成声,纷纷与之详述。经过两个月的深入调查,容闳就查清了华工所受的非人待遇。华工们被卖到秘鲁北部,在深山、糖寮、鸟粪岛等地开山、种蔗、挖鸟粪,备受虐待。有的被活活打死,有的熬受不了则自投火炉、糖锅自杀。容闳一一做了笔录后,写成《华工供词见证》、《秘鲁华工禀语》,为了及担心秘鲁方面狡辩、抵赖,容闳还拍了二十四张照片留证。

1875年7月,秘鲁使臣爱勒谟前来换约,李鸿章提出秘鲁虐待华工一事与葛尔西耶当初的描述完全不符,并出示了容闳提供的24张照片等证据,爱勒谟哑口无言,不敢反驳。于是,李鸿章以秘鲁政府未履行条约为由,拒绝换约。

秘鲁不得不于光绪三年(1877年)复照清朝,“将以前苛待华工弊端尽行革除”表示要采取有力有效措施,保护在秘鲁工作的华工的基本权益,换约才得以进行。李鸿章又奏请清廷,派遣陈兰彬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国大臣,容闳帮办一切事宜,使得中国官员能够在当地切实保障华工权益。

此后,华工的境遇逐渐得到改善,渐渐融入了秘鲁社会。

一百多年来,对于李鸿章的评价可以说众说纷纭,普遍的一个国人共识:“汉奸”、“卖国贼”。然而当时日本人对李鸿章的评价是:“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美国人的评价是:“以一个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而其同时代晚辈、戊戌变法的发起人之一梁超在《李鸿章传》中评价到:“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在对外交往中,李鸿章向来倾向于“息事宁人”、“委曲求全”,但与秘鲁关于华工问题的谈判却态度强硬,颇为少见。都说李鸿章这一辈子有两大耻辱,就是签了《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但不可置疑,秘鲁华工案是他少有的扬眉吐气时刻。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的贤内助:马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算是出身比较低微的开国皇帝。他是濠州人,小时候家里穷,从小就给人家放牛为生。后来发生旱灾,朱元璋的父母和长兄都饿死了,朱元璋就出家进了皇觉寺,好歹有口饭吃。可是后来连寺庙都闹饥荒了,朱元璋只能四处化缘找吃的。三年后他回到皇觉寺。郭子兴在濠州起义,濠州城遭元军所围。皇觉寺也被战火摧毁,朱元璋就投

  • 民国两大才女是如何从朋友变成了仇敌?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民国才女林淑华结局,民国成都大才女,民国才女凌叔华简介

    林徽因林徽因与冰心的渊源林徽因与冰心同时福州老乡,两人都住在素有福州“历史之根、文化之源”的三坊七巷里。林徽因是黄花岗烈士林觉民的亲侄女。林觉民就义后,房子卖给了冰心的祖父谢銮恩,因此林觉民故居也成为了冰心的故居。冰心的丈夫吴文藻与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是大学同宿舍的同学,两人感情很好。当年冰心与丈夫留

  • 宋朝有多富庶?檀渊之盟换来的百年和平,需要用什么代价去买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澶渊县,澶渊之战简介,宋朝两个重要的条约

    长白山,这座中国最大的休眠火山在此之后的两个世纪中逐渐活跃了起来,剧烈的喷发将累积超过3000亿吨的火山灰喷上了4万米的高空。如此大规模的喷发直接影响了光照和气候。尽管全球小冰期的到来是个复杂的因素,绝不单单是火山的作用,但火山灰确实明显加剧了严寒。事实就是长安从原来可以种植柑橘到马车能在封冻的湖面

  • 太平天国的兴起,可以说受害最深的是江西省,直到现在还一蹶不振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江西在宋朝时期就繁盛起来,特别是明朝江西更是人才济济,全省出的进士人数一直在全国都是第一,所以江西在明清初期那会,人文荟萃,经济文化人口都很繁茂,但是近代以来,江西就断崖式的衰落,除了因为沿海的贸易兴盛外,还有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可以说江西是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受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了,

  • 景泰帝朱祁钰,永乐迁都北京后,唯一没被葬入明十三陵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祁钰个人资料,郕王朱祁钰,没有葬入明十三陵的明朝皇帝是谁

    【夺门无用论】天顺四年(1460年),朱祁镇有意无意向大学士李贤问起了夺门之变的细节情况。李贤回答:“说迎驾是可以的,夺门这种提法怎能示给后人?天位本来就是陛下的,说夺名声就不顺了。而且那时幸亏成功,万一事机先露,石亨等人死不足惜,到那时候,将陛下您置于何地呢?”李贤是朱祁镇信任的大臣,也是个正直的

  • 和珅容貌复原图,真实样貌究竟如何?王刚回应:今后再也不演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估计现在一提到和珅这个人物,大家就会想到和纪晓岚整天斗争的那个角色形象,那个和珅就是我们的王刚老师饰演的。在这个电视剧里,他可以说把这个角色刻画的非常成功。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脑海中依然可以想到他的一举一动和当中的情节。但在历史上,和珅的形象究竟是怎么样的呢?和电视剧里塑造的奸臣形象真的一样吗?他的

  • 吴用直到临终才想通,梁山真正的老大,其实并非宋江,更不是晁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事实上,这一起悲剧,早在前文就埋下了伏笔,宋江虽然落草为寇,但实际上去朝廷获得高官厚利,封妻荫子才是他的真正心愿。而他最终也因为这个心愿,喝下毒酒身亡,然而即便是如此,宋江还迫使李逵同样喝下了毒酒,逼得吴用和花荣自缢,这几个核心人物的离世,也就意味着了梁山的彻底消亡。实际上,等到宋江喝下毒酒,吴用才

  • 他自称是清朝太监养子,拿出溥仪的一支笔,专家预估价值900万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据老人说,他的养父是紫禁城里最后一批失业的太监。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赶出了紫禁城。所谓树倒猢狲散,溥仪逃到天津,最后的一百来个太监也都各自散去。而在此之前,紫禁城里曾有一千多个太监。溥仪大婚之后,在宫内搞改革,裁撤了太监队伍,只留下一百多个。这留下的便是太监中的翘楚,深受皇恩。离开紫禁城后,老人

  • 康熙7天前还在打猎,为何突然就驾崩了?专家:雍正可能是凶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康熙驾崩。(图/翻摄自百科词条)十月二十一日,康熙前往南苑行猎。当时已进入初冬季节,季节的转换特别容易诱发老人和小孩的一些突发疾病,而当时康熙已经69岁,在古代属于老龄。由此可推断,康熙可能是在途中染病,且感觉极不舒服,才会在十一月初七赶回了畅春园。第二天,康

  • 吴用自杀前,他才恍然大悟,原来梁山真正的老大,并不是宋江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宋朝是唯一一个不压制土地兼并的朝代,这导致的严重后果就是宋朝的土地被有士大夫阶级代言的大地主们控制在手里,大量的失地农民无以为生,或者接受大地主的压迫,或者进工场打工,也正是大量的失地农民撑起了宋朝的商品经济。所以我们在《水浒传》中看到的景象其实是真实的,真实的历史中,宋江也起义了,公元1119年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