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位强者,用武力胜过他国,用才华超脱众人,却偏偏有个致命弱点,一度引起赵国危机。如果他当年没有死,统一六国的就未必是秦国了,秦国未必有统一六国的机会。
赵武灵王还未继位之时,魏国发展如火如荼,赵国无法望其项背。赵国局势动乱,不断要面对游牧民族的侵略,还要提防被卷入中原争霸的战争之中。久而久之,赵国内忧外患,完全没有称霸中原的实力。
到赵武灵王继位后,赵国一开始还颓靡很长一段时间,到了后期终于紧追他国之后,一路扶摇直上。在认识到赵国和其他国家的差距之后,赵武灵王没有采用武力,而是依靠耐心的说服和强力的推行,终于促成了胡服骑射变革的成功。因此,尽管变革没有流血和冲突,却取得了很大成效。
在实力得到提升后,赵武灵王开始以武力取胜。他利用军事实力五次讨伐中山,终于消灭了中山国,再而将大量胡人编入军队,提升战斗力,将领土扩张三倍有余,一时间赵国光芒万丈。
明明是一个军事人才,也是个好君主,赵武灵王却有个致命弱点,在继承人一事上犹疑不定,终是做不了选择。在他的犹豫之下,赵国风波突起,政治危机以猛虎之势扑面而来,使得最终不仅儿子赵章被杀,自己更是被活活饿死在沙丘宫。
更落人诟病的是,赵武灵王的死,竟还是在自己的小儿子赵何的默认之下,想想就觉得离谱。如果赵武灵王不是在选继承人一事上纠结,大儿子就不会死,自己也不会死。他若不死,战国的局面必定有个翻天覆地的大逆转,至少日后统一六国的不一定就是秦国了。
之所以如此道来,原因在于赵武灵王没有饿死之前的一个灭秦计划。当年,各国对秦国都藏有戒备之心,欲结盟灭秦(齐韩魏合纵攻秦之战)。按理说,在这种关键时候,赵武灵王想要灭掉秦国,要比其他时间段简单多了。如果他能抓住机会,说不定就真的把秦国给搞垮了。而事实上,赵武灵王确实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意图趁此机会,实施自己谋划已久的从北方攻入秦国的行动。如此一来,秦国遭到几面夹击和围攻,很大几率支撑不住。
如果他没有死,最终统一六国的也未必是秦始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