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犹新的是,很久很久之前有一部电视剧《怀玉公主》在电视台滚动播放,看了许多遍。里面有一主角名曰怀玉,另一主角则是康熙,怀玉女扮男装,误打误撞结识了男一和男二,由此开启一段三角恋。小时看它,只是看热闹,却不知里面的男男女女都确有其人;长大看重门道,想要探究人物的生平,才发现女主付怀玉的原型原来是康熙的孝懿皇后。
孝懿皇后,佟佳氏,出身显赫。她的舅舅大名为佟国维,姑母正是康熙皇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因此,她是皇帝的妻子兼顾表妹,身上的血统正统且高贵。纵观佟佳氏的一生,都非常与众不同,这样说是有根据的:
首先,她是康熙皇帝的首位贵妃;同时,也是大清朝第一个在世皇帝的贵妃。清朝入关以前,后宫制度还没有完善,首领的妻妾,只有嫡庶之分,却没有位分之别。皇太极首次晋封后宫,立哲哲为中宫皇后,立布木布泰为庄妃,可是却没有贵妃;顺治的后宫,董鄂氏受宠,直接从妃跨越到皇贵妃,因此他也没有贵妃。康熙的佟佳氏则显得特殊了,因为是首例,她的册封文书,还是皇帝特意找到清代名臣兼大学者张英拟订的,可见重视。
《清实录》中有记载:康熙十六年,也就是在康熙二十四岁之时,进行了首次后宫大封,一共晋封了八个庶妃。这八位,只佟佳氏一人封为贵妃,其他七人都是嫔。清朝后宫等级是这样划分的:中宫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格格。佟佳氏首封,便比别人高出两个位阶,只在皇后之下,相当特殊。这除了她出身高贵,只能用康熙喜爱来解释了。
其次,她没有活下来的孩子,却养育了雍正。《宫》中有一个情节我认为拍的很到位,那就是胤禛曾说自己被佟贵妃抚养,贵妃待自己很好,但是他依旧渴望亲生母亲的爱。康熙十七年,胤禛出生,他的母亲乌雅氏彼时没有任何的位分,连个贵人,嫔都不是,也就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孩子。又因为佟佳氏膝下无子(有一女夭折),可是却很喜欢小孩,于是康熙就让她扶养胤禛,十年之久。雍正本人相当感激,继位后立刻为她追封谥号。从这个角度说,虽然胤禛的出身不高,但是皇帝是看重他的。
最后,当上皇后,却只当了两天。根据清史稿记载,康熙二十八年,佟佳氏被立为皇后,这年康熙三十六岁,正值壮年。可是事实上,这次立后,有着很大的冲喜成分,佟佳氏已经病了许久,太后与皇帝商量,她管理六宫之久,已经有皇后之实,并且册封皇后,没准一开心病就好了。正是这样,康熙才下定决心。(这里补充,需要康熙下定决心,并不是因为不喜欢佟佳氏,彼时她已经为皇贵妃,其他妃嫔不能及,中宫空缺多年,康熙自己也给不出理由为何不立新后,或许是前两任皆是当了皇后不久就去世,给皇帝打击太大了)
佟佳氏仅仅做了皇后不到两天,便溘然长逝,康熙所想的“冲喜”效果并没有达到。
大家不要认为,丈夫是皇帝,面对后宫几十个人,必定没有真爱。所谓的“无情最是帝王家”,不过是因为帝王要面对的抉择太多,牺牲太多,很多时候他们没有选择爱人,那是因为天平另一边的砝码更沉重,事实上他们也有感情。佟佳氏一去世,康熙受到巨大的精神打击,这是有很多体现的:康熙亲自写下四个挽联,字里行间,可见普通人夫妻之情,这里摘录部分如下——
物在人亡,靓遗褂而雪涕。(睹物思人正是如此了,前几年网上一句“今已亭亭如盖”感动无数人,这句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雁断衡阳声已绝,鱼沉沧海信难期。(人都死了,等不回来的。正如“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音容悲渐选,涕泪为谁流。
康熙宝宝很苦啊,前两个皇后皆是早逝,第一位死于二十二岁,第二位仅当皇后六个月,这第三位是自己最喜欢的,唯独为她写过挽联,可是三十岁出头就死了。后来的康熙,儿女成群,可是却没有再立过皇后了,不知道是不是佟佳氏的死,他没有缓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