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宅门》番外评:大清亡了,白颖园为什么不回北京?

《大宅门》番外评:大清亡了,白颖园为什么不回北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122 更新时间:2024/2/2 2:05:18

恰在此时,武昌起义了,大清帝国这座大厦轰然倒塌,这对靠着宫廷奉养做生意的百草厅并非什么好事,但对于白颖园来说,却是长出了一口气,多年来悬在他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撤去,清朝即灭,清法也随着废去,白大爷安全了。替白大爷提心吊胆的二奶奶和沈爷,也算是解脱了,这桩陈年旧案从此被扔进垃圾桶,韩荣发也对白家没了任何威胁。

在我看来,大宅门里的傻大爷,非当一点也不傻,其聪明才智还远在众兄弟之上。只不过白颖园一直用品德驾驭才干,宁肯人负我我绝不负人,外表看来非常朴鲁,其智谋也常不被人察觉。

安国办药,白颖宇贪污宫中钱财,白颖园为什么不揭穿?只有真正孝敬过晚年老人的人才会明白,因为父亲老了,身体不好,对这样的老人只能报喜不报忧,许多不好的事只能藏着掖着,捅破容易,但气着老人真不是闹着玩的。白颖园是个大孝子,是代董事长,在父亲未亡,自己还没有完全掌家以前,他的处理方式其实无可厚非。后来二奶奶病危,白景琦处理方式也一样,白三爷一个不小心说漏了嘴,让二奶奶知道白敬业的腿被打断了,气的二奶奶连饭都不吃了。

故事没有给白颖园更多的机会。但我相信,如果白颖园有机会当白家第二代掌门人,他不会坐任老三胡闹,用二奶奶母子之能克制老三的任性就可以了,问题并不棘手。

曾国藩一次和幕僚煮酒,论天下英雄,一个属下说:“彭公威猛,人不敢欺;李公精明,人不能欺。”彭公是指彭玉麟,李公是指李鸿章,都是当时的人中龙凤。曾国藩听了这个属下之言,追问道:“那你觉得我怎么样?”当时曾国藩经略东南诸省,握有生杀大权,这个问题回答不好,马上就可能有塌天大祸,属下们不敢随便评价领导,都装聋作哑。这时从幕后走出一个管抄写的后生,他插话道:“曾公仁德,人不忍欺。”曾国藩大喜,重用此人。

套用到《大宅门》里:白景琦威猛,人不敢欺;二奶奶精明,人不能欺;白颖园仁德,人不忍欺。前两种不欺,容易理解,但白颖园的不忍欺,却并不明显,比如老三白颖宇,就经常骑在哥哥脖子上拉屎,母亲白周氏也一碗水端不平,连自家人都如此,何况外人?

可问题是,除了弟弟和母亲,还真没有人再曾欺白颖园。白颖园孤身亡命西安,没有经历落井下石人情冷暖,沈爷不仅冒着杀头的危险收留白颖园,还给他干股分红,为他在慈禧李莲英面前仗义执言;一个北京人孤身住到户县乡下,乡民们把他当自己人看待;连仇人詹家,都对白颖园动了恻隐之心,詹王爷母子是真心不想让大爷死。这固然是因为白大爷学有所长经世致用,但仁德才是他真正的武器,到了哪里都不会和人斤斤计较,让人如沐春风,这样的白颖园,确实是让人不忍欺。

民国来了,但北京不能回。二奶奶母子之所以掌权,是因为白颖园不在了。白颖园回京,就跟当年明英宗北狩归来一样尴尬,无法安排,给二奶奶母子的地位行成威胁,老三会趁机兴风作浪,一场宅门宫斗无可避免。这样的情形,二奶奶不愿意看到,白颖园同样也不愿意看到。所以二奶奶没有邀请,白颖园也没有主动要求。

白颖园性格淡薄,不愿与人争是非,何况这样的是非有可能导致大宅门败落。既然如此,那就不如顺其自然,在西安安心给老乡们看病吧。

故乡让人魂牵梦绕,北京的一切历历在目,我想白颖园肯定有那么一段时间,是非常想回北京看一看的,但他终究没有回去。白二奶奶七十大寿,比她年龄更大的白大爷从西安捎来了五色谷,说明老人家在西安很长寿,很惦记北京的一切。

此后,再也没有白大爷的消息。窃为他思量,百年之后,应该移柩北京,墓地与父母为邻,也好让这位大孝子在九泉之下,了却生前未尽完的孝道。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魏璎珞”史上确有其人难道她真的是被乾隆给害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前段时间,《延禧攻略》在网络热播,剧中的富察皇后死后,乾隆皇帝悲痛欲绝,就把对皇后的全部爱恋迁移到魏璎珞身上,备受宠爱的魏璎珞最终成为后宫的实际主宰者。魏璎珞的原型在历史上称为令妃,姓魏佳氏。有史料记载,魏佳氏原本是魏姓汉族人,随旗改为满洲姓氏。令妃魏佳氏出身卑微,最初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宫女。富察皇

