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的“尔康”:此人深得乾隆器重,还在信阳遭遇了这些事儿!

历史上的“尔康”:此人深得乾隆器重,还在信阳遭遇了这些事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607 更新时间:2024/1/6 22:04:27

历史上的“尔康”:此人深得乾隆器重,还在信阳遭遇了这些事儿!

福康安,清满洲镶黄旗人。乾隆帝孝贤皇后侄,大学士傅恒之子。作为《还珠格格》中尔康的历史原型,被人们广泛熟知。

他曾是乾隆朝叱咤风云功勋卓著的统帅,历任云贵、陕甘、闽浙、两广总督、武英殿大学士。

乾隆六十年(1795年),进封贝子,次年((1796年)病卒于军中,追封郡。在清朝近300年的历史中,除爱新觉罗皇室外,满族人得享封王之殊荣者,唯此一人。

福康安是上三旗贵族,乾隆的侄子。是个生贝子死郡王的传奇人物,一生军功赫赫,深得乾隆宠爱,有野史称他是乾隆私生子。

话说乾隆六十年(1795),清廷遣福康安镇压湘黔川苗民反清起义,南征过信阳州境。福康安自恃上三旗贵族,赏穿四爪行蟒补服团黄袍马褂甚是嚣张跋扈。手下仆从也狐假虎威,滋事骚扰。

贵为满人四等皇贝子爵爷,哪管武将骑战马而不坐轿的官训。所乘轿子又极大,需用轿夫三十二人抬,前路沿途有棚,栏,牌坊的,凡是遇大轿子通行阻滞尽拆了去,甚是祸患地方,欺凌中原汉人。此行一路向南,直奔信阳州而来。

南汝光道汝宁府信阳州城的官员们诸如布政使司分守道,分巡道,驿传道,茶马道,兵备道,粮道,河道,知府,同知,通判,知县,县丞,主簿,教谕个个都是六神无主,忐忑不安。除去军备粮草进贡事项不说,单讲入城,以拓宽官道为名拆去民房尚不紧要,那几百年来的碑与旌表牌坊又怎能说是拆就拆去的?

粗略一数,仅信阳州城内官道遗存之《重修城隍庙碑》,《创建申伯祠碑》,《重修信阳州儒学碑》,《赠陈州刺史义阳王神道碑》;《五举牌坊》,《兄弟翰林牌坊》,《监察御史牌坊》,《给事中司谏牌坊》;《子贡祠坊》,《锦衣牌坊》,《明登士郎直隶徽州府知事龙山胡公神道碑》,《傅公登容建信阳州大堂碑》。

再有节妇周氏牌坊,烈妇李氏牌坊,刘氏贞节牌坊,何氏节孝牌坊,德教贞节牌坊等。倘若谁个胡乱应了拆,史志评传还不得臭骂万年?众官正焦急烂额之中,地方史志编修语出一句“绶佩公曾执京师八旗官学教习,福爷少时正入当期,此事或可托付”的话,成了唯一的官方应急预案。

八旗官学是清太宗一道“凡子弟十五岁以下、八岁以上者,具令读书”之上谕,开的八旗子弟义务教育,它选取各旗俊秀幼童入学,教读满、汉书籍,兼习骑射。朝廷构建了上至宗学、觉罗学,下至官学、义学的“旗学”体系。设助教、教习各二人掌稽察教授,并教演马步射。

主事官即刻备马前往东双河响山请教张绶佩。见面之后一番穷尽酸苦陈述,又极尽溜须拍马。之后再来句“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的阿谀奉承说得张公非常之受用,待明了始末缘由更是胸有成竹,淡定道:“急么事!我去瞧瞧保证没得事了!”(东双河土话,原书载:“勿张皇,我往解之!”)张绶佩动身前往信阳州北明港驿站,迎接福康安和他手下那帮官办匪丁。

