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古代酷刑,最残暴的并非清朝,而是契丹建立的辽国

中国古代酷刑,最残暴的并非清朝,而是契丹建立的辽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52 更新时间:2024/2/4 4:50:31

辽以武立国,提起它我们常常会想到影视剧里的辽人形象,穿着脏兮兮的貂,扎着乱糟糟的脏辫,在东北的冰碴子中策马狂奔,很凶,很狂野。

辽国的刑法继承了很凶很狂野的特点,如果有人犯了错,就会有木剑、大棒、沙袋、铁骨朵等刑具,还有枭、磔、绞、生瘗、炮掷、支解、凌迟等刑法伺候。

01

辽的刑制

辽国有四种刑制,分别是死、流、徒、杖。

死刑有绞刑、斩刑和凌迟,但是有记载的生命刑远远不止这三种。

流刑一般认为生成于舜时代,目的是惩治奸邪,到了辽国,主要是为了避免流毒宗庙,多为从罪或连坐。根据罪行轻重,把犯人发配到不同程度的偏远地方,如曾囚禁过徽钦二帝的黄龙府(今吉林长春安县);再远点,发配到辽政权统治以外的各属部所在地;再再远点,发配到绝域,一辈子都回不来。

徒刑有无期徒刑、有期徒刑五年、有期徒刑一年半三种,分别杖打五百、四百、三百。犯盗窃罪的,还会在臂、颈、肩、额等处刺字,犯一回,刺一处,刺满五次则处死。

杖刑从五十到三百不等,但实际惩罚的时候,超过三百也是有的,刑具有沙袋、大棒、铁骨朵、木剑等。

沙袋:辽穆宗时期的发明,杖刑五十以上使用。把熟牛皮缝合成一个长六寸、宽二寸的袋子,里面装满沙石,配以1尺长的木柄,用来击打犯人臀部,能使人残废。

铁骨朵:由八片熟铁虚合而成,形状像个花骨朵,连有一根三尺长的柳木棍,看起来像一个超长棒棒糖。使用时抡起铁骨朵,利用铁球的重力砸在犯人身上,有时甚至可以把木柄折断,一般会打五至七下。

木剑:面平背隆,当重臣或贵族犯了重罪,但皇帝想宽宥他时,就“挞以剑脊”,用木剑轻击犯人背部,借以示辱。

木剑、沙袋、铁骨朵都是契丹特有的刑具。

02

死刑百态

辽的死刑除了刑法里规定的绞、斩、凌迟,还衍生出一系列残忍变态的酷刑,如枭磔、生瘗(活埋)、射鬼箭、炮烙铁梳、投高崖、五车轘(五车分尸)……

腰斩:顾名思义,就是用斧头把犯人从腰部铡成两半,这种刑罚的残酷在于,被腰斩后,人不会立即死亡,据《清史稿·刑法志》记载,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被腰斩的人叫俞鸿图,他被斩成两半后,用手指蘸血写了七个惨字才痛苦死去。

凌迟:一般认为起源于五代,但正式列入刑法法典从辽开始。先是一寸寸地割下犯人的皮肉,直到体无余脔,再破坏生殖器,男性施以宫刑,女性施以幽闭,宫刑大家都听说过,幽闭则比较陌生,一般认为是用棍棒锤击女子胸腹,使子宫脱落而掩闭牝户。然后才取出内脏,使犯人死亡。最后将尸体支解,骨头剁成渣渣,可谓粉身碎骨。

炮烙铁梳:《史记·殷本纪》载,纣王创造了炮烙之刑,底下炊炭,让犯人在烧红的铜柱上行走,最后坠落炭火之中而死。可能是觉得直接烙死不够刺激,辽穆宗在此基础上发明了铁梳之刑,先把犯人烙得半生不熟,留住性命,再搬出铁梳子刷人的皮肉,皮肉烫过之后被这种梳子一刷就掉,露出森森白骨,人自然受尽折磨而死。

射鬼箭:起初是皇帝亲征的军礼,出征时射死一个死囚,班师时射死一个俘虏,后来作为行刑方式,被多次使用:太祖时,养子涅里思叛乱,被射鬼箭;景宗时,被擒的俘虏被射鬼箭;圣宗时,将俘获的宋朝百姓和官员,统统以射鬼箭处死……射鬼箭与其说是一种刑法,不如说是施虐者一种变态的乐趣,受刑者在行刑之后身体插满箭矢,如同一个刺猬。

