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浅谈三国儒将名相陆逊被孙权责骂而死的政治悲剧形成的原因

浅谈三国儒将名相陆逊被孙权责骂而死的政治悲剧形成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621 更新时间:2024/2/10 7:43:13

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只给诸葛亮和陆逊两位大臣单独立过传,可见,陈寿认为陆逊的政治地位完全可以与诸葛亮相提并论。

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这样一位出色的人物,在晚年的时候却被孙权派使者几次前去责问,最终使得陆逊气愤而死,可以说,陆逊的死是一次严重的政治悲剧,那么这个悲剧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陆逊作为“世江东大族”的身份地位

江东陆氏一直在江东有着重大的影响力,这就导致孙权对陆逊抱有天然的隔阂,东汉末期陆逊“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陆逊的从祖陆康的庐江太守的势力应该还是很大的,当时陆康还有能力与袁术一较高低,袁术为了征服陆康,派遣当时投靠袁术的孙策前去攻打庐江,陆康不敌,陆氏 “宗族百余人 , 遭离饥厄 , 死者将半 ”。

在这场军事对抗中,陆逊不过十几岁,如果不是事先被安排回到了家乡吴郡,估计也会受到波及。

尽管陆康在庐江之战中,被孙策打的体无完肤,但是并未彻底剿灭陆氏宗族,陆氏宗族本身就以吴郡为根基,陆康死后,陆康的少子陆绩成为宗族首领。

陆绩作为陆康的儿子,与后来入主东吴的损失政权并不亲密。

孙权家族虽然坐镇江东三代,实际上掩饰不了孙氏家族没有根基的事实。

这就是东汉时期的社会,门阀势力比想象的还要厉害,袁绍四世三公,所以,人家就能一呼百应,曹操、刘备、孙坚是白手起家,就要费很大精力去创业,据说孙坚当初单枪匹马的去干倒一群水贼,他要是有兵,至于一个人去打吗!

孙策为了获得江东士族的支持,对陆氏采取联合的态度,所以,在孙策时代,陆孙之间的关系很微妙。

陆逊作为陆绩的侄子,在宗族内本来是没有多少地位的,但是因为没有背景,反而积极与孙氏集团联合,这使得陆逊一方面得到孙氏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得到陆氏家族内部亲孙派人士的支持,使得陆逊成为陆氏家族的实际领导者。

等到孙权执掌东吴政权的时候,更加意识到,联合江东豪族的必要性,为了拉拢陆逊,孙权还将孙策的一个女儿嫁给了陆逊。

由此可见,孙权与陆逊的联合其实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微妙,里面有着很多利益方面的交换。

陆逊在东吴政权崛起过程中立下的功劳

在陆逊与孙氏家族联姻之后,使得陆逊能够名正言顺的参与到江东政权的建设中来。

陆逊在早期对东吴政权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在讨伐山越的过程中,稳定了东吴政权的形势,另一方面是在荆州之战中,辅助吕蒙取得重大的胜利。

然而对于陆逊来说,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那就是孙权所倚重的心腹大将吕蒙意外去世,吕蒙的死对孙权打击很大,我们小学的教科书中有一篇“孙权劝学”,就是将孙权对吕蒙的培养。

在吕蒙去世的时候,《三国志》中描写孙权:“时权哀痛甚 , 为之降损 ”。

紧接着,荆州之战不久,刘备就发动了夷陵之战,这场战役对东吴的威胁是十分巨大的,稍有不慎,必将满盘皆输,然而此时东吴的处境却十分尴尬,周瑜、鲁肃、吕蒙这样能够威望高的人相继去世。

在这样的情况下,孙权任用陆逊执掌大局,颇有些意味。

东吴面对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早已成名在外的刘备,蜀汉又是打着替关羽复仇的旗号,可谓来势汹汹,孙权任用陆逊,显然是有点不得已而为之。

然而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陆逊却把握战机,极大的重创了刘备,夷陵之战被称为三国时期继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后的第三次大战,影响力相当巨大,陆逊建立的功劳必然是:“及至破备 , 计多出逊 , 诸将乃服 ”。