在封建伦理纲常,名份教化的清代,纲常维护着特殊的道德关系,名教是为官儒家思想政治武器。纵你居功自傲,也不可欺心失仪;纵如何摆官架子,亦不能变脸没纲常。所以我们这位张老夫子一上讲台,便是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一相见就如清宫剧般须先来自报家门,张绶佩道:“八旗官学教习老夫张绶佩拜迎福爷万安!”福康安轿内听道是儿学张教习来拜,慌忙掀帘下轿,搀扶师长免絮免礼。

与曾经的教习在尊师的家乡相遇,却不同于一般官场上的寒暄。更何况这如今的爵位和气场,岂能不是这位启蒙的张老教习所赋予的知识与智慧呢?此刻耀武扬威的盛京将军,不可一世的贝子爵爷都不见了,在师长面前,学生是一脸的喏喏柔情。于是这学生握着老师手,老师抚着学生肩膀,握手道故,异常欢洽。

客套完毕,老张不忘正事:“福王爷呀,你能亲自来我们信阳州,我们双手欢迎。信阳人民老实勤劳,忠君不二,支持满汉一家亲!可是我们自古都是咱大清贫困州啊,吃不饱穿不暖咯!

还有你乘的轿子这么大,信阳州小路窄,着实过不去啊,那官道上的牌坊旌表都是我们豫南自古崇尚的荣誉典范,拆除起来恐生民怨,何况重建起来朝廷也不立项拨款呐?再说出信阳城往南驿道,从我老家东双河店开始过武胜关再到平靖关鸡翅山那都是一路羊肠山路,颠簸不堪,怪石嶙峋,大轿子实难通行哦!”

这里补充一下,清乾隆初,南汝光道曹绳柱提请并改往南驿路由大石门,东双河,王家店,柳林,李家寨,南新店出武胜关。在之前官驿道为十三里桥,青石桥小庙,西双河,潭家河至平靖关。

福康安极能之人,晓尊师地头之上,如何能薄了老教习的面子?立令道:“换轿,公私进贡,礼制张罗皆免了罢!待福康安这句道来,随行之信阳州官员皆舒气展眉,拱手作揖,念阿弥陀佛了。反听得随从上下,三十二轿夫都即刻泄了气力,只因福爷发话,谁个找死的又岂敢不从之?

一切辎重轻便从事。福爵爷与恩公绶佩共乘一顶官轿,伴着那入云的申塔朝晖入城,行伍浩荡犹如浉河彼岸贤岭松风。州府妥善安顿,自是繁不扰民。待到夕阳西下,共赏奎楼晚照,群山拱秀,至入夜乘官船踏波浉河泛月。

正是一幅乾隆初年信阳知州张钺诗中表现的盛世图画:“双桨荡晴川,蟾光散暮烟。珠随天山满,镜向水心圆。桂席飞杯斝,兰言胜管弦。映淮良可赋,同时对清涟。”

张公绶佩作古之后墓葬于老家东双河响山之中,本地官员乡绅邑人子嗣对张公此举是感恩戴德。至清末,此事在信阳州传为美谈。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才建立,朱元璋就着急打蒙古,朱元璋和蒙古之间有何血海深仇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这件事情说起来和朱元璋自己的成长的经过有关,熟悉元朝历史的人应该知道,元朝对汉人的刻薄,几户人用一个菜刀都不算什么,在蒙古人眼中,汉族人和牲畜没有什么区别,可以随意买卖,唯一的区别就是汉族人会说话而已。在小编这里,小编认为朱元璋在对蒙古人的处理方式上已经够温和了,至于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对蒙古人

  • 明朝百姓养出重40斤的“公鸡”,一道士看后说:明朝要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虽说这其中也不乏许多的封建迷信,你也不会相信其中的原因,但历史上可真有这么几件事在挑战你的认知,他们就是能够造成一个巧合,这种巧合就这就正好如他所说。就这明朝末期就有一件奇事,一户百姓家中养出重40斤的“公鸡”,一个道士正好路过,看后表明,明朝要亡了,而事实却是如此。这其中有何说法,难道真的是这道士

