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探索陆逊与曹休的交战,陆逊是如何击溃曹休的?

探索陆逊与曹休的交战,陆逊是如何击溃曹休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54 更新时间:2024/3/31 18:13:17

陆逊,本名陆议,字伯言,三国时期东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一生出将入相,跟随孙权四十余年,统领吴国军政二十余年。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从孙权统治时期开始,陆逊就凭借着自己的一身才华立足于东吴政权之中。在反击刘备的战争之中,陆逊更是表现出色,在军事的才方面的才华一时之间没有人能够相比。孙权对他十分信任,甚至关于国家发展的任何措施都会优先征得他的同意再来推行,这是当时的人所没有的待遇。在当初,魏国曹休带领军队前来入侵之时,陆逊也积极带领军队抵抗,并再次圆满完成了任务。总的说来,陆逊就是用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孙权的完全信任,地位颇高,没有人能够与之相比。孙登曾言道:陆逊忠勤於时,出身忧国,謇謇在公,有匪躬之节。

曹丕与刘备相继登基为帝之后,陆逊等人也觉得时机已到,就共同奉劝孙权登基为帝,但孙权始终谦让没有答应。在刘备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刘禅继承了王位,并由诸葛亮辅佐在身边。诸葛亮正确地分析了当前的局势,认为应该重新与东吴交好,因此恢复了吴国与蜀汉之间的良好关系。

孙权把事务全权委托给陆逊独自负责,并将自己的玉玺放在了陆逊的府邸中,这个举动可谓是极大震惊世人的,纵观中国历史,也少有几个君主能够这样放心自己的臣子。每次与刘禅、诸葛亮等人的书信往来,孙权也会首先征求陆逊的意见,任何文书都会先经过陆逊审查,然后再行发出。当时的人都很羡慕陆逊在孙权面前的地位,只能像对待孙权一样对待他。

黄武五年,由于陆逊所驻守的地方严重缺乏粮食,他便请求孙权命令士兵们共同进行农业生产。孙权及时回复他说:“这个主意十分友好,从今天起,我亲自负责一块田地的耕作,用给我架车的那八只牛来耕作,虽然比不上古代圣贤的所作所为,但却可以与大家共同体会劳动的辛苦。”

之后陆逊还多次劝孙权广施恩泽,降低百姓的赋税支出,对那些严格的法律条文给予剔除,他的这些观点都得到了孙权的认同,于是就命令有关官员重新将那些相关条例进行修改,并在发布之前先由陆逊过目,等到他同意之后再行发布。

在陆逊等人的计划之下,东吴政权的鄱阳太守派遣使臣送了一封亲笔信给镇守在扬州的曹休,假装说自己遭到了孙权的责骂,打算放弃吴国效命于魏国,请求朝修派遣军队前往接应。曹休看到消息之后十分喜悦,来不及辨别事情真假,就派遣军队数十万前往接应。与此同时,皇帝命令大将军司马懿率领军队从江陵出发,建威将军则从东关出发,与曹休的部队相呼应。

孙权则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带领主力部队前往前线,代替行使属于皇帝的一切权利。为表示自己的重视,孙权还特意在朝堂上让文武百官朝陆逊行跪拜之礼,虽说也有人不情愿,但也足以从中看出陆逊对于孙权而言的重要性。等待陆逊到达前线之后,曹休也反应过来,虽然已经知道是敌人的阴谋诡计,但他觉得自己士兵众多,一定能够获得胜利,因此仍旧轻视敌人。就这样,曹休遭遇失败,好在得到援军接应,这才逃脱一死。

再次立下战功的陆逊回到国都之后也得到了奖励,为了对他进行夸奖,孙权还特意在将军的上面又设置了上大将军,地位与三公相同。也是在那一年,孙权前往建业一带视察,将太子孙登以及一些皇子留守在武昌地区,并命令陆逊辅佐在太子身旁,统领武昌所有事物的处置工作。

在这期间,陆逊还得承担起教养皇子的责任。当时有一位皇子特别喜欢斗鸭,对于此陆逊十分不认可,认为身为宗族子弟更应该懂得学习,玩弄这些东西有什么作用,就立马让人按照法律给予其惩罚,好在这个人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对于陆逊的做法没有任何异议。

当时的南阳人谢景是太子孙登身边的一位门客,他曾经用自己浅显的学问来糊弄太子,认为应该对于国家的治理应该先用刑罚再讲究礼法。对于此,陆逊完全不认可,他及时的呵斥他。在他看来,以礼治国比以法治国更为重要,这是历史发展所验证的。

谢景如今在东宫太子身边辅佐,更应该遵守儒家学说中的仁政观点,像这样的观点就不必再说了。就这样,凭借着刚正不阿的性格,陆逊也得到了孙登的喜爱,在孙登之后面见孙权的时候,也多次夸赞陆逊的忠诚,认为武昌在其手里没有任何问题。

虽然说这个时期的陆逊已经没有在京城之中为官,但他仍然关心着国家的发展。他仍旧会对国家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在他的推荐之下,一大批正直的人才进入朝堂为官。在当初孙权想要派遣军队攻打台湾以及海南岛的时候,都曾经询问过陆逊的意见,但陆逊认为这样得不偿失,就算成功了,那所统治的人口只有数千人,实在是不值得。