通过荆州之战、夷陵之战两场战役,陆逊均重创蜀汉,使得蜀汉政权再也没有胆量打东吴的主意。

陆逊随后被拜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后来在石亭之战,又打败曹休,这样的功绩在三国时期,即使是人人都吹的诸葛亮也是没有的。

可以说,陆逊在东吴政权中的地位,已经是仅次于孙权。

总结来说,陆逊在东吴政权的崛起过程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地位,重创蜀汉,抵御曹魏,陆逊作为东吴的社稷之臣,最后却被孙权责问而死,显然是有些让人难以置信的。

参与到争储风波当中,遭到孙权的猜忌

孙权逼死陆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陆逊参与到了东吴政权的最高权力的斗争当中去了,孙权晚年的时候,东吴政权出现党争,孙权纵容鲁王孙霸,使其享受和太子一样的地位,致使鲁王也想争夺皇位。

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为了争夺皇储互相倾轧,孙权秉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方式,缓解两个人的矛盾,然而鲁王孙霸却并不想就此收手,不搞事情的话就彻底失去了储君的争夺权,陆逊虽然表面上说要站在客观中立的立场,实际上陆逊还是站在太子一边的。

驻扎在荆州的陆逊上疏要求回到都城,当面“论适庶之分,以匡得失”。陆逊此言一出,明显是增加了太子一方的声威,支持太子的大臣借机纷纷上疏要求皇帝明确嫡庶之分,实际上就是要打压鲁王孙霸。

陆逊当时在朝中享有十分崇高的地位,孙权因此感到很为难。最终咬咬牙,拒绝了陆逊的上疏,这被鲁王看来是一种信号,一种想要废太子,而立自己的信号。

随后鲁王联合杨竺,开始展开争储的斗争,当时杨竺公开诋毁陆逊,罗列其二十条罪状,并且声称其与太子结党营私。

随后孙权就开战了对陆逊的惩罚,先是将陆逊的嫡系,以及太子的近臣全部流放,并且派内侍多次去责问陆逊,陆逊气愤不过,不久去世。

其实,这种大臣参与到皇储中的例子,在三国时期并不少见,其下场都不太好,最有名的当属曹魏名士杨修就因为参与了曹丕和曹植争储,结果被曹操处死。

陆逊位高权重,功高震主,遭到孙权的忌惮

其实前面所说陆逊参与到皇储之争,也并非根本性的原因,只能算作是直接性的诱发因素,真正导致陆逊其人政治悲剧的,是本文上面前两段内容,那就是陆逊位高权重,而又功高震主。

陆逊的作为江东大族,与孙权之间的关系本来就十分复杂,一方面孙权希望借助江东大族来帮助他,因此不断拉拢陆逊,不断抬高陆逊的地位;另一方面,江东大族与孙氏政权并非同气连枝,也有着根本利益的冲突,孙权想要建立大一统的政权也好,想要固守江东也好,加强中央集权都是必经之路,这对江东大族来说,简直就是灭顶之灾。

双方一开始的合作是相互利用的利益关系,在面对共同的敌人时,东吴政权还能保持团结,一旦没有战争,内部就会出现倾轧,陆逊作为江东大族的代表性人物,在江东大族内有着举足若轻的影响力,这是孙权所忌惮的。

在孙权一点点老去,政权能否平稳过渡,对孙权来说也是一种担忧。

本来就已经有着江东大族的背景,陆逊还能屡屡创造功绩,无论是对内统治,还是对外军事,陆逊都是全能型的人物,并且是东吴第一重臣,文化素养高,智商在线,尤其是陆逊只做对的事情。