投高崖:相比于凌迟、铁梳这种血淋淋的酷刑,这是普通人享受不到的死刑,因为只有亲族才能被这样赐死,在皇帝顾念亲情,不忍见血时,就会让其投崖。

熟铁椎樁口:讪詈犯上者以此杀之,那种把唾沫星子喷到皇帝脸上的行为,是要死人的。

除此之外,不在刑法范围内的死刑不尽其详,到了天祚帝,更出现了先掏心以献祖庙,再分尸以示众人的变态行径,辽刑法之酷,可谓五代十国辽金宋西夏时期的NO.1。

03

法律面前,人人不等

都是搞法的,商鞅虽然很严苛,但人家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就算不能施刑于太子,也要处罚太子的老师。但辽在法律层面上就有“八议、八纵”的规定,即议亲、议故、议贤、议功、议贵、议勤、议宾,贵族官员如果满足其中一议,即使是“十恶”之罪,都可以减罪减刑,这样的特殊照顾自然成为了纵容权贵跋扈的温床。

辽太宗时,大将高模翰酗酒杀人,若以谋杀人罪论,已杀者斩,但因为高模翰的军功显著,太宗大手一挥,无罪赦免。

纵使大家都是贵族,也会因为亲疏有所不同。以穆宗统治期间为例,应历二年(公元952年)耶律敌烈、耶律娄国密谋造反,事败,耶律娄国被杀,耶律敌烈被赦免。应历三年耶律敌烈又和耶律嵇干谋反,又事败,耶律嵇干等人被杀,耶律敌烈又被赦免。应历九年,耶律敌烈还造反,和他一起干事的耶律海思被杀,他还活着。

契丹内部已是如此,契丹人和汉人就更加不平等了。自公元938年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划给契丹,一直到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燕云十六州一直在北方少数民族的统治下。

神册六年(公元921年)辽太宗提出因俗而治,汉人断以律令,辽人断以条例,并设立南北院,南院掌管汉人渤海人之事,北院掌管部族之事。因此从国策上就定下了辽汉不平等的基调。如果是辽人打死了汉人,只需要赔偿牛马,如果是汉人打死了辽人,不仅会被判死刑,家属也会被充为奴隶。

直到辽太平六年宋仁宗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圣宗才提出贵贱异法,必生怨怼,呼吁契丹的贵族们对汉人要好一点。但这只是精神指示,并未在法律上纠正。

四十多年过去了,到了辽咸雍六年宋神宗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道宗才以国法不可异施,重新定制条例,至此辽汉才趋于平等。

04

民不惧死

董仲舒曾云:“阳为德,阴为刑。阳常居大夏,而生养育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於虚空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可见严酷的刑法并不能达到“畏则不敢而德以成”的效果。

辽国到了景宗和圣宗一代,刑法已经做了人性化的修改,恢复钟院、慎用重刑、提倡平等、审决冤滞,刑法的温和没有造成犯罪率的飙升,相反“圣宗时,国无幸民、纲纪修举、吏多奉职、人重犯法”。到了道宗和天祚帝时期,贵族的荒淫、皇帝的无常、用刑的残暴带来的是秩序的崩溃,饶是天祚帝又是杀、又是剐、又是枭,也未能改变帝国江河日下的结局。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救患无策,流于残忍,这一切不过是加快王朝末日的降临罢了。1125年天祚帝在应州被俘,历经二百零九年的辽国终究画下了句号。

更多文章

  • 战国四大名将——王翦 善始善终 成就后世佳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翦简介简历,王翦墓,王翦救驾完整版

    [var1]王翦是战国时期秦国人,少年就喜爱军事,秦始皇登基后,便招募了王翦。横扫三晋公元前236年,王翦为主将,领兵攻打赵国,王翦分兵两路攻赵,夺下赵国数十座城池。赵军守城据险,避免决战,战事呈相持局面。公元前229年,赵国大饥,秦国政派王翦再次攻赵。王翦自郡上发兵井陉,杨端和率河内兵,分由南北夹