  • “一秒入戏,全靠演技!我逃过了乾隆的灭门之坑”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梁诗正,清朝第一行书书法家,被誉为“最美的行书”。01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辞官回到杭州老家的原刑部尚书梁诗正,正在书房读书,家人来报,昔日老部下富勒浑专程拜访。梁诗正热情相迎,简单交谈后,梁诗正面色不变,内心却万分紧张。年初,原军机大臣鄂尔泰的得意门生胡中藻因为一句“一把心肠论浊清”,被判

  • 嘉庆违背乾隆临终遗嘱,处置了贪官和珅,多年后为何会追悔莫及?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和珅有着怎样的背景呢?和珅,钮钴禄氏,和珅很有语言天赋,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并且熟读四书五经,是个地地道道的文化人,入朝为臣后,因为精明能干,进退有度,得到乾隆皇帝的喜爱。最初和珅也是一位清正廉洁的官员,但在安明一事中得罪了当朝权贵,同样也让自己的仕途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而后在李侍尧一案中,

  • 被光绪独爱的珍妃,却被慈禧扔井里淹死,一年半后才被打捞上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珍妃鬼魂电视剧,珍妃记,书香北京探寻珍妃真相完整版

    在颐和园,慈禧的太监崔玉桂和他的妃子一起等待了很长时间。珍妃看到慈禧进来,连忙跪下行礼。慈禧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外国人要进城了。你还年轻。如果你受到羞辱,你会对不起祖先的。”珍妃听后回答说:“我从来没有给我的祖先丢脸过。”慈禧不耐烦地说:“我们必须避免,我们不能带走你。”珍妃说:“你可以去,但皇

  • 曾国藩的好友,为证明一味药吃不死人,竟活活把自己吃死|文史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同治十年(1871 )十一月初一的日记中,曾国藩写道:“巳初出城,至上新河观新设木厘局,司道、府县皆至,小坐片刻。旋同至江边看木牌(排),步行里余,回至局中。汤小秋等备酒席小宴,宴毕归。申初至署,往返约四十里。”曾国藩当天视察的上新河木厘局是一个木材税务稽查机构,就设在金陵城外的长江边上。这不是一

  • 一生科举不第,自诩一事无成,清朝悲催文人,书写仙狐志怪传奇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归家途中,他写下一首绝句: 忆昔狂歌……相期矫首……谁知一事无成就……白头会上人。 此人,就是蒲松龄。生前写下一部《聊斋志异》默默无闻,没成想日后此书封神,成为志怪小说的传奇。01风光一时1640年,蒲松龄出生于淄川城东满井庄蒲氏家族中。自明代初年,蒲氏祖先来此定居。此后,繁衍400余年,虽非

  • 清史:恭亲王文武双全,道光很满意,却让咸丰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道光皇帝,清朝史上唯一嫡长子继位的皇帝。道光生平非常节约,穿着打补丁的衣服,龙袍烂了也舍不得换,却没能挽救大清。1850年正月,道光奄奄一息,躺在病榻上,让人叫来咸丰(奕詝)、恭亲王(奕訢),交代后事,并考验他们,看看谁能继位。长期的“内部联姻”,嘉庆之后的清朝皇帝,没有多少存活下来的子嗣。道光晚年

  • 名牌大学生和不识字贫农能合一块么?民国时许燕吉收获了一生幸福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许燕吉与儿子,魏忠科许燕吉照片,许燕吉的人生经历文章

    1、她的文学之路谈到许燕吉这个人,相信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听说,其实她是许地山的女儿。许地山是谁?著名文采才女张爱玲的恩师。受到父亲的影响,许燕吉自幼饱读诗书,而影响她最大的,无疑是她的父亲。许地山不仅擅长小说,散文更是一绝。许地山一生为很多人引路,相信最令他的自豪的就是成为了女儿的明灯。许地山在从事创

  • 康熙王朝:为何康熙会听从周培公的建议册立襁褓中的胤礽为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周培公是结合当时的局势才给出康熙的暗示 按电视剧中的剧情来看,周培公当时是刚刚获得康熙赏识在御前办差,还没有完全得到康熙的重用,而这时候康熙却听从了周培公的暗示,其实可不是康熙有多么器重和信任周培公,而是周培公当时给康熙分析的局势十分到位,把利害关系全都剖析明白了,康熙比较认可周培公的观点,所以当

  • 太值钱!罕见的高价品种,一枚“顺治通宝”能换一套房?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顺治元年,清军入关,入主中原,同年,顺治皇帝迁都北京。在北京设铸钱局铸钱,于工部、户部开设宝源局、宝泉局,后随着天下统一,在各地开钱局,并铸“顺冶通宝”。 顺治通宝的成分及分类 顺治通宝的成分:红铜七成,白铜三成。一千铜钱称为“一串”。“顺治通宝”重量初定为每文一钱,后改为一钱二分、一钱四分、一钱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