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如果说起三国中的英雄人物,那周瑜是不得不谈的,周瑜是东吴孙权手下的将领,而他的能力其实并不像《三国演义》中写的那么平庸、不堪一击。
《三国演义》为了突出诸葛亮举世无双的智慧谋略,不仅让刘备屈尊,心甘情愿地三顾茅庐,而且还安排诸葛亮打败周瑜,至此有了那句“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
周瑜在赤壁之战被诸葛亮气死,而诸葛亮揽获了所有的功劳,然而根据历史显示,周瑜没有那么“蠢”,诸葛亮也没有那么“神”。
在赤壁之战之中,其实真正打酱油的是诸葛亮,诸葛亮在整个赤壁之战中与周瑜并无交集,他当时只是去东吴,谈“孙刘交好”之事,谈完就回去了。
根本就没有诸葛亮参与赤壁之战这回事,而真正的赤壁之战一直都是曹操跟周瑜在火拼,诸葛亮并未出现,刘备也许还了解一些情况。
刘备50岁之前过的还是寄人篱下的辛酸生活,本来在三国中没什么的地位的他,却得了诸葛亮一个神助攻,此后的人生跟开了挂一样,不仅几年后收回西川,吓得孙权都赶紧将妹妹嫁了过去。
其实对人才的渴求,三国都是一样,曹操对贤能的渴望程度自不用说,从他明知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却还是一心重用就可以看的出来。
而孙权作为一个官二代其实没有太多担心的,孙权的父亲和哥哥孙策已将路给他铺好,周瑜就是孙策的生死之交,一直跟随孙策,孙策亡故后才被孙权召回。
孙策和周瑜的感情非常深厚,两人不仅同年出生,性格相投,而且娶的老婆都是一对姐妹,大乔被孙策所纳,小乔嫁给周瑜,二姐妹都是国色天香之姿,由此可以看出,孙策对周瑜是极为不错的,这种感情就是很铁的哥们了。
当时曹操南下,紧逼孙权,此时,孙权将周瑜召回,而此时的刘备和孙权已经联合,周瑜何等聪明,知道刘备不可能真心臣服于孙权,于是命人将他叫来,准备杀杀刘备的威风。
刘备来了之后,便打听此战孙权的准备情况,问:“此次,老弟准备了多少兵马”,周瑜回答:“三万”,刘备说:“恐有点少吧”,周瑜淡定回答:“对付曹操,三万足矣”。
这句话就可以看出,虽然周瑜外表儒雅英俊,似乎是个绣花枕头模样,但其实周瑜内心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自信和霸气,而且智慧超群。
周瑜为何有信心,因为他知己知彼,周瑜分析,曹操的军队,远途跋涉,必然疲惫不堪,军中士兵肯定有水土不服还生病的,而且曹军不擅长水战,曹操还在之前战役之中新降了六七万士兵,人心肯定不服。
周瑜的运筹帷幄得来于他精准的分析,所以赤壁之战开始之后,周瑜真的是只带了三万兵马就去和曹操打了。
曹操在此战当中大败而归,内心对周瑜是又恨又怕,曹操的此次战败瓦解了他想一统天下的计划,此战对东汉末年的天下三分起了决定性的意义。
曹操战败恨周瑜可以理解,刘备也非常忌惮周瑜,如果在孙权身边放着这样一位骁勇之辈不管,以后肯定成为一大祸患。
于是曹操和周瑜不约而同都给孙权去信,挑拨孙权和周瑜的关系,目的就是为了让孙权一怒之下杀死周瑜。
但人家孙权也不是没脑子的,心想:“曹操刘备二人急得上蹿下跳,要我取周瑜的性命,以此来成全你们的霸业,我才没那么傻”。
孙权足够清醒,并未上曹操、刘备得当,周瑜就一直在孙权手下率兵征战,立下无数汗马功劳。
然而周瑜的命却不长,他虽没有被别人所杀,但中年时期就已经身患恶疾,病逝时候才36岁,真是天妒英才,可惜至极!
周瑜病逝之前十分担忧孙权,便留下书信给他,信中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分为三等也就是三人。
信的原文是这样的:“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傥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这三个人按照需要重视的等级分为三等,曹操是信首的第三等:信中周瑜称曹操为“曹公”,可见这是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由此也能看出曹操和周瑜赤壁之战的势力是难分伯仲的,周瑜也是险胜,所以他一直非常敬重曹操,而信中意思就是曹操短期拿下东吴,几乎不可能,所以危险并不大,但恐怕会有城池之间的争斗。
第二等是鲁肃:信中周瑜说此人忠烈,对待事情一丝不苟,可以信任,委以重任,代替周瑜做都督。
第一等最重要最危急的是刘备:而且信中对刘备是直呼其名,相比起来对曹操就要尊重许多,而且曹操是敌人,刘备是联盟。
由此可看出,虽然孙刘联手,但周瑜是不信任刘备的,而且对这个盟友也毫不尊敬,直呼其名,信中让孙权一定要注意刘备,并用四字形容“养虎为患”,刘备就是最可恨可怕的敌人,程度一等,过于曹操。
周瑜死前一再提醒,还留下书信警告,但孙权还是对刘备没有防备,结果被刘备欺骗,丢掉西川,后来还差点在夷陵之战之中丢了性命。
而这又能怪谁呢?周瑜早已料事如神,告诉他利弊,但孙权就是不听啊,上了刘备的当,也是该自认倒霉。
不过此处可以看出,周瑜神机妙算,不亚于诸葛亮,而且也是用兵如神,但《三国演义》却丑化了周瑜,然而不这样做,又如何能凸显出诸葛亮的精明厉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