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生科举不第,自诩一事无成,清朝悲催文人,书写仙狐志怪传奇

一生科举不第,自诩一事无成,清朝悲催文人,书写仙狐志怪传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435 更新时间:2023/12/26 5:33:03

归家途中,他写下一首绝句:

忆昔狂歌……相期矫首……谁知一事无成就……白头会上人。

此人,就是蒲松龄生前写下一部《聊斋志异》默默无闻,没成想日后此书封神,成为志怪小说的传奇。

01

风光一时

1640年,蒲松龄出生于淄川城东满井庄蒲氏家族中。自明代初年,蒲氏祖先来此定居。此后,繁衍400年,虽非世家豪族,但科举功名者不断。

关于蒲松龄族属,学界争论不休,有说是蒙古人,也有说是拉伯人,更多人认可蒲松龄自撰《族谱序》中的汉族身份。

蒲松龄之父蒲槃,科举不利后,弃经商,挣了好大一份家业。明末之乱,使得蒲松龄家道中落。

1658年,蒲松龄参加童子试。他连闯县、府、院试三关,冠冕童科,一时风光无限。

在考试中所写的《蚤起》《一勺之多》两篇八股文,让山东学政施闰章抚掌大笑,连道三个“好”字。

蒲松龄以院试案首的成绩考中秀才,消息传来,上门贺喜的官员文士络绎不绝,人人奉承蒲家要出进士了。

就在蒲松龄处于一生的高光时刻,他全然不知,“恩师”施闰章对他的赞誉,恰恰给他的科举之路埋下隐患。

02

自绝仕途

明清“八股”取士,禁锢了考生的思想。想要金榜题名,就必须循规蹈矩作八股文。一旦心血来潮标新立异,便会自绝于仕途。

蒲松龄所写《蚤起》,并不是官样文章,而是一篇讽刺小说。之所以能得案首,是恰巧遇到了不拘一格的大文豪施闰章。如果遇到中规中矩的考官,他绝对会名落孙山。

然而蒲松龄不知道这些,他自以为悟到了科举捷径,自信满满地去参加了一场又一场的考试,结果都以惨败而收场。

头悬梁,锥刺股。三年之后,又三年。

眼看他中举无望,蒲松龄读书花费又太多,兄弟们就嚷嚷着分了家。

蒲松龄一家没了族中的救济,逐渐缺衣少食,这日子就难以为继了。为了养家糊口,蒲松龄不得不去给人做幕僚或者当塾师。

1672年,蒲松龄对科举不甘心,不惜举债又走上了科举之路。可是,结局再次让他失望。

在蒲松龄眼中,茫茫人生路,没有比科举更重要的事了。

为了心中的执念——光宗耀祖,他不得不一直走下去。从19岁中秀才,到72岁混了个“岁贡生”。(从府、州、县学中选送优秀生员升入国子监就读的秀才)

科场蹉跎半生,大概考了17次,却比范进还要悲惨!这也是蒲松龄自嘲“一事无成”的根由。

03

写书丧志

蒲松龄屡次科举不中,除了自身运气和文风的原因之外,收集志怪故事,撰写《聊斋志异》,浪费了他太多的精力有关。

1664年,蒲松龄的好友历友就曾写信苦劝他,不要写书丧志。

张历友:“此后还期俱努力,聊斋且莫竟谈空。”

张历友劝说蒲松龄把心思和精力都放到科举上,不要再谈论那些聊斋故事了。

另一个好友希梅也规劝他,先谋求功名,《聊斋志异》可以致仕(退休)以后再写。

面对两个老友的劝告,蒲松龄却叹息:“只恨此生无知己!”

04

身后名

生前未显贵,著书未刊行。半生蹉跎的蒲松龄没有预料到,百年之后他竟红得发紫,甚至青史留名。

如今,《聊斋志异》有了英、德等60余种语言的译本。要说清代哪本书能跟他类比,大概只有《红楼梦》能与之不相上下了吧。

值得一提的是,《聊斋志异》的故事文娱两开花。根据它改编的影视剧,国内外达到近百部,如《倩女幽魂》、《辛十四娘》、《画皮》、《捉妖记》等几乎人尽皆知。

1679年,蒲松龄曾在陋室里感叹:“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

如今,可以作答:知君者,五湖四海,万世不绝。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史:恭亲王文武双全,道光很满意,却让咸丰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道光皇帝,清朝史上唯一嫡长子继位的皇帝。道光生平非常节约,穿着打补丁的衣服,龙袍烂了也舍不得换,却没能挽救大清。1850年正月,道光奄奄一息,躺在病榻上,让人叫来咸丰(奕詝)、恭亲王(奕訢),交代后事,并考验他们,看看谁能继位。长期的“内部联姻”,嘉庆之后的清朝皇帝,没有多少存活下来的子嗣。道光晚年