陆逊的身份、地位、智商、功劳,在晚年的孙权眼里都是一种随时可能取代孙氏家族在东吴地位的人物形象,对于陆逊,他不能不防。

去年张艺谋拍了个叫《影》的烂片,说点大话,纵横写文章最擅长的就是根据影视来讲历史,分析剧情也不是什么问题,然而这部《影》当真是让人看着云来雾绕的,不知所云。

但是故事背景基本就是东吴孙权夺荆州这一段,里面的主公应该是孙权,都督应该是吕蒙,反正就是权斗,东吴当时的政治生态大概也就这个德性。

作为孙策的女婿,也是孙权极为提防的对象

孙权早期为了拉拢孙策,曾经以孙策的女儿与陆逊联姻,然而这个联姻却最终未陆逊的人物悲剧埋下了不好种子。

我们都知道,孙氏家族在东吴的政权,是两代创业,孙权的权力并非得自父亲孙坚,而是兄长孙策,孙策被刺杀后,因为儿子还小,就将政权传给了孙权。尴尬的是,孙策还有儿子,孙权在称帝后,对孙策的儿子十分提防。

《三国志》中写道:“且割据江东 , 策之基兆也 , 而权尊崇未至 , 子止侯爵 , 于义俭矣。“最后孙权给孙策的儿子封的仅仅是侯爵,连个王爷都没给分,可见孙权是有多小气。

实际上,孙权对孙策的儿子不止是小气,还经常性的打压,孙权长子去世的时候,很多孙策的旧部将怀念孙策,因此暗地里支持孙策的儿子孙绍

孙绍的存在,对孙权来说也是一种极其尴尬的存在,本来孙权有可能是想利用孙绍来促进与孙策旧将之间的关系,然而此举也导致孙绍拥有一定的威望。

结果我们看到,“绍卒, 子奉嗣。孙皓时,讹言谓奉当立 ,诛死 ”。孙策的孙子不过是被传言有篡位的可能,结果就被杀了。

从这一点来说,陆逊作为孙策的女婿,自然让好猜忌的孙权生疑。

假如孙权在的话,或许还能镇住陆逊,假如孙权一走,江东都没有人能够镇得住陆逊,在临死之前带走陆逊,也算是一种为政权平稳过渡不得不做出的一些牺牲。

把障碍留给儿子去解决的皇帝,其实都不是对儿子负责的皇帝,自己能动手的事情,就不要让儿子去挨骂了,比如乾隆留和珅,压根就不应该的事情。

总结:

可以说,陆逊这样一个对东吴的江山社稷都起到重要性的人物,为东吴的发展做出如此贡献,最后却被责问而死,显然是有着极大的悲剧成分的。

这里面除了陆逊的因为外,也有孙权昏庸无道的一面,孙权晚年 “及其老也,贤臣死亡略尽”大概也就是这种情况吧!

不管是对谁都有一种猜忌,不放心,假如孙权能够更好的处理东吴内部之间的关系,相信陆逊的结局绝不至于这么悲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武则天82岁被赶下台,手上没了半点权力,为何没人找她秋后算账?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690年,武则天已作为太后,垂帘听政8年。这八年时间,她在帘幕中运筹帷幄,一步步巩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和权力,已权倾朝野的武则天并不满足,67岁的她仍不甘屈居幕后,她要做君临天下的帝王!同年2月,侍御史傅游艺上奏请求武则天登基称帝,紧接着,百官聚集6万百姓,上表请求武则天登基称帝。聪明的武则天将自

  • 外甥女入宫和武则天争宠,被武则天用计毒伤,还顺手干掉两个堂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贺兰氏是河南洛阳人,武则天的亲外甥女。武则天被封皇后之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她的家族都跟着受益。武则天的姐姐武顺被封为“国外夫人”,武顺的女儿也就是贺兰氏,被封为“魏国夫人”。贺兰氏的父亲贺兰越石早逝,武顺不得不年轻守寡。而另一边,唐高宗李治对武则天宠爱有加,担心她会寂寞无聊,特意允许武氏女子可以

  • 李世民死后,他的儿子李治是怎样对待这15位 “后妈”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唐太宗李世民一生娶妻无数,但历史上记载的只有16位,正所谓的1后15妃。在位23年在52岁驾崩,太子李治登基。李世明驾崩的时候他的妃子们普遍都还很年轻,那李治是怎样对待15个后妈的呢,毕竟他只能立自己的母后长孙皇后为皇太后。唐代是众多朝代中最开放的一个,可以说在唐朝我国是史无前例的达到世界的顶峰。所

