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权指出杨仪魏延在诸葛亮死后必会作乱,诸葛亮临死是如何处置的

孙权指出杨仪魏延在诸葛亮死后必会作乱,诸葛亮临死是如何处置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16 更新时间:2024/1/17 2:15:02

其实魏延在诸葛亮死后不会谋反,但是,他肯定会因为心中的不满而作乱。这一点,不但诸葛亮心里清楚,连远在千里之外的孙权都看出来了。

当年,孙权在大醉之后问蜀汉的使者费祎,说杨仪和魏延都是有点才能的小人。虽然任用他们对现在蜀汉有一定的好处,可是一旦任用了他们,肯定会让他们掌握重权。如果将来诸葛亮不在世了,他们肯定会带来祸乱。不知道你们也没有考虑?

费祎当时不知道怎么作答,幸亏副使董恢提醒他,对孙权作答说,杨仪和魏延之间的矛盾是出于私愤,他们并不是那种心怀反叛的人。现在用他们是时势使然,没有必要为了将来就现在废了他们。诸葛亮听说后,认为董恢说的对,并且提拔任用了他。

我们从这一段历史记载就能够看出来,魏延和杨仪都是诸葛亮的左右手,他们为诸葛亮的北伐尽心尽力,诸葛亮时刻都离不开他们。但是,两个人的性格品行都有问题。杨仪是公认的小人,而魏延也不比杨仪的风评高多少。

史书记载魏延其人,“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虽然并没有象孙权那样直接说魏延是个“小人”,可是从这句“当时皆避下之”就可以想象到魏延平日里飞扬跋扈的样子。因此,孙权才会说,如果诸葛亮不在,这两人如何处置的问题。如果处置不当,两人必生祸乱。

蜀汉中人和诸葛亮也都清楚的看到了这一点。于是诸葛亮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就已经做好了安排。他让蒋琬留在刘禅身边,并且密表让蒋琬作为自己的接班人,这样就牢牢的把朝廷控制在手中。

而军队之中,他任用姜维王平马岱吴懿一批将领,不知不觉中就把魏延给孤立了。他又把费祎定为蒋琬的接班人,这样就使得费祎绝对忠实于自己,会绝对执行自己的计划。费祎穿梭于杨仪和魏延之间,用好言好语骗取了两个人的信任,就中取事。

如果说诸葛亮有心同时除掉魏延和杨仪,这有点过分了。但是,诸葛亮最关心的是蜀汉的江山,还有蜀军平安的撤回蜀汉。如果不采取一定的策略,蜀军是不可能顺利撤回的。

诸葛亮一死,按照资历、能力、职位来说,应该由魏延接任诸葛亮的职务。如果魏延接任的话,是肯定不会撤回的。他一定会继续领兵北伐。可是,诸葛亮一死,军心士气肯定会受到影响。再加上魏延的军事指挥风格让诸葛亮担心。再加上魏延与杨仪的矛盾,军中文武不和。这样,面对司马懿这样狡猾的对手,蜀军很可能会遭到惨败。

所以说,诸葛亮不可能将军权交给魏延。于是,诸葛亮下令,魏延断后,而在魏延前面撤退,实际上的断后的是姜维。如果魏延不听从指挥,大军就直接撤走,不管魏延。这样一来,魏延不会反叛,他孤军难持,只能撤回。

诸葛亮的策略是,如果杨仪和魏延听命,就留下他们,在蒋琬的指挥下工作。如果不听命,那就只有除掉他们。这是杨仪和魏延咎由自取,没有人会同情他们。

果然,没有政治头脑的魏延开始了倒行逆施。他先中了费祎的计谋,把自己的本意和准备调换将领的打算一股脑告诉了费祎。没有想到费祎回到大营就把魏延给卖了。那些要被魏延调换的将领当然更坚定了听从诸葛亮遗嘱的决心。

然后魏延又办了蠢事。他烧绝栈道,阻击回归的蜀军。试想一下,带着诸葛亮的棺椁,打着正义的大旗的蜀军主力,怎么可能被魏延挡住?连魏延手下都觉得他做得不对。这样,毫无悬念的,魏延被除掉了。当然,杨仪也没有得到什么好下场。在蒋琬的政府里,没有他的位置。随后他就被费祎出卖给杀掉了。

因此,诸葛亮死后,魏延肯定不会谋反。一个是他没有谋反的心,这一点连陈寿都在《三国志》里谈到了,说魏延“不便背叛”。另一个原因,是诸葛亮已经在死前,将身后的事情做好了安排,让魏延根本就没有机会谋反。

当时,魏延阻击杨仪的时候,早就被诸葛亮安排在刘禅身边的蒋琬等人就异口同声的指斥魏延反叛。刘禅接受了大家的意见后,蒋琬亲自率领成都的御林军前去夹击魏延。只是因为魏延的死讯传来,已经出发几十里的蒋琬才转回成都。

我们可以想一下,即便是魏延把杨仪挡在汉中。蒋琬率领军队到来,传达刘禅的指示,魏延依然要被扣上背叛的帽子除掉。因此,在魏延不听从诸葛亮的命令,乖乖的为大军断后的时候,他背叛的罪名就已经坐实了。

这个结局也是诸葛亮事先就预料到的。魏延的性格“矜高”,他不可能屈居人下。他在诸葛亮死后肯定会要求掌握军权。他不会在蒋琬、费祎这些人手下做事。所以说,几件事加在一起,在诸葛亮的策略里,魏延也就只有死路一条。