  • 名牌大学生和不识字贫农能合一块么?民国时许燕吉收获了一生幸福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许燕吉与儿子,魏忠科许燕吉照片,许燕吉的人生经历文章

    1、她的文学之路谈到许燕吉这个人,相信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听说,其实她是许地山的女儿。许地山是谁?著名文采才女张爱玲的恩师。受到父亲的影响,许燕吉自幼饱读诗书,而影响她最大的,无疑是她的父亲。许地山不仅擅长小说,散文更是一绝。许地山一生为很多人引路,相信最令他的自豪的就是成为了女儿的明灯。许地山在从事创

  • 康熙王朝:为何康熙会听从周培公的建议册立襁褓中的胤礽为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周培公是结合当时的局势才给出康熙的暗示 按电视剧中的剧情来看,周培公当时是刚刚获得康熙赏识在御前办差,还没有完全得到康熙的重用,而这时候康熙却听从了周培公的暗示,其实可不是康熙有多么器重和信任周培公,而是周培公当时给康熙分析的局势十分到位,把利害关系全都剖析明白了,康熙比较认可周培公的观点,所以当

  • 太值钱!罕见的高价品种,一枚“顺治通宝”能换一套房?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顺治元年,清军入关,入主中原,同年,顺治皇帝迁都北京。在北京设铸钱局铸钱,于工部、户部开设宝源局、宝泉局,后随着天下统一,在各地开钱局,并铸“顺冶通宝”。 顺治通宝的成分及分类 顺治通宝的成分:红铜七成,白铜三成。一千铜钱称为“一串”。“顺治通宝”重量初定为每文一钱,后改为一钱二分、一钱四分、一钱二

  • 马新贻光天化日下被杀,慈禧下令严查,审案人员:再查大清就完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喜欢历史的人都知道,王朝末年怪事多。在每个朝代即将完结的时候,总会发生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惊掉后世人的大牙,留下一团团的历史谜案。在大清末年,同样出现了类似的怪事情,而且还不是一件两件,而是一串串地接连出现,为这个即将走向生命终点的王朝平添了几分神秘和诡异。在同治九年,即公元1870年,发生了两江

  • 清朝一公子,不顾世俗与妹妹结婚,生下一个儿子成近代名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皇室生育最强女人,清朝灭亡前十大怪异事,清朝广州一位大将之子

    在任何一个时代,兄妹之间都是不能够结婚,特别是那些有着血缘关系的亲兄妹之间,即便是关系再好,也会因为人伦道德的关系,断绝这有违天道的行为。但是,假如兄妹之间并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只是因为种种原因,从小生活在一起,结成了名义上的兄妹关系,这样的兄妹能够结婚生子么?从伦理上来说,这并不是被允许的,但是

  • 《红楼梦》中的秋桐最后哪去了?真相揭开,让人不敢相信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秋桐一开始是贾赦屋里的丫环,有些姿色,估计好色的贾赦没有放过年方十七的秋桐,两个也不是什么正经主仆。秋桐进贾琏的屋子,给贾琏作妾,是在王熙凤从外面诳骗了尤二姐进园子之后。说是贾琏帮着贾赦在外面办成了事情,贾赦一高兴,随手就将秋桐赏给了贾琏。贾琏完全继承了他老子的好色,自然对有些姿色的秋桐宠爱有加,加

  • 和珅为何能贪这么多?请看看他的朋友圈到底有多黑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2001年,《华尔街日报》做了“千年来世上最富之人”的调查,和珅入选最富有的前50行列。在报道中,和珅拥有2.2亿两白银的财富。可是,这远不是和珅身家的各种记载中数额最多的一次。北京师范大学附中教师纪连海为了上央视《百家讲坛》栏目讲述和珅的故事,曾经做过一个调查。他在已有的历史资料中竟然查到三份不同

  • 如懿传:如懿临终留了一手,七公主向太后告密,乾隆听后暴怒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在皇上见到寒香见的第一眼,就早已被寒香见的异域风情以及绝美的容颜倾倒,甚至愿意让她居住宫中最奢华的宫殿。遇上了寒香见的皇帝像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年,穿着寒部的特有的衣衫,让人打扮成寒部的子民,只为博得美人儿欢心。","data_assets":[],"data_rtf":"在皇上见到寒香见的第一眼,就早

  • 妲己曾经发明的酷刑,让犯人痛不欲生,现在竟是女性的最爱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妲己是商朝时期有苏部落的女子,长得美若天仙,国色天香,而且能歌善舞,是百年难得一见的绝色女子铜格下有烧炭,令犯人在铜格上行走,犯人堕入火中致伤。这种惨绝人寰的刑罚残害了商朝的很多忠臣义士。妲己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历史上有名的妖妃,这一点从封神榜中就可以明显看到,妖言惑众狐媚惑主,能够对她造成威胁的早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