  • 民间一直流传“脏唐乱宋”,那么唐朝究竟脏在哪里?真是名不虚传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的建立是在隋朝的大一统的基础之上,经济、文化等各个发面基本上都走到了世界的前端,在整体上发展良好的条件下,开始追求更多的精神层次的享受了。 为什么历史上会有“脏唐”说呢?且听我慢慢道来。在我们古代,一直有着夷夏之辩,而在中原生活的人,或者是政权,都会有贵中华而轻蛮夷的思想,因为这种思想,让人们对

  • 朱元璋问沈万三,桌上的猪蹄叫什么名字,沈万三说3个字保住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问沈万三桌子上的猪蹄叫啥,朱元璋请沈万三吃猪蹄,沈万三怎么让朱元璋消除念头

    在当今这个社会,有一种东西被奉为万能的东西,也是很多人无论如何也割舍不掉的东西,这就是财富。无数的人为了积累财富而奋斗终身,却偏偏淡忘了自己的初心,被欲望蒙蔽了双眼,被利益所驱使,得不偿失,甚至搭上自己的性命。其实在古代也是一样的,有很多人都没有理解“钱财乃身外之物”的真切含义。接下来小编要跟大家分

  • 武则天被李世民宠幸的第一晚,创下历史记录,5000年无人打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世民第一次宠武则天,唐朝武则天被李世民宠幸了吗,武则天和李世民到底有没有关系

    作为历史上的唯一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女皇帝,武则天从即位之日起就遭人诟病。而她的上位之路也是铺满血腥,这样一位不折手段的女皇帝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期间经历了50多年的磨难,让人不得不感叹武则天真的是太厉害了!武则天虽然是出生官宦人家,可是其家族的地位并不是很高,当时虽然皇帝拥有三宫六院,可是并不

  • 包拯去世后,展昭一夜之间消失不见,到底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包拯的故事的被现当代人演绎了无数遍,包拯的大名也传遍大江南北,当然包拯不是杜撰出来的人物,历史上确有其人,历史上记载的包拯是一个公正无私的清官,惩恶扬善不畏权贵,在生前得罪了无数人,因为皇帝对他的看重,虽然包拯让很多人暗恨在心依然安度了晚年。包拯是在处理事务的中途突发疾病,在家中卧床几日后就去世了,

  • 古代4大女子之一的杨贵妃,以胖为美,是否会有所误解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杨贵妃以胖为美不是顶着猪腰子脸,杨贵妃在历史上是不是很胖,历史上杨贵妃有多胖

    女性在身体形态上没有节制,常常取笑她们出生在错误的时代,以为如果她们出生在唐代,那么她们一定是个大女子,因为传言杨贵妃是著名的胖女子,但是关于唐代“以胖为美”的审美,可能会有一些误解。众所周知,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它被称为大唐朝。那个朝代的人们在和平无忧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无需担心食物和衣

  • 朱元璋去寺庙拜佛,问:朕要下跪吗?方丈一句话,挽救了全寺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薛强结局,叨叨解说朱元璋,我的祖父朱元璋

    通常我们多的都会在电视上看到许多朝代的皇帝都比较信奉佛教,修建寺庙当然也是再正常不过了,而佛教的兴起也可追溯到两千多面前,而其创始人则是生于现今的尼泊尔境内的释迦牟尼,而佛教也信仰“众生平等”“轮回转世”等,其推崇忍耐顺从等主张,也是迎合了君王的观念,深得历代君王的喜爱,并极力推崇,而在古时候,由于

  • 李世民刚登基就有人作乱,太宗亲率六人说战,吓退敌方百万大军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大敌当前该怎么面对联系一个地方的命运,就比如说北宋吧,辽国大举入侵,宋真宗第一个想法就是逃,后来被寇准逼的实在没办法了,只得前往澶州北破匈奴,奠定了辽阔的汉地范围。然而,除了汉武帝,还有一位皇帝,也是戎马一生,从未吃过败仗,他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在长安城的玄武门附近实施了一场血腥政变,杀掉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