孙权听从了他的建议,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嘉禾元年,陆逊带领军队对魏国领地庐江发起了进攻,魏国将领设下了一队伏兵,陆逊提前探知消息,因此连夜率领军队撤退。虽然说没能在这场战争中取得的成果,但他及时止损的这种态度,也值得其他将领的学习。

小结:大将军吕蒙曾这样评价他: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律,终可大任。这吕蒙本人就是一位出色的将领,但他却对陆逊有着这样颇高的评价,就足以看出陆逊在军事方面的才华。

从当初与曹休交战就可以看出陆逊出色的谋略,在武艺的加持之下更是显得他的与众不同,当时的人很少有能够与他本领共同相比的。而他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孙权的刮目相看,在朝廷中的地位更是稳固非常,非常人所能比。

标签: 陆逊东吴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的3月14号,是中日围棋擂台赛的三连冠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围棋,擂台赛,历史解密

    31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88年3月14日,第三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中,中国主将聂卫平战胜加藤正夫,至此,中方以9:8再次获胜。聂卫平也将自己在中日擂台赛的连胜记录刷新为九盘。1987年5月2日,在第二届中日围棋擂台赛闭幕的第二天,第三届中日围棋擂台赛打响,如此紧凑的安排似乎也显示了日本棋界对前两届失利

  • 战国时期楚国的面积最大,它为何能独霸南方半壁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楚国,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我们在学习历史的时候,可能都注意到这么一个现象。就是战国时期楚国的版图面积十分大,基本上当时天下,楚国占了一半,楚国的版图甚至达到江淮、东海、南海、巴蜀。那么,为何会出现这个奇怪的现象呢?我们知道,周朝时期,天下诸侯都是周王朝分封的。从名义上来说,诸侯国都是周天子的附属国。那么,楚国当然也不例外是周

  • 被称为"印尼糖王"的黄仲涵,为何会后继无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黄仲涵,清朝,历史解密

    黄氏家族的创一代叫黄志信,1835年(清道光年间)出生于中国福建同安县一个农家里。清末,政府腐败,列强侵夺,农民起义纷纷爆发。1853年,18岁的黄志信也参加了一个民间反帝组织,担任后勤粮草的军需官。后来起义失败,黄志信乘船逃到了印尼爪哇三宝垄。他在这里安家创业,到1863年,其资产已达上百万荷盾。

  • 秦始皇陵的水银来源于哪里?是谁提供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传说秦始皇陵以铜铸顶,以水银为河流湖海,并且满布机关,顶上有明珠做的日月星辰。用水银作江河湖海,那么秦始皇陵的水银来源于哪里?是谁提供的?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通过了解秦朝历史,我们会发现秦始皇很推崇一名女子,她就是巴寡妇清。巴寡妇清家族世代都是经营朱砂生意的,是秦始皇陵里大量水银的主要

  • 哀牢国和掸国有什么关系?哀牢国就是掸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哀牢国,汉朝,历史解密

    哀牢国是历史上八大神秘古国之一。哀牢国在傣族史籍中记载中称为“达光王国”,是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建立起来的一个政权,建立在现在的怒江至澜沧江流域的部落联盟国家。达光王国最早与当时的大汉王朝建立外交关系的国王叫“哀牢(艾隆)”,故此,汉朝的史官就把达光王国称为“哀牢国”。哀牢国是云南历史上最发达的文明古国

  • 历史上康熙是怎么削平三藩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康熙削平三藩的故事。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以平南王尚可喜请求归老辽东,但请求留其子尚之信继续镇守广东为引线,引发了是否撤藩的激烈争论。最后康熙帝认为“藩镇久握重兵,势成尾大,非国家利”,决定下令“撤藩

  • 王莽为什么要逼死次子?他是怎么杀掉次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但是这话用在王莽身上就不准确了,历史上王莽为什么要逼死次子?他是怎么杀掉次子的?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王莽避居南阳时,次子王获擅杀了一个家中奴婢。当时的社会,奴婢的地位非常低下。依据当时的汉律,主人只要提前向官府通报,处死奴婢就合法了。如果不提前打招呼就处死奴婢,处

  • 古代穷人如果娶不到老婆的话 古人又是怎么延续香火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了解:古代娶妻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穷人娶不起媳妇,如何延续香火?现在很多人都羡慕古代男人可以三妻四妾,认为生活在古代的男人非常幸福。甚至不少人都幻想穿越回古代,好坐享齐人之福。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三妻四妾在古代确实是一种普遍现象,但是古代却并不是每一个男人都

  • 关羽立了军令状,为什么仍然放了曹操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熟读《三国演义》后,我们会对三国中的某些剧情有着强烈的好奇,就像关羽在华容道放过曹操的这件事,就因起了无数人的惋惜。让我们回过头再来看看整件事吧!曹操赤壁大败,败走华东道,在路上连续遇上了张飞、赵云等人,两次大笑,以为诸葛亮和周瑜都是无谋之辈,不知道在路上埋伏大军包围自己,但却都失算了,损失了大量人

  • 移宫案发生在何时?到底有哪些疑点?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移宫案,为明末三大案之一。接下来听听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其中由于移宫案的脉络和过程比较清晰,一部分人认为不应该将其并入三大疑案中,而相比之下,梃击案和红丸案就存在着众多的谜团。比如:梃击案中那个张差究竟是由谁指使的?他是如何顺利通过戒备森严的皇城等等;还有红丸案中,红丸到底有没有毒?先后两颗红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