  • 包拯一生淡泊名利,死后却有21口棺材一同出殡,这是何意?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包拯,相传因为长得比较黑,额头上又有一个月牙的形状,所以又被叫做“包青天”,“包公”,他为官清廉,公正判案,绝不与其他人做不正当的事情,在他的眼里,即使是天子犯法也应当与庶民同罪。也正是因为包拯的秉公执法,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爱戴,他的名声也就传开了。但是鲜有人知的是,在包拯死后,葬礼却是举办得极其隆重

  • 人生在世不如意,愿君学学左宗棠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左宗棠戎马一生,虽以举人身份入仕,但学富五车。人生在世不如意,愿君学学左宗棠,这些经典的话,至今仍具有教育意义。01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这是左宗棠的一副对联。首富李嘉诚也很喜欢这副对联,在他香港的办公室里便挂了这副对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说的是

  • 明代京师怪谈之侍郎遇鬼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这户人家姓李,对当地人称其为李老爷,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李璟,二儿子叫李昀,李老爷原来打算给他们请私塾先生教他们读书,以后能够像先人那样成为朝廷的官员,但是后来发现他的大儿子都对读书根本不感兴趣,老师教他四书五经额内容,当天记得好好的,第二天就全部都忘了,教了多次还是这样的情况,李老爷最后也不让他

  • 陈圆圆有后代吗?吴三桂临死前下一命令,让人觉得很奇怪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吴三桂陈圆圆后人现状,吴三桂和陈圆圆是什么关系,陈圆圆和吴三桂台湾版

    当时需要这些汉人为他们扫清前进路上的障碍,所以把吴三桂和另外两个人,耿精忠,尚可喜,同时封为了亲王,但实际上他们也不过是清帝的炮灰罢了。吴三桂也并不是笨蛋,后来就在云南昆明这个地方停了下来,然后自己也不在向北走了,就在这里经营起自己的势力来了。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也变成云南这地方土皇帝,就连皇帝想要派官

  • 李自成为何注定会失败?看看他和牛金星商量的这件事,就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李自成转至御书房时,他发现,整个屋里已经过重新整理,但是那些典籍、那些珍奇古玩,那张御案和龙椅,却显然曾经是属那崇祯所拥有,如今它们已全都成了他李自成的囊中之物了,正如崇祯曾经拥有的江山一样。李自成坐到御案后的龙椅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看见不远处那书架上的典籍,他便站起来,走至书架前,在那里,有一部

  • 明朝官员腐败,是俸禄太低造成的吗,他们的俸禄到底有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真相到底如何呢,明朝官员的俸禄到底有多少呢?下面来看看明朝官员的等级与相对应的俸禄标准:官职 月俸禄 年俸禄正一品 87担米 1044担米正二品 61担米 732担米正三品 35 担米 420担米正四品 24担米 288担米正五品 16 担米 192担米正六品 10担米 120担米正七品 7.5

  • 明宣宗为什么会有朱祁镇这种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至于土木堡之变,最主要的责任人是王振。当然,朱祁镇也有很大责任,但是要想到,王振能够顺利的来到他身边,根源在哪里?要知道当年太祖爷朱元璋可是命令太监不得干政的。这个制度的改变,是朱祁镇的祖爷明成祖朱棣,他为了让宦官监视大臣,开设东厂,开启宦官政治先河;朱祁镇的父亲朱瞻基,允许宦官识字,从此宦官有了干

  • 康熙时期当官一年能挣多少钱?按现在算一品官员月薪竟有二十四万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在清朝康熙年间,一两白银等于一千个铜钱。一两白银就等于现在四百五十块人民币,一个铜钱就是现在的四角五分!一个铜板就可以吃一个肉包子,十个铜板就可以吃一碗小面了!一个酒店服务员一天工资一百元,而大侠一打赏就是四百多,这事儿搁在谁身上不高兴?官员动不动就是几万两白银什么的,相当于九品芝麻官几年的俸禄了,