更多文章

  • 唐玄宗问安禄山:你的大肚里是什么?安禄山回答4个字,令人叹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安禄山属于粟特人,从小就是一名孤儿。安禄山虽然没说明文化,但他有非常强的语言天赋,通晓六国语言,所以他当了当时马市上的翻译。有一次,因为偷羊,他被当时的节度使张守珪抓住。张守珪要杀他,安禄山喊到:“大丈夫不灭契丹、灭奚,为何要杀壮士?”契丹、灭奚是唐朝主要防备的外族力量,安禄山说这句话,颇有点“激将

  • 湖南秦代遗址出土文物,改变人们对胡亥印象,人们都冤枉他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兔子山遗址)在秦始皇的众多儿子当中,胡亥能成功上位,自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这些皇子当中,唯有公子扶苏声望最高,身为秦始皇长子,历史上对他的点评很高,说他刚毅勇武,为人宽仁,有政治远见并且深得人心。众所周知秦始皇为人比较残暴,扶苏屡次出面劝谏,但他这样的行为,让嬴政非常不爽,于是把他派到了北方边境

  • 隋唐第一女将:杀瓦岗一将抓九将,为嫁他而降,一见面竟被他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她的新文礼的妹妹,而新文礼是虹霓关总兵。新月娥一直年到30岁的时候都还没有成亲,她是一个有着高强的武艺,并且心机颇深的一个女子。自从新文礼在和西魏军交战时受伤后,新月娥便给他进行治疗,可是因为医疗条件有限,最终也没有医好。无奈下新文礼便让新月娥守关。新月娥月用自己的大刀,并且她对许多暗器的使用都是极

  • 周亚夫死得冤,因没筷子吃得不开心被汉景帝看出来,回家就被治罪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周亚夫被诛三族吗,汉景帝封赏周亚夫,周亚夫为何不被封侯

    一人可兴国,一人可败国,用在语言和行为上也是同样的道理,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让自己身败名裂。当然有时候表现出的东西和实际不一样,而且他人很可能会误读,不过活在世上总是不能随心所欲。中国历来讲究谦逊和低调,太过张扬或者情绪挂在脸上容易被人掐尖,谨小慎微是自古而今的传统,特别是在勾心斗角的官场上。官

  • 唐太宗李世民一生有什么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善用人才一个王朝在立国之初都会涌现诸多人才,可人才固然重要,能够识才之人更重要,很明显李世民拥有一双识才的慧眼。他的用人之道并不固定,会因人而异,让手下能够有更多机会去发挥出自己的才干。至于出身是贫寒还是富贵,他根本不管。在他的领导下,房玄龄、杜如晦、李勋、李靖等一批贤臣良将纷纷发挥重要作用。更令人

  • 吕雉也曾是贤妻,看刘邦和戚夫人做了啥,将戚夫人做成人彘也正常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前言人们想到吕后第一个关联词就是人彘,千百年来认为吕雉阴狠也是因为她把戚夫人做成人彘,大多数人都是觉得吕雉一直嫉妒戚夫人,所以在刘邦死后才如此对待他的爱妃戚夫人。吕雉一个政治手腕及其高明的女人,对付戚夫人大可不必等到刘邦死,要知道戚夫人这个女人刘邦活着的时候就爱吹枕头风,刘邦死了她也没消停。▲剧照下

  • 李白不愧是“大预言家”,他的这些藏头诗看完后,你们怕不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李白唐代著名的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走的是浪漫路线,被后人称之为“诗仙”,李白的作品让所有人都熟知,不管是三五岁的孩童,还是年迈的老人,都能随口就说上几首他的诗词。一首《静夜思》从我们在小学的时候就开始学习,也正是从他这首诗开始,我们渐渐对李白有了更多的了解。但是最近网友对李白的定位不单单是个诗

  • 他是李世民的哥哥,打下半壁江山但从不争权,逍遥快活了一辈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李世民的这个哥哥就是李孝恭。李孝恭是李世民的堂兄,隋朝末年,李渊揭竿而起,身为侄子的李孝恭自然不能拖后腿,也加入了李渊的创业大军。李孝恭这个人可以用智勇无双四个字概括。在李氏众兄弟中,功劳仅次于李世民,就连太子李建成也远远不如。如果将李氏江山分为五份的话,可以大致这么分:李世民打下了两份,李孝恭两份

  • 关羽一生只看得起7位三国猛将,其中2人他惹不起,4人他打不过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关羽惹不起的2位猛将事实上,关羽一生只看得起这7位猛将:吕布、张飞、张辽、赵云、黄忠、庞德、魏延!而其中关羽惹不起的第一个猛将,就是号称三国最强猛将的吕布!说起吕布,不少人都非常看不起,因为吕布专杀义父,是不忠不义的代表人物,但不可否认的是,吕布这个人的武功确实非常不错。虎牢关前,他大战关羽张飞不落

  • 她是是齐梁皇室后裔,是李治很宠爱的一个妃子,可惜下场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萧淑妃在李治登基之前,被称为萧良娣,也就是说在李治还是太子的时候,萧淑妃的位置仅次于太子妃。而且萧淑妃出身于兰陵萧氏,是齐梁皇室后裔,在唐高宗李治登基时,正是萧良娣最得宠的时候。李治的前三个儿子李忠、李孝、李上金分由三个地位不高的“后宫”所生,第四子李素节和义阳公主(李下玉)、宣城公主都是萧良娣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