  • 清朝皇帝后宫佳丽三千,为何没能给他生个儿子,原因主要有三个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是到,作为一名皇帝,他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不过在清朝时期的皇帝,却有很多没有自己的子嗣。清朝乃是一个大国,各种资源十分繁华,可是却在生孩子的问题上出现了大问题。但是为什么在生孩子方面却很是缺乏呢?是因为皇帝身体不行吗?但当时宫中是有太医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将一如既往的给大家开诚布公的分

  • 越王勾践剑:超越时间的传说之剑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越王勾践剑简介,越王勾践复国后范蠡去了哪,越王勾践剑真有那么神奇吗

    纵观历史,有成为传奇的剑。在中国,勾践剑就是这样一把剑。科学家们在 50 年前发现它时感到惊讶,当时它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刀刃历经百年依旧锋利,甚至让考古学家在测试锋利时流血。[var1]1965年,考古学家在荆州漳河水库进行了调查。对50多座古墓葬进行了调查,出土文物近2000件。在现场,

  • 慈禧定的规矩,无论宫女犯多大的错误,这个部位任何人都不可以碰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人们的社会等级区别是十分明显的,许多奴籍之人的地位十分低下,倘若他们犯了一点错误,就很可能为自己带来杀身之祸。“羡慕嫉妒恨”:原来,在清朝做宫女这么爽,不但可以在宫中为所欲为,还敢怒怼皇帝!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以皇帝为首领的王公贵族们居住的宫殿里,把人与人之间的日常相处关系,人为地

  • 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孙膑和庞涓这对师兄弟的爱恨情仇!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三十六计》可以大致分为六小计,也就是: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面三个是优势时所用的计策,后面三个则为劣势时所用的计策。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三十六计》中的第二计![var1]围魏救赵关于这一计策,是发生在战国中期的时候,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和庞涓。我国

  • 揭秘光绪暴毙之谜?专家用5年揭开真相:你看他死得多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光绪暴毙的真实事件,光绪死因揭秘全过程,历史上真实的光绪死亡

    光绪皇帝4岁登基,38岁突然暴病身亡,在位34年,却一事无成,朝政受慈禧把控。因为光绪与慈禧的死亡时间间隔不足24小时,成为清朝宫廷八大疑案之一,备受人们关注,那么光绪的真正死因是什么呢?虽说清朝末年的皇帝们没几个有好下场,但是惨到光绪这个程度的,也的确是让人感慨万千。年少时候的光绪帝被匆匆扶上帝位

  • 商鞅变法:推动秦国完成大一统,但困于时代局限性,仍有很大缺陷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商鞅变法在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次变法,这次变法是秦国完成大一统的基础,给秦国创立了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制度,推动了秦国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秦国完成大一统的兴盛局面,进而壮大了秦国的实力,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富国强兵。同时,变法的内容仍然可以影响到几千年以后的王朝,影响力巨大,但是,商鞅变法困于

  • 1952年,考古专家带枪进入康熙陵墓,后却为何慌忙出来决定封宫?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皇帝的陵墓让世人充满好奇,因为修建帝王陵墓向来是历朝历代的最大工程。修建一个帝王陵往往要耗去一个国家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并在14岁亲政,在位期间,康熙也一直想证明自己的实力,虽说康熙在执政初期时挫败于权臣鳌拜,但在完全夺来大权之后康熙很长寿,同时他也是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但除了这些,康熙

  • 吴起:历史上的不败战神,死后七十余家贵族给他陪葬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有一个不败战神就用行动创造了傲人的成绩,他死后有七十余家贵族陪葬,为了纪念这个传奇的人物,如今还有一县以他的名字命名。[var1]一:曲折的生活经历这个在历史上名垂不朽的不败战神名叫吴起。吴起出生于战国时期的卫国的一个富贵家庭里,一出生,吴起就过上了令很多人可望不可及的生活,他不用为了明天而担忧,也

  • 古代皇帝去世后,后宫嫔妃都去了哪里?嘉庆是这么处置庶母们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在历史上,不同朝代会有着不一样的选妃制度,但总结起来都是大同小异,选妃之频繁是古代选妃制度的共同特点。到了清朝,选秀制度规定三年一选秀,凡是满族八旗中的适龄女子都必须参加选秀,供皇帝,皇太后挑选,落选的才能另行婚嫁。古代皇帝后宫虽然是嫔妃成群, 但绝对不会给儿女弄出个“母妃三千”,尽管有些有些嫔妃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